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药过程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

2014-08-15 00:54王振玲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配药针头药液

王振玲

(煤炭总医院门诊输液室 北京 100028)

配药是临床护士做得较多的一项工作,也是用药治疗不可缺少的环节。在临床护理中护士既是用药的实施者,又是用药的管理者,稍有不慎,容易造成护理质量事故、引发护患矛盾。因此,必须加强配药护理管理,强化配药护理风险和安全隐患的排查,针对性的制定预案和措施,做到超前防范、防患未然。

1 配错药安全隐患

1.1 常见隐患 ①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核对制度。②用药品种繁多、药物剂量悬殊较大,新药不断推出,大量新药面世,同一种药物有不同几种剂量剂型,许多药品有多个名称,商品名、化学名容易造成混淆,药房易出现发药错误。③在静脉输液使用药物时,存在药物名称相似但作用不同,药品外观或标识相似而药物名称不同,或者同种药品,药物剂量不同,造成用药混淆。④在2种或2种以上药物混合时,操作者只关注药物配伍后是否发生混浊、沉淀、变色,而忽略了药物配伍后可能会发生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pH值等的改变,但药物外观并不一定会发生变化。⑤工作量和工作强度大,静脉输液卡填写时字迹潦草,不易辨认。经常超负荷工作,过度疲劳,容易忙中出错。

1.2 防范措施 ①严格执行“三查”制度。“三查”即接药时和患者共同查对,加药时两名护士核对并签名,加药后再次共同查对空药瓶。②加强核心制度的学习与执行,增强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核对医嘱中的“五个不执行”,即非抢救紧急状况口头医嘱不执行,病历本上与医生开出的处方不符不执行,不是本院医生开出的医嘱不执行,无医生签名或无处方权的医生开出的处方不执行,字迹潦草模糊或有疑问的医嘱不执行。③实行首接负责制。设立接药台。由1名高年资、经验丰富护士担任,主要接收、核对患者的输液注射单和药物,在患者及家属面前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药品名称、剂量、浓度、时间、用法,并检查药品的质量及有效期。首次输液的患者要仔细核对药品的种类及总量,及时杜绝药房的差错。特殊用法及剂量要用红笔标记并提醒配药护理人员,再查对药物之中有无配伍禁忌、药物的有效时间。实行和患者核对负责制度。确认无误后收入配药间。④设置专职配药护理人员,双人核对的安全管理制度。配药护理人员接到药品后应仔细核对静脉输液卡与药物是否相符,检查瓶装药物是否有裂缝、变质、浑浊及有效期等,连续输多瓶液体时仔细核对有无配伍禁忌。⑤在治疗室张贴警示语“正在配药中,请勿打扰”,营造无干扰区域。⑥加强药品的管理。药品应按时间顺序摆放,药品名称相同剂量不同的药物应分隔放置;对于药品标签、外包装或药品名称相似的药物,应使用辅助标签以进行区分。高危药品使用警示标识,并根据药品的管理要求进行保管,如放入冰箱、避光保存、设专人负责、定期检查等。⑦实行签名负责制。护理人员为每位患者配一组药物前后均由两人常规查对并签名。

