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设计方法深化建筑类型学理论

2014-08-15 00:54
科技视界 2014年27期
关键词:类型学原型形式

高 鹏

(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中国 天津300000)

在现今多种建筑思潮混杂的社会形势下,在城市停滞不前的紧急时刻,一种新的城市架构模式——建筑类型学思想应时代的需要而生,它从建筑与环境的可持续性方面,表达城市与建筑历史人文的连续性,深入挖掘建筑的深层结构,旨在帮助建筑师深入思考建筑的内在本质与内涵价值。

1 综合分析建筑实体之中的基本力量

在时间的长河中屹立至今的建筑体记载着世代的历史与记忆,它们能够长久并存于现代的社会形势之中,必有持续维持其生命活力的内在力量。历史建筑大多都已失去了其初始功能,但依然是人们欣赏的建筑形式,这足以说明,建筑的功能并不能使建筑体永存。对于一座建筑体来说,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往的功能已经不复存在,留下的只有建筑体蕴含的记忆与文化价值,这就是支撑建筑穿越历史的内在基本力量。在此我们并不是要认识这些力量本身,而是要深入了解它们的作用及其所产生的不同变化。

1.1 地域特色与人们的情结

人类文化的发展在同一历史时期就地域而言是不均衡的,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气候特点,建筑的形式也随之千差万别。如今现代主义建筑的大规模生产,严重忽视了地域特色的重要性,所有的建筑千篇一律,毫无特色,这自然勾起了人们对自己家乡建筑特色的眷念,然而这并不等同于对当地传统建筑的仿古和复旧,它的功能和构造依然是现代建筑的一部分,只是在形式上吸收传统的元素,让建筑能够传达人们对家乡的一种情结。

如德比夏设计的伦敦黑林顿市政中心,其采用的原型是当地的民居和村落形式,一直延伸至接近地面的坡屋顶,如画的轮廓,层层跌落的砖墙,矮胖的细部以及各种当地建筑材料都是普遍存在于居民记忆中的建筑代码,这种设计表面在运用当地的设计风格,实则通过形式的再现勾起人们的地域情结,在精神上为人们心灵的安详构筑一个具有根源感的场所。

1.2 历史事件与人们的记忆

城市就像古人和今人共同生活过的大本营,其中许多遗留下来的元素就如同信号、象征和痕迹。以罗西为代表的新理性主义正是力图将历史与城市的联系性重新建立起来,寻求活在人们集体记忆里的“原型”,并在这种形式中挖掘永恒的价值,从而形成富有历史感的新意。我国四合院的形式就是一种典型的历史“原型”,建筑围绕庭院和双面环坡的屋顶正是中国古典建筑的形式,严谨的中轴布局和主次排布也是我国儒家文化固有的等级制度的体现,现在好多我国的设计项目开始追寻这种原型,进行提取与再利用,试图再现历史文化,拾起人们以往的记忆,让建筑与历史接轨。

1.3 集体无意识的潜在运行

无论城市还是建筑,一种形式或形制的形成都存在着一种必然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听起来可能有点不可思议,但我们可以试想我国城市的形制,不论何时何地形成的(除个别极具地域特色的城镇),都存在这样一个共性:严谨的中轴对称布局,统治者的显要地位,四面围墙及护城河设计,各等级群体居住规模的严格把控,以及整体“背山面水,左右环抱”的环境设计。这都是我国历史事件及传统文化对人民群众集体无意识层面的影响。

