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新闻的采访报道初探

2014-08-15 00:49祁宏彬
中国传媒科技 2014年10期
关键词:采访报道体育新闻文字

文|祁宏彬

体育新闻采访报道的对象、范围

体育新闻和法制新闻、财经新闻一样都是新闻的一种,但它又有其特殊的报道对象和范围。

1.体育新闻采访报道的对象

体育的特点决定了体育新闻采访报道的丰富多采。随着中国体育的日益强大,中国体育越来越与世界接轨,不仅参与重大的国际赛事,也开始组织、策划与承办各类重大的国际体育赛事,如北京马拉松比赛、中国武术与美国拳击对抗赛等。从一定意义上说,体育作为走向市场的一个产业,变得越来越年轻,越来越有活力,而这一切都扩大和丰富了体育新闻采访报道的范围和领域。

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热点人物与受众所关心的焦点问题。如聘请洋教练和外国运动员的问题,几任国家男足洋教练施拉普纳、霍顿、米卢也相继成为我过新闻媒体报道的热门;此外,关于运动员转会、运动员出国、运动员退役后上学深造与介入商务活动等,都曾引起受众的兴趣,为体育报道增添了许多色彩。

当然,体育界存在的一些阴暗面也是体育采访报道应予注意的部分,而且颇为受众关注。如某些国家申奥过程中向国际奥委会官员行贿、运动员服用违禁药品的问题、裁判员吹黑哨的问题、运动员场上交易和罢赛的问题、球迷的不文明行为问题等,也都成为体育新闻采访报道的焦点。

总而言之,体育报道的对象就是各类体育活动和体育新闻人物以及与体育相关的各项活动。

2.体育报道的范围与内容

体育报道的范围与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它不仅包括各类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还包括钓鱼、健美、桥牌、江河漂流、登山探险等等,凡能促进人类身心健康发展的体育运动及与其有关的活动,都是体育报道的范围与内容。

此外与体育有关的企业赞助、广告、公关等经济活动,新闻竞争、俱乐部动态、运动员转会、体育知识竞赛等,也是体育报道的内容。

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与革新,对体育运动的影响也与日俱增。科技正在改变着体育训练、比赛、裁判的格局与方式,同时也改变着人们休闲娱乐与运动的生活方式。因此,体育科技也成为体育报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怎样采访报道体育竞赛

各类体育竞赛是体育新闻采访报道的中心内容,其特点是时间性强、竞技性强、专业性强,报道重点常为激烈竞争中的瞬间角逐与拼搏,稍一疏忽,就会失之交臂。这就决定了体育竞赛采访报道的特点。

1.充分准备、富有预见

采访的成败,关系着报道的成败,对瞬间万变的赛事报道,更是如此。任何较为重大的比赛,对记者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战。赛前没有充分的准备,缺乏预见性,在采访中就抓不住重点,在复杂的赛程中不是捉襟见肘,就是措手不及。体育采访的准备,要求记者熟悉所报道的比赛项目的比赛程序、规则、战术、记录、参赛双方的实力与特点,充分占有大量的背景资料;把握采访重点,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在“尖子”与“明星”身上。这种赛前准备可以在运动员创下优异成绩或破记录时及时发稿,大大提高新闻的时效性。

准备工作还包括这样的内容:对某些可能破记录的运动员,为了争取发稿时间,赛前可先写出“预制件”。比赛结束后,立即根据现场情况修改,这样很快就可以发稿。但要注意的是,“预制件”不等于定稿,定稿一定要在比赛结束之后,这是新闻真实性的要求。

此外,重大国际比赛的采访准备工作,还要求记者注意该届赛事与以往有什么区别,有什么特点,以便报道出新,更好地吸引受众。

2.百倍留心,注意“黑马”

比赛前瞄准尖子和明星,对报道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有利的一面是指这种准备大大加强了记者采访中的心理定势,即强化了记者采访中对新闻选择的趋向性;不利的一面是指这种强化容易成为记者采访中的一种干扰因素,使记者“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因此,记者在瞄准尖子和明星时还要百倍留心。注意那些随时可能杀出来的“黑马”。

比如:2002年男足世界杯的塞内加尔队在揭幕战中战胜卫冕冠军法国队,令人始料未及。记者在采写稿件的时候感觉到很仓促。

在今天电子信息系统检索资料十分迅捷的时代,重大比赛每场赛事结束后不久,记者们便可以从终端机上得到完整的材料。因此,大型比赛中,记者之间的竞争往往不表现在对这些“死”材料的占有上,而在于对“活”材料的准备上,如运动员的个性、志趣、家庭、训练和心理等等。由此不难得出结论:平时对运动员情况的追踪和资料积累,是比赛中预见“黑马”的前提。

3.敏于观察,捕捉瞬间

体育比赛,激烈异常,赛场情况瞬息万变,有时甚至险象环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体育竞赛的成败常常取决于比赛瞬间的发挥。如跳高、跳远、跳水、标枪、体操、等竞技项目如此,即使是持续90分钟或更长时间的足球赛,胜负也往往系于瞬间的一个妙传和临门一脚。因此,对于记者来说,这些关键的取决于胜负的瞬间是采访的重点。从这个意义上甚至可以说,体育采访是瞬间艺术,它要求记者不仅要深入现场,更要敏于观察,善于在激烈的角逐中,捕捉关键时刻运动员的表现、动作或表情,及时记录下来,最好也有记者自己当时的感受与评价,这样报道才不会“一般化”。

