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经验:用经济杠杆缓解交通拥堵

2014-08-14 12:09陆绮雯任翀
决策探索 2014年13期
关键词:平正新加坡政府收费

陆绮雯++任翀

●新加坡最主要的治堵政策就是数量控制,而竞投车牌的具体操作方法,一般会促使人们尽量出低价格。

●在新加坡路上,有时还会看到一些红牌车,这也是新加坡特别的分流交通举措。

●目前,道路面积占到了新加坡国土面积的12%,新加坡人的共识是,道路面积不能再增加,而出行及便利问题却要进一步改善,因此私家车不是方向,公共交通才是解决之道。

●统计表明,工作日的高峰时段(早上8点~9点、晚上6点~7点),快速道路上的平均车速能够达到63.1公里/小时,主干道上平均车速为28.6公里/小时。对于一个人口密度如此高的国家来说,这样的交通环境确实相当好了。

●新加坡政府采取任何措施往往不追求最先,有一点保守,但做什么、怎么做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从执行的效果来看达到了较好的平衡。

●新加坡政府未来面临更大的挑战是,现在能想到的办法似乎都用上了,该如何 “管理”人们拥有车辆的欲望呢?相比年长的一代人,新加坡的年轻一代更难被“说服”,当某些经济杠杆的作用越来越小,政府该如何应对?

到过新加坡的人,都对这里有序的交通印象深刻。路面极少堵塞,地铁四通八达,坐公交也十分方便。这座人口密度如此之高的现代化都市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新加坡最主要的汽车政策就是数量控制。”这是在狮城,新加坡管理大学商学院副教授范平正接受记者专访时说的第一句话。

他介绍说,新加坡从1990年开始实行车辆配额系统(VQS),政府在综合考虑上一年车辆的总数、每年允许增加额度,以及报废车数量等多种因素的基础上,计算本年度车辆增长率,即车辆配额。新加坡车牌即拥车证(COE),以竞投方式取得,一张拥车证的使用年限为10年。

记者从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LTA)了解到,2009年以前,新加坡的年车辆增长率保持在3%。然而,主管部门评估后认为,3%的增速还是过快,于是,从2009年开始,年车辆增长率被限定到1.5%的水平,到2012年8月,再下降到1%,而从2013年2月开始到2015年1月,设定的车辆增长率不得超过0.5%。

有限的拥车证数量和上升的购买需求让价格水涨船高,根据LTA发布的 《2013统计概要》,2012年,A类拥车证 (排量小于1600CC的车辆及出租车使用)的均价达到63898新加坡元,而B类拥车证的平均价格更是高达84431新加坡元,两类拥车证价格均比2011年上涨约三成。

“这两年,新加坡拥车证的价格确实上涨很快,2008年金融危机跌到低谷后,迅速反弹。 ”范平正告诉记者,“现在一张拥车证通常要8万~10万新币。 ”虽然拥车证很贵,但COE的拍卖并不是基于“最高出价”原则。新加坡竞投车牌的具体操作程序是这样的:假设有5个人竞投3张COE,他们各自的出价为20元、15元、10元、5元和1元,那么出价高的前三位即可投得 COE牌,但这三个人最后实际需要支付的钱是最低竞投成功价格,即他们都只需支付10元。根据竞卖理论和实际操作效果来看,这样的方法一般会促使人们尽量出低价格。

除了拥车证的价格,新加坡居民在购车时还得考虑另外一项成本——拥堵费。在新加坡,你经常会看到马路上方竖着大大的“ERP”字样的闸门,这是电子道路收费系统(Electronic Road Pricing System)的收费装置,当上面显示有当时的时间时,表示是收费时段,车子这时候驶过该位置,就会被收取拥堵费,具体的收费时间、价格则是随着交通状况调整变动的,当然,还和你驾驶的车型有关。虽然每次的收费一般在0.5~3新元,但对驾车者来说,一天出行经过多个ERP,积少成多,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电子道路收费系统1998年开始投用,和通常理解的进城费不同,新加坡在市中心外车流量较高的道路上也会安装ERP收费装置。在新加坡管理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新加坡官委议员陈庆文看来,这是比较合理的管理手段,如果你驾车绕开某些容易拥堵的路段,不给城市交通带来压力,就不用支付拥堵费,这是出于“多使用、多付费”思路的调节,也是一种引导交通分流的方式。

油价的高低、停车的便利与否,也会影响人们的出行选择,在这方面,新加坡政府的引导方向就是“没那么便宜、没那么方便”。范平正告诉记者,新加坡的油价比马来西亚贵出不少,之前有车主开车去马来西亚加满油再回来,后来,新加坡方面就出台规定,汽车驶出新加坡加油,油箱里必须有超过3/4的油量,以此杜绝人们去马来西亚加油。而停车方面,新加坡路边大多不能停车,很多地方的停车位也相当有限,近来在新建商场或写字楼时,控制停车位数量也是一个主导的思路。据记者了解,在新加坡中心城区,一天的停车费用一般要20新元,且车位非常紧张。

在新加坡路上,有时还会看到一些红牌车,这也是新加坡特别的分流交通举措。和普通车辆相比,挂这种牌的车不受高昂的拥车证限制,但只能在周末、节假日、早7点以前和晚7点以后行驶。假如车主在非允许时段有急事需要用车,那就需要提前购买一张特别行驶证,一天的费用是20新元。不过,这些年,随着COE的价格上涨,挂红牌车的车辆有减少的趋势。

那么,对于拥车证价格高企,新加坡政府和国民是如何看待的呢?范平正和陈庆文都谈到,拥车证的价格是完全市场化的,政府不会去“管理”价格,政府会做的和需要做的只有治理交通,尤其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目前,道路面积占到了新加坡国土面积的12%,新加坡人的共识是,道路面积不能再增加,而出行及便利问题却要进一步改善,因此私家车不是方向,公共交通才是解决之道。从国民的角度,当然会有抱怨,但当他们走出国门,比如到马来西亚吉隆坡市区感受过长时间拥堵的交通后,会对新加坡交通有更高的满意度。

LTA发布的 2012~2013年年度报告显示,2012年,新加坡各类车辆总数达到近97万辆,其中,私人拥有车辆约53.5万辆。然而,在汽车总数比上一年增加1.3万余辆的情况下,新加坡整体道路交通状况保持良好。统计表明,工作日的高峰时段 (早上8点~9点、晚上6点~7点),快速道路上的平均车速能够达到63.1公里/小时,主干道上的平均车速为28.6公里/小时,分别比上一年的数字提高了几个百分点。对于一个人口密度如此高的国家来说,这样的交通环境确实相当好了。

范平正评价说:“新加坡政府采取任何措施往往不追求最先,有一点保守,但做什么、怎么做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从执行的效果来看都达到了较好的平衡。当下,我最希望看到政府能出台鼓励电动车的新政。”陈庆文则认为,新加坡政府未来面临更大的挑战是,现在能想到的办法似乎都用上了,该如何“管理”人们拥有车辆的欲望呢?相比年长的一代人,新加坡的年轻一代更难被“说服”,当某些经济杠杆的作用越来越小,政府该如何应对?endprint

猜你喜欢
平正新加坡政府收费
维珍老板拒绝新加坡死刑辩论邀请
行政法上之不利类推禁止*——以一起登记收费案为例
学习书法“分布”三阶段
走进孙过庭书法三段论的世界
赵孟頫平正书风浅析
论高速公路收费服务水平的提高和收费服务设施的完善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新加坡政府用机器人解决养老问题
新加坡政府招商引资给我国带来的启示
图说“智慧国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