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刑也走进新时代,你吃得消吗?

2014-08-12 11:24胡昱
第一财经 2014年25期
关键词:男癌酷刑生活

胡昱

现代生活的便利和富足给人带来了极大的满足感,但是人生在世,每个人往往都有许多不情愿,在极端的外部环境下,这种不情愿有时候就会变得难以承受。比如,隆冬时节需要早起上班的长江流域的人民爬出被窝这件事;住在北京通州的百姓早上挤不进地铁(以及挤进了地铁)这件事;买好啤酒鸭脖准备回家看球被通知方案要改,于是只能通宵加班刷微博文字版战况这件事;又或者是兴致勃勃进入影院却不小心看到朋友圈剧透了片子结尾这件事。

简单来说,尽管我们生活在现代,技术始终在进步,社会也越来越文明,竹签扎铁饼烙以及千刀万剐这种物理酷刑是不会有了,但身体和内心都备感折磨和崩溃的事儿仍是会发生的,只是,它们也与时俱进换了一副新面孔。

这一类事儿吧,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依照个人耐受度和龟毛程度不同,摧残程度也有差,但在这个和平繁荣的新时代,也基本当得上“新酷刑”这种名号。

在一个网传的“当代十大酷刑”List里,列举了减肥、早起、断Wi-Fi、被剧透、和处女座相处以及挤地铁等十种当代酷刑。当然,跟历史上任何正儿八经的酷刑相比,你可以说把它们看成刑罚是撒娇,但,假如幽默一点呢?鉴于你我也都没有经历过什么酷刑,那么这些倒霉事为什么会带来受刑感倒也值得探讨—“为什么我觉得我这么惨!”

首先,不得不说这个时代对人的要求太苛刻。硬件条件非常重要,比如人应该要瘦,要有肌肉,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身体Fit的状态;软件上也要求人们既要长期有打鸡血的精神状态以面对繁重的工作,还要充满生活情趣地发展各种爱好。为了达到社会的标准,大家都要付出非凡的努力,而任何与懒惰斗争的行为基本上都十分煎熬。

其次是大家生活方式的改变,文艺活动突然之间就多得眼花缭乱。拿看剧来说,为了知道最妙的故事情节以及希望测试个人智商和推理能力,剧透就成了莫大的罪过。值得注意的是,从时间维度上来看,生活方式的改变影响人的方式十分迅捷,比如,不到五年,人类已经进化成了没有Wi-Fi就会死的物种。

而现代人际交往方式的改变,也使我们不得不制定与陌生人交往的行为指南来节约时间成本,所以我们发明了贴标签的方法,比如:“你连哈哈哈哈都能够给我打成红红火火,你还敢说你爱我?”—处女座。“你一个姑娘家,读什么博士啊,多么辛苦多么耽误嫁人生小孩啊。高龄产妇生小孩问题很多的,你这是不为未来考虑啊。”—直男癌。被归类的永远是那些令人讨厌的交往对象,和这些人的接触于是就被称为酷刑的一种。

但是话说回来,这些酷刑从来都不是真的不可忍受的,它们更大的意义在于展示自己受苦的状态,是日渐猖獗的晒苦难文化的衍生品。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应对这些酷刑也不需要什么方法,抛弃了“向全世界展示我的伤口”的想法之后,反而各种难事都更能坚持下来,比如默默瘦了二十斤,比如鲤鱼打挺地从温暖被窝里出来,比如连续加班一个月,痛苦之后你会发现自己是一个多么清新又不Zuo的青年。

至于吃五仁月饼这样堂而皇之列在酷刑榜单之中的,只能说这个榜单在向春晚靠拢,必须抖点儿社会热门段子—五仁月饼挺倒霉的,最近这几年也不知道惹到了谁。

罗曼·罗兰有一句话在励志小文章中很流行,说的是: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来,跟我们好好认识一下现代酷刑大全,然后认真地生活下去吧!

其他当代酷刑一览

剧透爱好者遇到不怕剧透的人

对于剧透者来说不怕剧透的人也是他们的酷刑,无论你怎么处心积虑假装不在意地找机会给ta剧透,人家不仅不在意,还天真烂漫恍然大悟地说一句“Soga!”然后拉住你问后来的剧情如何……从技术角度来说,毫无乐趣……近乎屈辱。

手机没电

别扯什么“你不会带个充电宝啊”这样的马后炮。客观地说,手机没电根本就成了现代人的软肋,出门在外手机没电的话,必须要面对的是因为没有地图软件找不到路,找不到要见的人,没办法和人求助,无法得知讯息以及不能随时嘚瑟—手机没电就相当于你在你的朋友圈子里遁形了,跟断Wi-Fi一样糟。

怪异的饮食

这完全是一个“汝之蜜糖彼之砒霜”的事,无论是酱油芒果、毛鸡蛋、老鼠干还是西瓜酱豆,总有人爱它的!如若产生身心不适,不要去吃就好了。但是大众食物就还是得讲些公德,据说麦当劳曾推出一款清淡型汉堡,吃哭了许多人。

陪老婆逛街

Instagram上面有个账号叫Miserable Men,专门收集一些陪女人逛街崩溃了的男子,照片上情状惨烈,这些男友和丈夫蹲在店门口,或扶额或抽烟,还有的在休息区张着嘴睡着了,手中还紧握着超过十个纸袋,光看照片就能感受到他们内心强烈的痛楚。

找不到东西

那种想找一样东西却怎么也找不到的感觉令人崩溃,夹杂着“要命到底去哪儿了”“去年我还放这儿的啊”“为什么我总是这么愚蠢”“一定是我妈乱动了我的东西”等复杂却毫无用处的心路历程。听说淘宝上开始售卖防丢器,忍不住想要买1000个。

和直男癌患者相处

直男癌这个词汇本月刚刚出现,用以形容一种极端化的大男子主义。直男癌患者的症状包括在个人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非常挑剔女性的长相,面对长相优秀的女性又怀疑其真实性,认为女性不应追求个人学术或者事业成就而必须回归家庭,再加上对政治事件自以为是的态度,世界观上的恋母倾向以及强烈的仇富意识而被人指摘。直男癌的罹患者不仅仅局限于直男,那些过年劝女孩儿赶紧结婚的七大姑八大姨也是直男癌患者。这么一说,和直男癌患者相处的受刑感是不是立刻就变得很明晰?!

