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

2014-08-15 00:49邝卫华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产学研校企实训

邝卫华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1483)

国家明确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合作发展道路”的方针政策后,我国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在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上取得了较大成果,但仍存在多种因素制约着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发展[1-2]。如何突破高职院校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培养模式、就业水平等方面的瓶颈,充分利用校企不同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技能型人才已成为当前高职教育重点研究问题。

一、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现状分析

(1)产学研合作教育虽然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重视,但没真正落实到位。由于缺乏体制、机制和制度保障,缺乏政府督导协调,缺乏统筹规划、统一布局,产学研合作形式比较松散,合作层面比较低,合作的稳定性、长期性、持久性比较差,合作的效能没有充分发挥。

(2)产学研合作教育已取得较大成效,但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大多停留在浅层次合作阶段。合作教育模式有半工半读、工学交替、1+1、2+1人才培养模式;委托培养、订单班、联合办班的办学机制;共研、参研的校企合作模式等[2]。合作形式有校企股份合作模式联合办学;在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成立专业专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实习指导委员会和专业教学顾问委员会;聘请行业(企业)专家、高级技师来担当指导教师;聘请有经验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作兼职教师;校企合作共同编写专业特色教材;聘请行业资深的专家来校进行专题讲座等。上述合作形式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高职院校、企业在人才、信息和资源方面的共享,但由于人才培养模式缺乏系统规划,校企合作流于形式,缺乏深度、力度及可持续的动力。

(3)高职院校服务企业的能力不强。高职办学历史短,体系不够完善,资金来源有限,无法及时更新、购买先进设备。专业设置缺乏市场导向性,长期受重理论、轻技能培训的影响,输出的人才在技能及实践性方面与企业所需高技能人才相差甚远。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总体学历较低,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双师型教师比例相对更低。部分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历,疲于教学而疏于与企业沟通联系,不了解企业需求,不善利用个人知识储备对接企业生产实际。教师产学研合作积极性偏低,畏难情绪严重,对如何申报省市区各类科研项目缺乏了解。加之学校缺乏产学研激励政策,科研启动经费严重不足,教师科研基础薄弱,申报各类科研项目的层次及命中率都严重偏低。

(4)合作教育需政府、学校、教师和企业多方参与,目前企业积极性不高。企业在合作教育中,往往过多考虑成本及收益问题,将短期利益最大化,不愿意因承担或参与技能型人才培养任务而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加之学校培养的人才和企业对接力度不够,企业没体会到高职毕业生给企业带来的实惠。种种因素造成校企合作教育中一直存在“一头热、一头冷”现象,学校举步维艰。

(5)政府扶持、激励政策缺位。政府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管理制度、政策不够完善,国家在推行校企合作制度方面没有上升到立法层面,虽然一系列的文件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校企合作开展,但对学校和企业均没有太大的约束力。当前校企合作只注重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双边合作,缺乏政府督导及协调作用,合作形式松散,持久性差。重大项目研发、科技项目推广、科研成果转化都侧重于本科院校和大型企业,高职院校缺乏扶持及激励政策。促进科技进步的税收政策不完善,优惠形式单一,税收优惠定位于企业,忽略具体科研项目和开发环节,更没有规定校企合作开发项目可以得到税收优惠,企业无法从产学研合作中直接获利。由于合作关系上的不对等,企业方一旦缺乏利益驱动,校企合作将失去原动力,合作关系很难长久保持。

(6)高职院校以学校或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管理模式依然存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仍停留在传统领域。无论是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师资培训都缺乏企业界的深度参与,教师、学校、行业、企业缺乏有效的对接机制,缺乏校企合作灵活的实际教学体系。产学研组织机构建设未受到重视,缺乏相应的推动机制。学校的本位主义令学校各部门始终从自身的教育教学管理角度去思考校企合作的问题。多数高职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在院系层面进行的,缺少学校一级的产学研合作平台。

二、促进高职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策略

1.加强高职院校自身建设

(1)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围绕重点学科建设,凝练特色优势方向,引进和培养一批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以创新基地平台为依托,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重大项目为纽带,凝聚学术队伍,培育一批学术创新团队;围绕人才培养,凸现专业特色,以知名教授和教学名师为引领,培育一批符合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师梯队。

