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中优化课堂结构的实践与感悟

2014-08-15 00:51王晓兵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17期
关键词:权威综合性新课程

◆王晓兵

(江苏连云港赣榆县石桥镇第二中心小学)

随着课程改革在我县的开展,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在经历着暴风骤雨般的“洗脑”“换脑”,正在重组重塑自己的观念系统,语文课堂也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打破传统的课堂结构和秩序,架构新的课堂结构和秩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文新课堂结构应该是继承与重构的和谐交融。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只有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才能对教学进行正确有效的导航,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感悟一:让动态生成与课前预设有机统一

动态生成是新课堂的重要思想,因为注重动态生成,所以有的学者明确提出“让不确定性向语文课开放”,有的教师则认为“让我们追求无法预约的精彩”,“让我们享受语文带给我们诗意的温馨”。理想的语文新课堂,应该是动态生成和课前预设的有机统一。当然,这种有机统一是个模糊概念,具体的比例应该因人、因班、因情而定。

感悟二:让一元与多元有机统一

新课标中提出的三维目标,是对传统的知识、技能目标,即所谓“双基”目标的补充与提升。但是,这里也有个“度”的问题,这个“度”就是正确把握三维目标的主次关系,轻重关系。事实上,知识、技能目标应该是基础和前提,没有了知识、技能目标,其它目标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调查中发现教师对知识、技能目标普遍不重视,这将导致语文教学质量的下滑。造成字写不好,书读不顺,话说不清,文写不通,这还怎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二、教学方法的优化

我们都知道教无定法,因学论教的道理。因此,在语文新课堂中,我们应该抛弃新课程、旧课程这种无为的争论,坚决摒弃逢课必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主义做法,从教学实效出发,让新与旧,洋与土,继承与重构在语文课堂和谐交融。

感悟一:让读书声美起来

叶圣陶先生指出:“阅读总得‘读’,因为读得好,可以深切地传达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就领会它的思想感情。”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熏染学生的审美。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新课标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都要以读为前提,以读为中介,以读为纽带,以读为归宿。新课程,新课堂,要让琅琅的读书声成为亮丽的风景线。

感悟二:让语言文字训练动起来

不知从何时起,没有人再提语言文字训练了,语言文字训练成了陈芝麻烂谷子。这显然也值得商榷。研究证明,小学语文教育是发展性与基础性的辩证统一,学生语文素养的内化,是遵循积累—整合—外显协调发展这样一个规律的。语文新课堂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要注意渗透语言文字训练,特别要注意渗透读写训练,让语文课堂既“活”又“实”,既有灵动的诗意的栖息,又有规范的素养的内化。

感悟三:让教师的讲靓起来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讲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讲”是教的方法,“不讲”“不教”是讲和教追求的目的与归宿。许多教师都认为,新课程、新课堂,应该以学论教,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可能多地设计、组织学生的活动。就小学语文学习而言,首先是认知感受,其次是上升为理性认识,并把它纳入一定的知识系统和以往的积累融为一体,从而转化为新知识储备起来再成为获得其它新知识的背景。小学生思维正处于培育发展阶段,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讲解。所以,在语文新课堂中,教师当讲则讲,不要畏畏缩缩,瞻前顾后。当然,也要惜语如金,通俗易懂,富有启发性、趣味性。

感悟四:让综合性学习“实”起来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很显然,综合性学习也要体现语文性,要姓“语”。我认为综合性学习要追求四性:语文性、探究性、合作性、实效性。只有让综合性学习“实”起来,源于课本,超越课本,再回归课本,综合性学习才能真正体现其本来的价值。

三、教师角色的确定

角色转变是理念系统重塑的核心,诸如教师是朋友,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引领者,是平等对话的首席;诸如要蹲下来看孩子,要走近学生,走进学生,师生是共同的研究者,等等。新课程倡导的这些理念是先进的,是正确的,但教师把握时却进入了误区:讨好学生者有之,强挤笑容者有之,硬扮童心者有之,被学生牵着鼻子走者有之,让学生完全主导课堂还美其名曰尊重了学生……这种种情况必须得到矫正,否则语文新课堂就会失去应有的规范与秩序,效率与质量。

感悟一:让教师成为教的主人

现代教学论告诉我们,构成教学的基本要素是教师、学生和教材,是在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教材这三者的复杂相互作用中展开的统一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的主人,学生是学的主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确保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使他们兴趣盎然、愉快地学;另一方面,要让教师成为教的主人,要精心设计教案,要控制教学节奏,要达成教学目标……教师也应有自己教的主体地位,不能简单地成为学生学的附着品;学案不能代替教案,学生活动不能等同于教学,该讲之处要讲,应该点拨之处要点拨,该引领之处要引领……

感悟二:让失落的权威回归

教学需要权威,课堂需要权威,一旦失却了权威,课堂教学就进入了一种无政府状态,根本谈不上效率和质量。组织者也好,指导者也好,引领者也好,平等对话的首席也好,其中都蕴含着权威的因素。教师应该理直气壮地追求和维护自己的权威,教师也应该强化基本要求,达成各种规范:字要写好,书要读顺,话要说白,文要写通,听要专心,思要缜密……这里没有讨价还价,这里没有商量研究,这里也没有个性特长,语文教学的底线绝对不能突破。

[1]陶行知.行知教育论著百篇.2005,7(1).

[2]戴宁宁.新课改后理念时期的实践与探索.2007,8(1).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1984,6(2).

[4]吴立岗.小学语文教学研究.2004,4(1).

猜你喜欢
权威综合性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国外舰载直升机助降与牵引装备综合性能对比分析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打造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各大权威媒体聚焦流翔高钙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综合性医院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探索
跟踪督察:工作干得实 权威立得起
权威发布
权威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