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莉妹妹的正能量

2014-08-15 00:49赵彦青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嘉莉赫斯特伍德

赵彦青

(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 阳泉 045200)

历史总是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嘉莉妹妹身上的诸多正能量,一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位充满争议的小说形象给予了全新的注解;另一方面,也给当代女性的奋斗旅程给予了支持和引导。

一、突破传统,开启梦想之旅

嘉莉妹妹跟其他乡下人一样,世世代代都生活于那片故土上。在那片土地上,所有人都勤勤恳恳,世世代代繁衍生息,过着简单而平凡的生活,甚至还很拮据。人们羡慕城里人的生活,有女儿的人家也特别愿意把女儿嫁到城里。女儿一旦嫁到城里,甚至有可能提高这个家庭在村子里的地位。但走出农村毕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走出农村就意味着失去原有的一切,虽然同时也意味着所有美好的可能。大多数农村人都被前者所羁绊,而嘉莉妹妹对后者却情有独钟,命运的不同也就从此开始。

嘉莉妹妹首先必须突破的是传统观念的束缚。这种精神就是一种代表社会进步和女性进步的精神。当她与老家的母亲吻别踏上去芝加哥的火车时,她是那样的兴奋,丝毫没有同龄人那种“去了城市到底自己能不能生活下去的忧虑”,心里有的只是对芝加哥那座城市的美好幻想,从而不难看出嘉莉妹妹的积极乐观,有很强的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后来她寄宿到姐姐家的时候,慢慢发现身处城市的姐姐一家的生活并不像她原来想象的那样优越,反而是姐姐才27 岁就因过度的操劳而面容憔悴,姐夫也不愿意她这个多余的负担长期住在自己家[1]。这时她坚强地选择自己找工作来坚持自己的梦想,当她因病失去工作的时候毅然决然地离开这个对她梦想实现造成负面影响的地方。嘉莉妹妹用她的行动告诉大家,她绝不会退缩,一旦选择了就要坚持到底。由此不难看出,嘉莉妹妹身上这种能够突破传统并且勇于适应环境、坚持梦想的正能量一直都闪闪发光。

二、勇于跳出框架,大胆追求爱情

嘉莉妹妹靠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现状,就在这个时候她的初恋出现了。她为了自己心中认定的爱情,主动追求杜洛埃,而杜洛埃并不愿意与这个乡下姑娘结婚,尽管她有出众的外表。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和中国现在的意识形态十分相似,整个社会都认为城里人比乡下人在社会地位上要高人一等,这就是这个男人拒绝嘉莉妹妹的唯一原因。嘉莉妹妹对自己很有信心,在嘉莉妹妹的强烈追求下两人最终还是同居了,建立了类似家庭的关系。不过,在这个所谓的婚姻生活过程中,嘉莉妹妹很快认识到杜洛埃并不是她内心真正需要的男人,因为他其实给不了自己真正需要的生活,成不了她心目中的那个英雄,因为不是所有的城里人都过着光鲜的生活[2]。最终嘉莉妹妹还是选择放弃这段没有物质基础的爱情,果断地离开了杜洛埃。而就是在这段感情生活中,连嘉莉妹妹自己都没有发现,其实她身上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她不再是那个土里土气的乡下姑娘了,而是蜕变成一个端庄、大气的城里人,她已经完全融入到城市生活这个大染缸,而且染成了一模一样的颜色。这些都为她后来的爱情和事业积累了资本和经验。嘉莉妹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世人,特别那些怀揣着梦想的年轻人,只要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并大胆地去实现它,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正是嘉莉妹妹身上散发的又一种正能量。

三、反对男权,理智恋爱

在嘉莉妹妹失去对杜洛埃的信心的时候,她果断选择了身份地位在当时社会都相对显赫的赫斯特伍德。嘉莉妹妹认为赫斯特伍德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城里人,她必须抓住这次机会。此时的她已经蜕变了,不再是传统社会中认为“男人就是一切”的平凡女性,她觉得男人同样也可以为女人服务,成为女性成功的帮手以及感情的调剂品。嘉莉妹妹知道,在当时的社会,金钱和地位有多么重要,即便一个人有天赋和才华,她也得依靠这些外在的条件来帮助其取得成功。嘉莉妹妹理智地分析了这份感情对自己的梦想究竟意味着什么,她必须抓住这次机会。小说中嘉莉妹妹成功了,她成功地把别人的老公俘获,成功煽动了这个男人与自己一起私奔(这些事情之所以发生的前提条件是赫斯特伍德身上沾有有钱人的劣习,比如为了自己的私欲背叛家庭)[4]。而大家应该知道,这之前其实是赫斯特伍德欺骗了嘉莉妹妹,他欺骗她说他没有家庭,只有嘉莉妹妹一个女人,当嘉莉妹妹知道事情真相,识破这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的时候,并没有因此而堕落、放弃梦想。她很理智地分析现实的情况,最终决定给自己争取最大的优势,她成功了,她没有成为男人的玩物,没有成为愚昧价值观的牺牲品。她利用了这个男人,让他成为自己通向更高理想的石阶。嘉莉妹妹展现出自己对待爱情的理智蜕变,对待梦想执着追求的正能量。这同时也代表了一个社会文明的进步。

