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擅长改诗

2014-08-14 12:28王刚
文史博览·文史 2014年7期
关键词:梵音桂林山水郭沫若

王刚

1942年6月26日,郭沫若应邀从重庆天官府到北碚,去观看他写的大型历史剧《屈原》的演出。临出门他抱起自己家里插花用的大瓷瓶,准备给剧中的婵娟当道具用。由于途中遇雨,不禁诗兴顿生,待赶到剧社时,一首即兴打油诗就脱口而出,诗曰:“不辞千里抱瓶来,此日沉阴竟未开。敢是抱瓶成大错?梅霖怒洒北碚苔。”听了这首诗,演员们议论纷纷。有人风趣地向郭沫若建议说:“两个‘抱瓶重复了,不太好。不如把第三句改为‘敢是热情惊大士,是郭老把观音大士惊动了才下雨的。”饰演婵娟的演员张瑞芳也插嘴道:“这‘怒字太凶了一点,也应改一下。”郭沫若听后马上高兴地表示:“好的,我要另外想一个字来改正。”直至演员出场之际,他还在捉笔沉吟。先是将“怒”字改为“遍”字,似觉不妥,继而改为“透”,仍感不好,最后决定改为“惠”字。张瑞芳下场一看,连连称赞说:“对啦,这个‘惠字改得真好!”

1943年元旦前夕,著名剧作家于伶(1907-1997)遵照周恩来的指示来到重庆。2月23日是他37岁生日,夏衍、胡绳等友人聚集一堂,向他祝寿,并用他的《长夜行》《花溅泪》《杏花春雨江南》《大明英烈传》等剧名,联句成诗一首,诗曰:“长夜行人三十七,如花溅泪几吞声;杏花春雨江南日,英烈传奇说大明。”诗拟好后,旋即请郭沫若为他们写一个斗方。郭沫若写好审视一番之后,感到诗味虽浓,但情调不免低了一些,于是就挥笔改写了另外一斗方:“大明英烈见传奇,长夜行人路不迷!春雨江南三七度,如花溅泪发新枝。”这样一改,诗情就高昂了,含义也更深长了。“路不迷”和“发新枝”,寄托了友人对于伶的殷切希望和深厚情谊,使于伶深受感动。

1947年1月31日,胡适在《文汇报》发表了一首诗:“偶有几茎白发,心情微近中年;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此诗反映了胡适在国民党伪“国大”召开期间的思想状态。郭沫若看到这首诗后,立即写了一篇杂文《替胡适改诗》,对其进行了辛辣的讽刺:“这样简单的24个字,所表现的‘心情却颇悲壮……他干脆承认做了黑棋一边的‘卒子,似乎很想擒红棋的老王了……这样可宝贵的‘卒子,下棋人自然应该宝贵使用的,因此,这卒子的‘命断乎不允许你那么轻易‘拼掉。即使卒子想‘拼,主子也未必许‘拼……我看倒不如把‘拼字率性改为‘奉。”一字之差,揭示了胡适的处境。

1962年秋,郭沫若到浙江普陀山游览,在梵音洞拾得一个笔记本。打开一看,扉页上写着:“年年失望年年望,处处难寻处处寻。”横批:“春在哪里?”再翻一页,是一首绝命诗,署着当天的日期。郭沫若看了很着急,马上叫人寻找失主。找到的失主是一位少女,叫李真真,因考大学三次落榜,爱情也遭受挫折,于是下决心“魂归普陀”。郭沫若耐心开导她说:“这副对联表明你有一定文化水平,不过太消沉了。我替你改一改:‘年年失望年年望,事事难成事事成。横批‘春在心中!”姑娘看后感佩不已,当即表示:要永记教诲,在人生道路上奋勇向前!郭沫若听了,又挥笔写一联云:“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下署“蒲松龄落第自勉联”。待他写上“郭沫若,六二年秋”的签名后,李真真才惊喜地知道眼前这个人就是大文豪郭沫若!于是就大着胆子写了一首诗作谢,诗曰:“梵音洞前几彷徨,此身已欲付汪洋。妙笔竟藏回春力,感谢恩师救迷航。”

1963年,郭沫若到广西阳朔乘船游玩时说:“罗带玉簪笑退之,青山绿水复何奇?”意思是说唐代诗人韩愈(字退之)并没有到过桂林,只凭一些道听途说和对山水的遐想,就非要写桂林山水不可,所以只讲出了“青山绿水”四个字,没有写出它的真正特色,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韩愈所写的两句吟咏桂林山水的诗是:“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据说,这两句诗在当时曾被人们称为“佳句”。郭沫若不但指出了韩愈这首诗的缺陷,还亲自写了四首诗,其中的《游阳朔舟中偶成之一》诗曰:“桂林山水甲天下,天下山水甲桂林。请看无山不有洞,可知山水贵虚心。”还另有“奇峰八面玉玲珑,深憾吾身只二瞳。忽悟观音千手眼,料应生自碧莲峰”之句。诗情画意,妙趣横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梵音桂林山水郭沫若
寒流
天上的街市
桂林山歌
山茶花
在台湾新竹的寺院里
禅逸
郭沫若向老师请罪
郭沫若与两个被遗弃的妻子
《桂林山水甲天下》名句溯源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