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来《格萨尔王》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2014-08-15 00:48陆山花和建伟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妃子阿达格萨尔

陆山花,和建伟

(安徽科技学院 中文系,安徽 凤阳 233100)

2005年,英国坎农格特出版社著名出版人杰米·拜恩在全世界范围内发起“重述神话”活动,中国的重庆出版社接招,出版了苏童的《碧奴》、叶兆言的《后羿》、李锐的《人间》和阿来的《格萨尔王》等小说。其中前几部是对众所周知的中国民间故事,即孟姜女哭长城、嫦娥奔月、白蛇传说进行的再创作,阿来的《格萨尔王》则是对很多读者还不知道,或不太熟悉的藏族史诗巨著《格萨尔王》故事的重述。

1 重述藏族史诗《格萨尔王》

有学者认为相较于其他几作品而言,阿来的《格萨尔王》缺乏想象,认为“大部分情节其实是史诗的略写,在情节上没有改编也没有新的创造,没有很好地显露阿来富有个性的创作特色。”[1]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有失偏颇。苏童等人之所以能把几个神话故事加入丰富的想象并进行现代性重塑,是因为他们所讲述的故事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没有新意就没有重述的意义,因此他们在重述神话时更强调创新。阿来讲述的故事不同,一是大部分读者对这个故事十分陌生,二是这个故事是“全世界唯一的仍在传唱的活的‘史诗’”[2],本身内容十分庞大,在将口头文学整理为书面文学后,至目前已有120多部,百万以上的诗行,而且仍在不断产生新的部本。因此,阿来的重述更强调忠于故事本来的面目,使之本能地带有知识、文化普及的目的,这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作者的想象,避免读者产生知识上甚至是风格上的误解。

但是,即使尽量忠于原著,也不可能完全没有作家的个人因素。最明显的是阿来加入了一个局外人晋美的角色,令读者不仅阅读了一个故事,对故事的流传方式也有了初步的了解,此外,“仲肯”晋美能够跳出故事之外,与神子格萨尔对话,既是一种现代叙事技巧,也是给格萨尔反思自己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作者引导下读者对神话人物存在意义的反思。此外阿来在讲述故事的时候,会用一些当代语言对神话人物进行调侃,如说到天神对下界人们的悲惨生活的态度,是“大多数时候,忙都能帮上。有时也会越帮越忙。”[3]说到魔的恶行,“也许魔折腾人,只是为了向神挑衅,如果只是欺负软弱的人,自己都觉得没什么劲头。”[3]对于人们心存为何人间总有魔在作恶的疑问,阿来在小说中以不出场的方式解疑:“你可以问:魔是从哪里来的?也可以答:妖风吹出来的。但不能再问妖风是谁吹出来的。也就是说,你要看清楚果,也可以问问‘果’之‘因’,但不能因此没完没了。”[3]诸如此类的言说方式,虽然不多,却往往能让读者以现代眼光看神的言行,引来会心一笑的同时将神性消解。

相对于诗史巨著《格萨尔》,阿来的《格萨尔王》以极有限的篇幅将故事尽量丰满地呈现给读者,虽然不能容纳原有故事中丰富的文化,如祭祀、图腾、宗教仪式、服饰、巫术等等,也不能展示复杂的人物心理和宏大惨烈的战争场景,但诗史中的主要情节已经很完整,这从小说的三大部标题:神子降生、赛马称王和雄狮归天即可得知。几个主要人物也形象丰满个性鲜明,如英勇仁义充满兄弟爱的嘉察协噶、狡猾胆怯又自不量力的晁通、宽厚仁爱的老总管绒察查根、痴情固执的伽国皇帝等等。其中,阿来着意刻画的几位女性形象,如格萨尔的主要妃子珠牡、梅萨和阿达娜姆也各有特色。阿来在对这几位女性形象的重述中,对她们的性格和心理的表现,可以看到阿来的女性观。

2 《格萨尔王》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关于阿来的女性观,之前已有学者就《尘埃落定》进行过讨论,认为《尘埃落定》中的女性被阿来塑成“欲望化”、“符码化”的“女体”,文本成为一场“男权主义话语的狂欢”[4],是“男性权利公开化、理性化和权威性的施展和表述。”[5]相较于《尘埃落定》,阿来在《格萨尔王》中塑造的几位女性,虽然仍被男权掌控,但在不同人物身上已体现出不同程度的女性自主意识的觉醒。

