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衡南县农村公路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2014-08-15 00:49
湖南交通科技 2014年1期
关键词:衡南县农村公路公路

张 彬

(中共衡南县委,湖南衡南 421100)

农村公路作为我国公路网的基础,是密切关系到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近几年来,衡南县农村公路建设发展迅速,其成绩和经验值得认真总结,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值得深思。

1 衡南县农村公路建设现状

1.1 县域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衡南县位于湖南省南部的衡阳盆地,县境与衡阳市区东南西三面紧邻环抱,衡南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南为百粤门户,北为三楚咽喉,东南西三面怀抱衡阳市区。京广铁路,京广高铁,湘桂铁路,衡茶吉铁路,衡昆高速横亘东西,京珠高速、京珠高速复线纵贯南北;国道107,322线穿境而过,省道 S316、S214线左右延伸;湘江、耒水、舂陵水、蒸水四季通航,湘江土谷塘航电枢纽、云集千吨级码头,南岳机场坐落在县城,水陆空三位一体的交通运输网络现已形成。得益于以上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衡南的农村公路也有了良好的先天基础。

1.2 农村公路建设稳步推进

近年来,衡南的农村公路建设稳步推进,实现跨越式发展。目前为止,衡南县农村公路硬化里程已经突破2400km,覆盖738个行政村,行政村通畅率达99.7%。2012年衡南县在全县27个乡镇(街道)全部设立交通运输管理办公室,实现农村公路建、管、养、用一体化全覆盖,成为我省第一个在乡镇设立交通运输管理机构的县(市)。全县创建1至2个农村公路管理示范乡镇,县道里程15%、乡道里程6%成为文明示范路,每个乡镇每年建设1~2条养护样板示范路,农村公路的管养得到了稳步推进。

1.3 农村公路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实践证明,农村公路发展不仅反映了乡村的发展观念,更加快反映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农村公路网工程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城乡一体化,从根本上解决了老百姓出行难的问题,到乡村来垂钓、游玩、度假的旅游人流也就增多了。同时,农村公路的发展也促进了衡南农业的产业化和农产品的品牌化,喜雁四件宝、宝盖有机茶、四季鲜禽畜、果木、乡贝食用菌,这些衡南品牌正在飞速崛起。

2 衡南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民群众观念跟不上

很多农民认为,农村公路建设是上级政府和交通部门的事,与己无关,因而,当地党委、政府、村民自治组织在一事一议向他们筹集、募集资金,他们被动应付,有的甚至公开反对,做反面工作,严重挫伤了大多数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留守的老人和儿童占了农村人口的重要部分,他们没有交通用工具,也没有发展动力,所以对修路的积极性也不高。有的甚至在征地等补偿上,漫天要价,碍工阻工,制约和影响农村公路的建设与发展。

2.2 农村公路网络实现难

尽管全县农村公路总量较大,但大部分公路都是断头路,通达深度不够,畅通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没有形成路网体系。另外与之配套的客运站场建设、客运线路严重滞后,农村公共交通不能有效配套。就目前有关政策规定而言,项目资金只规划安排通往乡镇人民政府驻地和乡镇通往村委会所在地的通乡、通村公路建设,限定一乡一路、一村一路。而实际上存在需要一村多路的现状,按先行政策难以做到网络化。当一条路经过几个乡、镇、村时,这些乡、镇、村通畅工程不可能同时立项建设,往往出现一条路路面类型不一样,一段水泥路、一段砂石路,司机、行人怨声载道。

2.3 农村公路技术等级低

到2012年底,衡南县农村公路将近3500km,其中准四级、等外公路却占农村公路总里程的95%,全县还有52个行政村未通上等级公路。在通村公路建设中,各项目建设所在村业主质量意识不强,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对公路线型、宽度、纵横坡度、路面砼配比、桥涵承载能力等指标要求认识不够,有的为节约资金主动降低施工标准,有的对工程质量监督不力,当施工单位出现不按技术要求和不按规范操作时,建设方不敢说硬话,更不敢动硬措施。更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施工队本身就是一套临时班子,也没能有任何资质,就是凭关系、拼低价、靠口碑赢得了工程承揽资格。

2.4 农村公路养护能力弱

目前,农村公路机制却还没有形成,通村公路基本处于失管状态。农村公路是最近几年才得到迅速发展,所以路况还算不错,有的公路缺桥少涵,导致晴通雨阻,抗灾能力非常低,管护难度较大。随着农村公路建设数量的增加,公路里程的增长,管理的责任和难度也进一步增大,维护资金无法保障。再过几年农村公路将进入维修期,道路破损现象将愈加严重。如管理和养护不到位,可能会出现“一年修、二年丢、三年后变成大水沟”的情况,农村公路发挥不了其应有作用。老百姓得不到实惠,修路的积极性也会被挫伤。

