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区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控措施

2014-08-15 00:45朱训永
湖北植保 2014年2期
关键词:测报病虫植保

朱训永

(南京市六合区马鞍街道农业服务中心 211525)

蔬菜是六合区主要经济作物,2013年播种面积达1.3万hm2,占全区农作物种植面积32%,已成为该区农民增收的主导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高效设施蔬菜栽培的迅速发展,以及蔬菜品种类型的增加及栽培模式的多样化,许多蔬菜得以周年生产,在相当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蔬菜作物生态系统平衡,致使蔬菜病虫害的种类、种群及发生规律也随之不断的发生变化,给蔬菜生产管理上带来许多不利,严重制约着新时期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增收。根据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要求,蔬菜生产应由单纯追求产量型逐步向绿色安全方向发展。病虫害绿色防控作为一项重要的蔬菜质量安全管理措施,其手段发生了实质性变化[1]。为此,针对六合地区蔬菜病虫害的发生特点等进行了调查,分析当前蔬菜病虫害防控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应对措施,对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意义。

1 当前蔬菜病虫害发生的主要特点

1.1 病虫害种类多、增殖快

目前,常年发生的病害有70多种,害虫有50多种,几乎任何一种蔬菜都可遭受病虫害的侵袭。发生较严重的病害有病毒病、灰霉病、菌核病、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青枯病、软腐病、疫病、炭疽病、锈病等;主要害虫有蚜虫、烟粉虱、红蜘蛛、潜叶蝇、小菜蛾、菜青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蓟马、黄条跳甲等。这些病虫害的发生面积大,发生频繁,许多害虫在保护设施内可安全越冬,繁殖世代完成期短,繁殖代数多,增殖快,形成虫源基地,周年发生危害。如蚜虫、红蜘蛛在露地虽可越冬,但在温室里世代增殖加快,为害加重。据报道,一个月内蚜虫可增殖2500倍,红蜘蛛可增殖1700倍。

1.2 一些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

由于保护地面积扩大、栽培方式多样性等因素,使原本一些次要的病虫害逐渐上升为主要病虫害。如灰霉病、病毒病和温室白粉虱现已成为保护地的重要病虫害,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斑潜蝇和烟粉虱在各地普遍暴发。黄曲条跳甲、蜗牛在上世纪危害较轻,近几年已成为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影响蔬菜的产量和商品性。

1.3 土传病害日趋加重

土壤是蔬菜根系活动场所,也是病原菌越冬、越夏的场所。主观上目前生产管理上提倡一村一品,造成蔬菜种植品种单一,单作率高,缺乏多样性,土传病原菌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容易造成枯萎病、青枯病、基腐病、疫病等土传病害逐年加重。客观上随着设施栽培面积的扩大,轮作换茬比较困难,造成土壤病原菌累积,根部病害逐年加重。如疫病、枯萎病这几年已成为茄果类、瓜类蔬菜主要病害之一。

1.4 生理性病害发生呈常态化

由于缺素、气候异常、管理不善等因素,导致的生理性病害呈常态化普遍发生,已影响到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如磷元素的不足,蔬菜根系发育不良,生长缓慢,植株矮小;缺硼的蔬菜花器发育不全,果实畸形;久旱遇雨,植株吸水过快,造成番茄裂果;以及盲目大量施用化肥,在长期密闭状态下水分失衡,导致盐分在土壤表层聚集,致使作物生理性干旱,根系生长受阻,引起蔬菜作物抗逆性减弱,出现中毒、沤根等生理性病害。

2 当前蔬菜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2.1 农药品种混杂,农户择药难

本地区农药经营单位较多,一般街镇农药经营单位都在10家以上,最多的乡镇达20家,经营网点触角已延伸到村组。过多的农药经营单位,造成农药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不法商贩为了抢占市场,常常引进一些奇特农药品种吸引蒙骗群众,造成农药品种多、乱、杂,一药多名现象在当前十分严重。这给农户选择适宜对路蔬菜农药带来困难,导致出现乱混乱配、重复用药的严重问题,影响到防治效果不佳。