2.1 美丽善妒的珠牡

美丽无双的珠牡,令身量已经二十相当,年龄却才五岁的格萨尔就对她心怀向往。她“天生丽质”、“风情万种”,有“曼妙的风姿”,不管经历过怎样的往事,都能保持“神情天真而又多情”,她有“永不凋零的青春与魅人的歌唱”,“很难让人分清她到底是个仙女,还是个妖精”[3],阿来不吝用最美的语言形容她的仪表。她是小说中对男权和王权最驯顺的女子,甚至对于被作为赛马大会的奖品也毫无异议。但就是这样的珠牡,也曾有过自己的主意。

神子格萨尔小的时候,因为行事不被族人理解,就有意把自己弄得奇形怪状,形象猥琐。珠牡因此跟其他人一样鄙视他。即使后来大家都知道格萨尔是个大英雄时,珠牡仍然关心他是否长得英俊了些。在珠牡领了总管的命,去接格萨尔参加赛马大会的路上,遇见了格萨尔变化的印度王子,珠牡不禁赞叹:“从未见过一个男子像这般美貌,神态是如此富贵安闲!”[3]当她知道这位印度王子是为了娶美名远播的她而来后,不顾她要接格萨尔的任务,与王子偎依蜜语,互送定情信物。此时的珠牡完全忘了王权给予她的责任。

阿来还用了大量的笔墨刻画她的善妒,在一夫多妻时代,这可以说是女子的一宗罪了。珠牡有十一个好姐妹,也是岭国除她之外最美丽的十一个女子。当她们也成为格萨尔的妃子后,珠牡的嫉妒心被激发了出来。之后因嫉妒梅萨有机会跟格萨尔出行,设计百般阻挠,导至梅萨被魔王鲁赞掳走。格萨尔要去救梅萨时,珠牡又给格萨尔喝健忘药,阻挠格萨尔离开。如果说这是“因”的话,后来格萨尔去魔国救梅萨,被梅萨伙同格萨尔的新妃阿达娜姆一起施计留格萨尔数年不归岭国,导致珠牡被白帐王强娶生下孩子,又被格萨尔抢回并毫不留情地杀死那个孩子,则是珠牡自食其“果”。即使如此,也没能使珠牡的嫉妒心减弱。在伽国公主发来求助信时,因为嫉妒格萨尔出巡带的是梅萨,因为怕格萨尔再次离开,珠牡扣下信件没有及时让格萨尔知道,给敌人留下可乘之机。当格萨尔从遥远的伽国降妖归来,珠牡没有及时通知阿达娜姆,使这位能征善战为格萨尔驻守边疆的妃子临死都没见着格萨尔一面。

当我们把善妒视为一个女人的缺点时,却忘了这是站在男性立场对一个渴望专一爱情的女人的谴责。珠牡的善妒,其实是她在努力争取一个女人对一个男人的权力,是对男权的斗争,虽然没有成功,还造成了许多破坏性,即使这破坏性也波及到她自身,她仍然不悔改。在那个时代,女人对男人斗争的失败是必然的,也是无奈的,所以她只好善忘。阿来叙述珠牡见到了俊美无双的印度王子,就忘了邋遢的神子格萨尔;见到了赛马称王后英俊的英雄格萨尔,她为之“心醉神摇”[3],又忘了不久前才钟情过的印度王子。与白账王生下的孩子被格萨尔毫不留情地杀死,珠牡很快也忘了这回事,以不受时间影响的美丽和精神状态跟格萨尔继续恩爱的生活。因为妒嫉而一次次误事,给国家、他人和自己造成伤害,却屡教不改。她要生存,不能总停留在遗憾和痛苦里,只能不断遗忘。阿来笔下的珠牡,作为格萨尔的首妃,似乎除了美貌之外别无所长。然而,正是这一人物在用最原始的方式宣扬着她对男权和王权的不满。

2.2 智慧贤淑的梅萨

在阿来笔下,用了不少于珠牡的笔墨来塑造梅萨这一人物形象。小说写道:在格萨尔眼中,“梅萨对他百依百顺,十二姐妹中数她最是温婉可人,但也不敌珠牡那千娇百媚。”[3]梅萨不及珠牡美丽,却更有智慧,她不会两次犯同样的错误。梅萨对自己在魔国时与阿达娜姆一再施计阻止格萨尔返回岭国,造成白帐王强娶了珠牡,嘉察协噶死去,满怀懊悔自责。在岭国与木雅国发生矛盾时,梅萨决定自己承当责任,去木雅寻找法物,“此行若能回来,我就削发为尼,远离尘世,不再在国王跟前争宠献媚。如不能平安归国,也是该当的报应。”[3]后来与珠牡身陷木雅时,梅萨不仅在危险的变局中想到如何完成任务有助于格萨尔,还考虑到自己的安全和未来,表现出的智慧是珠牡远不能及的。梅萨也不及珠牡那样单纯善忘,她记得自己是格萨尔的妃子,却曾被魔王掳去,如今为了取得宝物,又要与木雅王周旋,不同的是这位木雅俗王温和善良,与梅萨相知相惜温情缱绻,真情打动了梅萨。在见到格萨尔时,她请求:“我从此不愿意再在男人间流浪,请恩准我留在木雅终老此生吧!”[3]。但是格萨尔果断拒绝,直接用羽衣把她送回了岭国。最后,格萨尔升天时带走了梅萨。

