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城市电视台新闻节目发展研究

2014-08-15 00:49梁郑格
中国传媒科技 2014年10期
关键词:新闻节目受众

文|王 蕾 梁郑格

前沿

随着社会全面改革的不断深化,带来了巨大的社会转型和技术革新,这对电视台传播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继而发展成当今媒体相互交融,混同合一的趋势,新闻权威已近不是某一家媒体的专利。受众选择也更加自由,话语自主度也不断提升。由此可见,在体制和环境先天不足,技术环境不断威胁下,城市电视台新闻节目所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新时期我国电视新闻节目发展的受阻因素

1.消费文化充斥电视新闻节目

当今社会已趋于以消费为主导的社会,在物质消费逐渐饱和的今天,精神消费成为消费文化的主要趋势。媒体就作为娱乐和精神满足的一个主要手段,让现代人生理和心理得到舒缓。其中,对新闻信息的消遣娱乐功能也更为重视。然而消费趋向娱乐化的今天,那些肤浅、快餐化的媚俗节目更容易吸引大众观看。特别是拜金享受消费社会环境影响下,也进一步促进了娱乐电视台趋之若鹜的投入制造相关娱乐盛宴来满足市场的需求,这对新闻节目产生很大冲击。

2.主流媒体转换和央、省市新闻电台的压制

受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冲击,电视消费者渠道萎缩,年轻用户流失,直接导致新闻收看受众锐减,特别是城市新闻节目。

在受众市场的争夺中,城市新闻台有着天然的劣势,对于央视,其受众覆盖之广,喉舌作用和导向作用之深,政治权威之强,在中国电视媒体新闻资讯市场上“一家独大”是无可厚非的事实。对于城市电视台而言,不管资金、设备、人员还是在采访权上皆与央视相差甚远。特别是央视近些年在全国甚至世界各地建立突发报道记者站,更是让城市台在本地现场突发事件报道上处于被动。

3.城市新闻自身缺乏创新力

作为央视“传声筒”定位的地方电视台,也很大的限制了城市电视台的传播内容和广度。其新闻栏目的制作无法充分的体现出生动、贴近生活自然的深度,并且在可视性和亲和力等制作方面也不足。这样最终造成新闻报道有量无质,内容和手法单一,同质化严重,机械式重复,使得本地新闻在传播中单调苍白。同时,各地城市台新闻仿效央视《新闻联播》,产生“形似而神离”的巨大差距。

同时,城市电视台较多光怪陆离的节目,这种不同栏目、不同文本形成大杂烩般的荧屏氛围,很容易让观众产生鲜明的情绪对比,继而造成公众对观看的反感情绪。

新时期我国电视新闻节目发展的解决办法

1.新闻趋向本土化,传播市民“有用”的信息

城市台的新闻具有不可置换的地域针对性和服务性。地方市民要想了解地方政府对国家政策方针的最终实施,都需要借助具有针对性的城市电视台。这些极具地域针对性的服务是中央台和省级卫视皆不能够达到的。例如:所在城市居民必不可缺的交通信息、基础设施、投诉举报等等。由此可见,从群众密切相关衣、食、住、行等的服务信息来着手传播是城市台应当注重的。

2.扩展多渠道传播,加大对观众“互动”的投入

在新媒体环境下,城市新闻台需要积极引入新的媒介形式增强新闻节目互动性,通过与受众互动,加强受众的参与程度,以新媒体的规模效应带动城市新闻电台的传播力,实现强强联手。通过短信、微信、微博等方式将电视新闻节目转为自主互动模式,借助其他新媒体平台,电视也在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延展传播维度。

例如,建立有奖“互动”机制,有针对性的聚拢观众群,建立起观众与城市电视台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还可以开通网络传播渠道,多途径传播城市特色的新闻节目来吸引观众。

3.增强地域性的传播形态,提高观众感情认同

由于本身根源性的作用,形成受众和城市电视台具有共同的文化维系力,两者有着地域、心理、文化价值的天然接近性。这样就可以通过主打地域特色新闻节目来加强受众的主动参与性,为城市台新闻节目发展提供广阔成长空间。例如:独特的地缘文化中,方言是一个人能否融入这一文化族群的一个有力证明,可以使当地人产生一种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以具有地域群体文化标志的方言来自然而然地打造新闻节目,这样进行新闻的播报能极好的代表地域特色,以此来打造出王牌的城市新闻节目。

总结

新时期日趋激烈的电视市场竞争环境中,要想不断扩大城市新闻节目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主要还是抓住城市观众。因此,城市电视台新闻节目必须建立起自身的发展对策,创新发展空间,通过不断总结自身优势与劣势,多方面学习与吸收,摒弃与发展并重,通过最优化的使有限的资源来产生最大的效益,让城市电视台新闻节目释放光彩。

猜你喜欢
新闻节目受众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纸媒是怎么做起一档新媒体音频新闻节目的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传播路径与策略
融媒体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策略研究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
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平民化”的正确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