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蠹蛾对新疆林果业发展影响的评估及风险管理

2014-08-12 04:05努尔古丽·马坎岳朝阳克热曼
江苏农业科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苹果蠹蛾林果业风险评估

努尔古丽·马坎+岳朝阳+克热曼+等

摘要:于2012年7月对新疆地区林业有害生物苹果蠹蛾进行系统调查研究,以便为新疆林业有害生物苹果蠹蛾的危险性进一步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在实际调查中发现,苹果蠹蛾是一种危害苹果、梨、杏等多种果实的入侵物种且危害较重,采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苹果蠹蛾对新疆林果业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苹果蠹蛾在新疆符合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地理分布管理标准,新疆具有苹果蠹蛾生存与蔓延扩散的环境条件,是新疆林果业的重要有害生物,该害虫具有在新疆境内蔓延扩散并暴发成灾的潜在风险,对新疆林果业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应控制该虫扩散蔓延传入危害发生,并针对苹果蠹蛾提出监测预防和检疫管理措施,为新疆林果业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苹果蠹蛾;新疆;林果业;风险评估;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 S436.611.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6-0129-03

收稿日期:2013-09-25

基金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编号:20110302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攻关(编号:201130102-3);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编号:20126003)。

作者简介:努尔古丽·马坎(1968—),女,哈萨克族,新疆布津人,高级工程师,从事森林防火研究和森林病虫鼠害防治研究。E-mail:nurgul36@126.com。

通信作者:张新平,副研究员,从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研究。E-mail:zxp74@163.com。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 L.)别称苹果小卷蛾,属鳞翅目卷蛾科小卷蛾亚科小卷蛾属,是世界性的检疫害虫,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补充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1]。苹果蠹蛾对蔷薇科树种的危害最重,主要寄主为苹果、花红、海棠、沙梨、香梨、山楂、野山楂、李、杏、巴旦杏、桃、核桃、石榴、栗、无花果、枣、酸梅、花楸等经济林植物[2]。苹果蠹蛾起源于欧洲东南部,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所有的蔷薇科树种栽培区,苹果蠹蛾的猖獗已成为林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我国最早于20世纪50年代在新疆库尔勒地区首次发现了该害虫[3-4],目前在甘肃、宁夏、陕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北、内蒙古、河南、山西、北京及天津等省(区、市)都有分布,并呈逐年蔓延趋势[3-5]。近几年来,随着新疆蔷薇科树种种植面积的增加和果品流通范围的扩大,苹果蠹蛾的扩散有加快的趋势。苹果蠹蛾的幼虫期长且危害严重,以幼虫蛀食苹果、梨、杏等的果实、种子,造成大量虫害果,并导致果实成熟前脱落和腐烂[6]。蛀果率在70%以上,造成大量落果减产,降低果实品质,每年给新疆林果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生态损失,对新疆林果业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破坏[7]。自1953年在新疆地区首次发现苹果蠹蛾以来,有关苹果蠹蛾的文献很多,防治手段多种多样,有效降低了苹果蠹蛾危害造成的损失,促进了林果业生产。许多学者对苹果蠹蛾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风险分析、防治技术等方面作了大量研究[8-10],但对新疆苹果蠹蛾的风险分析、危险性综合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较少。由于新疆下辖县(市、区)的气候差异,各地区之间苹果蠹蛾成虫的羽化时间、各虫态发生期也有差异。苹果蠹蛾对环境适应能力、抗逆性、繁殖能力很强,发育历期长,生活隐蔽复杂又不整齐、传播蔓延速度快,防治难度较大等,对新疆林果业经济发展和林业生态环境都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对新疆林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存在极大的隐患。因此,笔者所在的调查组于2012年7月对新疆地区的林业有害生物苹果蠹蛾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和防止苹果蠹蛾扩散蔓延和发生危害提供了依据。本研究对苹果蠹蛾入侵新疆的危险性进行了风险分析与评估,同时采用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对苹果蠹蛾在新疆的危险性作出了综合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为进一步研究林业有害生物苹果蠹蛾提供了科学依据。

