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腾:布糊画所获之誉,皆属小胜

2014-08-13 18:48安平
中国周刊 2014年8期

安平

所有的目光对准了话筒前的那个老人。他个子不高,一头白发剃成了板寸,米色的短袖衬衫配一根红领带,声音铿锵有力,神情安然。

所有的人都为他而来。台下端坐的,有包括前河北省长钮茂生在内的各级政府官员,姜昆、王晓棠等艺术大家(事实上,正是姜昆以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的身份策划了这一活动),以及多位外国驻华使馆官员。

他及他的家人、弟子们创作的九十余幅作品,遍置于中国文联文艺家之家展厅,独特、灵动、富丽的艺术之美,每每引发惊叹连连。

他叫滕腾,是这场名为“布艺霓虹――丰宁滕氏布糊艺术展”的主角。开展前一天,他刚刚过完82岁生日。

二十五年前,他因伤离休,却于一个偶然间打开了一扇门,复活了布糊画这门传统艺术,并给了它新的生命,被赞“华夏一绝”。同时,他也给了自己新的生命。

他成为了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政府、民间和联合国所给予工艺美术领域最优秀从业者的最高褒奖、至高荣誉,他尽数收入囊中。

但是,人们看向他的目光里,不仅仅是因为这些。一个时年近六十的人,用二十多年的时光,将一门失传已久的民间工艺推陈出新做到极致,使其成为一朵奇葩,需要怎样的勇气、专注、热情与坚持?

这位长者在他的文章里说过这样一句话:“艺无止境,誉无止境,在以往发展过程中所获之荣誉,皆属小胜,均属昨天。”

所以,当这位八十多岁的长者在台上讲述他与布糊画的故事,谦逊有礼地表达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对所有支持者的感谢时,那些看向他的目光里,是钦佩,是赞赏,更是尊重和感动。

化腐朽为神奇

著名画家、承德画院院长萧玉田第一次看到滕腾的布糊画作品时,震惊而折服。“我一时找不出合适的词汇去形容,涌到我嘴边的第一句话就是‘化腐朽为神奇。”

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郑一民的评价更为写实:“滕氏布糊画有浮雕立体之效果,但不失布糊画之特点;有工笔、写意之观感,又不失传统工艺之风格。”

二十多年来,滕腾共创作了六千余件布糊画作品。展会上,萧玉田眼中那些令他称奇的“光彩照人、绚丽夺目的花卉、鸟兽、仕女、仙佛、九龙壁、宝相瓶”悉数呈现。

展厅入口处,包括《凤凰宝相瓶》在内的布糊瓶系列立于两侧,让人不能相信它们与布有什么关联。这一全立体作品似景泰蓝,又非景泰蓝,系取景泰蓝镶嵌法制成。现在,《凤凰宝相瓶》收藏于人民大会堂。

往里走,是被誉为“国宝”的《九龙壁》。1997年,为了弘扬龙文化,迎接香港回归,同时庆贺家乡丰宁满族自治县建县十周年,滕腾制作了“九龙壁”。

这是一个工程般的作品。整个“九龙壁”长9米、高3米、厚0.9米,全立体每面以1997条龙组成,由46人历时8月完成。做工精细,大气磅礴。其中,最小龙只有1平方厘米。这部作品曾获“第四届中国民间艺术博览会”特别奖。

直行,是《佛像观音》。观音一身白衣,一串项链,神情端庄、秀雅,让人驻足流连。

根据佛教经典记载,观音成佛在先,佛号“正法明如来”,为了普渡众生,留居菩萨之位。人们多见女身白衣观音,却很少见佛身白衣观音。

据展品下面的文字说明,“创作佛身观音,发挥了布糊画工艺多种技巧,色彩协调、洁雅,打破了以往佛像用色的常规。最主要的是,受到佛教界大德高僧的认可,认为‘对以后创造佛像是一个重要的启示。”

