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式下高职软件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2014-08-15 20:25叶品菊
科技视界 2014年18期
关键词:行为导向新形式专业课程

叶品菊

【摘 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做好课程建设,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是软件专业人才培养中最重要的内容。多年来,专业教师一直在探讨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在富有吸引力与好奇的氛围中学习软件类专业课程,但问题最终没有得到解决。本文提出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采用行为导向式的“团队竞争与师生合作”教学模式,将行为导向式教学与团队竞争、师生合作模式相结合,将学生从知识的接纳器转变成学习活动的主体,培养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并引导他们顺利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

【关键词】新形式;专业课程;行为导向;团队竞争与师生合作

0 引言

教学改革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是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问题。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做好课程建设,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是软件专业人才培养中最重要的内容,所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在富有吸引力的氛围中学软件类专业课程,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提出在软件类专业课程教学中采用行为导向式的“团队竞争与师生合作”教学模式,以行为为导向贯穿整个教学,以项目小组为单位,科学的进行团队管理,培养学生软件开发的兴趣,并引导他们顺利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1]。

1 行为导向式教学的背景及表现方式

“行为导向”是一种新的职教教学理论, 主张师生的双向互动。德国职教专家特拉姆“行为导向”作了明确界定:行为导向是一种指导思想,培养学习者具备自我判断能力、懂行和负责的能力,它可视为主体得以持续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得以展现[2]。

行为导向(Handlungsorientierung)式教学指的是以行为或工作任务为主导方向,师生共同确定行为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个体行为。行为导向关注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综合职业能力与全面素质。

行为导向式教学有四种常用的表现方式:

(1)案例法教学。整个教学围绕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几个案例展开,引导学生自主通过观察、思考、分析逐步完成案例。

(2)探索法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项目法教学。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大的项目,将项目分成多个任务,让学生参与每一个任务的设计。

(4)团队项目教学。教学过程围绕一个项目,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给每个小组分配任务,进行小组团队管理,成员分工合作完成整个项目。

我们采用第四种表现方式,师生共同确定项目,小组为单位进行管理,分工合作完成整个项目。整个项目设计过程教师和学生积极热情参与,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教学组织者、指导者,教学过程从教师“传递”转向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学生从知识的接收者转变成学习活动的主体,实现了两种意义上的转变:一是教学主体由教师向学生的转变,二是教学行为向学习行为的转变。

2 “团队竞争与师生合作”模式建设

团队是为实现目标而共同协作的人的共同体。老师和学生要完成一个项目,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协作;并在成功和挫折当中,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一些实践经验。所以协同合作是团队建设的核心[3][4]。

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列出几个有现实意义的、和学生相关的项目,比如学生公寓管理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等,并和学生一起分析这些的共同点,引导学生的思路,这样他们能有自己的想法,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接下来老师和学生一起集思广益,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选做什么项目,要做成什么样的。经过精心筛选整理,定好项目,设计一个大家都想有的网站。

分组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可采用自由组合的方式,每组要有一个组名,要有自己的口号,这样,在项目设计的过程中,每个组都有自己的目标。组长为项目经理,可以自荐,每组3-4个同学,这样便于分工和管理。项目经理要为其他成员分配任务,定期开会讨论设计思路,制作电子文档并交给教师。整个设计过程分成5个阶段,每个阶段有教师教学与学生独立设计,有每个小组代表汇报项目进展情况以及每个小组互相评分,最后有教师的点评和总结。

3 做好项目答辩工作

项目完成后,要做好答辩工作。每个小组可以采用ppt方式或者边展示项目边讲解的方式,展示自己的作品。每个小组可以由代表汇报,也可以每个成员汇报各自设计的部分,教师负责评审。

在汇报的过程中,每个小组可以互评,这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的机会,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项目的交流中,学生能够主动的思考,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也能从教的脚色转变成组织者和引导者,和学生讨论、交流。

