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宗县薏仁米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考

2014-08-15 00:48赵剑武
云南农业 2014年8期
关键词:薏仁米师宗县发展

赵剑武,张 超

(1.师宗县农业局发展计划股,云南 师宗655700;2.师宗县竹基镇农业办,云南 师宗655700)

薏仁又名薏苡仁、苡米、苡仁、土玉米、薏米、起实、薏珠子、草珠珠、回回米、米仁、六谷子,是师宗县低热河谷槽区传统种植的禾本科作物,营养价值很高,被誉为“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在欧洲被称为“生命健康之友”,具有抗癌的作用。古代人把薏仁米看作自然之珍品,用来祭祀,现代人把薏仁米视为营养丰富的盛夏消暑佳品,既可食用,又可药用。由于近年来国际、国内市场对薏仁米粗加工、精加工产品需求量大增,价格呈逐年上升趋势,种植面积扩大,产量、产值大幅上升,农民收入增加,种植积极性高涨,涌现出了一批薏仁米种植大户、营销大户、加工企业、合作组织来推动着薏仁米产业的发展,前景乐观。

1 发展现状

1.1 生产现状

薏仁米在师宗县种植历史悠久,适宜生长在海拔200~2000 m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高良乡、五龙乡、龙庆乡。2013年全县薏仁米种植面积1966.67hm2,产量8850 t(平均亩产300 kg),产值达4425万元(按近两年平均价格5元/kg计算),占全国薏仁米产量(22.5万t)的3.9%,占云南省总产量的70%,居全省第一位。其中:高良乡1866.67 hm2,产量8400 t;五龙乡66.67 hm2,产量300 t;龙庆乡33.33 hm2,产量150 t。主要种植品种为小壳黑粒、大壳黑粒、大白壳(糯性)、硬壳黑粒。以小壳黑粒为主栽品种,生产用种子由农户自留,少部分营销户通过引进外地自留种子进行试种,目前无新品种种植。主要病害有黑穗病、薏仁米叶枯病;虫害以钻心虫、螟虫为主。生产管理相对粗放,产量偏低。已注册相关薏仁米产品商标3件,2012年12月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1.2 产品加工现状

1)精深加工企业。目前师宗县有加工企业2户,即云南普瑞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师宗塔旗苡仁食品有限公司。产品主要有中药饮片类(薏苡仁中药饮片、麸炒薏苡仁等)、健康食品类(小颗粒苡仁米、熟化薏苡仁、薏仁米面条系列产品)。

2)粗加工企业。有高良星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和高良乡小高良村王荣营销户,粗加工主要以脱壳糙米小包装为主。全县有营销大户5户(指收购量在500 t以上),小户10户(收购量在500 t以下),合作社1个。

1.3 收购销售现状

薏仁米主要以营销大户、龙头企业收购销售、加工为主。2013年收购加工量为15500 t,其中本地生产8850 t,外地调入7000 t,收购均价为5元/kg,初加工产品在16元/kg,精加工价格达到28元/kg。高良乡狗街村、鲁古村是该县乃至红河、文山等州、县主要的收购集散地。加工集中在师宗生物产业园区,产品主要销往广东、贵州、福建等省,贵州兴仁市场为主要交易市场。精深加工产品主要销往各大超市、土特产店、制药厂、医院、药房等。

2 存在问题

2.1 基础设施薄弱

由于师宗县地理环境较为特殊,薏仁米种植大都分布在山区半山区,农田水利设施薄弱,“等雨播种,靠天吃饭”现象较为突出。

2.2 增产压力大

一是耕地资源约束日益显现,随着杉木林等经济林木及其他经济作物(生姜)的发展,很难继续依靠扩大面积增加薏仁米产量。二是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优质农村劳动力逐年减少,影响了该产业发展。三是由于燃料、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以及农村雇工工资均有所上涨,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四是品种杂交试验、新品种引进试种、不同海拔地区区域试验滞后,产量低,品质不高。

2.3 提质增效困难多

一是山区面积大,耕地地块小,坡度大,不利于机耕机播。二是交通不便,运输成本高。三是科技水平低,标准化基地建设滞后。四是规模效应和品牌优势不突出。

2.4 精深加工业主弱小

薏仁米产业发展中依然存在标准化、规模化滞后,龙头企业小散弱,产品精深加工和品牌培育滞后,产品市场知名度不高、竞争力不强,产业发展规模较小,总体质量和效益水平不高等较为突出。缺乏知名品牌开拓市场,龙头企业竞争力和带动力弱。

2.5 科技推广、品种试验滞后

薏仁米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和技术装备落后;病虫害防控体系、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品种试验、选育、提纯、复壮等工作尚未开展,从事薏仁米品种研究的科技人员缺乏。

3 发展建议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保健意识也在不断增强,薏仁米市场正在逐步扩大之中,产业发展有空间、有前景。师宗县薏仁米产业发展有一定基础和知名度,在全省薏仁米面积产量名列前茅,但产业的整体发展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正处于发展上升阶段,建议加强引导和扶持,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借势打造“中药材之乡”“薏仁米之乡”。

3.1 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建设标准化基地

通过调查了解,师宗县可扩大薏仁米种植基地到4000 hm2余,其中高良乡3200 hm2、龙庆乡800 hm2,主要以生姜轮歇地、杉木林间伐地为主,着力打造1~2片规模在66.67 hm2以上的标准化示范基地。五龙乡由于杉木林种植比较大,发展空间相对较小,主要以杉木林间伐地种植为主。

3.2 积极争取项目支持,确保投入稳定增长

加大项目资源整合力度,确保产业发展形成合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议成立相关机构负责项目发展规划、储备、申报、实施、管理等工作。

3.3 加大科技推广力度

建议成立薏仁米技术推广机构,健全推广体系,创新科技示范推广,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建立品种资源保护机制,加强品种试验力度,选择适宜当地发展的优质品种,鼓励适宜发展薏仁米的乡镇建设试验示范基地。

3.4 拓展融资渠道,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重点培育扶持带动农户、科技开发、加工增值、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在项目建设、科技服务、政策支持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对营销大户给予周转金贷款支持。

3.5 抓好品牌创建,提升产业知名度

加强薏仁米精深加工产品宣传、推介和品牌创建工作,引导县内企业和外地名牌企业嫁接合作,支持龙头企业开发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产品进入国内外市场。建议政府对获得商标注册使用资格、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名优驰名商标的个人、企业、合作组织给予扶持和奖励。

3.6 抓好中介联结,积极发展合作组织

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其他经营服务组织,充分发挥其在农户、企业和市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发展经济,增加收入。

3.7 强化组织保障,确保薏仁米产业健康发展

一是成立以县长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和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涉农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薏仁米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农业局,具体负责日常工作。二是整合相关部门的项目资金,集中投入薏仁米产业发展,形成推动该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重点对农业龙头企业、薏仁米科技推广机构的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推广、技术改造、产品开发和品牌创建等环节进行扶持补助。

猜你喜欢
薏仁米师宗县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师宗县薏仁米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相应对策剖析
薏仁米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师宗县五龙壮族乡生姜种植技术推广及应用
贵州兴仁薏仁米走上市场化、国际化道路
《薏仁米产业蓝皮书:中国薏仁米产业发展报告No.1(2017)》发布
师宗县速生杉木的种植与管理
师宗县核桃提质增效技术措施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