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下着黄金雨

2014-08-14 18:40夏洛
中国经贸聚焦 2014年7期
关键词:天气预报气象天气

夏洛

气象如何私营

说到气象服务,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天气预报,并且特指政府提供的公益服务。但事实上,我们在电视、报纸或是门户网站上看到的天气预报只是巨大冰山上的小小一角,大量的预报是普通受众从未看到过的。过去几十年中,随着现代经济,尤其是发达经济体对个性化气象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政府服务越来越力不从心。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完全商业化的私营气象产业已经在很多国家迅速成长起来。

在私营气象业最为发达的美国,每年的GDP中约有三分之一直接或间接受到天气或气候影响,成年人每年共接收约3000亿次预报。“从经济学家角度看,不加以商业化简直暴殄天物。 加上现代气象学和电脑模拟技术的进步,私营部门可以承担起政府提供不了的增殖服务——就算有能力,这也不是政府部门该做的事。”从事大气研究的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拉佐(Jeffrey Lazo)说。

现代气象产业囊括与天气有关的各类活动。产业内既有一两个人组成的小工作室,也有为多个国家提供服务的跨国机构。从模拟风暴模型到测算天气分布情况,其业务种类应有尽有。各种规模的咨询公司、商业天气预报集团和媒体公司向各行各业出售着定制气象服务——农业、速食、零售、能源、制造、建筑、运输,甚至高尔夫、帆船和赛鸽运动,凡是你能想到的行业几乎多多少少都在受惠于私人气象公司的服务。

“有些行业与气象的关系比一般人想象的还要深得多。”拉佐说,“现代经济已经非常善于利用气象信息来提高效率、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或是创立新企业,并且方式之新颖、角度之独特,时常令业内人士都感到惊讶。”

跨国气象服务商Accuweather就致力于提供这些令人“感到惊讶”的服务。比如2007年,公司的数据服务部门预测到美国堪萨斯州格林斯堡附近的铁路将遭遇龙卷风。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接到警报后立即停运了两列火车。片刻之后,车上工作人员亲眼目睹了“巨大的龙卷风裹挟着电闪雷鸣,从两列火车中间横扫而过”的罕见景象。

工业领域对私营气象服务还有一些不那么生死攸关的应用。 定制的综合性气象数据可用于预测冬季服装和木材需求,也可以帮助工程师决定何时开始浇筑混凝土。天气咨询公司“天气银行”(WeatherBank)还曾与高尔夫赛事运营公司合作,帮助后者分析天气将如何影响公司表现,包括比赛能打多少轮,球杆能卖多少支。

更快更好更强

就商业性气象服务而言,发达经济体的经营模式主要分为三种:一是国家垄断经营,即国家公共气象部门完全按商业公司方式运行,如新西兰。二是私人竞争经营,指公共气象部门提供无偿的公益性气象服务,私营气象公司有偿提供其他可增殖服务,但其所需资料和信息也由政府气象部门免费提供,美国和日本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三是公私混合经营模式,指公共气象部门同时提供公益性服务和商业性有偿服务,同时也允许私营公司从事商业性服务,如加拿大、英国、德国和澳大利亚等。

三种类型中,又以美国和日本的私营竞争模式发展得最好。就美国而言,国家财政预算在上世纪90年代循序渐进地停止了对海运、农业等几大类别气象信息服务的拨款,改由私营企业接手。国家气象服务部门只负责涉及公共安全的气象工作。双方分工十分明确。 现在美国已拥有2000多家私营商业气象服务公司。

“目前而言仍然只有政府有能力运行卫星和雷达这样的大型气象基础设施,”美国天气与气候产业协会主席史蒂夫·鲁特(Steve Root)说,“但私人气象产业可做的依然很多,而且可以比政府做得更好、更快、更灵活、更贴心。”他认为,现在北美私人气象产业的服务质量之高,政府已经无法匹敌。

关于私人气象服务企业与政府机构的关系,AccuWeather创始人迈尔斯博士(Dr. Joel Myers)认为,如果说私人气象信息服务对政府机构职能形成竞争,甚至构成威胁,那完全是一种误解。国家机构的战略着眼点应放在长远发展上,而商业气象服务的发展将有利于政府机构集中精力、制定和实施重大项目,从根本上推进气象科学的发展。

靠天吃饭很好赚

其他行业和普通受众获取天气服务是为了摆脱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但对气象服务商来说,靠天吃饭却是一门上天赐予的好买卖。有赖于天气预报运行的公司和行业每年都要在私人天气预报服务上花上一笔大价钱。

究其原因,西方经济学中流行的德尔菲气象定律(Delphi Meteorological Law)认为,气象投入与产出之比为1:98,即企业在气象预测方面投入1元,可以得到98元的经济回报。在不同市场条件下经济回报率甚至更高。

受德尔菲定律的鼓励,发达国家的气象信息服务日趋多元化。在美国,整个气象产业价值约为60亿美元,其中私营部门就占了半壁江山。最近两年间,商业气象公司年总收入增长了50%。

不过也有很多学者认为,高回报固然是一个强大的推动力,但气象其实是少数能够自我推动的产业之一。 私营气象产业与其说是受经济和科技推动,不如说是受惠于大自然。沃顿商学院风险管理与决策处理中心主任罗伯特·梅耶(Robert Meyer)指出:“人们的气象意识比以前有了大幅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是冰雪暴和龙卷风,任何邪恶的灾难天气都像是天气预报节目的宣传工具。事实是,现在有些内置天气和路况信息的电视节目,往往是收视率最高的。”