2.2 技术力量偏弱,防治成本高

从蔬菜病虫发生信息发布层面,目前全区测报系统还不健全,还没有建立蔬菜测报体系,这与本区蔬菜产业迅速发展很不配套。对于各个地区蔬菜种植户,在蔬菜害虫爆发期不能够及时了解到病虫发生信息,只能够见虫打药,提高了防治成本,影响到病虫防治效果,给当地蔬菜安全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从蔬菜技术服务力量层面,各个街镇还没有专业的从事蔬菜技术指导的工作人员,村级技术服务网还没有建立。现街镇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大多数是从事常规农作物技术指导人员,他们的能力水平针对技术要求高的蔬菜生产已不相适应,因而在蔬菜配方用药、安全用药等方面技术指导能力不强,造成了防治成本高,并隐藏着蔬菜质量安全风险。

2.3 群众认识不足,重治不重防

现从事蔬菜生产人员文化素质不高,接受和学习蔬菜病虫防治技术不强,不少菜农不能正确识别病虫害,缺乏植物保护基本知识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能,依赖、误用和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的情况较为普遍。经常出现打“保险药”、打“马后炮药”、打“错药”等重治不重防现象。在防治上,只注重速效性农药的施用,甚至应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而忽视高效低毒生物农药的应用和农药的交替施用。种植蔬菜户大多数凭老经验老方法,往往在出现症状后,随意加大用药量和防治次数,盲目用药,造成防治效果不好,加快病虫害的抗药性。大多数农户都重视化学农药的使用,而忽视采取合理轮作、清洁田园、配方施肥等健身栽培等农业防治。

2.4 防治器械落后,防效不理想

目前蔬菜上防治病虫普遍使用施药器械比较陈旧,大都还施用着70年代推广的背负式手动喷雾器。此类喷雾器施药劳动强度大,“跑、冒、滴、漏”的现象比较严重,造成农药的实际利用率很低,防效不理想。同时农户在施药技术上还没及时跟上。如用杀菌烟雾剂闭棚熏蒸、土传病害拮抗菌的导入等技术都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3 对策措施

针对目前蔬菜病虫害高发的态势,克服病虫防治中存在的不足,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树立“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切实规范好农药经营秩序,加强测报网络建设,强化技术培训,提高群众认识,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实现蔬菜标准化生产,推广统防统治。以农业防治措施为基础、科学协调运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环境友好农药控制病虫危害;大力推广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保障蔬菜生产供应和质量安全[2]。

3.1 切实规范好农药经营秩序,确保用药安全

农药经营管理部门严格抓好经营资格审查,凡是从事农药经营的单位必须进行经营资格申报,并配备好经营专业技术人员。在农药经营旺季,严查无证经营商户,取缔流动商贩。在每年农药经营许可证年检时,进行经营情况和经营环境评估,淘汰不合格的经营户,切实规范好农药经营秩序。农业执法部门协同工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齐抓共管,严把农药流通的各个关口,严抓农药供应源头。在农药销售旺季,组织力量对农药经营单位进行全面检查,检查经营单位的农药标签、进货台帐和药品质量,以及检查农药的销售记录和用药配方等,以甄别农药质量和保证用药安全[3]。

3.2 建全监测防控体系,培育专业人才

政府部门要重视蔬菜病虫测报体系建设,促使蔬菜病虫测报防治工作能够有效的开展起来。在还没有配备专用测报系统的乡镇配备必要的病虫测报设备,完善测报网络,从而保证蔬菜病虫测报的时效性。针对现有技术人员对蔬菜生产管理知识的缺乏,通过推荐到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进修学习,加快他们的知识更新,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广大农户服务,确保蔬菜安全生产。建议相关部门给予政策支持,抓好村级农技人员配备工作,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特别是在一村一品专业村,要调配好专职蔬菜生产指导员,让蔬菜生产技术服务延伸接地[4]。

