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设计素描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2014-08-15 00:44黑龙江孙久庆
职业技术 2014年4期
关键词:素描能力设计

黑龙江 孙久庆

设计素描是各类设计专业的基础学科,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对事物形态结构进行设计与分析,发现事物的根本属性特征及其规律。现代设计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大规模生产和商业文化繁荣的产物,时至今日,它已经涉及建筑、环艺、家具、染织、服装、人物造型、工业产品、广告、包装、动画、网页等专业的门类,它是一门发展变化、循序演变的新学科。通过设计素描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创造力及分析归纳能力,这些重要的基础能力必然成为学生未来从事设计行业的基本素质。设计素描教学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设计类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合理改革传统设计素描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设计的主体以及表达出的形式都离不开生活中的人或物以及由人或物衍生出的精神、理念、情绪,设计素描就是让学生在观察、理解、表现人或物的同时关注抽象的更深层次的精神理念的表达,也就是培养其初步的设计意识。设计素描不同于传统素描,它是以培养设计师为目的,主要研究客观对象的内在构成关系与外观形式的整体感,从而超越模仿,达到主动性的认识与创造,将艺术表现形式与专业设计有机结合,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突出设计的性质,强调构思与想象能力的训练和提升。基础素描与设计素描的训练方向是不一样的,基础素描也称之为常规素描,以质感、明暗调子、空间感、虚实处理等方面为重点,研究造型的基本规律,画面以视觉艺术效果为主要目的。基础素描作为一种素描形式,它的雏形和胚胎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已大体形成,于上个世纪初被引入我国,发展至今天的基本遵循的规律,可说已相对确立。设计素描则相对年轻,虽说于1919年德国包豪斯学校开创了设计素描教学,但是引入我国也是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90年代才真正开始深入设计教学体系之中。设计素描注重结构的理解,培养学生对转折点的把握记忆与用线的表现。在学生有一定认知水平和表现能力的基础上深入培养对物理事物的认识理解。通过各种观察研究,加上大量的变化练习,从而创造出新的事物,并给事物以美感。如果教学中满足于对自然形体与空间关系的精确再现,或依赖于传统素描的教学模式,不但对现代设计的创新思维发展有阻碍,而且也限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表现。

设计素描作为造型训练手段及设计表达形式,其内涵十分广泛。包括具象设计素描、结构设计素描、抽象设计素描、表现设计素描、意象设计素描等等。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设计素描训练,仔细观察理解对象,在创作时加入某些设计的意识、理念,才能激活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提高设计品位和审美素养,引导学生从宏观、整体和系统的角度去认识素描与设计之间的关系,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设计意识的目的。

对设计素描的研究在我国还没有相对系统的研究论述。而国外早在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就以设计草图的形式对建筑、机械等进行过素描设计,使科学技术与艺术联想结合起来,成为具有重要意义的设计范例。但将设计素描的形式、功能从传统素描中划分出来,应该归功于德国包豪斯设计学校。

包豪斯设计学校成立后就开始了设计教育的变革,提出了“艺术与技术创新统一”的办学指导思想,创建了比较完整的课程教学体系。这个体系注重理性的教学形式,注重学生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训练和拓展,包豪斯提出,设计不是纯艺术,设计能力必须通过特殊的训练方能获得。包豪斯对设计教育最大的贡献是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开拓,它最先是由伊顿创立的,是所有学生的必修课。伊顿提倡“从工作中学习”,即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际工作探讨形式、色彩、材料和质感,并把上述要素结合起来。伊顿辞职后,匈牙利出生的艺术家纳吉接替他负责基础课程教学。纳吉是构成派的崇拜者,他把构成派的要素融进基础训练,强调对事物的客观分析,注重点、线、面的相互关系。通过各种实践,使学生掌握如何客观地分析二维空间的构成,并进而推广到三维空间的构成上。这些为设计教育奠定了三大构成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意味着包豪斯的观念开始由表现主义转变为理性主义。伊顿及其后来者一直致力于实现创建新的素描教学观念。这其中有两个重要方面:一是强调对事物形态、色彩关系、材料表现、肌理构成的深入理解与体验;二是通过绘画形式,寻找全新的形式规律,使学生逐步对事物产生视觉上的敏感性。虽然伊顿的教学方式将自然科学与神秘主义混为一体,但就整体而言是富有生机的一种教育观念,包豪斯的基础课程把具象和抽象的训练都纳入到素描的训练范畴,这体现了设计素描在当时社会环境下存在的意义及发展趋势。

