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及特色探讨

2014-08-15 00:44江苏房士坤
职业技术 2014年4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原则特色

江苏 房士坤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人文精神的综合体现,是学校最基本、最持久的竞争优势之所在,也是学校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之所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紧紧围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结合自身实际,确立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积极营造具有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发挥其育人的独特教育功能。

一、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原则主要是集中反映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本质和根本价值,对校园文化建设主体、内容和途径具有统帅作用的根本准则,它贯穿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它有着特定的育人目标和办学方式,主要是为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所需要的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侧重的是“技术型”与“应用型”人才,因而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还有区别于一般原则的特有原则。笔者认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遵循导向性原则、时代性原则、主体性原则、职业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

1.导向性原则

就是指高职校园文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文化方向,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此统领校园文化建设,决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尤其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网络传播的兴起,伴随其中的一些不良文化对校园文化产生冲击,造成一些学生思想混乱,价值判断失衡。作为校园文化核心的教师和管理者要认识到,“学生生活于社会中,从小摄取精神营养,逐渐成长起来。但是社会的精神营养不一定是理想的、合理的。因此,必须根据教育目标,创设特别的教育环境”。

2.时代性原则

就是要求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把握规律性,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积极适应形势的变化,从而在内容和形式上富于创造性地建设高职校园文化,增强高职校园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切内容、一切设施、一切途径和一切方法都必须鲜明地突出现代社会的时代特征,努力使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适应社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时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造出新的校园文化环境,以适应新的价值原则和新的生活方式。

3.主体性原则

就是指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校园文化主体作用,以人为本,同时满足主体全面发展需要。校园文化主体应该包括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这些人在营造、参与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教师与学校管理人员起着主导的作用,他们的思想境界、行为作风、学识水平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起着引导和指导的作用;学生是学校的主要群体,他们的求知欲、人际关系以及心理状态等深刻地折射到校园文化中,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方面,是校园文化的聚焦点;后勤服务人员是校园中的重要成员,他们的服务态度和工作水平对校园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4.职业性原则

就是在高职校园文化中体现高职教育个性特征,突出体现在校园文化与职业素质培养上。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要与职业素质教育紧密结合,学校要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一种准职业环境,这种准职业环境建设应落实在高职校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建设上,应该融进更多具有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人文素质等内容,促进学生素质尤其是职业性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具有较快的职业社会适应能力,为实现学校人才的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创造条件。

5.创新性原则

就是要对一切符合新的时代、有利于高职教育发展的文化内容和形式都要大力提倡,使之发扬光大、为己所用。文化的创新必须有现实的根基,这种根基就是现实生活中相对于自身而言的新文化。校园文化创新的根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同文化群体(校园文化)在秉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另一个是借助非同一文化群体(如社区文化)的“文化传播”,比如很多人强调的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就是借助非同一文化群体的创新。在建设高职校园文化过程中,创新原则要求加强对其他文化(包括同类学校校园文化)影响的筛选,主动、理智地吸纳其中的优秀文化,有效融进其他优秀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拓宽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

6.系统性原则

校园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文化活动、组织机构、工作队伍、文化设施、文化环境、校园精神等各要素作用,并与其他方面协调一致,促使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出整体的作用。需要学校党政工团各部门同心协力、齐抓共管。需要院校领导在思考学院建设、办学模式、办学方向时,就要从学校发展的战略角度出发,对校园文化进行长期规划和决策,作出统一合理的安排,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予以保证,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二、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

1.彰显高职特色,培养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

高职院校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职”。高职院校的定位是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企业、社会区域为依托。因此,其校园文化建设又应该具有自身鲜明的职业特色。同时,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不是普通的技术工人。高职院校不是技工学校,而是高等教育机构。所以,它既要有高等教育特色,又要有职业教育特色;人才培养的定位既要紧跟市场,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人文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彰显行业特色,体现行业发展趋势

高职院校必须准确地把握自身行业特点,特别是自身行业的发展趋势,有的放矢地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如旅游类高职院校,在建设校园文化时要大力发展与旅行社、旅游局、旅游景区的战略伙伴关系,通过互利合作为学校储备实战与培训基地;食品类高职院校要密切关注国家食品安全管理的最新法规,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加强与食品生产龙头企业、高级宾馆酒店的常态联系,掌握食品制作最新前沿技术,建立培训与就业的良好互动机制,等等。

3.彰显专业特色,适应专业岗位要求

高职院校必须根据区域经济或行业特征构建自己的专业特色,这既是不同职业院校共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同一高职院校内不同专业共存和发展的基础。高职院校彰显专业特色,一要积极强化传统优势专业,形成品牌效应;二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稳步设置新专业。在教学管理与校园文化建设中要突出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强化专业理论的应用性、培养专业岗位的适应性、提高专业人才的竞争性,努力在“专业理念+专业指导+专业设施”的实践活动中全力打造“一书多证”的实用人才。

4.彰显学校特色,弘扬学校优良传统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同样离不开创新,但创新并不意味着否定一切推倒重来。恰恰相反,有扬弃地继承、弘扬高职院校的优良传统,更能促进特色校园文化的有效形成。

三、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功能

1.价值导向功能

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以及所构成的文化氛围,深刻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它是一种客观的、实际的环境力量,起着制约和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所以,一旦形成人们的意识,就会变成一股巨大的导向力量。尤其对大学生来讲,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审美观都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特别需要正确的引导。在组成校园文化的各个层次文化中,体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等意识形态的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大学校园精神文化集中体现校园文化的价值导向。大学校园精神以群体心理定势的形式存在于师生心理,引导师生自觉按照学校的精神指向开展工作、学习和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实现个人梦、学校梦、中国梦。

2.精神凝聚功能

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形成一种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精神风貌。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使人身居校园,处处感到集体的温暖。文化具有凝聚功能,它使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人容易亲近、相互理解,并进而产生相同或相近的思维和外在行为。一所学校与另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的区别,主要就是校园精神的差别。在校园精神中,最深层的是师生共同认同的价值观。它对师生的精神状态、行为方式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师生依据这种价值观确定校园文化的内容和方式,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并以此来判定他人的行为。校园精神一旦形成,长期不断地对师生施加影响,引导师生树立共同的价值观和信仰,形成一种无形的强大的向心力、感召力和凝聚力,增强他们对学校的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进而形成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强大合力。

3.人格塑造功能

学校师生员工在优秀的校园文化氛围中自觉不自觉地要受其熏陶、影响和激励,并通过选择教育、自我教育的过程,逐步升华和完善自己。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也是育人过程中所追求的教育效果,即把先进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同时,校园文化也通过有形和无形两种形式约束人们的行为。有形形式主要是指校纪、校规、校风、校训等,无形形式是指校园舆论。对于学生来说,思想品质、道德人格的塑造远比知识的获取、谋生手段的训练、竞争能力的培养更重要。

[1]安藤尧雄,学校管理[M].马晓唐,佟顶力,译,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

[2]于晓阳,等,校园文化建设新趋向[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5.

[3]顾海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导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4]林凌斌.以“校企文化互动”提高高职学生培养质量[D].科技信息,2009,8

[5]柴巩利.文化润校:示范性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1,3.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原则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党支部的工作原则是什么?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养生之道应遵守九不原则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