1风险评估

1.1苹果蠹蛾在新疆的地理分布管理评估

笔者于2012年7月在新疆下辖的县(市、区)进行了全面调查,并收集了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了苹果蠹蛾地理分布范围、寄主植物、危害现状。苹果蠹蛾1953年在新疆地区首次发现,到20世纪80年代已经遍布新疆全境;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新疆的周边地区甘肃、宁夏等省(市、区)迅速扩展,之后持续向东扩散;到21世纪前期,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北、内蒙古、河南、山西、北京及天津等地都有不同程度发生[4-6]。2011年新疆全境的苹果蠹蛾对蔷薇科树种的危害率达70%,全疆苹果蠹蛾发生面积1.174万hm2,尤其是阿克苏、伊犁州、巴州等地发生严重,蔷薇科树种暴发成灾,胡桃科、石榴科等树种不同程度发生,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生态损失非常大。苹果蠹蛾已成为新疆林果业生产区农民致富的重要制约因素,进一步研究和防治苹果蠹蛾是当务之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推动下,林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为苹果蠹蛾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传播扩散的潜在危险性很大。苹果蠹蛾在新疆的分布符合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地理分布管理标准。

1.2苹果蠹蛾在新疆境内扩散的风险评估

按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原理,从寄主植物及受害寄主植物种类、面积及其经济价值,国内外分布状况,新疆境内的适生范围,传播方式、检疫鉴定的难度、扩散途径等方面对苹果蠹蛾在新疆全区范围内扩散的风险进行评估。

1.2.1寄主植物苹果蠹蛾对蔷薇科树种的危害最严重,新疆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水土光热条件非常适合蔷薇科树种等落叶果树的生长发育,尤其是苹果等落叶果树。与国内其他产区相比,新疆果品含糖量高、肉质细嫩、质地脆硬、色泽艳丽,是建立优质果品生产基地的理想区域,例如现产的苹果质量优于山东、陕西等产区,说明新疆为苹果的适生区。苹果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广泛的树种之一,在我国无论是种植面积还是果实产量,都居各种果树的首位。我国苹果种植面积已达190万hm2,超过世界栽培总面积的1/3,年产量 2 610万t,约占世界总产量的37%。苹果是中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优势林产品之一,是一种高产、稳产、经济利用年限长的果树。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高瞻远瞩,因势利导,提出发挥资源优势,做大、做强、做优林果产业。截至2011年,新疆林果栽培面积已达113.33万hm2,林果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来自果树的收入已经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年人均林果收入达到1 000元。目前,新疆苹果种植面积已达 4.13万hm2,优质苹果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阿克苏、伊犁州、塔城盆地、昌吉等地,其苹果产业发展水平对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丰富市场供应和出口创汇影响巨大,而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林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新疆林果业已成为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重点、加速农村经济发展的热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亮点、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加快了新疆地区区域经济发展。苹果蠹蛾寄主植物和危害程度见表1。表1苹果蠹蛾在新疆分布地点、寄主植物和危害程度

科名属名寄主植物分布地点危害程度蔷薇科苹果属苹果(Malus pumila)阿克苏、伊犁、昌吉、塔城+++海棠花(M. spectabilis)昌吉、伊犁+++花红(M. asiatica)昌吉、伊犁++梨属香梨(Pyrus aromatica)巴州+++沙梨(P. pyrifolia)巴州+++山楂属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伊犁、塔城++野山楂(C. cuneata)伊犁++李属李(Prunus salicina)昌吉、塔城、伊犁++杏属杏(Armeniaca vulgaris)阿克苏、巴州+++桃属扁桃(Amygdalus communis)喀什++桃(A. persica)昌吉+酸梅属酸梅(Armeniaca mume Sieb.)塔城+花楸属花楸(Sorbus pohuashanensis)阿勒泰+胡桃科核桃属核桃(Juglans regia)喀什、和田、阿克苏+石榴科石榴属石榴(Punica granatum)喀什、和田+壳斗科栗属栗(Castanea mollissima)+桑科榕属无花果(Ficus carica)喀什+注:“+++”表示严重危害,“++”表示中度危害,“+”表示轻度危害。

1.2.2国内外分布地点在世界范围内,苹果蠹蛾分布很广。该害虫原产于欧洲东南部,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所有的蔷薇科树种栽培区,苹果生产区主要集中于中国(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北、内蒙古、河南、山西、陕西、宁夏、北京、天津、新疆等)、美国、波兰、法国、伊朗、土耳其、意大利、俄罗斯、德国、印度、阿根廷和智利等地区。新疆全境都是苹果蠹蛾的发生地,尤其是在阿克苏地区、伊犁州、塔城盆地、昌吉州等地,该虫已暴发成灾[1-6]。