再向前,《老鼠娶亲图》叫人忍俊不禁。三十只形态各异的老鼠,身着红衣,抬着花轿,提着灯笼,敲锣打鼓,喜气洋洋地走在娶亲路上,惟妙惟肖,令人动容。

看到《蝴蝶萝卜》《螳螂白菜》《蜻蜓南瓜》,多有观众忍不住伸手去摸。那些素淡清新的蔬果是如许地立体生动,令人赞叹。

继续往里,是现今陈列于人民大会堂河北厅的《和平昌盛图》。画面上四只鸽子,五十六朵牡丹,“满屏盛开富贵花,一派阳春祥瑞象”。这幅画见证了很多重要的历史时刻。

2002年12月2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于《和平昌盛图》前,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联合公告。据说当时江泽民看完这幅图,连说四个“好”,赞其“不愧为华夏一绝呀”,并多次向客人介绍这幅画。

《密宗佛像系列》凝聚了滕腾很多的心血。据称,藏传佛教中的各种尊像都是根据经典的仪轨而制作的。在藏文和梵文的经典中都有关于造像的典章,对佛、菩萨、明王、护法诸神的尺度、形象、色相、标识、手印都有严格的规定。每尊神袛的各种动态到细微的道具都是其教理的表征,不得逾越。

据说,西藏布达拉宫伽措大喇嘛看过作品照片后说:“无可挑剔,精细至极,是对密宗造像的创新和提高!”承德普宁寺塔尔木活佛在太阳下面对“大威德怖畏金刚”颂经45分钟后说:“准确无错,太好了!”

展会上最重头的,在最后一刻揭开面纱,那就是《天下第一布糊寺》。

自古至今,以布绘制佛像屡见不鲜。密宗佛教以布料绘制佛像,称之为“唐卡”,也有巨幅大作。但以布糊画工艺形成一座完整的寺庙殿堂,却极罕见,所以滕腾将这一作品谓之“天下第一布糊寺”。

这一工程巨作占地240平方米,全寺由大雄宝殿、天王殿组成,其中有三世佛、十八罗汉、弥勒佛、韦驮、四大天王及佛光莲台、宝座、供案、供器、壁画、匾联、彩柃、佛幡等等,历时两年零三个月才得以完成。

整幅作品气势恢宏,设计精湛,布局协调,色彩富丽,“打破了之前殿堂予人的阴森感和恐惧感,透出民间喜庆色调。”这幅巨作获得“首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

这小子比猴儿还灵

滕腾的艺术细胞似乎是天生的。

在其自述中,他如是说:“我生于猴年,有点猴性,生来就不安分,爱唱爱跳,尤其爱画。庭前、院后、柴棚、碾房,凡是我能到的地方,墙壁上都有我涂抹刻划的痕迹,弄得泥皮墙面上伤痕累累。至于织席、结篓、编草帽、扎蝈蝈笼什么的,我一看便会,还像模像样。大人们发火了,骂我一声,‘成不了大器的下贱坯子。高兴了,夸我一句‘这小子比猴儿还灵。”endprint

12岁时,滕腾用纸糊的一个黄瓜,获当时热河省小学生手工一等奖。祖父滕从周(教书为业,精书法、善画花卉)见其喜爱绘画和手工,传他两幅以“补花”工艺制作的人物画。

这两幅画传自滕腾曾祖父滕恒。滕恒行医为业,以善治天花而成名。因为曾为热河督统治愈其患天花病危的儿子,获赠“妙手回春”木匾一块及谢礼若干,其中,就包括这两幅“补花画”。

“补花”起源于北方游牧民族,可溯根于女真时期。北方人既不能养蚕又不会织锦,更不会刺绣。为了装饰服装、鞋帽、弓囊、箭壶,他们以不同颜色的布料为面,以棉毛充填,用针线缝制花卉、图案、兽头、怪脸,加彩墨勾画,补在衣服、鞋帽等物件上,传统称之为“补花”。

那两幅“补花画”,一幅是《百子图》,另一幅是《麒麟送子图》。两幅画均是黑缎底,人物、山石等均由多色布料拼成,有的白布涂彩,笔墨勾脸,十分艳丽。

滕腾将这两幅补花作品视若珍宝,埋下了一生喜爱美术手工艺并最终创始布糊画的种子。

文革时,滕腾在中国美术馆第一次见到布贴画。那是欧洲某国展出的布贴艺术。“都是顺应布料繁杂的图案,纵横的纹理,疏连的蔓环,不同的色调,进行了巧妙的利用、合理的拼贴,主题以建筑居多。”

