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对消化内科患者采用无痛胃镜诊治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4-08-13 06:43段云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4期
关键词:胃镜内镜麻醉

段云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不良的生活方式的形成, 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上消化道疾病的检查方法众多,如大便常规隐血检查、腹部CT、MRI等, 但胃镜检查仍然是上消化道病变最可靠的方法, 可清晰、直观的观察胃黏膜病变, 并可获得病理学依据, 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随着麻醉技术的发展, 无痛胃镜检查日益普及, 可减少普通胃镜的上述缺点, 患者痛苦小、无不适等优点, 为大部分患者和临床医师所接受[1], 无痛胃镜比传统胃镜优越, 其优缺点及安全性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现选取2012年9月~2014年1月在本院住院期间完善胃镜检查的患者160例, 进一步探讨和分析无痛胃镜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9月~2014年1月在本院住院期间完善胃镜检查的患者共计160例, 随机分为普通胃镜组80例, 其中男43例, 女37例, 年龄19~80岁, 平均年龄52.3岁, 体重47~79 kg;无痛胃镜组80例, 男48例, 女32例,年龄16~76岁, 平均年龄49.8岁, 体重44~83 kg;所有患者均排除内镜检查的禁忌证和有麻醉药物过敏史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胃镜检查前准备氧气、心电监护仪、气管插管器械、抢救药品等。普通胃镜组患者于胃镜检查前晚10点以后禁食, 并签署胃镜检查知情同意书, 检查前8 min左右口服利多卡因胶浆1支, 约10 ml, 患者取左侧卧位, 由操作熟练的主任医师完善检查。无痛胃镜组患者在普通胃镜检查的基础上, 需开放静脉通道, 予以小流量吸氧(4 L/min), 监护生命体征, 芬太尼(国药集团工业有限公司廊坊分公司、国药准字H20123297)计量为0.75 μg/kg静脉缓慢推注, 4 min后,在以1.5 mg/kg静脉推注丙泊酚(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282), 观察患者用药的反应, 待患者入睡、浅表反射消失(如睫毛反射)、生命体征平稳后, 完善无痛胃镜检查操作, 操作结束胃镜退至胃大弯上部时停止注药。术毕后观察20 min左右, 患者意识清醒, 无不适主诉时, 由家属陪护离开。

1.3 观察指标 了解患者胃镜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咳嗽、躁动、咽部不适等。患者清醒后, 询问患者胃镜检查的感受, 分为难以接受、不适明显、轻微不适、无不适。记录两组的胃镜操作完成的时间及胃镜检查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 普通胃镜组共出现不良反应36例, 比例为45%, 其中出现恶心呕吐12例, 咳嗽8例, 躁动5例, 咽部不适11例;无痛胃镜组共计不良反应5例, 比例为6%, 无恶心呕吐、躁动表现, 有咳嗽2例, 咽部不适3例, 普通胃镜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正常无痛胃镜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胃镜检查感受 普通胃镜检查中有2例因耐受放弃胃镜检查, 难以耐受10例, 不适明显17例, 轻微不适38例,无不适13例;无痛胃镜组全部完成胃镜检查, 其中轻微不适4例, 无不适76例(P<0.05)。见表2。

表1 两组间不良反应比较[n (%)]

表2 两组间检查感受比较

2.3 胃镜操作时间及生命体征 普通胃镜检查时间为3~9 min,平均时间(4.7±1.7)min, 无痛胃镜组检查时间为2~8 min, 平均时间(3.9±1.5)min,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胃镜检查可缩短患者胃镜检查时间。其中有23例清醒后有头晕乏力不适, 未做任何处理, 所有患者均在观察20 min后定向力恢复正常。无痛胃镜检查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值变化不明显, SpO2稳定在90%以上。普通胃镜组中血压、心率、SpO2变化较无痛组明显, 其中有3例出现血压增高, 5例心律增快, 2例呼吸不平稳等表现, 均予以对症处理后恢复稳定。