1.2.3新疆的适生范围新疆地域辽阔,土地资源非常丰富,有效积温高,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具有较好的空气质量和灌溉水质量,非常适宜蔷薇科树种等落叶果树的生长发育,尤其是苹果等落叶果树。新疆大部分地区都是苹果蠹蛾适宜的生存环境,在新疆南北疆都有苹果蠹蛾,该害虫具有在不同地区蔓延扩散并暴发成灾的潜在风险,对新疆林果业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近几年来,新疆林果业营造纯林面积不断扩大,已成为全国林果业面积最大的省区之一。目前,种植苹果的阿克苏、伊犁州、塔城、昌吉等地均适合苹果蠹蛾生存,这些地区由于寄主的存在及适宜的气候条件成为苹果蠹蛾潜在的适生区,这为苹果蠹蛾在新疆境内的蔓延扩散提供了基本的寄主条件。

1.2.4传播扩散的可能性苹果蠹蛾属于世界性检疫性有害生物,也是新疆补充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在新疆,林果基地建设被列为新世纪农林业四大基地建设工程之一,其中苹果产业是新疆林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苹果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改善西部生态环境的重要方向。近几年来,随着新疆苹果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林苗木的频繁调运和果品流通范围的扩大,使苹果蠹蛾的扩散有加快的趋势,对该害虫的研究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目前,苹果蠹蛾的猖獗已成为新疆林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在自然条件下,苹果蠹蛾发生和危害状况在新疆大多数1年发生3代,少数1年发生4代。完成1代需40~50 d,老熟幼虫主要在果树的翘皮下、树洞中、果树基部的土壤中和果园中的其他废弃物上结茧越冬。各虫态发育期不整齐,越冬幼虫最早于翌年4月中旬、5月初化蛹,5月上中旬为第1代成虫羽化盛期,成虫于5月底6月初出现,6月初及8月上旬为幼虫危害脱果期[11-12]。苹果蠹蛾的卵、幼虫、蛹都在树干内隐蔽生活,受外界因子影响小,世代重叠,其生活史复杂且南北疆的气候不同,使得南北疆苹果蠹蛾的危害现状、生物学特性也有差异。幼虫蛀食苹果、梨、杏等多种果实、种子,造成大量虫害果,并导致果实成熟前脱落和腐烂,造成大量落果减产,降低果实品质,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生态损失很大,对新疆林果业经济发展和林业生态建设造成巨大的破坏。

1.2.5苹果蠹蛾疫情控制难度苹果蠹蛾的繁殖方式是两性生殖,繁殖能力很强、发育历期长,生活隐蔽不易发现、成虫可近距离传播、林间通过自身飞行来自然传播蔓延,该虫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这种适应潜力成为苹果蠹蛾的世界性分布和广泛的寄主范围。由于新疆下辖县(市、区)气候存在差异,各地区之间苹果蠹蛾成虫的羽化时间、各虫态发育期也有差异且不整齐,苹果蠹蛾具有分布范围和寄生范围十分广泛、特性各异、发生面积大、危害重、易于传播、防治难度大等特点,尤其是以幼虫在果实内潜食危害,从而引起落果、烂果,对蔷薇科、胡桃科、石榴科、桑科等树种造成危害,每年给新疆林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造成极大损失。在新疆境内大面积发展的蔷薇科树种单一,结构单纯,生物群落简单,抗逆性差,生态环境有利于该虫的繁育和蔓延,该虫易猖獗成灾,苗木质量差等多种因素均为苹果蠹蛾喜好的寄主植物,适宜的生存环境,极易受苹果蠹蛾的侵染。这些给都苹果蠹蛾在新疆植物检疫及控制疫情方面增加了难度。

1.2.6苹果蠹蛾的传播扩散途径苹果蠹蛾幼虫主要在果树的翘皮下、树洞中、果树基部的土壤中和果园中的其他废弃物上结茧越冬。苹果蠹蛾的传播扩散途径有自然传播和人为传播2种方式。苹果蠹蛾为小蛾类害虫,在田间最大飞行距离只有500 m左右,自身短距离扩散能力较强,主要以幼虫随果品、果制品、包装物及运输工具远距离传播。成虫的飞行能力较强,迁飞距离300~500 m,但远距离靠自身飞行来自然传播很有限,短距离或林间主要通过自身飞行来自然传播蔓延,这些都为该害虫扩散蔓延并发生危害提供了有利条件。新疆境内蔷薇科树种种植面积的增加和果品流通范围的扩大,以及区间盲目进行经济林苗木调运或大量引进外来苗木,果品调运普遍,造成苹果蠹蛾传播扩散的潜在危险性很大。目前,新疆苹果蠹蛾的传播扩散主要是通过经济林苗木调运及其果品的运输造成的,说明了以检疫手段来控制其扩散蔓延的重要性。

