基于杉木为伴生树种的杉阔混交丰产林营建技术

2014-08-08 13:18周志鸿
绿色科技 2014年5期
关键词:混交林杉木整地

作者简介:周志鸿(1970—),男,广东连平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科技与林业技术管理工作。中图分类号:S7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5007802

1引言

杉木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是我国特有的传统用材树种。杉木具有生长快、材质好、用途广、产量高等特质,深受我国南方民众的喜爱。杉木在南方有大面积的分布,是利用最早、栽培历史最长、分布最广、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针叶树种之一。之前的许多对杉阔混交林的研究集中在利用阔叶树作为伴生树种,以提高和维护杉木人工林地力,达到杉木人工林的持续高产。本文则基于相反的思路,以杉木作为伴生树种,通过杉阔混交来培育具有高经济附加值的速生优质阔叶树干材。混交林所具有弥补人工林抗灾能力下降、地力衰退及生产力下降等优点。杉阔混交林作为针阔混交模式中最重要的一种,应在分析杉木生物学原理基础上,选择好混交阔叶树种,人为地创造适宜阔叶树种的生长环境条件,从而发挥改善林分生态功能,加快阔叶树高径生长,缩短干材形成期,以达到林分增产增效的目的。

2杉木作为伴生树种的优势分析

2.1杉木生物学特性

杉木为亚热带树种,较喜光,喜温暖湿润,多雾静风的气候环境,不耐严寒及湿热,怕风,怕旱。适应年平均温度15~23℃,极端最低温度-17℃,年降水量800~2000mm的气候条件。耐寒性大于它的耐旱能力,水湿条件的影响大于温度条件。怕盐碱,对土壤要求比一般树种要高,喜肥沃、深厚、湿润、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尤以在黄壤上生长较好,而在土壤板结、瘠薄、排水不良的土壤上生长不良。浅根性,没有明显的主根,侧根、须根发达,再生力强,但穿透力弱。杉木较喜光,决定其生长和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水湿条件。此外,温度条件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杉木耐旱力弱于耐寒性,幼苗时稍耐侧方蔽荫。

2.2杉木做为伴生树种的优势

营造混交林关键技术在于选择适宜伴生树种,而在伴生树种确定为杉木的前提下,选择的混交阔叶树种应能被杉木生长促进形成良好生长所需的各项环境。要基于杉木生长对水湿条件、土壤条件和光照条件等的影响情况下来选择优质阔叶树种。充分考虑杉木混交后的造林生境对阔叶树种的干材生长、干形培育和材质材性之影响,以培育具有高经济附加值的速生优质阔叶树干材。

杉木作为针叶树种,初始造林密度较大,以纯杉木林为例,亩株数可达到250株。而大部分阔叶树种初始造林密度小,一般亩株数在89~110株,导致新造林抚育难度大,郁闭成林慢。杉阔混交林较好地解决了新造阔叶林难以郁闭的问题。对大多数阔叶树种而言,侧枝形成分叉干特性显著,从而影响了其优质干材的培育,而杉阔混交解决了这一问题,可解决阔叶纯林或阔叶混交林人工造林后需不断进行人工修枝的问题。杉阔混交模式中,当后期阔叶树空间不够时,可以通过间伐杉木来改善林分的空间,满足阔叶树种的生长需求。以杉木和乳源木莲混交林的研究结果为例,乳源木莲作为广东省优良的乡土速生优质阔叶树种,与杉木混交后,以培育乳源木莲大径阶的优质干材为目的。结果显示,乳源木莲早期生长缓于杉木,10年生左右进入干材速生期,16年生时其单株材积几乎是杉木的3倍。乳源木莲树干通直、圆满,较少受立地环境和育林措施影响,但其侧枝形成分叉干特性显著,从而影响了其优质干材的培育。乳源木莲侧枝形成分叉干率达41.42%,以形成一个分叉干、发生在较高部位为主,应进行适时的除萌修枝方可保证高质量干材的培育,杉木混交后减少了除萌修枝的数量。