汇报结束后,教师要根据小组的汇报情况、项目设计效果及交流意见,做一个点评和总结,指出各小组值得学习的地方,给每个小组评分。

4 改革考核方式

有效的评定学生的成绩,是课程很重要的一部分。在以往的课程标准中,一般课程的评分是平时成绩30%,期中成绩30%,期末成绩40%,这种方式只适合考试性的课程。

软件类专业课程多为实践课程,采用多维度加权的成绩评定方式,从行为习惯、学习态度和阶段表现[5]各个方面评测学生。学生的实践成绩由平时成绩、阶段汇报展示分、小组成员互评分、项目经理评价分和项目答辩分五个维度构成[6]。所有的评分采用百分制,最后将学生的成绩换算成等级。具体的成绩评定维度及考核内容见表1。

表1 成绩评定维度及考核项目

1)平时成绩。教师通过提问、学生出勤和小组讨论情况给每个学生打一个平时成绩,记作P;平时成绩P占总成绩的20%。

2)阶段汇报展示分。整个项目分成5个阶段,每阶段结束都有一个汇报,汇报代表有小组推荐,要求是每位同学只能汇报一次,这样大部分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也是对所有成员的考验,要求他们都要参与项目,最后没有参加汇报的同学,教师会通过平时提问和讨论时的表现给分。学生的阶段汇报分,我们记作Ji(i的取值是1到5,代表项目设计的5个阶段);阶段汇报分Ji 占总成绩的20%。

3)小组成员互评分。项目设计的过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成员讨论问题,交流的机会最多,各个阶段哪位成员做的最多,表现最好,小组成员最了解,所以小组成员互评可以给每个成员起到一个督促的作用。互评成绩我们记作H;小组成绩互评分H占总成绩的10%。

4)项目经理评价分。项目经理要为其他成员分配任务,定期召开讨论会,所以可以根据成员完成任务的情况和参与讨论情况,对成员打分,记作Xi;占总成绩的10%。

5)项目答辩分。答辩以小组为单位,每个成员要展示并讲解自己设计的部分,成绩由教师测评,记作Z;这部分是最能体现学生成果的部分,所以占的比重最大,占总成绩的40%。

最后,学生的实践成绩G=P*0.2+((∑Ji)/5)*0.2+H*0.1+Xi*0.1+Z*0.4,可以在EXCEL中采用多维度加权的成绩评定方式,设计一个可以套用的计算实践课程的表格,后面同样的实践课程套用该表格就可以了。

5 小结

在软件类专业课程教学中采用行为导向式的“团队竞争与师生合作”教学模式,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项目,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在教学方式及考核方式上都作了创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并为他们在后期及将来的工作中顺利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罗新兵.数学教师教育模块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3(6).

[2]陈婉玉.关于高职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J].职教论坛.2012(14) .

[3]杨福兴,杨小燕.项目化教学对高职师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J].2010(22) .

[4]洪涛清.谈研究性学习中的新型师生交往模式[J]. 教育与职业,2009(8).

[5]郭竑晖,周安.将行为导向融入高职教学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0(8).

[6]胡光辉,仇雅莉.高职课程行为导向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8).

[责任编辑:庞修平]

【摘 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做好课程建设,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是软件专业人才培养中最重要的内容。多年来,专业教师一直在探讨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在富有吸引力与好奇的氛围中学习软件类专业课程,但问题最终没有得到解决。本文提出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采用行为导向式的“团队竞争与师生合作”教学模式,将行为导向式教学与团队竞争、师生合作模式相结合,将学生从知识的接纳器转变成学习活动的主体,培养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并引导他们顺利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

【关键词】新形式;专业课程;行为导向;团队竞争与师生合作

0 引言

教学改革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是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问题。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做好课程建设,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是软件专业人才培养中最重要的内容,所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在富有吸引力的氛围中学软件类专业课程,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提出在软件类专业课程教学中采用行为导向式的“团队竞争与师生合作”教学模式,以行为为导向贯穿整个教学,以项目小组为单位,科学的进行团队管理,培养学生软件开发的兴趣,并引导他们顺利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1]。

1 行为导向式教学的背景及表现方式

“行为导向”是一种新的职教教学理论, 主张师生的双向互动。德国职教专家特拉姆“行为导向”作了明确界定:行为导向是一种指导思想,培养学习者具备自我判断能力、懂行和负责的能力,它可视为主体得以持续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得以展现[2]。

行为导向(Handlungsorientierung)式教学指的是以行为或工作任务为主导方向,师生共同确定行为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个体行为。行为导向关注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综合职业能力与全面素质。

