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在腐蚀与防护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2014-08-15 20:29蔡星伟龚利华
科技视界 2014年18期
关键词:化学课程切入点

蔡星伟 龚利华

【摘 要】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需求变化,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更加重视人才的实用性。笔者以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为切入点,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出发点,探索腐蚀与防护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化学课程;腐蚀与防护;切入点

腐蚀与防护是一门由化学、材料、物理、力学和微生物学等多门学科交叉渗透所形成的边缘性技术学科[1],在实践教学中又以化学学科最为重要,包括电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与高分子化学等。因此化学学科的教学改革在腐蚀与防护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占重要地位。化学是一门理论与实验并重的科学,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素质的有力手段。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已不符合现代人才的发展趋势,严重阻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院在以化学为基础学科的腐蚀与防护专业中,大力开展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对化学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和模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1 化学教学改革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

1.1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

课程改革的方向是朝着简单,实用的方向发展,近年来,一些化学主干课程的学时被压缩,而化学是一门发展异常迅速的学科,那么基础知识的教学和新知识的引入与课程学时被压缩存在矛盾。为了化解这一矛盾,应当鼓励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鼓励教师自制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将化学发展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引入课堂,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即可扩宽学生的视野,又可节约教学时间。

1.2 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获取新知识的方法,以及终身学习的习惯。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实验课是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动手能力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科学思维方法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力求做到如下几点:1)仔细挑选实验内容,既要考虑培养学生全面的基本操作技能,又要注意到反应的经典型与代表性,并适当引入含有新反应,新方法和新技术的有机合成实验。2)要充分考虑学生将来多种发展的需要,加强综合性实验和独立设计实验的训练。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对各种可能结果做出分析和预测,通过试验,认真分析实验中的异常现象,分析数据,得出正确结论。

1.3 将科学研究融入教学,将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

科研本身就是创新,实践性的科研和理论教学要联系起来。我们鼓励学生培养起自己的科研兴趣,对感兴趣的科研方向,鼓励他们利用图书馆、网络以及到实验室到工厂进行实际调查等多渠道收集信息,在此基础上,我们给学生提供一些研究性实验的机会,同时,我们鼓励本科生进实验室,与研究生一起来完成老师的课题,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4 采用启发式教学

根据现代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的主体是学法,即叙说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运用。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和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的能力,建立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但有时模糊的跳跃式的思维也能使问题柳暗花明。所以教师要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锻炼和提高。另外,要求教师适当增加讨论课的内容,培养学生自主思考,集思广益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设问和反问教学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学,有目的的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极大的提高,那么教学氛围自然就活跃起来了,这样即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又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内容。

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在腐蚀与防护专业中已经开展一年多的时间,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期末平均成绩较往届提高了15%,大三的腐蚀与防护学生下实验室率达到55%,有的学生还参加了省里的挑战杯比赛,并获得了不错的成绩。然而,面对当今社会越来越需要复合型的人才,我们对人才的培养不能仅局限于校内的课程教学改革,为此,我们从加强化学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等方面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

2 注重实践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2.1 腐蚀与防护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应用型本科院校定位于大众化高等教育层次,以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培养一线实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江苏科技大学作为第二批本科院校,其培养的人才主要是为江苏省及长三角地区地方经济服务,这一地区经济发达,各类企业众多,需要大量具有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传统高校的腐蚀与防护专业以培养教学型和研究型人才为主,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培养出的学生毕业后以去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主,这不适合我们的培养目标。我们要求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掌握大量的应用技能和实践能力,能迅速进入企业为生产第一线服务。因此,我们提出腐蚀与防护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点是:突出实践,强化应用,特别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要把实践教学环节贯穿教学全过程。

2.2 转变实践教学指导思想

我们培养腐蚀与防护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就是要做到理科与工科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为二本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可以适当降低理论研究的抽象性与深刻性,相反却应在工程技术应用上多下功夫。因此实验教学就不应该仅仅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要让学生系统地高度把握,融会贯通所学的专业知识,并能迅速应用的实际中去。

2.3 构建校企联合的实践教学平台

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和生产条件是高校的宝贵办学资源。高校应主动和地方企业联合,优势互补,使高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的人才需求形成良性互动,获得校企双赢。腐蚀与防护专业已在江苏省多家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了解目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和要求。通过大量的走访,我们了解了企业对目前高校毕业生知识与技能的真实需要,也使我们看到了我们在人才技能培养方面的不足,同时与多家企业签订了实习基地和人才联合培养协议,构建了校企联合的实践教学平台。在校内外教师的联合指导下,结合企业工程实际,完成毕业设计。通过构建校企联合的实践教学平台,把以往大学生毕业后的企业再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了学校培养与企业的岗前培养并行,有效缩短了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成熟期。同时,增加了学生与企业的亲和力,也给企业发现,培养,聘用优秀人才提供了平台。

2.4 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

2.4.1 设置综合性,应用性实践教学环节

传统的实践教学环节依附于课程,为课程教学服务,不利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此,把实践环节与课程相对独立出来,设置部分综合性,应用性实践教学环节。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各个实践教学群有机衔接,不断强化学生腐蚀与防护专业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4.2 强化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

通过校内外实践教学,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在企业的生产实践中得到验证,有利于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与融合;经过课内外的实践,让学生接触新问题,学会解决新问题,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意识与创新意识;通过校外指导教师的对口培养,学生可以较早地感受企业文化,建立与企业的感情,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发现,培养和留住优秀人才.此外;校企联合还为高校教师的科研实践提高了平台,有利于地方高校的学科与专业建设。通过人才培养途径,培养方式的创新与改革,拓宽了腐蚀与防护专业人才培养的培养时间与培养空间,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形成了三维立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3 结语

人才的培养要与国家、社会、企业的需要为导向,因此在进行校内课程改革的同时必须加强学校与社会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而培养实用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是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此,在我院进行了化学课程改革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为了更好地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我们将继续大力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做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汪莉,卫国英,等.《材料腐蚀与防护》课程教改探讨[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1,29,74.

[责任编辑:薛俊歌]

猜你喜欢
化学课程切入点
浅谈圆锥曲线问题的切入点
浅谈如何把握好党支部建设的三个“切入点”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学化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慢病防控是深化医改的切入点
某卫生类高职院校化学课程设置缺陷分析及改进设想
找准切入点 扎实推进改革
新闻记者践行“走转改”的三个切入点
化学课程中的能量与化学能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