后来,在市场上,滕腾看到了大量布贴画,“红布剪花,绿布裁叶,拼凑成画。有的以笔墨彩色涂描成画。可以说剪鸡是鸡,贴蛋是蛋,谈不上有什么艺术价值。”

“偶然”做起来的布糊画

滕腾当过兵,种过地,拉过大锯,打过井,搞过工程,其间经历诸多坎坷辛酸。但是回忆过往,滕腾看到了其中的意义。

“细琢磨,如果我今天还算取得一点成就的话,这与我自小就好动好奇的品性,与我坎坷曲折的人生际遇,不都密切相连吗?这算不算是文人们所说的‘厚积而薄发呢?”

1989年,滕腾因公致伤,提前离休,深感闲寂难耐。好像“命运的一个瞬间”不自觉地到来,他想到了创作。曾经视为珍宝的“麒麟送子图”和“百子图”在他当兵期间丢失了,他久有仿制再生的愿望。“另外我见到市场上有一些布贴画,有很多不足之处,于是就想按我的想法去创作一点东西。”

他的第一个布糊画作品叫《三个和尚挑水吃》,本意是想哄孙子玩,没想到许多亲朋好友见了纷纷叫好,都说“太漂亮了。”

不久,时逢承德国际民间艺术节举办,滕腾获邀以画参展。“我觉着我画得也不是太好,就想能不能按照这个工艺搞一个展览。”

全家都被动员起来了:五个闺女还有当小学美术老师的老伴。“那个时候条件很苦,县城里卖布的没有那么丰富,经济也没有什么基础,就把孩子们的衣服都拿出来了。一个写字台,一个茶几,四个小板凳,一把椅子,五个剪子,打了一锅糨子,我设计,她们制作,一个月内,在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搞了一个布糊画展。”

这次展览,展品除“天池仙女”—— 一幅5.4米长、1.2米高的壁画外,还有独幅的“钟馗”、“关羽”、“十二生肖”等小饰件三十多个。

展览引起了轰动。这一年,滕腾正式将这一艺术种类命名为“中国滕氏布糊画”,并获得国家专利。

第二年,滕腾获邀参加在亚运会期间北京展览馆的展出。在那里,他的作品开始引起中国艺术研究院的重视。其后,他们又到深圳展览,“带去的那些东西销售一空。”

滕腾本以为事情至此结束,但这只是个开始。“当时地方上搞旅游就两个月时间,领导就找我去,说是不是可以把布糊画做成丰宁的旅游产品,让一些人来学。”

滕腾欣然同意。“来了一拨人学了两个月回去了。后来,民政局来了,扶贫部门来了,又教了一部分人。可他们回去之后,全不行。”

滕腾开始考虑,这是什么问题?“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功底。光会制作是不成的。”

这时,开始有人说风凉话,“说这根本就不可能成事”。滕腾下了决心,“我就打算自己搞。布糊画就这样搞起来了。很困难,过程也很长。”

布糊画与布贴画的不同,在于它变贴为糊。“糊是大面积,糊棚、糊墙。贴是小面积,如贴邮票、贴窗花呀。”最大的不同,是布糊画采取了堆积法。“互相堆压,所以显得更立体。”

滕腾详作说明。“我们叫堆积法,有几个原因:一个是说制作是以堆积法堆成的。它利用作品非暴露的连接部分,根据所需进行合理的分解,使其组装连接部分多层次地堆积,形成高、低层次以增加作品的立体感。另外一个是指我们吸收了众多民间工艺,包括建筑、绘画、浮雕、堆绣、唐卡、刺绣、绢人、剪纸、裱糊、布贴画、景泰蓝等等的技法和精髓,来充实、丰富自己。再有就是说,布糊画是靠年华和大家的支持‘堆积起来的,不是靠我一个人的力量来完成的。”