2 引入建筑类型形式

建筑体是人们适应社会的一种物化形式,人们对历史的理解和对特定地域的解读都必须通过建筑类型展现出来,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我们对建筑类型的应用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模仿与再现,更多的是对原有形式的提取再利用设计,就象中华文化中“四合院”一词的意义,决不仅仅是指一个四边围合的空地。设计必须与特定文化背景下人们头脑中共有的固定性相类似,也就是说要尊重当地公众群体记忆,从而得到公众的认同。建筑类型学是对历史上建筑类型进行总结,抽取出那些在历史中既能够适应人类基本规律,又与一定生活方式相适应的建筑形式,即空间模式,用来寻找生活与形式之间的对应关系。如教堂的集中平面和圆形穹顶,彰显一种神圣的地位;我国的四合院形制则表现了一定的等级关系和儒家内在的保守思想;欧洲柱式的引用除了体现美感之外,还有对欧洲建筑文化的记忆。

在类型学理论的指导下,不同的人引用建筑类型的形式也不同,同一类型在不同的作者手中会还原成差别甚远的实体形态。昂格尔斯把“类型”的概念与几何关系紧密结合,以基本几何要素的关系为设计原型,再衍生变体。颇具代表性的是他于1975年为纽约市所做的“福利岛”竞赛方案,他设计了几十种以立方体为基准的变体,而后将变体置入原定网格之中,由此生成不同的形态。这里运用了对建筑简单到无以复加的几何形状加以重叠、错位、组合来达到装饰性的效果。

只有在人们视觉范围内的景象才具有艺术价值,任何历史文化与人们的群体记忆都需要通过一定的建筑形式传达出来,否则只能淹没在历史的浪潮中。反之亦然,任何提取的原型都必须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传统文化作基垫,内含价值是建筑体的活的灵魂,没有内在文化的建筑体只能是空空的躯壳,一文不值。

3 善于将类型扩展到抽象概念

类型可以是一种“原型”,也可以是一种抽象概念,比如赖特的草原住宅中,以壁炉为中心的构图原则;我国传统四合院的以等级观念为原则的组织关系;封建城市的布图关系等,它在特定的历史中产生并延续至今,其外在的载体形式可能有所调整,但内在涵义及历史价值是具有经久性的,它反映的是一定的历史思维或事件,任何一种经久的建筑体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然与社会和历史有着复杂的联系,或者有着某种相同的感知。

类型是一种类别,是一种永恒的原则,可以是某种元素,也可以是某种形制,不同的风俗文化造就不同的形制,不同的地域限制产生不同的特色,类型是建筑的思想,最接近建筑的本质;类型又可以被视为一种工具,一种度量时间的仪器,在建筑形式中引入“记忆与历史”,历史的结束就是记忆的开始,历史提供记忆的资料,记忆提供自传的素材,建筑形式则作为集合记忆,将历史再现。

4 结束语

建筑类型学作为一种时代的产物,始终保持着一种保守的姿态,它旨在追踪“建筑的本源”,从历史事件、地域特色和人民群众的集体意识等方面寻求建筑的一种解脱,寻找形式自身的价值。在建筑设计及分析的过程中,除了关注永恒的建筑形式之外,更重要的是注重寻找隐含在建筑体本身之内的力量与价值,在复杂的社会行程中,追踪隐藏在人们群众心底最深处的记忆。

当建筑形式作为真正的类型形式时,它与组织就没有任何关系,同时与建筑体之间日益展现出复杂且有序的关系,真正的建筑师所要做的就是要把握住建筑的本质,寻找出建筑的价值,应用其内部的基本力量,提取其历史原型并根据特有的地域特色应用和转化,这样才能创造出符合人们群众需求的建筑形式。

[1]汪丽君.建筑类型学[M].天津大学出版社.

[2]阿尔多·罗西.城市建筑学[M].黄士钧,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维特鲁威.建筑十书[M].高履泰,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4]邓庆坦,邓庆尧.当代建筑思潮与流派[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5]万书元.当代西方建筑美学[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类型学原型形式
以考古类型学视角观察南宋、金境内出土瓷器的互动关系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论音乐考古学研究中类型学方法的应用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汉英倍数表达形式比较及其类型学考察
论《西藏隐秘岁月》的原型复现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原型理论分析“门”
类型学视角下的维吾尔语情态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