梅萨希望留在木雅,并不是她的贞洁意识在作祟,而是因为:一来她不想以色相为工具去谋得某种助益,哪怕是为了伟大的格萨尔王;二来她考虑到神子格萨尔未来一定会回到天上去,她只是个不能升天的凡人,必将会被格萨尔遗弃,不如与一个爱她的凡人国王在一起,还有相守白头的指望;第三则是她的一点小心思,她知道格萨尔最喜欢的是珠牡,她不过是他众多妃子中的一个,而木雅王钟情于她,满足了一个女子对专一爱情的向往。阿来写出梅萨身为女人的尊严和骄傲,以及对专一持久的爱情的渴望。她有独立自主的意识,却因为格萨尔的强势无法实现。在这个人物身上,阿来更多的表现出男性霸权对女性的伤害,身为格萨尔的王妃,即使如此美丽聪慧,也只能从属于格萨尔,她不能有自己的意愿。

2.3 勇敢善战的阿达娜姆

阿来笔下魔王的妹妹阿达娜姆光彩照人、粗犷野性,她“是九头妖魔的后代,三岁之时就有杀心,杀过多少飞鸟与畜生,杀过权势崇高的长官,杀过马上英雄汉,杀过长发之妇人”[3]。这导致她病逝后灵魂堕入地狱受苦,才有后来格萨尔地狱救妻的故事。阿来在小说里对这一人物着墨不多,却形象鲜明生动。阿达娜姆初见格萨尔,就表明心意:“久闻大王名声好,美丽的孔雀爱真龙,我爱大王如珍宝!大王啊,你刀子还未刺进我胸膛,就已将我的心夺去了![3]”表示愿意终生相伴。知道格萨尔为了救出梅萨要杀她的哥哥大魔王鲁赞后,阿达娜姆表示可以给他指路,但不能告诉他如何才能杀死强大的魔王,因为那毕竟是她哥哥。这并不是阿达娜姆对格萨尔一见钟情就忘记手足之情,她自陈是转生时投错了胎才成为魔王的妹妹,又被哥哥许配给一个丑陋的蛙头大将,令她极为伤心。所以,在尝试救哥哥不成之后,就干脆地为格萨尔杀死魔王救出梅萨提供有限的帮助,明确地表明对心上人的忠诚,以及对哥哥保留的一些温情。

在格萨尔眼中,阿达娜姆是如此与众不同:“把这魔女与岭国十二妃相比,温婉柔顺之中常有野性勃发”,“还能与她并辔驱驰,呼风唤雨”[3],让格萨尔十分畅快。魔女阿达娜姆“心直口快”却并不缺心少肺,在救出梅萨后,格萨尔准备带两位妃子回岭国,要离开阿达娜姆的城堡时,阿达娜姆要求大宴三天再走,因为“到了岭国,人们只会说国王又多一个妃子,所以,她要自己为自己举行盛大的婚宴”[3]。对于她来说,这是她一生中唯一一次婚礼,当然要慎而重之。而对于已有十二位王妃的格萨尔来说,回到岭国不过是王的身边又多了一个女人。所以她要在自己的地盘为自己隆重庆贺。结果,她用美酒和享乐将三天婚宴变成三年,之后又与梅萨施计留住格萨尔数年。这对于她来说,已是难得的恩爱。回到岭国之后,阿达娜姆战时为格萨尔出征,安定时为格萨尔守边,赢得岭国臣民的尊重,连首席大臣提到她时都称“将军”而不是“王妃”。直到她病重将死,怕等不到格萨尔从伽国降妖回来,留下一封情深意重的书信死去。她临终前拒绝宗教的庇佑,使灵魂不得超脱,到地狱又拒绝送礼给小鬼,只好忍受种种折磨之苦。

