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如何打造中国“再制造”中心

2014-08-15 00:43赵庆洋
决策 2014年9期
关键词:再制造临港浦东

■赵庆洋

尽管浦东雄心勃勃,再制造产业也前景可期,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困境,浦东要突破瓶颈并非易事。

眼下,浦东临港再制造产业园正在全力打造中国“再制造”中心。再制造产业同时也写入了上海市政府的工作报告,成为浦东乃至上海着力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

“再制造”是一种对废旧产品实施高技术修复和改造的产业。在欧美发达国家再制造产业发展50多年,已经形成巨大的产业,目前全球产业规模已超1400亿美元,预计到2015年将达1500亿美元。不过,再制造产业在中国仍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发展还存在诸多瓶颈。

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沈晓明曾说,浦东希望在再制造领域中,梳理一下到底有多少瓶颈,然后去突破,以此推动我国再制造行业的发展。那么,再制造产业到底面临哪些瓶颈?浦东应该如何去突破?

前景可期

再制造产业并非简单的维修和再利用,而是对废旧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废旧产品,实施高技术修复和改造的产业。其主要特征是,修复过程专业化、批量化和规模化,再制造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性能不低于新品。

再制造具有降低成本、节能环保两个鲜明特点,是一种高端循环再生方式。与生产新品相比,再制造可节省成本50%,节能60%,节材70%,减少污染排放80%,是循环经济的核心领域。

在过去半个世纪里,国外再制造产业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深入,已成为独具特色的新兴产业,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约有5万家再制造厂商,年产值已达500亿美元。在德国,汽车产业中至少90%的零部件可以得到重新利用。德国大众企业公司1947年以来,至今仅再制造原装回收发动机一项,就达748万台。而在中国,再制造产业发展几乎还是一片空白。

中国是制造品生产和使用大国,随着制造企业设备成本的日益高涨,能够让旧的机器设备重新焕发活力的再制造产业成为新的选择。我国已经进入机械装备报废高峰期,在资源、环境效益等方面的优势,决定了发展再制造产业势在必行、潜力巨大。

我国自2008年开始发展再制造产业以来,国家发改委先后批复了42家再制造试点企业,但是效果并不显著,整个产业发展速度缓慢。

浦东临港再制造产业园作为国内第一个集聚发展的园区,产业形态已初具雏形。2012年,临港再制造产业园先后被国家质检总局、环保部以及工信部批复为“全国入境再利用产业检验检疫示范区”、“进口废汽车压件集中拆解利用示范园区”以及“国家机电产品再制造产业示范园”。

目前,浦东临港顺应国家政策导向与产业发展趋势,立足区位优势,通过内部培育与招商引资等方式,聚集了卡特彼勒、中船集团、上海汽车等一批国内大型龙头企业,利用政策优势,制定了一系列行动措施打造国家级再制造基地。

尽管浦东雄心勃勃,再制造产业也前景可期,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困境,浦东要突破瓶颈并非易事。

四大瓶颈

经过十几年发展,国内再制造产业拥有了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在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办公设备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再制造试点企业。但是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瓶颈有四个方面。

一是旧件回收逆向物流体系不完善。再制造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有强大的再制造旧件逆向物流体系的支撑。

这个完善体系需要具备几个功能:一是旧件信息搜集、旧件资源库建设、客户档案管理等;二是旧件质量判定与旧件估值;三是旧件标识管理、旧件的运输与仓储;四是旧件资源追踪、在线管理及财务管理;五是旧件分类、拆解、清洗等。完善的再制造信息服务平台有利于实现旧件资源收集、储运过程的信息管理以及再制造产品的网上交易。

现阶段,再制造旧件回收逆向物流体系不完善,制约整个产业的快速发展。旧件回收企业存在“多、小、散、乱”现象,旧件资源缺乏有效分类与回收管理,尚未形成与产业规模相匹配的旧件回收能力和有效渠道。

二是公共服务保障平台不健全。目前,浦东临港、浏阳经开区、张家港经开区等,已初步形成再制造产业集聚发展态势。“园区化”发展需要功能健全的公共服务保障平台,如技术攻关平台、质量检测中心、企业孵化中心、旧件分拣清洗中心、展示中心等。