1.3经济和环境风险评估

苹果蠹蛾对蔷薇科树种危害较重,尤其是苹果、海棠、梨、杏等。苹果蠹蛾是世界上果树危险性蛀果害虫,是世界性的检疫害虫,1992年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禁止进境物名录》名单,1995年被农业部列入我国植物检疫对象名单,1996年被列入我国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名单[1-2,5]。苹果蠹蛾分布与寄主范围十分广泛、发生普遍。自1953年苹果蠹蛾在新疆地区首次发现以来,新疆大部分地区一直长期不同程度地发生危害,给新疆林果业发展建设和林业生态环境都构成了严重威胁,造成数千亿元的经济损失。由于苹果蠹蛾幼虫期长且危害严重,卵、幼虫、蛹都在树干内隐蔽生活不易发现,而且各虫态发育期不整齐,危害严重时造成果实成熟前脱落和腐烂。这些都给防治增加了难度,因而苹果蠹蛾防治工作一直是林业部门森防工作的难题,至今在国内尚未找到彻底控制该虫的有效措施。目前,新疆已经成为全国发展林果业面积最大的地区。截至2011年,新疆苹果种植面积已达4.13万hm2,产量52万t。优质苹果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阿克苏、伊犁州、塔城盆地、昌吉等地区,其苹果产业发展水平对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丰富市场供应和出口创汇影响巨大,而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林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新疆林果业的发展,成为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重点、加速农村经济发展的热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亮点、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于加快新疆农民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因此,应严格控制中亚地区贸易和旅客携带林果进入我国,尤其对进入新疆苹果生产基地阿克苏、伊犁州、塔城、昌吉州等林果主产区的防范更加重要。一旦苹果蠹蛾在新疆境内蔓延扩散,就会严重威胁新疆林果业生产安全,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并破坏生态环境,对新疆林果业和林业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将难以估计。

2风险管理

通过风险评估可知,苹果蠹蛾具有环境适应能力强、易繁殖扩散、面积大、危害重、除治难度大等特点,对苹果蠹蛾进行风险管理势在必行[13-14]。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苹果蠹蛾危害,保护新疆林果产业的健康发展,应加强对苹果蠹蛾的风险管理,力求使该虫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15-16]。

2.1预测预报

对病虫鼠害的预测预报是防治工作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发使用了病虫鼠测报信息计算机网络传输与管理系统,目前建设了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苹果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广泛的树种之一,全疆林果栽培面积已达113.33万hm2,其中全疆苹果栽培面积已达4.13万hm2,栽培面积广泛,在其主要产区可以建立病虫测报站,加强病虫系统调查及防治技术,及时掌握虫害发生及暴发成灾规律和危害特点,利用网络传输系统准确发布病虫发生防治情报,做到有目的地防治[17-18]。

2.2严格进行植物检疫

对于新疆已发生苹果蠹蛾疫情多年的地区加强植物检疫,可以杜绝危险性害虫的传入和输出。从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市场检疫等多种措施对苹果蠹蛾进行封锁控制,选择培育抗性强的苗木和果品,合理抚育,造林应坚持适地适树、良种壮苗。建立适宜苗木生长而不利于该虫发生的林间环境条件,破坏其卵的越冬场所,消灭虫源,压低虫口密度。大力加强抚育管理,增加树种的多样性和结构复杂性,以增强对病虫害的抗性,逐步达到防治林果业虫害的效果[5,11-12]。

2.3大力开展生物防治

随着化学防治的使用,对环境、食品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同时使害虫抗药性快速增强,天地种群的多样性遭到破坏。因此,保护和利用天敌,在新疆林果业生产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苹果蠹蛾卵蛹幼虫期的寄生性天敌昆虫主要有茧蜂科、姬蜂科、土蜂科、胡蜂科等,天敌昆虫的自然寄生率较高,在苹果蠹蛾幼虫期为天敌控制重要时期。目前,新疆对它们的研究相对薄弱,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对寄生蜂资源的调查、保护和利用,有效发现和鉴别寄生蜂种类,对寄生蜂进行人工饲养、繁殖与释放,充分利用当地的天敌资源、生物防治技术以防治苹果蠹蛾,从而减少落果率、烂果率,促进新疆林果业的

增产增收,提高经济收入[8]。

参考文献:

[1]曾大鹏. 中国进境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及危险性病虫[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168-171.

