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农村学校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利用研究①

2014-08-15 00:54李卫星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18期
关键词:陕北体育项目课程内容

李卫星

(榆林学院体育系 陕西榆林 719000)

体育课程内容资源是构成体育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保障条件,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包括竞技性体育项目、新兴体育项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等。合理安排丰富、多样化的体育资源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陕北农村体育课程中蕴含广泛的体育资源,其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丰富多样,但是长时间未得到学校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导致大量资源的引进和改善被荒废和闲置。本文通过对陕北农村体育课程内容资源进行深入的开发和探索,使其被学校得到最优化利用,旨在为陕北农村体育教育活动提供服务。

1 陕北农村学校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现状

1.1 陕北农村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现状

按照我国教育部门颁发的关于体育器材设配备等文件规定,对学校的体育设施和器材的配备应达到合格率的80%。据调查,陕北农村体育的设施建设远远没有达到标准要求,尤其是边去农村体育器材的达标率仅占到35%左右,并且从初中到中心小学到村小学呈依次递减的教学设备建设现状。据实地调查发现,陕北省部分农村小学的体育设施仅限于一副篮球架、几张水泥乒乓球、近乎损坏的双杠,由于受到体育场地和经费的限制,学校在一学期中很难开展体育运动会,这都严重制约着农村体育课程的实施和发展。

1.2 陕北农村学校理论体育课程内容的开发现状

据实地调查和走访发现,陕北农村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主线多围绕着竞技体育项目开展,竞技体育偏重于对学生技术和技能的高水平要求,这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身体素质水平不相符合,且教学方法和内容较单一,严重制约着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陕北农村体育教师在课程中很少讲解教材以外的运动项目和知识,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枯燥乏味的不良态度。在新课程标准中鼓励学校根据自身的发展特征筛选适合本校的教学内容,从而使得社会、民间、娱乐、新兴的体育项目丰富学校体育课程内容。

1.3 陕北农村学校实践体育课程内容的开发现状

在陕北农村学校体育项目的开展中,常见的体育项目有田径、篮球、足球、排球、小球等,由于农村体育受运动场地和设施的制约,其武术、足球、体操等竞技类项目开展较落后,而篮球、乒乓球、田径运动则开展广泛。随着陕北农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群众与学校对体育健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种类丰富的新兴体育项目在学校中得到学生的广泛青睐。但由于陕北农村学校受信息闭塞、经济落后等条件的限制,使得新兴体育项目的开展理念和运动形式发展较慢,导致陕北农村体育的新兴体育项目资源开发滞后。但调查数据统计,65.57%的陕北农村体育教师建议将新兴体育项目资源应用到体育教学中,可见,新兴体育项目在陕北农村体育课程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另外,由于陕北地区具备浓郁的民俗、乡土风情,其民间体育突出显示了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技巧性、艺术性、休闲性,其中,踢毽子、跳绳、拔河、登山等运动项目被陕北农村体育课程资源所选中。

2 陕北农村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策略

2.1 合理申请体育经费,完善体育设备建设

受到陕北农村经济发展条件的影响,农村体育学校的体育设备和器材很难取得专业性的完善和建设,一方面,学校要对上级政府提出合理的经费批准申请,满足学校的基本体育建设需求;另一方面,学校要善于运用现有的体育资源,加以加工和改造,使之达到体育活动的训练目的。如:学校发动教职员工对易拉罐加以改造,使之成为小哑铃,发挥体育器材多功能的应用价值,例如将栏架作为田径跨栏,还可作为越跑障碍物,还可以作为足球场地的足球门,通过对一种器材进行变换和创新性的操作,开发新的锻炼形式,发挥其新的运动价值。

