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的视听魅力

2014-08-15 00:49温占年
中国传媒科技 2014年10期
关键词:电视新闻感官报纸

文|温占年

当前电视新闻具备其他媒体无法达到的效果,视听皆具,声形合一,这是报纸新闻、广播新闻所不具备的,也是电视新闻最大的亮点和吸引点。众所周知,以报纸为媒介的新闻只能以文字形式传递给广大受众,读者只能读、阅,无法听、看;以广播为媒介的新闻只能以音频的形式传递给广大受众,无法满足人们的视觉器官;电视新闻结合这两方面,以画面、视频为主,声音、文字为辅,良好的结合视觉和听觉效果,使内容更立体,更生动,声形兼备,同时满足人们的多种感官需求。电视新闻从根本上打破了报纸图文和广播音频的隔阂,实现了新闻受众对眼见、耳听的双向要求,因此在新闻载体中表现出来其他载体无法实现的优越之处。

传播手段的直观化

1.电视新闻是直接诉诸视听的新闻煤介之一

当今社会中使用的各种新闻传播载体,电视新闻是最为直接的形式之一。只要是人们所能听到、所能看到的,都可以直观再现,并紧密的贴合思想观念的表达,将立场和意见良好的嵌入到真实中。就此意义角度而言,电视新闻在将客观世界准确再现的同时,也深层次的表达了主观世界。也真是电视新闻媒介的这种直观性的传播方式,为报道的真实性做出了保障。当今社会中,以报纸和广播为载体的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基本上还停留在依靠记者自身观念以及对客观现象反映技能水平的层次上,报纸新闻表现的尤为明显。通过记者对现场和客观实际的观察、深入、分析、探究,由其进一步加工重组,用文字或语言进行复述,进而将其传递给新闻内容受众。电视新闻这方面的问题则比较小,尤其是重大事项的实况转播、直播,观众可以直接得到新闻消息。比如奥运会、各大新闻赛事等的报道,电视有效的将新闻的各个环节、重要方面,整体概况呈现给观众们。与之相反,报纸和广播的报道读者和听众都无法做到眼见为实,只能由记者代为观看和听到,然后以文字或语言的方式传递给人们。即使中华民族文字足够丰富,能够细致的描绘一场险胜的篮球,一对针锋的较量,但是,毕竟无法做到真实情景的再现,即使将照片摆在报纸上,也无法让观众真正感受到赛场上的争分夺秒,选手们的热血沸腾。

2.电视新闻在传播手段方面具有优越的条件

电视新闻报道自然也是以电视新闻事件为内容的报道形式,但是,电视新闻中所表现的远不只是现实生活的直接翻译,不是将所有事物无论大小全部播报的简单累加,它是由专业记者精心选材、编辑合理排版,进而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是一种典型形象和事件的再现。(2)一部电视题材的作品产生,是经过选题、取材、拍摄、剪辑而成,每一个过程中都伴随着记者的个人观念,只是这些因素都是以较为直接和准确的方式重新表达出来。我们都明白,绝对贴合实际,绝对客观的新闻报道是不存在的,虽然电视新闻很大程度上贴近了事实真相,但其中也必然会受到其他因素影响,而无法做到纯客观。(3)电视新闻在视觉和听觉双方面还原事件。以直观的影像记录为主,并辅以现场声音以及一定的解说,从而对影像记录无法表达或表达不准确的事物进行说明和补充。例如新闻背景的交代、新闻主旨的表达等,形成了更为整体性的报道方式,使观众更为接近事实真相。

新闻现场效果声,画面语言感染力强

对于人体的各项感官来讲,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我们所感受到的所有外界存在、外来刺激都是通过这些感官、感觉来实现的。旧社会生产力不是很发达的时期,主要的新闻载体是报纸,报纸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势将新闻内容展现给广大群众,这是一种视觉感受,读者可以看;发展至后来的广播新闻,是以声音的形式实现消息的传递,这是一种听觉感受,听众可以听。直到电视新闻的出现,才有效的结合了视觉和听觉,做到视听合一。而且改变了以往报纸中只能看到静态图片的状况,真实的将现场事件通过电视的形式重现给观众。电视报道集声色之美,报道内容可看可听,有相关的心理研究结果表示,在所有感官从外界获取认识的总体中,视觉感官站80%,听觉感官占5%。报纸新闻和广播新闻都只是单一的对人体某项感官进行刺激,降低了人们可以从外界获得的信息内容。而电视新闻则能够将视觉和听觉并行输送到人的感知范围,同时调动两项感官,获得器官综合反映。由此可见,电视新闻具有更强的视听魅力,对人体刺激更大。

