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领导 科学管理提高黑河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信息化教育水平

2014-08-15 00:44黑龙江谢敏
职业技术 2014年4期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职业

黑龙江 谢敏

教育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支撑,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是全面提升教学、实训、科研、管理、服务方面信息化应用水平。

黑河市职教中心学校是国家级重点校,学校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把提升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力定最为学校近期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2010年学校硬件建设基本完成,2012年学校被教育部批准为“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学校以《特色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为突破口,基本实现了信息化在学校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应用,全面提高了学校信息化建设应用水平和效率。

一、加强领导,科学管理

1.成立机构,提供保障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要提高信息化的领导力,提高信息化的规划能力,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学校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一把手任领导小组组长,确保人员和资金的调配使用。小组成员由学校电教中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为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2.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技术高,资金投入大,因此,必须做好充分论证,避免重复投入和浪费。首先,学校借鉴兄弟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结合学校中俄边境的地域优势及学校现有基础设施,制定出学校《特色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两年完成建设任务;其次,对“特色数字化校园”每个项目进行充分论证,形成相应的实施方案,确保“特色数字校园”为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服务的需要。

3.提高素质,加强培训

队伍建设是发展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保障。要使“数字化校园”全面畅通使用,必须具备一支教育理念新,懂技术,懂管理的教职工队伍,因此,学校要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帮助教职工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更新教育观念,更新管理理念,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定期,不定期进行校本培训,将教职工运用信息化能力纳入年终考核目标体系,使全校教职工达到信息化技术能力相应标准。

4.借鉴经验,引进吸收

黑河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地处偏远,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因此,学习借鉴其他兄弟学校信息化建设经验十分必要,也是学校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可以保证学校信息化建设技术领先,应用领域的广泛。在信息化管理系统引进中,本着符合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要,符合学校管理需要的原则,采取引进和参与研发相结合的方式,加速了学校管理的现代化,提高了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与管理效益。

5.课题牵动,规范管理

学校信息化建设始终坚持科学规范的原则,因此,学校借助黑龙江省“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科研课题”牵动项目为契机,鼓励学校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学校教师承担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训项目的研究与开发》、《护理专业精品课程资源的研究》、《中职学校教务管理应用平台研究》、《信息化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信息化运用能力的研究》。

学校信息化建设相关人员共同研究制定了《精品课程建设要求与标准》、《精品课程的模式》、《虚拟仿真实训课及课件制作脚本编写指南》、《网络课程录制指导手册》等。

6.创新模式,彰显特色

改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的学习方式,探索出网络环境下,具有中职特色的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新模式。以课程开发为例,职业教育课程主要为实训实践教学服务,因此,虚拟仿真实训课程成为主要建设目标,彰显了职业教育特色。学校以护理、商务俄语和计算机三个重点专业为试点,开发网络课程、精品课程,鼓励广大教师参加共享资源课程开发。另外,学校地处中俄边界,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的护士学校,第五学校等多所学校建立合作办学关系,两岸教师共同开发网络课程和教学资源库,又使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平添了一抹独有的色彩。“特色数字化校园建设”使学校教师信息化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二、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成效显著

1.系统平台建立,使学校各方面管理实现现代化

学校建立了教学管理平台、学生管理平台、办公系统管理平台、服务系统管理平台。教学管理系统实现了教师教学管理、学生成绩管理、科研管理等。学生管理平台,实现了学校操行评语管理、成绩查询、家校互动、升学与就业信息查询。办公系统平台管理,实现政务公开,无纸数字化办公。服务系统平台管理,实现网上设备报修,校园一卡通,为师生提供便捷服务。

2.信息化建设使中职学校教育教学上质量,成为内涵建设的重要抓手

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重在模拟仿真实训课程开发上,必须依赖教学方案,教学模式的设计,因此,它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牵动着多方改革。直接牵动着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的改革,教学内容的改革,课程结构、课程体系的改革,实训教学方案的改革,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师资能力培养等。学校在实践中品尝到改革的成果,课堂教学中的趣味性、直观性、多样性、参与性和互动性,大大激发和调动了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的潜能,因此,印证了“最好的教学手段是学生最能接受的手段,最适于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最好的教学方法”这句话。学校教师与一线岗位的能工巧匠一同,采取“头脑风暴法”,将职业岗位、工种的“基本能力”列举,评估、优化、整合,共同开发符合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完全按照理实一体化的建设标准,虚拟仿真与实物操作相结合,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新的教育模式下,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课程开发能力,具备课程解构重构的能力,不断提高运用信息化手段能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数字化校园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职业写作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我爱的职业
数字化制胜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