阿来将阿达娜姆的自我意识刻画的最为鲜明。她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却可以自己选择爱人,并为此牺牲哥哥,代价不可谓不沉重。她为了得到格萨尔更专一的爱,不顾岭国危机四起,与梅萨一起施计留格萨尔在魔国多年。与格萨尔回岭国后,她为格萨尔驻守边疆,避开了与其他妃子的争宠。与格萨尔的其他十二位王妃相比,阿达娜姆能留在格萨尔身边成为他的十三王妃之一,主要不是因为美色,而是因为她的骁勇善战,诚然她也是美丽的。她身为九头妖魔的后代,魔性深重,“未曾归附时也曾食肉寝皮,作恶多端”,借助格萨尔脱离魔境入了正道后,“她有王妃的美丽,更有将军的正直与勇敢”[3],得到了岭国人们的爱戴和尊敬。在宗教气氛浓厚的时代,她至死也不向宗教低头,堕入地狱,又不肯向阎罗小鬼行贿,被阎罗判罚将受五百年地狱之苦。从阿来塑造的这个人物身上,我们看到强烈的叛逆性,对那个时代女性常态的叛逆,对亲情、习俗、宗教的叛逆,以及对社会不良现象的叛逆。这是一个痛快淋漓的性格。

3 结语

阿来在重述故事时,已经将很多有浓厚藏文化色彩的因素略过,如对惨烈的战争和恐怖的地狱等种种惊怖场景的形容,这既是受篇幅的限制不能容纳太多,也是为两种不同的文化能够相容做出的妥协。在有限的篇幅里,要还原故事,还要加入现代成分,在场景、人物的行为衣饰和情节的细节等方面的描写上,作了很多省略。对三位女性形象的塑造,在保证性格鲜明、各有特色的基础上,阿来努力将藏族女性的形象性格和心态呈现给大家。

事实上,虽说藏族文化中,女性的社会地位并不象汉文化中的女性那样低下,对于女性的价值评判,也与汉文化不同。如珠牡和梅萨都曾被别的男性掳走,但并不影响格萨尔对她们的喜爱与信任。但女性仍不能自主掌控自己的婚姻与命运。首先,在这部小说中,都是一夫多妻,如格萨尔和格萨尔的父亲森伦,或渴望一夫多妻,如晁通。格萨尔娶了岭国最美的女子珠牡后,又娶了其他十一位美丽的女子,造成岭国最美的十二位女子都成了他的妃子,引起晁通的嫉妒和不满。此后他又娶了魔女阿达娜姆、霍尔公主吉尊益喜等,在妃子中制造种种矛盾并影响到国事。森伦只有两位妻子,觉如被驱逐时,他的母亲几乎被丈夫森伦遗忘,觉如意气风发时,他的母亲受到重视,父亲的另一位妻子却几乎被遗忘。其次,男性独尊意识鲜明。格萨尔无视珠牡的丧子之痛,对梅萨自主婚恋的要求置若罔闻。白帐王不肯娶美艳聪慧的吉尊益喜,是因为她太聪明,“要是自己稍一有心思就被她看穿,自己哪里还来威风八面”[3],男性独尊的思想在作品中表现得可笑又可悲。

如果说珠牡象征着女性对男权的臣服,仅凭一点原始的本能作着无谓的反抗的话,梅萨则在觉醒后直面男权代表格萨尔,表明了自己不愿接受被动安排的愿望,只不过两者都没有成功。而阿达娜姆则完全主动争取、自主选择自己的命运。阿来在这部小说中,对相关人物行为细节的取舍,对格萨尔三位主要妃子的形容,体现了阿来对女性的尊重以及对那个时代女性身不由已的悲剧命运的同情。当然,阿来并没有在这三个女性身上使用沉重的悲剧性修饰,正因如此,显示了阿来的理性和对这个流传久远的史诗巨著表现出克制的热爱。

[1]黄霞.浅析阿来小说《格萨尔王》的创作局限性[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50-52,64.

[2]姚达兑.史诗重述及其现代命运——评阿来的《格萨尔王》[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0(7):97-100.

[3]阿来.格萨尔王[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

[4]马淑贞.被压抑的“女体”与男权话语的狂欢——《尘埃落定》中的女性形象简析[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46-49.

[5]毛小芬.普适性话语遮蔽下的悖论——《尘埃落定》的女性主义解读[J].荆楚学刊,2014(2):89-91.

猜你喜欢
妃子阿达格萨尔
浅析李白乐府诗中的妃子形象
桃花烙
关于建立“格萨尔文献数据中心”的初步构想
《格萨尔》的音乐体系
40年西藏《格萨尔》工作回顾
漫步荔林
“老三毛阿达姆松”经典漫画选辑(八)
“老三毛阿达姆松”经典漫画选辑(七)
同桌的阿达
《格萨尔》向何处去?——后现代语境下的《格萨尔》史诗演述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