研究还发现,在南方低山丘陵区,影响混交乳源木莲干材生长的主要因子是坡度,缓坡地土层深厚,立地条件较好,乳源木莲干材生长量大,枝下高长。坡位和坡向作用较小。由于造林地的坡长一般较短,不同坡位间立地条件差异不大。因造林地海拔较低,不同坡向间光照条件也无显著差别。但生长在下坡和半阴(阳)坡的乳源木莲之高径生长有高于其他坡位和坡向的趋势。根据林分密度和杉莲比对乳源木莲干材培育的作用机理,应适当降低混交林的初植密度和单位面积乳源木莲的株数,采用3∶1或更高的杉莲比混交造林,并通过适时的间伐,以达到枝下高长、径阶大的干材培育目标。

3杉阔混交丰产林主要营建技术

3.1造林地选择

造林地选择是速丰林成败的关键,必须根据林木生长规律和对立地及生态条件的要求,选取适宜的造林地。大多数优质阔叶树种和杉木一样对立地条件要求较高,宜综合考虑地形、气候、土壤、岩石及植被等条件。一般以选在土壤疏松深厚、植被高大茂密、水湿条件优越的山脚、谷地、山洼、山腹及阴坡等地为佳,以维持地力及保护环境,还可起到防止病虫害蔓延扩展的目的。土壤以板岩、页岩、砂岩、片麻岩、花岗岩等风化而成的土层深厚肥沃、腐殖质含量高、疏松湿润、通透性和排水性良好的酸性或微酸性土壤为宜。一般选择海拔800m以下的山洼山窝、谷地下坡,以及在避风向阴的山麓、山腹地带、阴坡和山谷地带,不宜连作。忌选择干旱、风大、贫瘠和光照太强的地段。选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富含有机质,湿润而又排水良好的林地。

3.2整地

相对于杂草灌木,幼树的竞争能力较弱,造林前应细致地进行整地。传统的做法包括以下3道工序:劈山、炼山及挖山。在造林整地时,可以顺着山势,撩壕整地或沿等高线等梯带挖穴。杉木撩壕规格为50cm×40cm,壕长长度自然,穴规格为40cm×40cm×30cm,阔叶树撩壕规格为60cm×50cm,壕长长度自然,穴规格为50cm×50cm×40cm。整地完毕让土完全风化,并将基肥施足后用熟土回填。坡度20°以下的造林地,可采用全垦挖穴整地;20°以上的坡地可进行带垦挖穴或块状挖穴整地。穴的长度和宽度一般以40cm为宜,深度30cm以上。打好穴后施基肥,一般施磷肥每株250g或复合肥150g。然后要在取尽杂草、树根、石头的基础上,回填细碎表土,并高出地面10~20cm,成反倾斜装。整地前要清除灌木和杂草(炼山为宜),整地时采取挖大穴,要回填细碎表土,并高出地面10~20cm,同时要取尽杂草、树根、石头。有条件者,造林前回表土时下点基肥(在回土1/3时下肥并搅拌均匀,再继续回好表土)。对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段,可暗穴整地,穴规格为60cm×50cm×27cm。

3.3混交造林

3.3.1混交造林的树种选择

阔叶树种可选择楠木、乳源木莲、木荷、香椿、樟树、桤木、等优质阔叶树种,造林时,阔叶树以2~3年生的健壮高杆通直营养袋苗、杉木以1年生的1~2级健壮苗为佳。植苗造林以选择在12月至翌年3月进行效果较好。杉木裸根苗栽植前要用混有磷肥和生长素的黄泥浆蘸根。黄泥浆要充分混和成粘性强胶状,并将全部杉苗根系都粘有黄泥浆为宜。生长素一般选用GGR-6效果较好。