国内再制造产业发展在实践层面,比较注重“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产学研结合”的发展模式,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再制造关键技术,构建了以大型企业质检中心为主的再制造质量控制体系。但从产业进化路径来看,第三方检测平台、分拣清洗平台,企业孵化平台等公共服务保障平台,都需加快建设进度。

三是再制造产品消费意识尚需培育。我国再制造理念还没有被消费者及社会广泛认同,再制造产品的认知程度尚待提高。

欧美等工业基础发达国家从再制造设计、产业链完备程度等各个方面均比较成熟,消费意识在媒体宣传下与市场共同发育,再制造产品已经渗透到生产、生活各个领域。从汽车发动机、工程机械零部件到相机、手机等各个领域,均实现了再利用与再制造。

欧美在再制造设计方面,结合具体产品,针对再制造过程中的重要设计要素如拆卸性能、材料种类、设计结构与紧固方式等进行研究,可有效实现具备使用价值的零部件的检测与再利用。

国内再制造消费意识培育不足,媒体平台对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宏观层面讨论较多,但在推广应用再制造产品等具体行动方面宣传较少。

四是再制造政策标准体系不完善。早在200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就批准一汽、上汽等14家企业成为“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试点企业”,推动再制造产业发展。之后的《循环经济促进法》、《关于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家“十二五”规划等一系列规划政策,均把再制造产业作为重要内容,努力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政策环境。

但是与产业体系成熟的国家相比,我国再制造产业快速发展仍需要更细化、更有针对性的政策与标准体系。比如,在法律方面,美国规定汽车零部件只要未达到彻底报废的年限,不影响正常使用就可以再利用,并出台了回收利用废旧轮胎的法律;在标准方面,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的相关标准成为再制造产业标准的制定基础。

找准突破口

鉴于国内再制造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浦东要想有所作为,实现中国“再制造”中心的目标,可以在旧件回收体系、技术攻关与服务平台,以及质量检测等方面进行率先突破。

充分发挥浦东临港园区交通便捷、区位优势突出等有力条件,构建完善的旧件回收逆向物流体系。推动专业化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与再制造企业合作,充分发挥专业化回收企业辐射区域广、通道资源丰富、物流效率高等优势;根据重点再制造领域,分析旧件资源种类、应用特点、行业来源、重点回收区域等,分门别类打造旧件回收渠道;同时,充分发挥再制造企业的资源吸纳能力。

再制造产业区别于简单的维修服务业,技术创新是其提升附加值、保障安全性的必要手段,从旧件质量检测、拆解、清洗到产品修复、质量鉴定等各环节均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临港再制造示范园区可以通过构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平台,突破再制造产业技术瓶颈。

其中,关键是要构建知识产权共享机制,加强产学研合作。整合国内外研究院所与企业开展激光、纳米、信息等重要核心技术的理论与应用研究,联合开展关键共性攻关,提高技术创新效率与科研成果转化效率。

可以设立技术创新基金,鼓励研发创新与技术成果转化项目。鼓励科研院所与大型企业建立再制造技术服务机构,向园区内企业提供公共技术服务,普及再制造技术。推动园区内关键企业技术创新,发挥龙头企业研发资源丰富等优势,带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同时,重点打造国家级质量检测中心。再制造旧件拆解、清洗、修复前需要专业化的质量检测、鉴定;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等领域再制造产品,涉及产品安全性、可靠性等问题,其推广应用离不开质量检测中心鉴定、认证。因此,建设高标准、国家级的第三方再制造质量检测、鉴定、认证平台,将成为浦东再制造园区发展的重要保障。

猜你喜欢
再制造临港浦东
三十年的浦东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临港新片区开拓上海发展战略空间
“三不”工作:打造人民调解浦东模式
Self-improvement on Classroom Teaching
SH汽车制造企业技术产品发动机再制造项目研究
临港集团成立百亿园区开发基金
浦东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
“浦东好人”黄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