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报业转型的反思

2014-08-15 00:49孙宝传
中国传媒科技 2014年1期
关键词:报业体制报纸

文|孙宝传

(作者: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名誉理事长 本刊名誉社长)

报业转型已实施多年了,历经了新闻网站、电子报、二维码、报网互动、手机报、客户端、全媒体化等多个阶段,经受了探水、磕碰、试错、激荡等各种磨砺,如今到了转型的关节点,需要认真的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以利再战。现就报业转型的若干问题谈点不成熟的看法,以期引起讨论。

一、三点基本评估

对当前报业转型态势的基本估计:

1、当前,报业转型上碰到了天花板,下进入到深水区。前者的意思是,新媒体的赢利模式仍不清晰,传统纸媒的广告收入则呈明显的下滑趋势,转型的“窗口”期越发短了;后者的含义是,修修补补已无济于事,唯有以壮士断臂的决心推进深化改革才有出路,转型路上的某些“坎”无法回避。

2、就总体而言,报业转型仍处于探索阶段,鲜有成熟的、可复制的成功样本供借鉴。观望,天上不会掉馅饼;后退,更没有出路;只能继续前行,靠自己摸索。

3、现在是对报业转型的方向和路径进行认真反思、明确定位、调整路径的时候了。

二、三种转型模式

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关于报业转型的走向和路径,逐渐形成了三种主要模式:

1、“做强做优报纸型”:其基本观点是,所谓报业转型就是利用网络来巩固和壮大报纸,巩固和壮大报纸的发行和经营阵地,坚定不移干报业,坚守好自己的阵地。其做法是:回归新闻,集中精力做好报纸内容;壮大自己,整合报业市场,拓展报社规模;发挥优势,将报纸的导向能力、选择能力和解读能力发挥好;最终目标,提升报纸的影响力,并借助影响力,获取优质资源,把资源资本化,在此基础上,实施多元化产业转型。

2、“多元拓展型”:其基本观点是,所谓报业转型就是发布渠道由单一的纸媒向多元的全媒体方向转变。其具体做法是,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实施全媒体战略,实现一次生成、多次发布,最终实现多媒体、多渠道、多终端的发布。

3、“融入互联网型”:其基本观点是,所谓报业转型就是报业要逐步融入互联网,最终实现全面互联网化。其具体做法是,改变理念观念,培育互联网基因和互联网思维;改革体制机制,培育适应新媒体成长的生态环境;构建足够强大的融资平台、适应互联网浪潮的技术平台、自主开放的用户集聚平台等三个平台,最终以传媒为核心的综合性文化服务提供商。

上述几种不同模式,都正走在探索的路上,也都面临各自的难题,我们无意、也无法去评判这些模式的正确与否,能做的只是及时跟踪和深入研究,为报业探索转型的可行之路提供某些借鉴和案例。

三、三个认识误区

1、在报业内部,“不转等死,早转早死”的观点,消极坐等政府兜底的想法有所抬头;在报业外部,“传统媒体变革的意义不是很大”的观点,对传统媒体转型改革的负面评论有上升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报业转型更加需要的是信心和决心。在“唯一不变的是变”的今天,“变革可能活,不变革肯定死”,传统媒体是如此,互联网企业也同样如此。

2、把互联网单纯理解为一种新的传播技术,而忽略了互联网所包含的(或带来的)观念的改变和体制机制的变革。于是,有些报人误认为“上了网,用上了手机,多了个发布渠道,就是新媒体了”;有些报社做的是新媒体,用的还是传统媒体那套理念方法和体制机制。结果是,新媒体这棵幼苗老在旧体制的框架内转悠,始终长不大。

3、片面地强调了科技本身的作用,而低估了周边环境对科技的反作用。殊不知科技的引领作用,只有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新媒体的培育,传统媒体的转型,在加强科技的引领作用的同时,要下功夫去培育适应新媒体成长的生态环境。

四、三个转型软肋

报业转型所遇到的体制性、结构性障碍主要有三个:

1、观念问题。长期做传统媒体的人身上,刻下的传统思维的烙印往往较深,而互联网思维则较少。比如拿媒体的评价体系来说,常常不自觉地认为领导说好的,那就是好的;或者拿了什么什么奖的,那就是好的,而较少考虑用户的感受和评价。如果不去改变旧的观念,那么要做好新媒体,难度就会比较大。

2、体制机制问题。新媒体的内容生产、运作、销售、运营有自己的一套理念、规则、方法和机制,特别是新媒体更加依托市场的力量。在市场化方面传统媒体这些年来虽有很大的进步,但仍较多地采用所谓“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模式,它与真正的现代企业仍有较大的差异。如果处理不好,传统媒体的体制机制与新媒体的培育成长很容易发生冲突,制约了报业的成功转型。

3、用户问题。报纸有读者,但没有用户,或者说,没有面目清晰的用户,不清楚自己的用户在哪里,用户的需求自然难以找准和充分满足。报纸有读者群,但没有自己的用户聚集平台,常常戏唱得很卖力气,却是在别人的舞台上唱戏,为别人聚集人气。

五、三个关键环节

传统报业要实现成功转型,我认为,有三个重要环节要着力把握好:

1、体制、产业双转型。要抓住深化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机,借鉴市场经济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通过多种方式打通资本通道,采取“体制外”转型等多种途径,准确把握和积极推进体制转型和产业转型相互交织的“双转型”模式,为报业转型提供可靠保障。

2、用户为上。要转变观念,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放下身段,拉近与用户的距离;下大力气,建立自主开放的客户数据库;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找准用户在哪和用户需要什么;真诚服务,用心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更有价值的资讯和个性化的优质服务。

3、跨界拓展。报业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自己的品牌和公信力,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和人才优势,结合各自的特点,在向新媒体转型的同时,向文化服务领域跨界拓展,打造成以传媒为核心的综合性文化服务提供商。

报业转型的路还很长,路途肯定不会平坦顺畅,而且会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只有坚持不屈的人,才有可能到达胜利的终点。■

报业转型

三点基本评估

三种转型模式

三个认识误区

三个转型软肋

三个关键环节

猜你喜欢
报业体制报纸
试论乌俄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
报纸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建立“大健康”体制是当务之急
为“三医联动”提供体制保障
建立高效的政府办医体制
报业转型路径——报业地产走势探析
报业数字化及媒体使命——中日学人、报人关于报业未来的思考与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