鼓励教师结合学院特色和个人专业发展需要,采取顶岗作业、工作实习、合作研发等形式,带着项目和教学改革问题下企业生产实践。教师通过积极参与技术服务、合作研发、企业管理等方面工作,获得实践经验,并逐步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及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在此基础上,围绕省、市、区各类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社会发展的需要,联合企业重点挖掘具有科学价值的核心问题,共同申报各类省市科技计划项目,解决经济、民生和社会发展中突出的科技问题。

(2)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是进行实训教学、教科研和服务社会的重要场所,是走产学结合道路,合作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基本保障。

实训基地建设,应根据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专业布局、功能定位,按照重点推进、长短结合的要求,结合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目标,制订近期和长远建设计划,综合平衡人力、物力、财力,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实施。建设规划需考虑建设目标、阶段要求、建设预期成果、考核指标与体系,经费投入与使用、各实训室的具体任务、人员和设备配备、房屋场地、能源动力、辅助设施、环保要求及其他保障措施等因素,具有较强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实训基地建设按技术大类群分,针对岗位群设置,功能相近的实训基地归类合并,每个实训基地能面向一个以上专业群开展教学、教科研和服务社会。

(3)加强校外产学研基地建设。学校积极创造条件,按照互惠互利原则,选择一批技术先进、管理优秀、效益良好、适合学生动手操作、热心教育事业的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一个不同于校园环境的实践教学场地。企业也可充分利用职业院校场地、设备、教师资源在职业院校建立企业研发基地,新产品、新技术培育孵化基地,积极实行实习就业一体化。建设过程中通过共同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明确双方职责和利益。校企双方产学研基地建设应互相支持、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多层次、多形式、多方位进行。

2.开展多渠道的产学研合作

学校会同企业做好专业规划、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的社会调研,与企业共同开展职教办学。建立由课程专家、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等共同参加的课程建设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根据社会用工需要设置专业,根据岗位工作内容开设课程,根据用人市场变化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构建以能力本位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担任专业教学和技能训练的兼职教师,建立兼职教师库;高职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编写教材内容,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突出课程内容的职业指向性,突出课程内容的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反映新技术、新工艺,体现地区产业特点及生产实际技术水平。

学校可以通过技术合作、科技推广和咨询服务等多种合作模式,让教师深入当地企业调研,熟悉企业生产流程,并能够通过仿真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模拟等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提升教学质量。根据企业人才需求,与企业共同制定“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校企联合办学,培养高技能人才。针对企业岗位要求,进行“订单式”课程开发,与企业共同制定专业标准,有效利用企业技术、设备、场地等条件,与企业零距离对接;与企业共同协商,建立企业资助的奖学助学基金,开办“企业冠名”班等。

3.建立产学研合作新机制

积极探索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高等学校为技术依托、产业化为目标,产学研相结合的新机制和新路子,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坚持校企结合原则,发挥高校科研、教育、人才和科技成果优势,发挥企业作为研发投入、技术创新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作用,产学研联合进行技术攻关、建设科技创新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

完善产学研领导协调机构,发挥政府统筹规划、协调指导、组织实施作用,通过制定规划和政策,推动高职院校和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探索建立产学研合作的有效模式和运行机制,推动产学研合作健康深入发展,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和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重点解决地方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问题,培养创新型人才。同时开展前瞻性和战略性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完善区域和高校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制定产学研合作中的有关法规及奖励措施,制定促进产学研合作的相关优惠政策,规范产学研合作行为,解决合作中可能出现的成果归属、产权界定、利益分配、风险承担等问题。

三、结论

产学合作教育模式强调理论和实践结合,强调通过实践获取知识、掌握知识。学校作为产学合作教育的主导力量,应立足于区域社会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结合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际,在管理体制、教学制度、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方面探讨具有学校特色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模式和机制,进一步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

[1] 常小勇.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J].职教探索与研究,2009,(1).

[2] 解彦刚,蔡凤,何晓春.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的探讨[J].科教文汇,2011,(2).

[3] 张翠玲.高职文科类专业产学研结合的策略与途径 [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7).

猜你喜欢
产学研校企实训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