布糊画的工序比较复杂,一画做成,须经绘画、分解、制版、刻剪、粘糊、合成、整形等九道工序,以各色真丝面料为主,辅之以木料、纸板、海绵、绢花、首饰等百余种材料。

在这个过程中,滕腾的建筑师经历发挥了大作用。“大的作品,我都采用了建筑的那套规范:设计总图,分出区域,划出单元,逐一编号。如果没有当建筑师的经历,很多作品难以设计完成。”

滕腾指着《九龙壁》,“比如这就是按工程来制作的。”《天下第一布糊寺》也是如此。

据说,为创作《天下第一布糊寺》,滕腾没少让艺工们吃苦头。“粘十八罗汉时,第一个罗汉做到一半不满意,决定返工重做。第二个罗汉做出来,第一个又显得逊色了,再次返工。”

最初,布糊画没有市场,滕腾只好到怀柔一家公司帮人做礼品。但是他做布糊画的想法没有变过。他从丰宁招收了很多学生,把他们带到怀柔,“想借这个机会练兵。”

1990年至1995年,滕腾一直潜心研究,创作精品,并培养骨干,储备实力。他的口号是:“五年筑堤蓄水,一日破坝放洪”,“要‘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只有如此才能立足创业。”

1995年8月,北京举办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怀柔是论坛主会场所在地。滕腾认为,“布糊画”已完成五年计划,借机申报为大会参观景点。endprint

他成功了。会议期间,他接待了48个国家的代表,引起满堂叫绝!代表们留言:“伟大的国家,高超的艺术”、“辉煌的再创造!”、“有不朽价值的艺术品”。

此后在国内,又展出了一个月,轰动不小。“我算完成任务了。”

滕腾始终怀念自己的家乡,“我的家乡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县,想在家乡开办这个事业,为家乡出点力。”

1997年3月,滕腾将自己的弟子全部带回丰宁,受到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视。

“省委副书记卢展工同志向县领导指示说,‘一定要把布糊艺术搞上去!老省长钮茂生,听到这件事后,顶着雪到丰宁看我。”为了布糊画,钮茂生到丰宁去过五次。

《和平昌盛图》进入人民大会堂也与钮茂生有关。“有一次,钮茂生带着河北代表团赴京,住在北京饭店,正好人民大会堂重新装修。他听说了这个信儿,就把我的画弄到北京饭店,然后派车将专家们、权威人士们请来看。这样,我的画进入了人民大会堂。”

把佛和人拉得近些

在滕腾的布糊画作品中,佛像艺术举足轻重。“做佛像艺术是我的一个情结。”

滕腾喜欢逛庙。“庙是中国文化里一个特殊的地方。可以说所有的艺术它都具备。各种雕塑、泥塑、木刻、金银、铜、铁铸、历史名人书画什么都有,从中能学到很多宝贵的东西。”

直到今天,滕腾每到外地,第一件事还是找庙逛。庙里的佛道神祇、菩萨玉女成为他模仿、描写、捏塑的范本。

滕腾信佛,“但跟他们(指很多自以为是佛教徒的人)信的佛是不一样的。”滕腾查阅过很多资料。“实际上,佛和儒教是一样的,它是一种教益,不是迷信。佛是保佑不了任何人的。一个人你依靠自己,你本身就是佛。有很多人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解释佛,编造一些歪理邪说,来迷惑信徒。”

在滕腾看来,“儒教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讲求德和善。佛也是积德行善。它主要要召唤失去理性和道德的人,回头是岸,别走错路。佛也提倡无我奉献、众生平等。它和儒教一样,好多都是人生之道。”

在多年的学习、研究和了悟之后,滕腾深感,“有些庙不一定是对的,它和佛的经典是不一致的”。比如,寒山寺之行就曾让滕腾不胜唏嘘。

有一年,滕腾南行到了寒山寺。他在“和合二仙”左边的大木牌上看到了这样的“寒山拾得问对”:

“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之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滕腾大吃一惊。他原以为“寒山拾得问对”是出自那些半瓶子醋的骚人墨客之手,万没想到其源却在寒山寺。

滕腾认为,如果“寒山拾得问对”确出于寒山、拾得,那他们非但不是什么高僧,而是非圣、非贤、非仙、非神,其言行是个不折不扣、自欺欺人、叛逆佛门的伪僧人。

他质问:“寒山拾得问对”中,拾得为什么不说“劝他、帮他、教他、渡他、感他,改变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弃恶扬善、得以善果),反而说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恶贯满盈、遭到报应)?