[2]李照会. 农业昆虫鉴定[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254-257.

[3]张学祖. 苹果蠹蛾(Carpocapsa pomonella L.)在我国的新发现[J]. 昆虫学报,1957(4):467-472.

[4]张学祖,周绍来,刘景富. 伊宁苹果蠹蛾(Carpocapsa pomonella L.)之研究[J]. 昆虫学报,1960(1):40-53.

[5]秦晓辉,马德成,张煜,等. 苹果蠹蛾在我国西北发生危害情况[J]. 植物检疫,2006,20(2):95-96.

[6]金瑞华,张家娴,白章红,等. 苹果蠹蛾分布与降雨关系研究初报[J]. 植物检疫,1996,10(3):2-9,14.

[7]马德成,马玉玲. 杏干也是传带苹果蠹蛾的载体[J]. 植物检疫,1997,11(2):54-55.

[8]周嘉熹,等. 西北森林害虫及防治[M].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436-437.

[9]林伟,林长军,宠金. 生态因子在苹果蠹蛾地理分布中的作用[J]. 植物检疫,1996,10(1):1-7.

[10]林伟.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初步分析苹果蠹蛾在中国的定居风险[C]//动植物检疫第二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1996:35-37.

[11]黄玉珍. 苹果蠹蛾的发生与防治[J]. 植保技术与推广,2000,20(5):20.

[12]曹松江,马娟,牛建强,等. 苹果蠹蛾的发生与防治[J]. 巴州科技,2004(3):18-19.

[13]蒋青,梁忆冰,王乃扬,等. 有害生物危险性评价的定量分析方法研究[J]. 植物检疫,1995,9(4):208-211.

[14]庄全.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的发展与现状[J]. 科技创新导报,2011(13):215,217.

[15]蒋青,梁忆冰,王乃杨,等. 有害生物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确立[J]. 植物检疫,1994,8(6):331-334.

[16]陈克,范晓虹,李尉民. 有害生物的定性与定量风险分析[J]. 植物检疫,2002,16(5):257-261.

[17]陈宏,林伟,薛光华,等. 苹果蠹蛾性信息素及其应用[J]. 植物检疫,1995,9(1):15-16.

[18]薛光华,严钧,王文广,等. 性信息素监测和防治苹果蠹蛾的应用技术研究[J]. 植物检疫,1995,9(4):198-203.江秀均,柴建萍,谢道燕,等. 桑粉虱不同寄主植物田间种群主要酶活性比较[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6):132-134.

2风险管理

通过风险评估可知,苹果蠹蛾具有环境适应能力强、易繁殖扩散、面积大、危害重、除治难度大等特点,对苹果蠹蛾进行风险管理势在必行[13-14]。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苹果蠹蛾危害,保护新疆林果产业的健康发展,应加强对苹果蠹蛾的风险管理,力求使该虫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15-16]。

2.1预测预报

对病虫鼠害的预测预报是防治工作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发使用了病虫鼠测报信息计算机网络传输与管理系统,目前建设了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苹果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广泛的树种之一,全疆林果栽培面积已达113.33万hm2,其中全疆苹果栽培面积已达4.13万hm2,栽培面积广泛,在其主要产区可以建立病虫测报站,加强病虫系统调查及防治技术,及时掌握虫害发生及暴发成灾规律和危害特点,利用网络传输系统准确发布病虫发生防治情报,做到有目的地防治[17-18]。

2.2严格进行植物检疫

对于新疆已发生苹果蠹蛾疫情多年的地区加强植物检疫,可以杜绝危险性害虫的传入和输出。从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市场检疫等多种措施对苹果蠹蛾进行封锁控制,选择培育抗性强的苗木和果品,合理抚育,造林应坚持适地适树、良种壮苗。建立适宜苗木生长而不利于该虫发生的林间环境条件,破坏其卵的越冬场所,消灭虫源,压低虫口密度。大力加强抚育管理,增加树种的多样性和结构复杂性,以增强对病虫害的抗性,逐步达到防治林果业虫害的效果[5,11-12]。

