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设计素描课程中理论教学的重要性

2014-08-15 00:54徐俏楠
科技视界 2014年35期
关键词:素描想象力理论

徐俏楠

(湖南文理学院美术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设计素描教学有别于绘画素描教学,它偏重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能力,是为艺术设计学科设置的一门基础课程,是绘画向设计的一种转变。受包豪斯“不再是单一的技术表现,更应该是对艺术的理解”,这样对于艺理传授的要求就越发重要。以往的“造型”课,纯粹停留在各种技法的探索上,相应理论教育甚少,也很局限,停留在古典主义、印象派之类,很少提及一些现代派作品。尤其是新生在考前接受的主要是古典主义审美意识的影响。对审美模式局限在对对象的再现、逼真上,淡化了艺术创造力的培养。

如若在教学模式上重“技”轻“理”,则对学生学习设计素描课有着以下几种弊端:第一,使视觉语言的新研究成为无水之源,失去创新精神。轻视理论教学而一味的追求表现技法的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注定是“麻木的”、“程式化的”。缺乏理论教学,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不能运用理性认识来认知、分析、表现客观对象,其学习只停留在表面,没有举一反三的创新能力,影响了创造能力的培养。第二,信息来源单一。学生只把教师传授的知识作为教条,教师本人对艺术的审美模式又有偏向性,学生很容易受其影响,画面效果可能会出现千人一面的现象。

设计素描虽归为一门技法课,但授课形式决不能停留在纯技法的“空中楼阁”之上,应重视理论教学,培养出具有发现力、创造力、领悟能力力的高艺术修养的学生。这就需要教师通过理论教学完成学生心理的转变,帮助学生从朦胧混沌的艺术领悟中努力寻求视觉语言的组织,在观察发现的过程中获取自己形式语言,并灵活运用于艺术实践中。

教学实践中,如“自然形态的解析”这一课题,从被动的对象描摹到主动地去寻找发现,提高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就应例举一些现代派大师的作品。如分析立体派的解析和重构,毕加索的作品《拿曼陀林的少女》,各角度在同一平面的结合,造型联想极为自由。从多角度多方位去表现对象,逐渐取代了三维的深度,企图把数字解析方法运用到艺术上来。如我们研究抽象设计素描这一课题的时候,首先跟学生讲到“抽象”一词的源。“抽象”原是哲学术语,即没有形象伴随的逻辑思维过程。在造型艺术中,抽象可以理解为对自然形态的抽离。抽象艺术产生于20世纪初的非模仿性的美术思潮,主要代表人物是康定斯基、蒙德里安。这两位大师分别又是热抽象和冷抽象这两类代表人物。理清了抽象的来源和抽象的具体分类,就列举代表人物的作品进行直观的图形描述:抽象主义主观提炼,蒙德里安《树的系列》,对树的再现和描绘逐渐过渡到注重画面的结构配置,各种形态的树枝、树干最终化成一类元素,形成迷网,形式垂直货水平线的结合。与毕加索不同,他不保留形态的主体特征,而是选择自己认为重要的某个局部,不断整合,最后创造出与原型截然不同的抽象形态。虽然这种抽象表现与原型大相径庭,但它却是由原型演变而来的,它们的共同之处都是线形态,但所不同的是,原型是纷纭繁杂的自然形态,而后者则是明晰、冷静的水平线与垂直线组合的抽象作品。说明抽象素描就是“形的绝对再创造”。

通过艺理的研究,转变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到主动的研究,转变固有的艺术审美模式和艺术思维方式,才会真正地进入具体专业的设计状态。设计素描不仅是培养一种创新性的艺术思考方式,更是培养每个学生自己独特的视觉语言。而设计师(designer)正是运用自己这种独特的视觉语言,记录对事物的印象,表达艺术的感受,捕捉自己的创意灵感。设计素描在设计初期其实是一种搜集各类素材的手法,用最简洁的艺术语言,快速地将自己的想法跃然于纸上。

最后设计素描在艺术设计中可以解决以下大致几个问题:

(1)空间感的表现

设计者如果在基础课程阶段不解决这个问题,在专业设计中,其作品必然是平板的,缺乏深度感和运动感,缺乏的更是作品的一种表现力。在平面设计中,学生只做出简单的平面变形,而很少创作出有空间难度的设计作品。没有空间感的素描,怎会有空间感的设计作品?这也是许多学生把基础素描与应用设计对立起来,忽视基础阶段的学习,正是造成这种设计平面化、简单化的原因。

(2)想象力的发挥

古人有语,“从无法到有法,再从有法到无法,无法是为至法”。运用到设计素描中,可以理解为设计素描在具备了一定的造型能力后,可以突破普通的束缚,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出具有新形象的艺术作品。设计素描主张以自然为无限的主体源泉,只需对其稍加变形就能得到新颖的形态,而自然这一艺术的源泉是永远不会干涸的,这让艺术有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这些训练方法使设计者拓宽了思路,尽可能发挥多的想象力,就不能出现那么多庸俗的设计作品。

(3)艺术规律的转化

要使学生的设计作品充满创新意识,把普通的形态转换为独特的艺术形态,具备这个能力是以艺术审美的认知和多样化的艺术表现技巧为基础的。而这正好是设计素描需要完成的任务。这两个训练都是以想象力为前提,以理论艺理研究为支撑,设计素描这里不仅是表现客观的工具,更是探索规律并将这种规律转化为创新意识的工具。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通过素描,重识自然,发现设计,实际上是一种思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强调创新的思维,要求以各样的艺术方式来运用大脑,从而赋予设计全新的艺术感受。一位出色的设计师不仅要具有艺术敏感与想象力,还要具备严谨的理性思维,要求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艺术设计教育设计的内容十分广泛,而设计素描中的理论教学正在无形中培养着学生的这种能力,是设计师必备的素养,是设计艺术创新的前提。

猜你喜欢
素描想象力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初夏素描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看见你的想象力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素描
打开新的想象力
凡·高的早期素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