“像拾得这样给恶者创造条件、助恶积恶,使恶者不知己恶,以积他人之孽消自身之孽,以蓄他人之灾而消自身之灾,借他人入地狱之恶果,换取自身上天堂之善果,能给读此‘问对的人们什么启示和引导?”

有一次,滕腾跟一个佛学家、他的老师聊天。滕腾对老师说,“有些人想上极乐世界,修来生,终日诵经打坐,不奉献而求善,不谋业而寄生,我认为他们既上不了极乐世界,也修不了来生。”

老师问为什么?滕腾说:“佛是无我的,而他们都是为私。”老师高兴地站起来抱着滕腾说:“没想到你能想到这一点。”

滕腾做佛像也与这个老师有关。“老师跟我说,现在这寺庙佛像,需要有一个变化了。你看人家天主教,那个殿堂给人一种神圣、舒适的感觉,而且有音乐。我也有这个感觉,一进寺庙,首先给人一种恐惧感,老是发毛。佛跟人拉得太远了。”

于是,滕腾做了《佛像观音》,这是他创作的第一个佛像布糊画作品。“后来我们老师让佛教界的人看了这幅画,都说对今后的佛教造像是一个起点。因为它把佛和人拉得很近。”

自此,滕腾做起了佛像。“佛什么样谁知道?你想他什么样,他就什么样。”

卖掉了,钱有了,历史却没有了

2010年,为了推动中国民间传统工艺的复兴,也为了给更多的人提供就业机会,滕腾放弃了尚在有效期的专利,编著了《布糊画技法》,在全国推广。

他说:“一门艺术,初创时无论艰难或失败,都是自己的。一旦成功后就属于国家和民族的。如果当成传家宝敝帚自珍,就不能发扬光大。所以我们注意传承这个问题。”

目前,仅在丰宁,就有布糊画生产企业20多家,全国已有近百家。

滕腾有五个女儿、一个儿子,除一个女儿外,余者皆加入到布糊画的创作中来,成绩骄人。“我家有十个国家民协会员,这是很难得的。”

弟子们同样能挑重担。现在,包括女儿们在内的200名职工及徒弟中,滕腾的队伍里有27个国家级会员,两个河北省一级大师,一个二级大师,17个省民间艺术家,9个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形成了宝塔式人才梯队。

至今,滕氏布糊画作品共得了4次山花奖、“天工艺苑·百花杯”一次特等奖、一次金奖,其余得奖83次。但是滕腾觉得,“这些荣誉是至高的,但绝非无上。”

“我知道,这里面到底有我多少。因为并不是我一个人就能做成功的。这些荣誉对我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呢?使我这个大老粗变得文明了。我也常常用一句话来警戒我自己。‘声望高,弯下腰,荣誉面前喜勿骄。我教育我的孩子、弟子也必须是这样。这是我坚持的东西。”

2009年,在说服家人后,滕腾向政府提交了捐赠申请。“捐赠的这些作品,全都获得过省级以上大奖,好多商人曾出高价收购。可我觉得,卖掉了,钱有了,历史却没了。把它们捐出来,就是为了回馈家乡对我的哺育之恩。”

事实上,因为醉心于精品创作,一直没有扩大生产规模,加上用料讲究,成本较高,滕腾的公司一度发展艰难。他曾经把自家院子卖了10万元买原料,只能住在租来的房子里。近来,才住进了子女们为他购置的新居里。

“对德,我有自己的见解:尽人生应尽之义务,行时代当行之文明。把这两件事做好了,就可以了。”这样的人生观也许能够帮助人们理解他的作品。

如萧玉田评价,“滕氏布糊画艺术浸润着滕腾先生的血汗和感情,也包纳了滕腾先生的德操与个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