私营就要有私营的样

诱人的回报率背后必然是高风险。像一切市场一样,私营气象产业也喜欢通过金融市场来规避风险。这也是私营部门相对于公益性气象服务的重要区别。事实上,气象反复无常的特点还为金融市场开辟了新的领域,那就是天气期货——一种能让购买者在恶劣天气中盈利的金融合约。很多公共设施、保险公司和对冲基金都将天气衍生品作为对冲风险的重要手段。

加拿大的一家雪地摩托制造商Bombardier为了推销产品,曾许诺一旦当年降雪量达不到事先约定值,就给每位购买者1000美元的退款,以消除顾客的顾虑。另一方面,为了抵消可能产生的成本,公司购买了降雪指数合约,如果当地的降雪量未达到合约规定值,公司就能获得约定的赔付金额。虽然当年该地降雪量保持了往年水平,双方均未获得任何赔付,不过Bombardier雪地摩托的销量却因此比上年提高了38%。

“这个行业的驱动力在于,人们无法管理天气,但至少可以管理天气带来的金融并发症。”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执行董事蒂姆·安德里森(Tim Andriesen)说。

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那些降雪和龙卷风期货合约还产生了意料之外的附加效果:它们使得天气测量更加精确。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显示,由于校准、维护或是外界干扰等方面的差错,美国国家气象局田野气象站的读数有时会在一开始出现偏差,但是研究者们发现,当天气期货被引入某个城市后,这些错误会下降10%。这也是金融市场对行业行为产生影响的一个实际案例。

除了通过金融市场保持警惕,私营气象业作为商业性服务,还有着追名逐利的本能和可疑的权威性。

对现代人来说,以人名来命名气旋或风暴已经不算新鲜事,而这其中也有气象公司一份“功劳”。一开始,用人名命名飓风只是西印度群岛居民的习惯,后来世界气象组织和美国等国家开始采用这一方式取代以前的经纬度坐标命名系统,目的是简化沟通、避免误会。2012年,一家美国气象新闻频道开始“私自”为冬季风暴命名,一度惊动了美国天气预报界。这家新闻频道表示,这样可以提升认知度,也更加方便追踪风暴进程。但市场人士和气象观测员认为,这显然是一种营销策略:一个俏皮的人名能够给本来平庸的天气预报增加些许新鲜感,提升人们的兴趣度乃至收视率。“天气和其他商品一样,无法避免创意竞争,”沃顿商学院市场营销学副教授乔纳·伯格(Jonah Berger)说。

所有迹象都表明市场对此确实有所反应。去年冬天极地涡旋袭击北美期间,美国气象频道为一个东北风暴取名尼莫(Nemo)后,在推特上引发了12亿条相关发言。卡特里娜(Katrina )飓风过境后,美国以字母“K”开头的新生儿名字飞速上升了约9%。

而在权威性方面,随着私营气象机构的百花齐放,人们时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不同预报员对于同一地区的预测往往大相径庭。有时,不同供应商针对同一地区的气温预报甚至会存在两位数的差距。这是因为如今客户和公众对预报的要求变得越来越精准,机械重复从政府那里获得的数据已经无法满足需求,所以许多气象学家都将自己的测算系统置于政府机构的官方模型之上,从而得到完全不同的预报。“不仅如此,有些机构的预报更是充满着投机取巧,比如‘50%的降水概率,我反正是不知道这个指数有什么意义。” 美国气象专家米歇尔·卢赫(Michelle LHeureux)说,“这些预报距离达标还很遥远。有时候,比起天气预报,他们更擅长营销。”

智能化时代的天气预报

全球气象产业几乎每年都在以10%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技术的发展与革新也为气象产业向新领域拓展提供了无限机遇。尤其是精妙的数据技术和无线移动技术,已经使得许多现有行业受到震动,也使气象行业扩张出了传统角色。

首先,现在每个人都能够通过电脑或者智能手机轻松实时连接到气象雷达。其次,数据分析的自动化、全面化为更加深入、复杂的天气研究提供了条件。这使得天气预报可以提供非常具体实用的信息,而不再像以前一样空泛。例如当你规划日程的时候,天气服务不再只提供降雪概率这样的基础信息,而是告诉你可能需要几点下班回家以便赶上晚餐;或是某块农地上空的天气会是如何,以及此种天气将如何影响玉米的生长等。

随着很多产业转向移动平台,气象服务公司也不甘落后。AccuWeather推出的App允许用户根据自己的出行和生活习惯,选择和设置任何一种活动(如旅游、锻炼、购物等)的理想风度、温度、湿度、紫外线强度、空气清新指数等。软件会定时下载和更新当地气象数据,当外出指数符合用户设定时,软件就会发出提示,告知用户目前的天气状况适合哪种活动。针对商家,谷歌也推出了一项在线天气服务,其理论依据是消费者会根据天气状况形成不同的活动和消费模式,某种出乎意料的天气情况可以促使短期内某种商品的热销。根据本地天气状况,谷歌可以帮助商家精准侦测消费者的季节性需求,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广告投放节点、改善推广效果;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提醒个人用户记得带上泳具或滑雪板——只要提前计算出今年的第一场雨雪、第一个适合户外活动的日子、第一个酷暑天何时来临。

猜你喜欢
天气预报气象天气
气象树
天气冷了,就容易抑郁吗?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Weather(天气)
测不准的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的前世今生
大国气象
美丽的气象奇观
中期天气预报
小小天气预报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