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纪录片的真实性与主观性问题探讨

2014-08-15 00:49文|张
中国传媒科技 2014年10期
关键词:主观性真实性主观

文|张 良

电视纪录片的真实性体现在拍摄角度、画面效果、思维创新、编辑剪接等各个方面,纪录片的拍摄就是要呈现一种真实的、贴近人们生活的现实感,同时也要展现出纪录片的空间感。因此,可以说真实性是电视纪录片的第一属性。但是,电视纪录片光有真实性是不够的,一部优秀的电视纪录片取决于影片的厚重感,即它所体现的创作者的思想情感等方面的内容,影片的内容是一种表达创作者思维的手段和形式,通过对真实的片段的记录来展示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等思想意识层面的内容。因此,在研究电视纪录片时,要特别把握好它的真实性和主主观性。

认识承接真实性和主观性的主体

作为创作者,在拍摄电视纪录片时,要尽可能地保持镜头语言的真实性,要真实地记录被拍摄者的生活,但是拍摄者的拍摄方法、制作手法等又必须体现创作者的主观意识。真实的镜头语言和真切的主观情感,这两方面内容的结合,才能构成一部优秀的电视纪录片。而要找到纪录片的灵魂,首先必须正视纪录片中人的因素,人的情感、思维意识、生存状态等是丰富纪录片的重要内容。由英国BBC制作的电视纪录片《中国学校》就历时一年真实地记录了中国四所学校的学生、老师、家庭的生活。在影片叙述的各种故事的主体一直是人,真实记录了学生、家长、老师的日常生活,影片就在这些人物故事中不停地来回跳转,而不管场景变化多么频繁,影片叙述的主体都是“人”。通过记录人的故事,探索人的内心世界,让创作者对被记录者的人生产生了主观的体悟,进而通过真实的镜头表达了创作者的主观情感和思想。

纪实性镜头语言通过主观情感得以体现

电视纪录片的主体必须是绝对真实的客观存在的事物,只有首先坚定这个立场,才能真正从纪录片的拍摄过程中去探索事物的原貌。通过摄影机的拍摄,只是首先将真实的事物记录下来,再通过创作者的编辑加工,最后将带有创作者主观意图的经过选取的真实素材呈现在观众面前,使电视纪录片在具有真实感的基础上又带有了深层次的主观目的色彩。不同的创作者所拥有的思想情感、世界观、价值观都是不尽相同的,面对相同的题材,纪录片的走向也不尽相同。由日本NHK拍摄制作的大型电视纪录片《新丝绸之路》就采用纪实的拍摄手法,影片力争真实地呈现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创作者选用了幻想性的主人公旁白,通过这种第一人称的主观讲述,让观众能够更真切地了解丝绸之路上的城市变迁和发展,影片非常强调表现城市的发展进程的变化,其目的就是想要尽可能真实地给人以纪实之感。纪实性的镜头语言通过主观化的表现手法来体现,这能够更深刻地体现纪录片的纪实美。

真实性镜头为创作者的主观目的服务

记录真实的百姓生活一直是国内电视纪录片的一个主旋律。创作者要做的就是扛着摄像机走进百姓的生活之中,与他们的生活融为一体。只有真的将百姓的生活与镜头融为一体了,才能使镜头记录的内容更鲜活、更有力量。但是,纪录片的镜头记录也是有选择性的,它必须与创作者的主观思路相一致。选择性真实是指记录者对镜头的场景、人物进行了甄选,尽可能地选择那些具有典型意义的人或事件,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真实镜头更好地为创作者的主观目的服务。《新丝绸之路》中对长安的西市进行了纪实拍摄,通过对西市拆迁的记录拍摄来表达日后重建后长安街市的繁华。这种具有代表意义的镜头语言能够更好地说明新丝绸之路的发展变化。而从技术层面上来说,场景和事件的选择、摄像机的记录、数字化编辑,这些过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让影片能够体现创作者的主观意图。

真实是纪录片的基础,也是它赖以生存的源泉和灵魂,没有了真实性,纪录片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每一位电视纪录片创作者都应该时刻把握这个创作基点。但是,电视纪录片的存在意义绝不仅止于真实的记录社会生活,它还应包括创作者的主观意图和思想情感内容的阐释,因此,电视纪录片的主观性也是不可缺少的。而如何处理好纪录片的真实性与主观性之间的关系,是每一位纪录片创作者都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尊重被记录对象的客观、真实性,在此基础上,将真实性与创作者的主观意图和目的联系起来,是制作高质量电视纪录片最重要的一项内容。

猜你喜欢
主观性真实性主观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耳鸣掩蔽和习服治疗在主观性耳鸣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追求真实性永远是记者的基本准则
从整一手法窥探外国喜剧艺术的主观性
法官判案主观性减弱
对立与存在
花非“花”
雕塑真实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