3.3 强化技术培训,实施科学防治

3.3.1 抓好多种形式的培训

针对群众认识不足、文化素质不高,应采取多种形式对蔬菜种植户进行培训。一是按照各地种植特色,进行专项技术培训,达到科学防控到田头;二是充分利用“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的实施,加大对蔬菜从业人员进行无公害蔬菜病虫防治技术培训,改变他们在蔬菜病虫防治上的传统观念,积极主动接受应用合理轮作、清洁田园、配方施肥等健身栽培措施,降底蔬菜病虫害的发生;三是利用“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培育一批蔬菜科技示范户,以示范户引导周围群众科学防治。四是通过职业中专教育,进行延续性专业培训,培育一批立志蔬菜种植的大户,让他们通过所学专长本领,自觉应用推广蔬菜绿色防控新技术。

3.3.2 实施科学防治

针对化学防治上存在的问题,以防治实例材料和南京市有关蔬菜用药的应用条例,引导他们重视高效低毒生物农药的应用,全面杜绝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让农户逐步认识科学搭配、交替施用农药的好处,杜绝重治不重防,克服和延缓病虫害的抗药性。

一是正确选用药剂。蔬菜品种不同,病虫发生也有较大差距。因此,要根据田间病虫害发生种类,选择不同的杀菌剂和杀虫剂来防治,做到对症下药。从正规渠道购买药剂,不要使用一些新奇特农药品种的农药,特别是无厂名、无药名、无说明的伪劣农药。优选生物农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二是科学掌握施药时机。根据病虫害的发病规律,在害虫低龄幼虫期和病害发病初期施药。一般应在无风的晴天进行,确保防治效果。三是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准则。规范用药安全间隔期,遵守农药使用的范围、防治对象、用药量、用药限次等事项,不得盲目更改[5]。

3.4 建立专业化服务组织,实行统防统治

建立专业化服务组织是提高病虫防治水平,确保蔬菜安全的需要,也是提高农业生产管理组织化程度,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通过政府组织引导,群众自愿加入的原则,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植保服务专业合作社,以市场为导向,开展多种形式的植保服务。根据马鞍街道大圣水芹专业合作社和雄州骁营植保专业服务合作社蔬菜统防统治的经验,广泛宣传引导,在全区建立统防统治示范区,通过统防统治即“统一防治时间、统一防治农药、统一防治技术”,促使防治技术应用到位率得到质的提升,防治效果得到了可靠地保证,减少农药用量,降低防治成本,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保护了生态环境和市民的身体健康。

3.5 积极打造蔬菜科技示范园,推广防治新模式

积极打造蔬菜科技示范园区,采用农业、生态等综合措施控制病虫害。实行蔬菜标准化生产,推广示范新型药剂、新模式、新器械。在物理防治上,推广使用频振式杀虫灯、性诱剂、黄板诱杀等物理防治方法,减轻病虫危害。在施药方法上,在保护地栽培上积极推广应用杀菌烟雾剂闭棚熏蒸、土传病害拮抗菌的导入等技术,解决蔬菜连茬障碍。在施用器械上,利用农业机械补贴项目实施,引进新型电动喷雾设备,提高防治效果。通过园区的科技先导作用,让农民亲眼所见,主动接受病虫防治新技术,以提高农产品品质和蔬菜安全生产的标准化水平。

[1] 冯小燕,朱训永,应长发等.蔬菜病虫害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植保,2012,3:12-13.

[2] 郭吉山,王铁芳,朱训永等.南京市六合区植保工作现状及发展思路[J].中国园艺文摘,2010,26(6):168-170.

[3] 郭荣,强学峰,朱训永等.六合区农药经营施用存在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3):179.

[4] 王铁芳,郭吉山,朱训永等.雄州街道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上海蔬菜,2010,3:11-13.

[5] 朱训永.设施蔬菜连作障碍的原因浅析及治理对策[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12,1:65-67.

猜你喜欢
测报病虫植保
2021年《广西植保》总目录
壶关县:开展2021年植保无人机操作手培训
果园病虫无公害防治助农提质增效
山西省果树中后期病虫预报
玉米中后期病虫防控技术
夸夸咱们的测报员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浅谈林业有害生物测报与防治
植保机何时走下“神坛”
植保无人机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