行为导向式教学有四种常用的表现方式:

(1)案例法教学。整个教学围绕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几个案例展开,引导学生自主通过观察、思考、分析逐步完成案例。

(2)探索法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项目法教学。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大的项目,将项目分成多个任务,让学生参与每一个任务的设计。

(4)团队项目教学。教学过程围绕一个项目,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给每个小组分配任务,进行小组团队管理,成员分工合作完成整个项目。

我们采用第四种表现方式,师生共同确定项目,小组为单位进行管理,分工合作完成整个项目。整个项目设计过程教师和学生积极热情参与,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教学组织者、指导者,教学过程从教师“传递”转向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学生从知识的接收者转变成学习活动的主体,实现了两种意义上的转变:一是教学主体由教师向学生的转变,二是教学行为向学习行为的转变。

2 “团队竞争与师生合作”模式建设

团队是为实现目标而共同协作的人的共同体。老师和学生要完成一个项目,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协作;并在成功和挫折当中,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一些实践经验。所以协同合作是团队建设的核心[3][4]。

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列出几个有现实意义的、和学生相关的项目,比如学生公寓管理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等,并和学生一起分析这些的共同点,引导学生的思路,这样他们能有自己的想法,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接下来老师和学生一起集思广益,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选做什么项目,要做成什么样的。经过精心筛选整理,定好项目,设计一个大家都想有的网站。

分组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可采用自由组合的方式,每组要有一个组名,要有自己的口号,这样,在项目设计的过程中,每个组都有自己的目标。组长为项目经理,可以自荐,每组3-4个同学,这样便于分工和管理。项目经理要为其他成员分配任务,定期开会讨论设计思路,制作电子文档并交给教师。整个设计过程分成5个阶段,每个阶段有教师教学与学生独立设计,有每个小组代表汇报项目进展情况以及每个小组互相评分,最后有教师的点评和总结。

3 做好项目答辩工作

项目完成后,要做好答辩工作。每个小组可以采用ppt方式或者边展示项目边讲解的方式,展示自己的作品。每个小组可以由代表汇报,也可以每个成员汇报各自设计的部分,教师负责评审。

在汇报的过程中,每个小组可以互评,这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的机会,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项目的交流中,学生能够主动的思考,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也能从教的脚色转变成组织者和引导者,和学生讨论、交流。

汇报结束后,教师要根据小组的汇报情况、项目设计效果及交流意见,做一个点评和总结,指出各小组值得学习的地方,给每个小组评分。

4 改革考核方式

有效的评定学生的成绩,是课程很重要的一部分。在以往的课程标准中,一般课程的评分是平时成绩30%,期中成绩30%,期末成绩40%,这种方式只适合考试性的课程。

软件类专业课程多为实践课程,采用多维度加权的成绩评定方式,从行为习惯、学习态度和阶段表现[5]各个方面评测学生。学生的实践成绩由平时成绩、阶段汇报展示分、小组成员互评分、项目经理评价分和项目答辩分五个维度构成[6]。所有的评分采用百分制,最后将学生的成绩换算成等级。具体的成绩评定维度及考核内容见表1。

表1 成绩评定维度及考核项目

1)平时成绩。教师通过提问、学生出勤和小组讨论情况给每个学生打一个平时成绩,记作P;平时成绩P占总成绩的20%。

2)阶段汇报展示分。整个项目分成5个阶段,每阶段结束都有一个汇报,汇报代表有小组推荐,要求是每位同学只能汇报一次,这样大部分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也是对所有成员的考验,要求他们都要参与项目,最后没有参加汇报的同学,教师会通过平时提问和讨论时的表现给分。学生的阶段汇报分,我们记作Ji(i的取值是1到5,代表项目设计的5个阶段);阶段汇报分Ji 占总成绩的20%。

3)小组成员互评分。项目设计的过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成员讨论问题,交流的机会最多,各个阶段哪位成员做的最多,表现最好,小组成员最了解,所以小组成员互评可以给每个成员起到一个督促的作用。互评成绩我们记作H;小组成绩互评分H占总成绩的10%。