与自己的愚蠢相处

一年到头总要误掉几次火车和飞机,掉几次银行卡,遗失一些身份证和护照,发错几条要紧的信息到错误的讨论群里,在心仪的人面前摔几次跤和吃几次韭菜大蒜……每次意外发生时都令人备感崩溃。话虽如此,早些年还有和自己的愚蠢相斗争的雄心壮志,屡战屡败以后也只好慢慢拥有了明镜般温柔平和的心态,早早做好了工资一大半用于为自己的不靠谱买单的计划。瞧!人就是在酷刑过后这样勇敢地接纳自己并成熟起来的呢。endprint

和不合适的人一起观影

除了剧透爱好者,和其他不适合一起观影的小伙伴一起看电影也是酷刑,这些小伙伴包括:假装贴心派,“这部片子我三年前就看过了啊现在陪你看够不够意思!咦上次我看的时候剧情好像不是这样的啊……哦对了对了想起来了这个男的很讨厌的。”问东问西派,“这个人是好人坏人?男主角的二姑是干吗的啊?刚谁把谁杀了?”插话派,“哦我陪你看电影吧……你今天上街买了啥?晚饭时候隔壁李二傻来借菜板了吗?你上次说帮你同事拍车牌的黄牛被抓了那后来怎么样了?”装逼派,“从科学角度看,女主得这么个病吐血的颜色应该更深一点才对,道具组太差了。”

父母会用微信

“你昨天喝酒了?哭了?为什么?”“你最近那张照片好难看啊,和你在一起的那个男孩子是谁,有没有女朋友了啊他?”“我转了一条消息给你:太可怕了!一个人出门在外必看!”“给你舅妈去点个赞她要换奖品。”……不让父母知道你的人生境况似乎有点不孝顺,但和父母分享时时刻刻也着实崩溃。

饭桌政治局

无论朋友聚会还是家庭聚餐,最扫兴的就是桌上有个特别喜欢指点江山的人,谈话内容无非是成功学、阴谋论和泛滥了有好一阵的段子,凡是含有大量类似“这你就不懂了吧……”“一定要学会站队……”“我这么说你听得明白不……”等语汇的饭局,多半都令人不快,吃饭也容易消化不良。

装修

有多少情侣在装修时黯然分手!危险指数赶超旅行。装修是件无比费神费力的事情,首先要和装潢公司斗智斗勇,认真监工,否则一不小心说不定就给你把卷纸架子装一米五高;另外采购家具、地板和油漆也十分麻烦,淘宝买的田园风格的沙发打开发现乡气十足,组装转椅因为动手能力太差装成了不转椅……种种可能的灾难都令人崩溃。不过,装修当然是酷刑,楼上装修……则是酷刑中的酷刑。

陪熊孩子玩耍

他会吃掉你的食物,删掉你的存档,摔坏你的模型,划烂你的屏幕,涂改你的漫画。他们有破坏一切的力量,还特别天真无邪、敏感识趣,当你表现出不想和ta玩耍之后,ta会告诉你“你板着脸太丑啦怪不得嫁不出去”。

搬家

把原来摆在外面的东西收到箱子里,在收拾的过程中发现了丢失多年的东西,然后停下来怀念惆怅半天,最后瘫软在垃圾堆里。搬到新地方还要重新拆包归整,不该有的东西有了,不该没的东西没了,患有选择恐惧症的还必须拿主意。绝对的身心折磨。

修炼成完美的自己

人在走向完美的路途中总是会遇到困难,比如为了身材美好隔三差五去上瑜伽课但惊奇地发现同教室的70岁大妈都能把姿势做得更好;为了将自己修炼成腹有诗书的成年人买书如山倒然而读书如抽丝……你付出了努力,但是生活的浪潮还是把你打回原形—被迫认识真实的自己才是酷刑。

3种远离了酷刑的人

对于世界上的某些人来说,酷刑是不存在的,他们没有任何深陷囹圄的烦恼,总能以一种极其乐观散淡的态度直面人生。

法国人

以法国人为代表的大多数欧洲人都天生具备气定神闲的人生观,他们习惯了办一张电话卡需要一个月、地铁随时因为罢工停运等复杂世事,因而心宽又温和、对他们来说,什么都算不上酷刑,如果必须要有的话,大概街角的面包店突然不卖某种咖啡了算是一件吧。

小清新

至少从他们自己最乐意展现的一面来看,小清新们是世界上最富有正能量的人,他们的世界充满蓝天白云阳光气球,关于生活,他们有无数个生活必备的List帮助自己过得舒适体面。世界如此温柔美好,青旅房间也只要50元一间,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大妈

充满智慧的大妈搅动着金融市场、菜市场和广场,她们精明强干,永不吃亏,昂首阔步走在时代的前列。任何事情对她们来说都很难构成酷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她们本人是其他人的酷刑。endprint

猜你喜欢
男癌酷刑生活
酷刑破案的道德悖论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直男癌
酷刑与反酷刑的历史争锋及走向
宪法上的禁止酷刑——比较法角度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