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与编

2014-08-08 03:32
民生周刊 2014年14期
关键词:外来人口昌平区科长

记者手记

6月11日早上,又一批家长来到北京市昌平区政府门口。他们都是外来人口,到这里的目的是孩子上小学的事情。

本刊第12期刊发《孩子,上学去哪?》一文,就北京“幼升小”门槛提高一事进行了报道。为了了解事情的进展,我和同事郑智维来到了昌平。

不知谁的提议,部分家长准备去昌平区信访办反映情况,我和郑智维也随人群向政府西侧走去。

在信访办门口,有人喊:“不要进去,进去就出不来啦。”人群停止了移动。这时,从人群中站出一位自称是信访办郎科长的人,他说:“今天你们要信我,该进去进去,没事。” 这句话让所有跟着他的家长都相信问题很快就会得到解决。

在人群的裹挟下,我险些被挤倒。当我下意识地想去抓住身边的郑智维时,却发现他不知所踪。进了信访办大门,我看到郑智维在门外。他朝我不停地比划着,似乎在告诉我什么。后来我才知道,他怕我出不来,就守在门外。

信访办内,郎科长用了近半个小时时间讲了一句话就可以说明白的事实:学会等待、学会忍耐。可以回去再问问小招办。

从信访办出来,几十名家长又按照“引导”准备继续转战小招办,他们并不打算放弃。

但是,根据昌平区教委6月18日给本刊的书面回复,“虽然昌平区小学入学‘五证联审’机制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由于前些年积累下来的外来人口底数太大,小学入学难问题将会在今后几年内继续存在。”

换言之,这一大批没有通过今年“五证联审”的非京籍孩子,回原籍上学已成为最大的可能。

猜你喜欢
外来人口昌平区科长
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外来人口政策迭代研究
昌平区总工会 关心关爱显温情 爱心传递共战疫
老科长的“刻薄话”
北京市昌平区语言文字工作导览图
天通苑地区常住外来人口社区公共服务问题与对策研究
山东:符合条件外来人口可在居住地申请低保
用法治思维审视外来人口子女高考问题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昌平区地质灾害演示系统
科长不在家
北京昌平区某CFG桩复合地基处理工程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