4)项目经理评价分。项目经理要为其他成员分配任务,定期召开讨论会,所以可以根据成员完成任务的情况和参与讨论情况,对成员打分,记作Xi;占总成绩的10%。

5)项目答辩分。答辩以小组为单位,每个成员要展示并讲解自己设计的部分,成绩由教师测评,记作Z;这部分是最能体现学生成果的部分,所以占的比重最大,占总成绩的40%。

最后,学生的实践成绩G=P*0.2+((∑Ji)/5)*0.2+H*0.1+Xi*0.1+Z*0.4,可以在EXCEL中采用多维度加权的成绩评定方式,设计一个可以套用的计算实践课程的表格,后面同样的实践课程套用该表格就可以了。

5 小结

在软件类专业课程教学中采用行为导向式的“团队竞争与师生合作”教学模式,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项目,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在教学方式及考核方式上都作了创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并为他们在后期及将来的工作中顺利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罗新兵.数学教师教育模块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3(6).

[2]陈婉玉.关于高职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J].职教论坛.2012(14) .

[3]杨福兴,杨小燕.项目化教学对高职师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J].2010(22) .

[4]洪涛清.谈研究性学习中的新型师生交往模式[J]. 教育与职业,2009(8).

[5]郭竑晖,周安.将行为导向融入高职教学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0(8).

[6]胡光辉,仇雅莉.高职课程行为导向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8).

[责任编辑:庞修平]

【摘 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做好课程建设,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是软件专业人才培养中最重要的内容。多年来,专业教师一直在探讨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在富有吸引力与好奇的氛围中学习软件类专业课程,但问题最终没有得到解决。本文提出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采用行为导向式的“团队竞争与师生合作”教学模式,将行为导向式教学与团队竞争、师生合作模式相结合,将学生从知识的接纳器转变成学习活动的主体,培养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并引导他们顺利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

【关键词】新形式;专业课程;行为导向;团队竞争与师生合作

0 引言

教学改革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是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问题。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做好课程建设,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是软件专业人才培养中最重要的内容,所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在富有吸引力的氛围中学软件类专业课程,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提出在软件类专业课程教学中采用行为导向式的“团队竞争与师生合作”教学模式,以行为为导向贯穿整个教学,以项目小组为单位,科学的进行团队管理,培养学生软件开发的兴趣,并引导他们顺利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1]。

1 行为导向式教学的背景及表现方式

“行为导向”是一种新的职教教学理论, 主张师生的双向互动。德国职教专家特拉姆“行为导向”作了明确界定:行为导向是一种指导思想,培养学习者具备自我判断能力、懂行和负责的能力,它可视为主体得以持续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得以展现[2]。

行为导向(Handlungsorientierung)式教学指的是以行为或工作任务为主导方向,师生共同确定行为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个体行为。行为导向关注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综合职业能力与全面素质。

行为导向式教学有四种常用的表现方式:

(1)案例法教学。整个教学围绕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几个案例展开,引导学生自主通过观察、思考、分析逐步完成案例。

(2)探索法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项目法教学。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大的项目,将项目分成多个任务,让学生参与每一个任务的设计。

(4)团队项目教学。教学过程围绕一个项目,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给每个小组分配任务,进行小组团队管理,成员分工合作完成整个项目。

我们采用第四种表现方式,师生共同确定项目,小组为单位进行管理,分工合作完成整个项目。整个项目设计过程教师和学生积极热情参与,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教学组织者、指导者,教学过程从教师“传递”转向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学生从知识的接收者转变成学习活动的主体,实现了两种意义上的转变:一是教学主体由教师向学生的转变,二是教学行为向学习行为的转变。

2 “团队竞争与师生合作”模式建设

团队是为实现目标而共同协作的人的共同体。老师和学生要完成一个项目,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协作;并在成功和挫折当中,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一些实践经验。所以协同合作是团队建设的核心[3][4]。

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列出几个有现实意义的、和学生相关的项目,比如学生公寓管理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等,并和学生一起分析这些的共同点,引导学生的思路,这样他们能有自己的想法,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接下来老师和学生一起集思广益,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选做什么项目,要做成什么样的。经过精心筛选整理,定好项目,设计一个大家都想有的网站。