3.3.2造林方法

在进行阔叶树与杉木混交造林时,均应采用植苗造林的方法。植苗造林时的穴应大而深,以使苗木的根系充分舒展,适当深栽,苗梢宜向下坡,分层覆土打实,保证生长良好,提高成活率。杉木栽植时要做到苗根舒展,苗身端正,适当深栽,踩紧土壤,松土培蔸。阔叶树营养袋苗种植时要注意保持土球的完整。

3.3.3造林密度

造林密度受各种因素影响,主要有各地的立地条件及自然经济等。一般阔叶树栽900~1800株/hm2,杉木栽1200~2500株/hm2,或阔叶树栽750~1500株/hm2,杉木栽15000~3000株/hm2,以达到合理密植的目的。混交时,采用行间混交,最好采用“口”或“品”字形或正方形混交的方法,以达到有效提高林地的利用率、合理混交的目的,进而充分发挥出混交的空间效应。

3.4抚育技术

林木从整地定植开始到幼林郁闭时止的阶段,以扩穴松土、除草、除萌、修枝和追肥为主。一般栽植后头3年每年抚育2次。通过扩穴松土使土壤疏松,切断毛细管,减少土壤中的水分蒸发。除草可减少杂草对幼林的竟争,减少土壤中的养分损失,宜除早、除小、除了。松土、除草抚育时还要及时除去根际萌蘖和基部脚枝,并用厚土培蔸,培土、扶正杉木植株。结合松土、除草和培土进行幼林施肥。除造林时的基肥以外,每年进行1次以上的追肥作业。施肥宜因树、因土、适时和适量。一般在春季或初夏的上半年抚育时进行,宜选用高碳复合肥,在杉苗上坡或两侧采用沟状施肥,追肥后立即覆土。

林分郁闭度0.8以上、自然整枝高度超过植株高度一半以上时,应及时进行间伐。间伐时要遵循“去小留大,去劣留优,去密留稀”的原则,以下层疏伐为主,也可采取机械疏伐,照顾均匀,一般只进行一次间伐。杉阔混交林间伐主要间伐杉木为主,为改善阔叶树种良好的生长空间为目的。

4建议与对策

培育优质速生杉阔混交林和珍贵用材是当前商品林经营的切入点,是提高林产品附加值的一项主要技术途径。营建杉阔混交林速丰林过程中,阔叶树种的选择、配套的栽培关键技术和优化的经营模式是关键。为此,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加强对优质阔叶树种和栽培模式的研究,针对不同的立地条件形成科学的树种配比。加强对林木良种的认识。以杉木为例,大量实例证明,使用林木良种的增益一般在10%~30%,部分高世代苗增益甚至达40%。及早备耕,尽早种植。林木栽植的季节性强,宜为“大寒”到“惊蛰”节气之间。而近年来,气候变化异常,暧冬春旱情况常有出现,树苗抽萌较早。若不及早备耕,常出现树苗已抽萌才种植的情况,甚至到了清明还在造林的情况,影响了林木的生长。集约经营,加强管护。“三分造,七分管”彰显了管护的重要性。立地条件好的林地是宝贵的资源,集约红营是提高单位面积林地生产力的关键。合理规划好防火林带,确保林木资源安全。

参考文献:

[1] 肖建宏,郑鹏.杉木与枫香混交林营造技术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2000(2):26~30.

[2] 丰炳财,徐高福.杉木与枫香混交林营造技术研究[J].林业科技通讯,1999(6):7~10.

[3] 丁贵杰.贵州杉木人工林生长收获模型系统的研究[J].

endprint

猜你喜欢
混交林杉木整地
杉木与不同阔叶树种混交生长效应分析
小议农业机械化整地技术
浅谈农业机械整地技术的优势及实施方法
杉木黄化病的防治技术措施研究
简析利用农业机械进行秋整地的技术
关于1代杉木采伐剩余物对2代杉木生长的影响分析
简洁杉木装饰吊顶 打造高雅自然居室空间
我省深松整地将实施精准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