2.3大力开展生物防治

随着化学防治的使用,对环境、食品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同时使害虫抗药性快速增强,天地种群的多样性遭到破坏。因此,保护和利用天敌,在新疆林果业生产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苹果蠹蛾卵蛹幼虫期的寄生性天敌昆虫主要有茧蜂科、姬蜂科、土蜂科、胡蜂科等,天敌昆虫的自然寄生率较高,在苹果蠹蛾幼虫期为天敌控制重要时期。目前,新疆对它们的研究相对薄弱,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对寄生蜂资源的调查、保护和利用,有效发现和鉴别寄生蜂种类,对寄生蜂进行人工饲养、繁殖与释放,充分利用当地的天敌资源、生物防治技术以防治苹果蠹蛾,从而减少落果率、烂果率,促进新疆林果业的

增产增收,提高经济收入[8]。

参考文献:

[1]曾大鹏. 中国进境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及危险性病虫[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168-171.

[2]李照会. 农业昆虫鉴定[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254-257.

[3]张学祖. 苹果蠹蛾(Carpocapsa pomonella L.)在我国的新发现[J]. 昆虫学报,1957(4):467-472.

[4]张学祖,周绍来,刘景富. 伊宁苹果蠹蛾(Carpocapsa pomonella L.)之研究[J]. 昆虫学报,1960(1):40-53.

[5]秦晓辉,马德成,张煜,等. 苹果蠹蛾在我国西北发生危害情况[J]. 植物检疫,2006,20(2):95-96.

[6]金瑞华,张家娴,白章红,等. 苹果蠹蛾分布与降雨关系研究初报[J]. 植物检疫,1996,10(3):2-9,14.

[7]马德成,马玉玲. 杏干也是传带苹果蠹蛾的载体[J]. 植物检疫,1997,11(2):54-55.

[8]周嘉熹,等. 西北森林害虫及防治[M].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436-437.

[9]林伟,林长军,宠金. 生态因子在苹果蠹蛾地理分布中的作用[J]. 植物检疫,1996,10(1):1-7.

[10]林伟.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初步分析苹果蠹蛾在中国的定居风险[C]//动植物检疫第二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1996:35-37.

[11]黄玉珍. 苹果蠹蛾的发生与防治[J]. 植保技术与推广,2000,20(5):20.

[12]曹松江,马娟,牛建强,等. 苹果蠹蛾的发生与防治[J]. 巴州科技,2004(3):18-19.

[13]蒋青,梁忆冰,王乃扬,等. 有害生物危险性评价的定量分析方法研究[J]. 植物检疫,1995,9(4):208-211.

[14]庄全.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的发展与现状[J]. 科技创新导报,2011(13):215,217.

[15]蒋青,梁忆冰,王乃杨,等. 有害生物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确立[J]. 植物检疫,1994,8(6):331-334.

[16]陈克,范晓虹,李尉民. 有害生物的定性与定量风险分析[J]. 植物检疫,2002,16(5):257-261.

[17]陈宏,林伟,薛光华,等. 苹果蠹蛾性信息素及其应用[J]. 植物检疫,1995,9(1):15-16.

[18]薛光华,严钧,王文广,等. 性信息素监测和防治苹果蠹蛾的应用技术研究[J]. 植物检疫,1995,9(4):198-203.江秀均,柴建萍,谢道燕,等. 桑粉虱不同寄主植物田间种群主要酶活性比较[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6):132-134.

2风险管理

通过风险评估可知,苹果蠹蛾具有环境适应能力强、易繁殖扩散、面积大、危害重、除治难度大等特点,对苹果蠹蛾进行风险管理势在必行[13-14]。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苹果蠹蛾危害,保护新疆林果产业的健康发展,应加强对苹果蠹蛾的风险管理,力求使该虫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15-16]。

2.1预测预报

对病虫鼠害的预测预报是防治工作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发使用了病虫鼠测报信息计算机网络传输与管理系统,目前建设了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苹果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广泛的树种之一,全疆林果栽培面积已达113.33万hm2,其中全疆苹果栽培面积已达4.13万hm2,栽培面积广泛,在其主要产区可以建立病虫测报站,加强病虫系统调查及防治技术,及时掌握虫害发生及暴发成灾规律和危害特点,利用网络传输系统准确发布病虫发生防治情报,做到有目的地防治[17-18]。