2.2 培养师生开发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能力

教师受教材束缚的观念较严重,在体育教学中常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实施,容易忽略社会和周边的课程资源,这违背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标在校本课程中规定保留学校10%~12%的自主课程选择权,因此,教师不仅要作为体育课程的传授者,更应该注重对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和利用。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陕北农村体育应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整合和优化体育课程培养计划,拓展和加强专业之间的联系和交叉性,增加选修课、综合课程的课时比例,同时不断地提高教育科研和学术水平,培养适合新课标发展目标的优秀师资队伍。另外,还要定期的对师资队伍进行职业培训。据调查,陕北农村体育教师多是按照教材的结构和内容来安排教学过程,在对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严重欠缺,因此,体育教育部门应针对此现象制定相应的培训和提高措施,加强培训的监督和实效性,提高教师的全面职业素养。

教师在体育课程教学中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正确鼓励和引导学生创编适合自身发展的体育活动,在丰富教材内容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探索和创新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从周边和贴近学生生活、社会的体育素材中选择体育课程资源,不断丰富和拓宽农村体育课程的开展内容,正确指导学生将已学会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综合能力。教师的科研内容应包含:一是优化和整理教材结构,提炼和精选优秀体育资源,为新教材的制订奠定理论基础;二是要充分结合陕北地区的自然条件和文化背景,为体育教学和学生的发展创编科学合理的教材。师生通过沟通、交流、反思、提高和合作的过程,实现双赢、共同进步的教育目标。

2.3 积极开发“时代性”的新兴运动项目

随着全面健身思想的深入,休闲、群众性的体育项目被进一步挖掘,近几年,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群众通过电子媒体的传播对新兴体育项目也得到了全面的认识,其健身价值得到群众的广泛热爱和肯定。根据陕北农村地区的独特地形和风景,可以开展户外、远足、登山等休闲类项目;同时也可以将健美操、体育舞蹈、滑板等纳入体育课程内容中。新兴体育项目具备休闲、娱乐、健身等特点,陕北农村学校可以根据本校情况适当选择体育项目,促进学生的身心素质全方位提高。

2.4 挖掘本地区的民俗体育资源

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发现一切有利的体育资源,通过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和训练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创造力,从而实现体育教学目标。陕北地区蕴含着历史性的文化内涵,具备丰厚的民族体育特色,教师要利用陕北地区的这一优势,将其资源应用到体育课程内容中,例如:打腰鼓、扭秧歌、舞龙、舞狮、踢毽子、荡秋千、斗牛等民俗运动项目,其中,陕北腰鼓运动得到广泛的引入,腰鼓具备明显的锻炼效果和深厚的文化素养,这些项目的健身效果在体育课程中具有较强的实效性,因此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酌情引入到课堂中,通过合理的创编手段,使得新的运动项目与学生基本素质相适应,从而也能突出陕北农村学校的特色办学理念。陕北农村学校应增设对民俗体育运动课程的设置,对其教材进行统一、合理、科学的研究,使学生在掌握田径、篮球等竞技体育的同时还能够熟练掌握舞龙舞狮、腰鼓、踢毽子等民俗体育运动技能,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3 结语

陕北农村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单一、陈旧性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更不符合陕北农村经济的不断提高和新课程标准的推行要求,因此,要在始终贯彻“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下,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一切有利的体育课程内容资源。要在围绕竞技体育、新兴体育、民俗体育为开发主线的基础上,创编和筛选更加适合的项目,如跳绳、登山、户外、踢毽子等,为陕北的农村素质教育提供新的培养路径。

[1]李玉辉.陇南市农村小学体育课程人力资源现状与开发利用研究[J].甘肃高师学报,2010(2):96-98.

[2]杨静.陕北观察[EB/OL].http://www.sxdxily.com.cn,2010-01.

[3]刘玮宏,王虹,杨英.地方小学体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调查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2010(9):85.

[4]张雄,刘金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指导[J].体育世界,2011(11):118.

[5]郭志勇.农村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开发:问题与对策[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陕北体育项目课程内容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日本中学家政课中的劳动教育——基于“技术·家庭”课程内容分析
陕北绿了 百姓笑了
陕北迪士尼
——碧麟湾
高职新兴体育项目教学对大众健身的影响分析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成语魔方
党建地图·陕北
台湾女硕士在陕北乡下写生的那三年
从机械训练到有机训练
——一个体育项目实训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