大部分情况下,形象性传播更能具体、形象、生动、清洗的表现事物特征,但也并非就是面面俱到,形象性传播也不是万能的。大部分事物甚至是绝大部分事物都是形象和语言二者配合,合作表达的。例如有些抽象的内容,某种思想感情,人们的心理想法,正确的思想观念等,都是无法用具体的形象画面表达出来的,此时可以借助声音、语言和文字,将抽象内容陈述出来,使受众了解。同样,如果是单一的语言或文字也有很多无法表现的事物,只有几者相互结合,共同表达,才能将事件更为清晰、明了的展现出来。电视新闻正是利用这种综合性,使其不但能够用形象画面去传递,还可以同时进行解说,现场音响等方式进行传播。针对那些无法用形象表达出的内容,可以以口述或文字的形势进行表现。此处说到的口述、语言表达,与传统的广播新闻也是有很大不同的,首先,广播新闻听众无法与播音员“面对面”的交流,其次,电视播音时,还可以加入一些图片、文字片段等,更为有理有据,生动贴切。

直播时效迅速及时真实

新闻具有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其一是及时性,其二是事实性。也正是由于这两方面的因素,新闻必须时效快、内容新。单从心理学而言,人们对新鲜事物都有一种趋向性,时间越接近事件的发生时间,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要了解的欲望就越强烈,而随着时间的延长,人们的热情也逐渐冷却,新闻也就失去了它的价值和效用。站在社会整体角度,人们想要融入大的社会环境中,能够在与人交流、社会生活等方面做出自己的判断,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就必然要获得社会中的相关信息,从而为你的判断和决定提供参考和依据。伴随着生活节奏的逐步加快,人们对新闻的及时性、时效性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社会中主要的新闻传播载体就是电视新闻,它依靠自身特有的形象画面和纪实声音为患者提供最贴近客观实际的信息,最大限度的满足广大群众对新闻时效性的要求。电视依靠现代化的电子技术来实现相关事件的报道,传播速度可达到三十万公里每秒钟。这基本上等同于事件发生的同时就已经进行了传递和接受,也就是实现了事件的同时性,能够在事件发生的同时将实际现场的情节发展、声音动态传送至电视网络覆盖范围内的所有地点。这种直播性的电视新闻减少了编辑、印刷、发行的缓解,在时间方面减少了浪费。而且电视新闻以网络为传播途径,几乎不受空间限制,要报道的事件一旦发生,就直接依靠电视网络在瞬间传递给各地观众。对于国家政策而言,电视新闻也能够及时的将国内外形势进行传递。

电视媒体的权威可信度

在中国,中央级广播电视媒体在各个领域都受到了高度肯定,这与中央级媒体在媒体行业和行政级别中的垄断地位不可分割,也受到其自身资源优势影响,另外还涉及到了品牌效应和广大忠诚受众群体。

在我国广播电视媒体公信力调查中,地方级广播电视媒体受众认同度明显偏低,这种现象是受到节目品位的直接影响。近几年来,为了吸引观众而播放的综艺、相亲、竞猜类节目大量开放,虽然赢得了不少的收视率,但其中不乏虚假、偏激、拜金、低俗的节目内容带来负面影响,不但受观众诟病,也使媒体公信力严重受损。针对这一情况,电视台应及时作出准确调整,强化对地方新闻民生意识、人文关怀的定位,获取当地人民的认可,从而也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提高核心竞争力。

结束语

在电视媒体、电视新闻的不断发展中,经过全国电视台和电视工作者们长期对电视特性的研究,对电视新闻共性与个性的探索,不断追求更进一步挖掘电视新闻所具备的独特优势,使电视新闻逐渐发展呈快、短、新、广,被人们所追捧和喜爱的新闻传播方式。虽然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电视新闻也越来越成熟,但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通过多方不断的努力,相信一定能使电视新闻更加完整、更加完善,将社会的千姿百态第一时间呈现给广大人民群众,使其掌握第一手信息。

猜你喜欢
电视新闻感官报纸
报纸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感官训练纸模
感官训练纸膜
电视新闻评论发声三策
电视新闻的三大功能性硬伤
电视新闻解说词发展三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