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电视新闻节目的“儿童视角”

2014-08-15 00:49余袁媛
中国传媒科技 2014年10期
关键词:儿童视角新闻节目成人

文|余袁媛

《新闻袋袋裤》作为央视创办的第一个儿童电视新闻节目,带动了我国儿童信息类节目的发展。随后,各个地方台陆续开办了类似的节目,如南方电视台《南方小记者》,福州电视台《大嘴巴谍报》等。但总体上,此类电视新闻节目在我国儿童的电视媒介选择行为中所占比重较低,节目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究其不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欠缺原创性

儿童电视新闻节目中,翻版成人新闻的信息不时出现。同一条新闻,在成人新闻和儿童新闻节目中的画面和解说几乎完全相同,只是换成了带有童声的成人主持人。这样的制作手法,很难从根本上贴近儿童心理,拉近和儿童受众的距离。

儿童缺位

我国现有的儿童电视新闻节目,虽然在收视定位上都突出了少儿这个群体,但节目制播的全过程,较少看到儿童的参与,让人不免质疑,成人主导的儿童电视新闻节目是否真的是儿童想看的?

娱乐性不足

早在1961年,著名传播学者施拉姆就对儿童接触电视媒介的动机做过调研。结果显示,“娱乐”是儿童选择电视媒介的首要目的,其次才是信息。而我国的儿童电视新闻内容,往往教育性大于娱乐性。如此一来,新闻在制作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也就不够活波、多样。

以上是我国儿童电视新闻节目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归根结底,源于“儿童视角”的缺失。

如何在节目中自然展示“儿童视角”,有以下几点思考。

和儿童一起做新闻

给孩子们一个尝试的机会。不妨在节目中,用让他们亲自参与和体验的方式教会他们如何更好地融入我们的社会生活。卜卫在《儿童电视:谁是主体——兼论我国儿童电视的成人化问题》一文中,提到了儿童的参与权,我将其概括为8个层次:操纵;装饰;象征性地表示;指派给儿童,但还能告知儿童;成人与儿童商量,并告诉认同;成人提出的、与儿童一起作决定的;儿童提出的,但成人并不关注;儿童提出的,并与成人一起做出决定。我国目前的儿童电视新闻节目中,儿童的参与权,大致到达第四个层面。要到达最后的儿童参与程度较高的层次,就要弱化成人的主导地位,把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和节目话语权尽可能多的留给孩子们。比如,教会他们用便捷的拍摄设备记录自己的生活和感兴趣的社会现象;成立小记者队伍,寻找新闻源,采访新闻素材;新闻制作中多倾听儿童编导的想法。虽然他们在专业性上无法和成人相媲美,但身为儿童的代言人,一言一行都更能与收视儿童产生情感共振,拉近与节他们的距离。

对于成人新闻里出现过的信息,从与儿童生活相关的角度切入,用儿童自己的语言表达新闻信息,成人进行适当的把关和指正。比如《新闻袋袋裤》中,《盘点过年习俗》《恶劣天气影响世界各地》《未来电脑会比人脑更聪明么》《火星:多种支持生命存在的元素被发现》等新闻,可以多听听儿童们对这些事物的认识和感受,指针性地加入成人的观点。既实现了信息服务,又能让儿童看得懂。

注重节目内容的均衡,避免城乡差别

儿童电视新闻节目在内容的安排上应注意平衡城乡资源差异,在版块划分上,可以留一定的空间反映乡村儿童的生活面貌,让城市儿童了解乡村,正确认识乡村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在节目制作中,吸纳乡村儿童参与,消除城乡儿童在心理上的差距。也可以在节目中组织联谊等活动增强城乡儿童的互动。

寓教于乐

施拉姆“儿童是媒介的使用者”这一思想,表明儿童于电视媒介是主动的选择者,而非被动的接受者。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能带给儿童欢乐,让儿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而非“说教”。比如,把故事、歌舞、动画、木偶等形式搭配组合,充分运用儿童感兴趣的方式处理新闻素材。比如,《新闻袋袋裤》中,用动画讲述郭明义的事迹,就把学雷锋这一旧命题用儿童化的方式进行了创新。

寓教于乐还要求节目能促进儿童在体能、认知与社会性方面的发展。英国的儿童电视节目《天线宝宝》《花园宝宝》之所以受到世界各国低龄儿童的喜爱,就是其节目理念:呈现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发展的有趣经验。看似是玩耍、嬉戏的过程,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想象力、爱和被爱的能力、自信心、创造力等许多可贵的东西。

结语

“让少儿写少儿的故事,然少儿拍少儿的生活,让少儿评少儿的表现。”是儿童电视新闻节目发展的方向。相信未来,儿童电视新闻节目会创新、创优,成为儿童成长的好伙伴。

猜你喜欢
儿童视角新闻节目成人
纸媒是怎么做起一档新媒体音频新闻节目的
成人不自在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传播路径与策略
融媒体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策略研究
尊重儿童视角 生成个性阅读
“基于儿童”的幼儿园环境创设
别样的童年,一样的童真
从儿童出发,构建生态化语文课堂
Un rite de passage
成人正畸治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