2.2严格进行植物检疫

对于新疆已发生苹果蠹蛾疫情多年的地区加强植物检疫,可以杜绝危险性害虫的传入和输出。从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市场检疫等多种措施对苹果蠹蛾进行封锁控制,选择培育抗性强的苗木和果品,合理抚育,造林应坚持适地适树、良种壮苗。建立适宜苗木生长而不利于该虫发生的林间环境条件,破坏其卵的越冬场所,消灭虫源,压低虫口密度。大力加强抚育管理,增加树种的多样性和结构复杂性,以增强对病虫害的抗性,逐步达到防治林果业虫害的效果[5,11-12]。

2.3大力开展生物防治

随着化学防治的使用,对环境、食品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同时使害虫抗药性快速增强,天地种群的多样性遭到破坏。因此,保护和利用天敌,在新疆林果业生产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苹果蠹蛾卵蛹幼虫期的寄生性天敌昆虫主要有茧蜂科、姬蜂科、土蜂科、胡蜂科等,天敌昆虫的自然寄生率较高,在苹果蠹蛾幼虫期为天敌控制重要时期。目前,新疆对它们的研究相对薄弱,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对寄生蜂资源的调查、保护和利用,有效发现和鉴别寄生蜂种类,对寄生蜂进行人工饲养、繁殖与释放,充分利用当地的天敌资源、生物防治技术以防治苹果蠹蛾,从而减少落果率、烂果率,促进新疆林果业的

增产增收,提高经济收入[8]。

参考文献:

[1]曾大鹏. 中国进境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及危险性病虫[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168-171.

[2]李照会. 农业昆虫鉴定[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254-257.

[3]张学祖. 苹果蠹蛾(Carpocapsa pomonella L.)在我国的新发现[J]. 昆虫学报,1957(4):467-472.

[4]张学祖,周绍来,刘景富. 伊宁苹果蠹蛾(Carpocapsa pomonella L.)之研究[J]. 昆虫学报,1960(1):40-53.

[5]秦晓辉,马德成,张煜,等. 苹果蠹蛾在我国西北发生危害情况[J]. 植物检疫,2006,20(2):95-96.

[6]金瑞华,张家娴,白章红,等. 苹果蠹蛾分布与降雨关系研究初报[J]. 植物检疫,1996,10(3):2-9,14.

[7]马德成,马玉玲. 杏干也是传带苹果蠹蛾的载体[J]. 植物检疫,1997,11(2):54-55.

[8]周嘉熹,等. 西北森林害虫及防治[M].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436-437.

[9]林伟,林长军,宠金. 生态因子在苹果蠹蛾地理分布中的作用[J]. 植物检疫,1996,10(1):1-7.

[10]林伟.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初步分析苹果蠹蛾在中国的定居风险[C]//动植物检疫第二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1996:35-37.

[11]黄玉珍. 苹果蠹蛾的发生与防治[J]. 植保技术与推广,2000,20(5):20.

[12]曹松江,马娟,牛建强,等. 苹果蠹蛾的发生与防治[J]. 巴州科技,2004(3):18-19.

[13]蒋青,梁忆冰,王乃扬,等. 有害生物危险性评价的定量分析方法研究[J]. 植物检疫,1995,9(4):208-211.

[14]庄全.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的发展与现状[J]. 科技创新导报,2011(13):215,217.

[15]蒋青,梁忆冰,王乃杨,等. 有害生物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确立[J]. 植物检疫,1994,8(6):331-334.

[16]陈克,范晓虹,李尉民. 有害生物的定性与定量风险分析[J]. 植物检疫,2002,16(5):257-261.

[17]陈宏,林伟,薛光华,等. 苹果蠹蛾性信息素及其应用[J]. 植物检疫,1995,9(1):15-16.

[18]薛光华,严钧,王文广,等. 性信息素监测和防治苹果蠹蛾的应用技术研究[J]. 植物检疫,1995,9(4):198-203.江秀均,柴建萍,谢道燕,等. 桑粉虱不同寄主植物田间种群主要酶活性比较[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6):132-134.

猜你喜欢
苹果蠹蛾林果业风险评估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17—2021 年苹果蠹蛾的发生情况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奥林果业
实地调查 加强监测 省植保站派员赴太谷督查苹果蠹蛾监测
浅谈丹凤县林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咸阳德丰农林果业高新技术应用研究所
性诱剂在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测报中的应用
现代林果业种植中设施果树栽培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