分组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可采用自由组合的方式,每组要有一个组名,要有自己的口号,这样,在项目设计的过程中,每个组都有自己的目标。组长为项目经理,可以自荐,每组3-4个同学,这样便于分工和管理。项目经理要为其他成员分配任务,定期开会讨论设计思路,制作电子文档并交给教师。整个设计过程分成5个阶段,每个阶段有教师教学与学生独立设计,有每个小组代表汇报项目进展情况以及每个小组互相评分,最后有教师的点评和总结。

3 做好项目答辩工作

项目完成后,要做好答辩工作。每个小组可以采用ppt方式或者边展示项目边讲解的方式,展示自己的作品。每个小组可以由代表汇报,也可以每个成员汇报各自设计的部分,教师负责评审。

在汇报的过程中,每个小组可以互评,这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的机会,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项目的交流中,学生能够主动的思考,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也能从教的脚色转变成组织者和引导者,和学生讨论、交流。

汇报结束后,教师要根据小组的汇报情况、项目设计效果及交流意见,做一个点评和总结,指出各小组值得学习的地方,给每个小组评分。

4 改革考核方式

有效的评定学生的成绩,是课程很重要的一部分。在以往的课程标准中,一般课程的评分是平时成绩30%,期中成绩30%,期末成绩40%,这种方式只适合考试性的课程。

软件类专业课程多为实践课程,采用多维度加权的成绩评定方式,从行为习惯、学习态度和阶段表现[5]各个方面评测学生。学生的实践成绩由平时成绩、阶段汇报展示分、小组成员互评分、项目经理评价分和项目答辩分五个维度构成[6]。所有的评分采用百分制,最后将学生的成绩换算成等级。具体的成绩评定维度及考核内容见表1。

表1 成绩评定维度及考核项目

1)平时成绩。教师通过提问、学生出勤和小组讨论情况给每个学生打一个平时成绩,记作P;平时成绩P占总成绩的20%。

2)阶段汇报展示分。整个项目分成5个阶段,每阶段结束都有一个汇报,汇报代表有小组推荐,要求是每位同学只能汇报一次,这样大部分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也是对所有成员的考验,要求他们都要参与项目,最后没有参加汇报的同学,教师会通过平时提问和讨论时的表现给分。学生的阶段汇报分,我们记作Ji(i的取值是1到5,代表项目设计的5个阶段);阶段汇报分Ji 占总成绩的20%。

3)小组成员互评分。项目设计的过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成员讨论问题,交流的机会最多,各个阶段哪位成员做的最多,表现最好,小组成员最了解,所以小组成员互评可以给每个成员起到一个督促的作用。互评成绩我们记作H;小组成绩互评分H占总成绩的10%。

4)项目经理评价分。项目经理要为其他成员分配任务,定期召开讨论会,所以可以根据成员完成任务的情况和参与讨论情况,对成员打分,记作Xi;占总成绩的10%。

5)项目答辩分。答辩以小组为单位,每个成员要展示并讲解自己设计的部分,成绩由教师测评,记作Z;这部分是最能体现学生成果的部分,所以占的比重最大,占总成绩的40%。

最后,学生的实践成绩G=P*0.2+((∑Ji)/5)*0.2+H*0.1+Xi*0.1+Z*0.4,可以在EXCEL中采用多维度加权的成绩评定方式,设计一个可以套用的计算实践课程的表格,后面同样的实践课程套用该表格就可以了。

5 小结

在软件类专业课程教学中采用行为导向式的“团队竞争与师生合作”教学模式,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项目,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在教学方式及考核方式上都作了创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并为他们在后期及将来的工作中顺利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罗新兵.数学教师教育模块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3(6).

[2]陈婉玉.关于高职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J].职教论坛.2012(14) .

[3]杨福兴,杨小燕.项目化教学对高职师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J].2010(22) .

[4]洪涛清.谈研究性学习中的新型师生交往模式[J]. 教育与职业,2009(8).

[5]郭竑晖,周安.将行为导向融入高职教学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0(8).

[6]胡光辉,仇雅莉.高职课程行为导向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8).

[责任编辑:庞修平]

猜你喜欢
行为导向新形式专业课程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外语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高职院校开设《公共营养基础》公共选修课程的教学探讨
中职语文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