四、不依靠男性,独立自主

嘉莉妹妹与赫斯特伍德来到纽约的时候,他们没有亲戚朋友,没有在芝加哥时的体面工作和丰厚的物质基础。一开始,他们只能依靠赫斯特伍德从芝加哥窃取的一点金钱来维持生活,很快这种坐吃山空的做法导致他们的生活穷困潦倒。赫斯特伍德不适应这种平凡的生活,但是他也不想出去找工作来改变现状,整天郁郁寡欢,他连自己都养活不了更不用说嘉莉妹妹了。这个时候的嘉莉妹妹发现身边这个男人在他离开那片沃土以后已经一无所有、一无是处了。她断然决定靠自己的能力养活自己,自己出去找工作。为了生计,她不顾赫斯特伍德的反对,决定去演戏,虽然赫斯特伍德反复强调“倘使我是你,我就不演戏,这不是女孩儿的适当的职业”[5]。但是嘉莉妹妹心里很清楚演戏是她实现梦想的最后希望,除此之外,她也没有别的天赋。在同样的困难面前,一个男人选择了逃避现实,而一个女性却选择了积极应对,改变现状。这种鲜明的对比烘托出了新时代女性身上的闪光点。上天给了她非常优越的先天条件——漂亮的外表和完美的表演技能。在她第一次登台之后她就获得了诸多的追随者。当别人休息时,她仍然在独自努力练习,思考如何才能更好抓住所演角色的心理,力求完美。随后嘉莉妹妹日渐走红,逐渐地可以不再依靠男人的帮助,她可以乘坐华丽的马车,享受华丽的宾馆,最终成了万人瞩目的大明星。这时候的她代表的是一个丰满、成熟的新女性形象;一个不再被动接受男人施舍,而是主动追求自己的理想的新女性形象;一个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获得美好生活的新女性形象。这个时期嘉莉妹妹身上所带有的正能量是最强大的,也是最鼓舞人心的。

最后,嘉莉妹妹终于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了自己手里,而赫斯特伍德作为一个上层社会的男人,在失去原来的一切之后却被生活现实压垮,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边是凭借自己的努力奋斗获得了新的生活,另一边却是失去了原有的一切的同时也失去了对自己生活和命运的把握。不难看出,小说的作者是想告诉人们:在垄断资本主义社会里,生活其实是一种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残酷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只有真正的强者才能笑到最后。

小说的结尾展现了这样的场景:嘉莉妹妹独自一人坐在窗前的摇椅上思考着人生——把握不住生命肯定不会获得幸福,但是功成名就也不一定能保证内心真正获得幸福。整部小说所叙述的嘉莉妹妹的故事都是带有正能量的故事,嘉莉妹妹的人物形象是一个能给当时以及后来广大年轻朋友的奋斗历程注入正能量的积极形象。

[1]埃里希·弗罗姆著.自为的人——伦理学的心理探究[M].万俊人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63-90.

[2]范悦.美国历史概况[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115-200.

[3][美]德莱赛.嘉莉妹妹[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103-106.

[4][美]德莱赛.嘉莉妹妹[M].裘柱常,石灵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52-71.

[5]H.L.Mencken,A Book of Prefaces[M].New York:A.A.Knopf,1917:101-109.

猜你喜欢
嘉莉赫斯特伍德
有艺思:支持NFT,你会烧掉一张赫斯特吗?
从《嘉莉妹妹》看女性的成长历程
打瞌睡的房子
打瞌睡的房子
澡缸里的国王
谁的指引
——嘉莉妹妹成长引路人分析
伍德时
这条“鲨鱼”有点儿贵
嘉莉与珍妮
消费主义文化逻辑与文学的欲望叙事——论《嘉莉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