2 配药操作不规范安全隐患

2.1 常见现象 (1)药物过早配制。护理工作繁忙,护理人员不足,为了避免其他护理工作延误两组以上患者的输液,护士一有空隙就将药液配制好,致使在临床工作中时有静脉输液药物配制过早的情况发生。配制好的液体放置时间过长,药物易分解,使疗效降低,增加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还会破坏药品的密闭状态,增加细菌的繁殖机会。(2)药物剂量不够。①药粉未完全溶解。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多为结晶性粉末,部分中药也为粉针剂,此类药物在初步溶解时呈混悬液状态,充分溶解后呈清亮状态。在护理工作繁忙阶段,配药时间仓促,部分护士性格急躁,责任心不强,未等药粉完全溶解即抽药配制,导致少量药粉粘附在瓶内未被发现并充分溶解而造成浪费。②药瓶由于瓶塞长于瓶颈,在常规倒置药瓶抽药时会有少量药液滞留于瓶内。③注射器抽吸瓶内药液时未掌握要点。在溶解密封药瓶内的粉剂药物时,注射器针头太粗,注入溶媒过多,速度过快,造成瓶内压力骤升,拔出针头前空气回抽不够,导致药液或药粉自瓶塞针孔处喷出或注射器针头自乳头部脱离使药液喷洒。④在抽吸使用玻璃安瓿装载的药物时,安瓿倾斜角度不当导致药液洒出或残留药液。(3)玻璃微粒污染。在用砂轮切割玻璃安瓿口后,未用75%的乙醇擦拭安瓿瓶口,或不用手掰开安瓿瓶口处,而是用其他利器敲开安瓿,造成药物玻璃微粒污染。(4)橡胶污染。针头插入瓶塞次数越多,针头越大,针头重复使用次数越多,配液时液体中产生的胶屑就越多;有的护士用一个注射器反复抽药穿刺输液瓶塞,造成碎屑掉入液体内增加感染机会。

2.2 防范措施 ①建立药物配制过程质量监控,特别是批量药物配制时的质量控制,扩大静脉输液质量管理视角。②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药理知识,特别是一些前沿的医药信息、药物更新、配伍禁忌等,掌握好药物的半衰期,合理使用溶媒,以提高用药质量,确保用药安全。③选择合适的配药方法,两种以上药物配伍时,注意配伍禁忌,配制后要观察药液是否变色、沉淀、混浊。配制粉剂药品要充分振摇,使药物完全溶解方可使用。严格科学地执行给药方案,保证准确的给药浓度和剂量。有配伍禁忌的两组输液连续输入时,两组之间用过渡液体冲管,防止输液管内产生沉淀、变色和絮状物等。④合理选择针头,用圆锥形针头加药可减少橡胶微粒的污染。避免注射器污染,必须遵循一人一针、一用一更铁的原则。配药时采用2次或多次溶解稀释方法,以降低药瓶内残存液的浓度;换液体时尽量使瓶内的液体输完,再更换或拔针。对贵重针剂尽量全用小号注射器配药,滴完后要用液体冲管以保障药量用足,不浪费。⑤配药时应遵循现配现用的原则,因有些药物在液体中稳定性差,易降解。配药时勿太快,以减少瓶塞的进入或气泡的产生,减少药液浪费,正确折断安瓿,砂轮划开后,应用75%酒精棉签消毒再徒手掰开,这样可有效预防药液被微粒污染。⑥科室准备药物说明书粘贴本,以便护理人员及时了解和掌握药物的使用方法,配伍禁忌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以便发现问题能够及时正确处理。备药时看这些药平时是否配伍过,对既往未曾配伍的药物或存在疑问的医嘱逐一核对药物配伍禁忌表或查看药物说明书,把好药物查对关。⑦药物配伍警示标识。将常用药物配伍分别为可以相配伍的药物名称用蓝色笔书写,配伍禁忌药物的用红色笔书写,贴在配液室的墙上以便护理人员查询,避免出错。

管理必须重视配药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并对配药技术加强质量监控,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配药差错,从而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在配制药物的过程中,不仅要求护士具有娴熟的操作技巧,更要加强配药护士综合素质的培养,严格遵守配药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有坚实的护理伦理道德基础,能自觉约束各种不良的配药行为,避免因操作不当而造成的药物浪费、微粒污染等。

猜你喜欢
配药针头药液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小小针头不迷路
药液匀速滴落的原理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智能配药机器人在化疗药物配制中的应用效果
灌巢法毒杀红火蚁
治斑秃
医院门诊西药房智能配药发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单剂量静脉配药服务模式在门诊药房针剂发放中的应用探讨
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