当前,在电视的挑战面前,文字记者的动作日益艰难,大量的现场直播与转播,几乎把文字记者逼上绝路。这也要求文字记者在采访中要有一双更敏锐的眼睛,它要比摄像机更灵活,视野更开阔,见解更深刻。许多情况下,激烈角逐的一个场面、一个镜头,或是运动员的一举手、一投足,都需要记录下来,展现给读者,甚至于将其放大、放慢,或是运用电影蒙太奇的原理,将几个镜头“剪接”到一起,展开细节。这些,离了敏感入微的观察都是难以做到的。

4.把握时机,巧妙提问

运动员比赛时全神贯注,赛后有往往精疲力竭,心情与心境都不会那么轻松。可记者又不得不抓住机会采访。这就增加了采访的难度。特别是对创造优异成绩的运动员和失败的运动员,采访时记者不能不考虑其心理因素。

一般地说,比赛结束后立即采访获胜的运动员,是一个好时机,也较为容易,因为此时此刻运动员虽然精疲力竭,但胜利的喜悦对此足以补偿。而这些成功者总是希望能与广大观众一同分享胜利的喜悦,这已为许多记者的采访经验所证实。

对于失败的的运动员,提问则应尽可能掌握好分寸感,避免刺激对方。要以对方便于接受为准。否则,非但得不到有价值的材料,往往还会碰一鼻子灰。如1987年5月在北京举办的世界羽毛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人们普遍看好丹麦选手弗罗斯特,因为在过去的10年里,他曾赢得了除世界冠军外的20多项国际比赛冠军称号。赛后,一位记者采访弗罗斯特,开口就问:“你发挥是否正常?”弗罗斯特面带怒色地回答:“我认为这是一个无聊乏味的问题。”

如果记者采访时忽略了失败运动员的心理,提问毫无艺术可言,结果自然是不欢而散。

体育新闻的写作

1.视觉效果——特写与再现

体育报道离不开比分、数字和战术,但更要有生动传神的描绘,才能引入。特别是当代传播手段的改进,光导纤维与电视接受机的广泛应用,大大打破了人类传播的时空限制。古人企盼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真正成了现实。对于体育报道来说,更是如此。

如今凡国内、国际重大的体育比赛和体育活动,电视台几乎毫无例外地予以实况转播,如奥运会、世界杯。

可以说,在电子时代,文字报道再也不能惟我独尊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字的体育报道早形象上就无所作为了。相反,电视的挑战把文字报道“逼上梁山”——首先,文字报道不能不更加重视体育报道的形象性、现场感,也就是视觉效果了。

尽管视觉效果并不是文字报道的优势所在,但文字报道的确可以使读者产生视觉效果。文字记者可以通过对一个画面、一个场景或一个细节的特写式描写,类似电视或电影的分镜头剧本或慢镜头,来给读者造成一个“视觉效果”,使读者通过生动、传神的描绘和刻画,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在眼前形成画面。

在体育比赛中,技术动作的难点或决定胜负的关键环节,都需要记者给以细致、立体的刻画,因为这些难点或关键情节是读者最渴望了解的。甚至可以说,体育比赛是瞬间发挥的比赛。而体育报道,也是刻画瞬间的艺术,特别是将激动人心的瞬间“再现”给读者的艺术。

另外,文字报道在现场景形成效果方面,也有其独特的优势。就电视传播而言,它可以将比赛的场景与情形再现出来,甚至于丝毫不差。但摄影、图象报道仅仅如此而已。在比赛紧张的时刻,摄影记者往往没有时间去感受、咀嚼摄入镜头的画面。他们传达给受众的往往是外在的、直观的,而文字记者“再现”的同时,却可以将自己的感受传达给读者。

2.深度报道——分析与评论

新闻分析与评论,对体育记者来说是最严峻的挑战,也是体育报道中最具深度、最有理论色彩的文体。许多重大的新闻现象,往往深藏着丰富的内涵。而它的现象又往往是错综复杂的,且各界对某些新闻现象仁者见仁,各执一词,莫衷一是,有时甚至大相径庭。而这时,记者只会客观地报道这些事实就不够了。受众不但要问为什么,还要求记者加以评论,指出得失,找出症结所在,并分析其对未来的影响。这就要求记者对新闻事实进行分析、评论,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记者有多深刻的思想,就有多深刻的新闻分析与评论。

3.写好人物

人物报道,是体育报道最丰富的领地。举凡明星健将、体育迷、教练、观众、裁判、经纪人、后勤服务人员,都可以是报道的对象。特别是,体育明星的事业、生活、幸福、痛苦、欢乐、成败,都是受众所关心的。

人物报道,当然要报道他们的成绩、训练、专业水平,这类内容在赛事报道中多有所反映。这也是人物报道的重点内容之一。

人物报道中,把握人物对比赛的追求是打开人物心扉的钥匙。除此之外,受众还希望了解运动员在比赛场之外的为人、爱情、家庭、轶事,这样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表现人物,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真实,更有血有肉或更加可亲可爱。可以说,有关体育人物的社会新闻,是体育新闻报道的富矿,也是受众感兴趣的话题。比如,关于跳水“皇后”伏明霞与香港财政司长梁锦松的婚恋新闻、体操名将为浏阳河酒做形象代言人的新闻、莫慧兰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毕业后到香港凤凰卫视主持大型特别节目“走进2008——三星中国奥运行”的新闻……都曾引起媒体和受众的关注。

体育新闻作为一种特殊的新闻形式,具有它特殊的性质和规律,如果想采访报道好体育新闻,务必要抓住这些规律和特点。

猜你喜欢
采访报道体育新闻文字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评出2019年国内十大体育新闻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体育新闻娱乐化发展研究——以《南方体育》为例
提高新闻宣传采访报道质量对策措施
电视新闻专题采制的侧重点把握
论突发性事件中记者的采访报道技巧
论博客体育新闻评论特征及功能
保障新闻工作者依法采访报道——设立中国新闻工作者援助项目的背景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