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队伍建设管理工作亟待加强

2014-08-15 00:49文|郝
中国传媒科技 2014年10期
关键词:播音员主持人队伍

文|郝 钢

播音员、主持人是广播电视台和各个栏目的代表与标志,是构成节目生产力诸多元素中最活跃、最醒目和最具代表性的因素之一。伴随着广电事业的发展,播音员、主持人队伍日渐庞大,因此做好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如何使播音主持队伍保持健康持续发展,如何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建设和管理,以适应广电媒体迅速快捷、内容丰富、影响巨大的传播需要,成为播音主持理论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认为相关人事和业务管理部门只有真正了解和掌握播音主持工作的专业特点,才能把播音员、主持人使用好、服务好,队伍建设管理工作才能看到变化、抓出成效。

播音与主持不能混为一谈

长期以来主持人和播音员被人们混为一谈。大多受众认为播音与主持是一样的,都是广电媒体中出声露脸的岗位。很多播音员被称为主持人,而有些主持人也被称作播音员或者主播。播音员与主持人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呢?

1.二者概念不同

中央电视台著名播音员罗京认为“从严格意义上讲播音和主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简单地说播音是用声音播送内容,主持是说明一个人在一项工作中所处的位置。我们日常也会说主持一项课题的研究、主持一个会议,主持一个节目。主持一项课题,说明这个人在课题工作组里负主要责任;主持一个节目,说明节目的进程、统筹、协调、调度都由这个人控制;主持一个会议则说明会议的进程由这个人来把握。”由此看来,播音是负责节目制作流程中的一个环节,而主持的职责在于推动整个流程的运动。

2.衡量标准不同

一个好的播音员绝不仅仅是对语言精雕细凿的匠人,他必须具备良好的文学功底。在将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语言的过程中播音员绝不是就稿论稿,而是进行有声语言二度创作的过程。而主持则没有严格、具体、统一的专业要求,主持人在工作中,更强调个人魅力的彰显,学识、机智的充分发挥以及交流顺畅与否等。如果按播音的专业标准要求主持人,央视的毕福剑、阿丘、水均益这些大家喜爱的主持人都得纷纷下岗了。

3.选拔途径不同

主持的这个人可以是播音员、编辑、记者,可以是某一领域的专家、学者,也可以是大家喜爱的歌手、演员等,只要符合栏目定位,为节目锦上添花,就可以胜任主持人这一岗位。比如深受大家喜爱的主持人撒贝宁,作为北大法学院的高材生,在法制节目、综艺节目中都有着出色的表现。像为广大观众所喜爱的柴静、张泉灵、白燕升等都是从不同专业转行去做主持人的。但播音岗位门槛儿比较高,一般是科班出身,没学过播音,就想一夜之间变身新闻播音员几乎没有这种可能。无法想象,让央视的阿丘去播报《中央台新闻联播》会是一种什么效果,相信还是康辉播起来比他更合适。

播音主持队伍存在的问题

1.综合素养参差不齐

目前,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特别是节目量的增加,现有播音员主持人已不能满足现实需求,有些节目采取临时兼职的做法,虽然缓解了燃眉之急,但由于这些播音员主持人在政治思想、新闻纪律、专业水平等方面有待加强,所以上岗后让人明显感到他们底气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节目的质量和媒体的影响力。

2.业务单一有待拓展

央视主持人敬一丹在一次媒体人座谈会上对于播音员主持人工作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她说,在全媒体时代,主持人的采编播能力也需拓展,在运用新媒体海量资讯时,注重辨别;在引用新媒体多样观点时,注重思考;在运用新媒体方法时,注重嫁接。有些播音员主持人很长一段时间只在演播室中游走,而缺乏一线采访和现场应变的能力,游离在采编之外,对所报道的事件没有宏观的把握和编导意识,因此,对所播报和主持的内容欠缺神韵和深度,不能将播音主持环节更好的融入到整个广播电视大链条中。

3.缺乏自律有失公信

播音员主持人这个岗位具有它的特殊性,从业务流程上说,它是播出的最后一个关口,责任重大,影响导向;从社会影响来说,主持人属于社会公众人物,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仅仅代表个人的行为,同时也部分代表了所在单位,他在受众眼中往往是兼具业务评价和道德评价的双重身份。通过广播电视这样一个影响力广泛的平台,播音员主持人出名的机会很大,面对众多受众,即使是个小栏目,他们也容易有大批的拥趸,因此对于一个播音员、主持人,如何看待知名度给带来的荣誉、影响就至关重要。有些播音员主持人过度重视外在包装而忽略内涵的培育,仅停留在腔调、动作、穿着、化妆等外在的形式,或故意装疯卖傻或以庸俗为幽默、拿下流当亲切、出位卖丑,但求迅速出名。而一旦出名,又拿着在媒体中获得的公众人物知名度,忙于社会上如公司开业、庆典、楼盘开盘、婚庆等活动的主持,在社会上和队伍内部产生不良影响和负面效应。

加强播音主持队伍建设管理

1.提升思想业务水平

针对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首先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播音员、主持人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大局意识。能够成为电视台出声露脸的公众人物,必须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中国播音主持学科的奠基人张颂教授曾说过现在我们这个队伍“量够质不够”。他特别忧心播音员、主持人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新闻观要求的放松,抓好思想政治教育,提升队伍的整体精神境界刻不容缓。

2.成立管理机构实行统一管理

目前,就我台而言,播音员、主持人分散于各个栏目中,基本上处于没人管的状态,难于形成相互学习、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的工作氛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队伍建设和业务水平的提升。针对这种情况有的台成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把全台的播音员、主持人集中起来,为大家提供交流和成长的平台,不同栏目的播音员、主持人可以经常在一起沟通交流,不仅获得宝贵的实战经验,也提高了大家的业务水平,更好地促进了全台节目质量的提高。

3.站在播音员主持人的角度,帮助他们开展职业规划

在工作中,广播电视相关部门要把好选人、用人的进口关和出口关,对全台的播音员主持人进行调查摸底,解决主持人普遍急切浮躁,不知能走多远和播音员下一步往哪走的问题。积极为播音员、主持人的业务拓展提供锻炼机会,鼓励播音员、主持人走出演播室深入新闻采访一线,更好的提升综合素养,让大家由单纯的有声语言的“二度创作”变为内涵深刻的“言之有物”,有单纯的学习书本知识,变为在一线中成长和成熟。

当播音员、主持人在思想上有更高境界,在业务上有更广空间、在待遇上有更多收获时,职业的安全感和荣誉感会促使他们增强对电视台的归属感,大家会焕发出更多地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广播电视媒体的整体竞争实力会更加强大。

猜你喜欢
播音员主持人队伍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新闻播音员做好各类配音工作需要掌握的技巧
浅谈播音员主持人语言的纯洁性
细微之处见功夫——播音员的情感掌控和运用
完形填空训练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