3 讨论

上消化道疾病的检查方法多样, 如腹部彩超、CT、上消化道造影等,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 胃镜检查仍然是发现胃及十二指肠病变最有效、可靠和准确的方法[2], 但是传统的普通胃镜检查存在诸多缺点:①不良反应多:患者在行胃镜检查过程中易出现恶心、呕吐、咳嗽、躁动、咽部不适等,造成患者对胃镜的恐惧感和不愿意接受;②漏诊率和错诊率高:患者存在的不适感可造成内镜医生在检查时存在顾虑,影响内镜检查的正常操作, 有可能发生十二指肠及胃底部观察不满意, 病理取材不充分及无法取得组织;③安全性:内镜检查是一种侵袭性操作, 存在一定的风险, 如消化道出血、穿孔、交叉感染等。同时胃镜检查造成患者紧张、难受、痛苦可引起机体交感神经系统兴奋, 增加应激性激素如儿茶酚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血管紧张素等升高,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增加。随着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更加追求无痛、舒适的医疗检查服务的意向更加强烈, 因此无痛胃镜检查因此产生。无痛胃镜是在普通胃镜检查的基础上加用镇静、镇痛药物, 从而使患者在浅睡的状态下完成检查和治疗。国内有研究表明无痛胃镜有无痛苦、创伤小、时间短以及更精确等特点[3]。

本研究中普通胃镜组共出现不良反应36例, 比例为45%, 其中出现恶心呕吐12例, 咳嗽8例, 躁动5例, 咽部不适11例;无痛胃镜组, 患者无恶心呕吐、躁动等症状出现, 且咳嗽咽部不适明显减少, 与普通胃镜组比较, 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明显下降(P<0.05)。普通胃镜组有2例因耐受放弃胃镜检查, 难以耐受10例, 不适明显17例, 轻微不适38例, 无不适13例。无痛胃镜组无不能完善胃镜检查的, 术后患者仅有轻微不适或无不适, 明显减轻患者在行内镜检查时的痛苦, 让患者在舒适的状态下完成检查, 可让内镜操作者更好、更准确的观察上消化道疾病。无痛胃镜检查操作时间低于普通胃镜组, 普通胃镜组检查时间为3~9 min, 平均时间(4.7±1.7)min, 无痛胃镜组检查时间为2~8 min, 平均时间(3.9±1.5)min, 与普通胃镜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检查对于患有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的患者有诱发心脑意外的危险。本组研究显示, 无痛胃镜检查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平稳, 而普通胃镜组不稳定情况增多, 其中有3例出现血压增高, 5例心律增快, 2例呼吸不平稳等表现, 提示无痛胃镜检查可使患者发生心脑意外的危险性降低, 较普通胃镜检查安全。但无痛胃镜检查需使用镇痛、镇静等麻醉药物, 使接受无痛检查的患者对麻醉药物的安全性存在不安考虑。本研究中使用的药物为芬太尼及丙泊酚, 其中丙泊酚为快速短效的全身麻醉药物, 具有作用迅速, 维持时间较短, 药物蓄积作用小, 停药后苏醒快速等优点, 但任何麻醉药物均存在一定的风险, 需注意和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有研究认为丙泊酚有镇痛作用较弱、呼吸循环抑制等副作用[4]。而芬太尼为M受体激动药物,是作用于脑和脊髓中μ阿片受体, 具有强效的镇痛作用[5]。产生镇痛作用的同时, 消除伴随疼痛的焦虑、紧张等情绪反应, 减少了丙泊酚药物剂量, 避免因大量应用而引起的呼吸抑制。本研究显示, 两者联合应用实施无痛胃镜检查是安全、有效的。但无痛检查存在费用高、监护及抢救设备需齐全、检查术后需观察至正常活动等缺点。

综上所述, 无痛胃镜检查比普通胃镜检查安全、有效,达到了胃镜无痛、无不适的效果, 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 为更多的人接受, 使临床医师能更好更全面的顺利的完成胃镜检查, 更容易发现上消化道的微小病变并治疗, 值得临床大范围推广应用。

[1]项斌, 夏惠治, 刘鹏飞, 等.无痛胃肠镜临床应用的效果观察.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8, 11(11):1725-1726.

[2]成宏伟, 黄震, 焦胜.无痛胃镜检查上消化道疾病4185例.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12, 15(1):134-136.

[3]林剑兴, 郭建明, 苏志峰.无痛胃镜诊疗术临床价值分析.福建医药杂志, 2012, 33(6):6-8.

[4]徐富星, 季大年.无痛苦消化内镜技术临床应用现况.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0, 25(3):224-225.

[5]段立杰, 任凤琢, 陈宁.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用于胃镜检查的临床观察.武警医学, 2006, 17(1):43-44.

猜你喜欢
胃镜内镜麻醉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