2.5 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缺

尽管在农村公路建设资金问题上,我县采取了多渠道、多形式的方式来解决,但由于建设成本高,资金需求量大,加上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也有难度,资金缺口十分严重。据初步了解,目前各类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资金都有缺口,其中也包括国债项目。近几年,县交通部门在农村公路建设上资金缺口累计达2800万元。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和制约了农村公路的建设与发展。

3 关于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3.1 提高标准,确保农村公路规划科学

一方面是提升标准、增强超前意识。目前很多农村公路的线路一般都没有经过专业设计部门科学设计,就是依照以前的砂石老路、泥巴土路依葫芦画瓢,以前的路是怎么走,新路就怎么设计。这样就出现了不少问题:有的坡度太大,有的转弯太急,有的距离房屋村舍太近,造成行车难度大,甚至经常性出现交通事故。所以规划新农村公路,必须注重前瞻性,使之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另一方面是突出建设重点,力求协调发展。现在的农村公路建设基本已经饱和,能修路的都已经修好了,没有修的真的是困难太大,这样的地方一般都会同时具备“偏远”、“人少”、“贫穷”这三个特征。新农村公路建设,要统筹兼顾,重点扶持这些偏远贫穷地区,使农村公路真正成为老百姓的平安之路、幸福之路[1]。

3.2 多方筹资,保障农村公路资金投入

现在衡南的通村公路基本完成了,但是通组公路的建设还任重道远,由于村组道路的人口更少、更加零散、偏远,因此,资金筹措便成了重要问题。笔者认为,第一还是要发动群众投资投劳。坚持“群众自愿、量力而行、民主决策、使用公开”的原则,实行换工互助、任务包干、责任到户的建设机制,发动群众修建。第二是向社会各界募集。各乡镇可以党委、政府名义,向在外工作人员及外出务工人员寄发信函,发动“四有”(即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力,社会上有影响,对家乡有感情)人士对家乡公路建设进行赞助,也可采取立“功德碑”的形式,发动社会各界人士捐资。在群众自愿的原则下,用好用活一事一议政策,用民主方法筹集资金。第三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抓住国家扩内需、保增长的机遇,积极争取交通专项资金、以工代赈资金、扶贫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县财政设立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专户,积极推行“以奖代补”,弥补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不足。

3.3 严格把关,保证农村公路建设质量

现在的农村公路一般都是村民自发筹资建设,等到建成以后再由国家相关部门验收发放补贴。而村民在公路建设时缺少必要的监管机制,在公路建设的质量管理上就存在不少问题,例如钱不够,公路就尽量窄一点,薄一点,实在不行就少放点水泥和钢筋。加之施工队伍本身就是几个农村小包头承包的,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就很难保障了。要想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就将高等级公路建设的质量意识和管理理念逐步延伸到农村公路建设中来,积极推行规范化、机械化施工。要对农村公路建设招投标实行公示制,保证农村公路建设的“阳光性”。要结合实际,推行质量终身制,严格工程验收。树立“宁可少建一米公路,也不能留下一处隐患”的理念,对发现的质量问题,采取坚决措施,该整改的必须整改,该返工的必须返工,确保工程质量,让农民兄弟走上优质的“放心路”。

3.4 完善机制,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

第一是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基金。按照“省厅补、社会融、财政保”的原则筹集,建立“县为主体、国省补助、乡(镇)村配套”的投入体制。要设立专户,归县级公路管理机构统一管理。第二是建立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实行“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在公路管理部门中增设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科室,适当增加路政大队、中队的编制,对于农村公路也要纳入地方政府的路政管理范围里来。在各乡镇政府增加一名农村公路管理员,同时聘用几名有经验的协管人员,将以上人员纳入乡镇管理,县级公路管理机构给予综合业务指导,经费由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基金统一支出。第三是实行农村公路管养分离机制,推进公路养护的公开化、市场化。对现有的公路养护人员进行重组,成立农村公路养护公司,公司要通过招投标方式获得公路养护权。养护公司自负盈亏,按企业用工制度进行管理。日常保养实行定额管理,专项养护实行项目管理。地方政府要积极探索建设、养护一体化机制,努力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以更加完善的农村路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

[1]彭建湘.浅谈我省农村公路发展规划中的几个问题[J].湖南交通科技,2004(1).

[2]徐英华,宋 健.衡阳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调查与思考[J].湖南交通科技,2010(3).

猜你喜欢
衡南县农村公路公路
交通运输部:预计今年累计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15万公里
我国建成第三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
“十四五”浙江将再投8000亿元修公路新增公路5000km
衡南县天然林资源现状总结
公路断想
关于农村公路经济创新的思考
衡阳县域绿色经济发展的战略取向与路径探析
三问农村公路
农村公路的建设与养护须多管齐下
衡南县加快生猪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