西方国家独立的设计专业,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探索和发展,已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设计学科和设计教育体系。我国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改革还在探索阶段,作为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设计素描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传统设计素描教学依然强调素描的循序渐进过程,在教学中形成了一套固定的训练模式:几何形体——静物——石膏像——人物像一一结合了想象与现实的设计素描。内容与表现方式比较单一,它看上去是既严谨又循序渐进的程序,实际上却是一种单纯的、程式化的训练模式,写实技巧还是摆在最重要的位置。

教学中,作为造型艺术基础的素描教学,强调基础的、传统的教学无疑是对的,但在职业教育阶段,学生们常常屈从于某些固定的设计素描训练模式。这些模式缺少了学生个人的内心体验,缺少了对于学生创造力、思维力、精神意识的引导,导致了其对素描概念的误解,不利于设计能力和意识的培养。应把培养学生创造力放在首位,改变他们现有的传统思维模式,逐渐形成以个人内心体验为主导的、新的造型意识,增加创造性思维模式的训练。因此,有责任从一开始就努力激发学生基本的艺术直觉和潜能,帮助他们形成敏锐而开阔的审美能力,更强调设计素描教学中新的方法形式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多元的教学训练形式给学生以崭新的感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分析借鉴各方面优秀的教学方法基础上,结合目前设计素描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尝试提出当前基础课程设计素描的教学方式。

一、改变传统常规模式

在传统绘画中,我们习惯了一些物体的组合模式,传统的物体组合主要包括:关联事物组合,体量类似组合,高差异体组合等。可以尝试用悬挂、垒积等多种形式进行随机摆放,让学生参与进行静物选择,同时融入自己的观念,使原来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教学互动方式,提高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让学生做多种素描手法和工具的尝试。传统素描模式是用排线的方式画物体。设计素描的表现手法是无穷的,它包括涂、抹、擦、印等,不同的手法会产生不同的视觉美感,不同的尝试会使学生们的思想不再拘泥于传统素描的具像与写实。另一方面,新工具的使用也是提高设计素描新方法的一种手段,设计素描应放弃传统素描只用一两种工具绘画的习惯,像铅笔、炭笔,设计素描可选择多种工具媒介或结合各种有色纸张综合使用,甚至可以通过摄影、电脑制作等手段,寻求新颖的形式组合。这样教学既可以丰富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突破透视法则和常规构图。这种教学方式是让学生知道,透视的准确并不是衡量作品的唯一标准。可以对画面物体进行扭曲、变形、夸张化的处理,改变固定思维的审美,提高自己的艺术审美能力和思想上的创造力。传统设计素描在构图上都有严格要求,而设计素描可以完全打破画面平衡,在构图上可以超越常规,这样,使画面在空间选择上以及视觉效果上获得出人意料的设计感。

二、加强设计素描表现材料的综合实践

恰当的材质表现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印象,探索各种材料的表现手法和效果应是设计素描教学内容与创作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素描的材料综合实践方式很多,在教学中,除了用纸面常规试验(包括水墨、拼贴、油脂、各种其他种类画材)以外,还可以结合颜色和天然材料(植物、矿物等)做综合试验。这样不仅可以增强画面的整体效果,而且天然材料还能使画面呈现有趣的不可预料的视觉效果。在设计素描教学中,积极地引导学生利用综合材质进行材料的实践过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还可以调动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拓展开放性的视觉思维。国外许多艺术家几乎用遍了当今一切可以用作素描的材料工具。诸如:复印机、电脑、摄像机、物理与化学材料以及拓印、影印等。许多优秀的素描作品不是来自于画室,而是来自于科学实验室。就绘画而言,今天的素描艺术已是一个广义词,与人们传统习惯上的有相当差异,艺术也需要实验。

三、加强抽象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抽象思维能力对于设计人员来说至关重要,从自然生活中寻找设计灵感并将其升华成好的设计作品,一般性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在设计素描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具有一定审美层次的抽象思维能力,对其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可以结合构成中的某些图形训练进行引导,也可以结合音乐、影视等媒介调动学生用抽象思维的方式观察、理解所要表现的主题造型。

在设计素描教学中恰当的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尝试新的材料表现形式,鼓励学生创新性的思维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会有显著的变化,这对于学生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猜你喜欢
素描能力设计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武汉素描
素描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跟踪导练(一)4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凡·高的早期素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