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纳溪区优质稻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4-08-15 00:51叶小琼
四川农业科技 2014年3期
关键词:纳溪区优质稻泸州市

□叶小琼

泸州市纳溪区地处四川盆地南缘,长江上游沿岸。区内光热水土资源丰富,配置合理,是典型的农业区,2006年被列入四川省粮食产量大县(区),其中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均位居全区粮食作物之首。农民具有丰富的水稻种植经验,近年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市场导向和政府引导下大力推广优质稻,现已初具规模,但高档优质稻种植面积仍然很小,距市场需求相差甚远。为充分发挥纳溪区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挖掘水稻“增产、增收、增效”的潜力,做大做强优质稻产业,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实现粮食增产、企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特提出纳溪区优质稻产业的发展对策。

一、优质稻产业发展现状

1.优质稻种植规模扩大,产量提高

纳溪区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推广优质稻,面积逐年扩大。近年来,通过区财政投入专项资金,整合水稻高产创建项目等措施,着力调整水稻品种结构,打造优质稻示范片,带动全区优质稻规模迅速扩大和产量稳步提高,解决了以前水稻生产中品质优产量低和产量高品质低的难题。2013年,全区水稻种植面积26.72万亩,产量13.97万吨。其中中档优质稻面积达到17.2万亩,产量8.94万吨;高档优质稻面积4.5万亩,产量2.33万吨。

2.优质稻繁育已成规模 纳溪区境内的泸州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具有较强的种子生产、经营能力,拥有种子生产及示范基地5000余亩,亲本繁殖基地100余亩,水稻选育基地50余亩,其选育并通过审定的水稻品种达20多个。其中不乏有泸优1号、泸优2号、泸优668、绵香优5号等优质稻品种,可为纳溪区提供充足的优质稻种。

3.优质稻生产组织化形成 目前,全区已注册泸州市纳溪区古纯牛背石、仙龙、益民、金穗、九村等6个优质稻专业合作社,社员5000多人,注册资金1500万元。

4.优质稻加工销售能力较强 建有泸州市纳溪区富强粮油购销有限公司、纳溪区普穗粮油有限公司、纳溪区汇丰粮油购销有限公司、泸州市纳溪区川州粮食贸易有限公司、四川省泸州市太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和泸州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等6家加工和购销企业,年加工大米20多万吨。注册了源高原生态特优大米、普穗大米、汇丰大米、天然田、杨贵妃和金土地等6个大米商标品牌,大米远销滇、黔、渝等地,销售前景十分广阔,其中源高原生态特优大米在第十一届中国优质稻米博览交易会上获得“优质产品奖”。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纳溪区从事优质稻生产的农户有8.5万户,涉及30万人以上,优质稻产业基本形成了种子有供给、生产有规模、加工有企业、销售有品牌的特色优势产业。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较差 纳溪区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但开发利用率低,水利设施虽初具规模,但部分农田水利设施已经老化,年久失修,排灌条件差。据区水务局统计,2013年冬季水利设施可保栽面积14.35万亩,占稻田面积的54.0%,抗卸自然灾害的能力弱,洪涝旱灾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优质稻产业的发展。

2.优质稻品种多乱杂,生产效益难以体现 2013年全区种植的杂交水稻品种多达210个,其中优质稻品种10多个,品种多、乱、杂,缺乏统一布局,加之千家万户小规模经营,出现了品种难统一,技术难推广,水稻生产水平参差不齐,稻米质量难以保证,不利于收购、加工销售,难以体现优质优价,优质稻生产效益得不到充分体现。

3.优质稻高产安全栽培技术到位率低 目前,一系列优质水稻安全高产栽培技术,如旱地育秧技术、规范化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绿色防控技术、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技术等已成为主推技术。但由于优质稻区域化、规模化水平较低,多数以农户为单位分散经营,规模小,多数农户安全意识淡薄,集中连片、统一品种、统一防治病虫等标准化栽培实施难度较大,技术到位率难以保证。

4.优质稻产业化环节薄弱,组织化程度不高 产业化经营的核心是产、加、销紧密衔接,订单生产,以销订产。然而,目前纳溪区优质稻产业经营上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许多环节隶属不同的部门管理,生产、加工、流通产业链衔接不紧;二是生产农户数量多,规模小,“公司+农户”或“公司+基地+农户”等生产经营模式尚未建立,优质稻专合社也未充分发挥其组织作用,导致稻米商品率低,从而限制了优质稻产业发展的规模。

三、发展的对策

1.科学布局,规模化生产 优质稻种植要合理规划,集中连片,才有利于统一生产管理,便于收购、贮藏和加工。在打古镇、护国镇、合面镇、上马镇、棉花坡镇、新乐镇、龙车镇、大渡口镇、丰乐镇等粮食主产镇建立优质稻标准化生产基地,每个镇创建1个千亩高档优质稻示范片,带动全区优质稻种植每年达到20万亩以上。其中高档优质稻面积达到15万亩以上,重点推广川优6203、宜香1577、宜香2115、宜香3724、宜香3728、渝香203等优良品种。

2.加强农业科技服务,推广安全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分片负责,采取现场指导和培训等形式,提高农民安全生产和环保意识,积极推广旱育保姆拌种、旱地育秧、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降低农药使用量,减少农业自身污染。实行统一品种、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害综合防治,提高集约化生产效益。

3.项目捆绑集中使用,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争取上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整合支农资金,并对涉农项目进行捆绑集中使用,大力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建设一处完善一处,逐步改造优质稻主产区的水利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为发展优质稻提供有利条件。

4.订单生产,实行产、加、销有机衔接 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龙头,以科技为支撑,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互惠互利,互相促进的机制,充分发挥优质稻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广泛组织农户建立优质稻生产基地,与粮食加工龙头企业签订产销合同,实行“公司+专合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增强组织化程度,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确保农民增产增收,推进优质稻产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

5.加强品种引进及繁育推广 品种是决定优质稻产业发展的基础,虽然全区水稻种植品种已达210个,但高档优质稻品种还不多,储备不足,新育成品系的优质水平还不高。应加强优质稻育种攻关,引进、选育、试验、示范、推广国标二级以上优质稻品种,提高全区稻米整体品质。

6.扶持农头企业,打造精品品牌按照围绕企业扶龙头、紧扣龙头建基地的思路,积极组织对外招商,吸收有识之士和企业集团加入优质稻产业化建设,在现有加工企业的基础上,增大投入,重点扶持泸州市纳溪区川州粮食贸易有限公司、四川省泸州市太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和泸州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引进更新设备,扩大规模,开展精深加工,不断壮大企业的经济实力、市场销售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树立强有力的品牌意识,宣传部门广泛宣传,做大做强已拥有的“源高”牌特优大米品牌,在现有稻米品牌的基础上,加强企业和优质稻米品牌建设,打造优质稻米精品品牌。

7.强化领导,确保优质稻产业发展顺利推进 优质稻产业的发展涉及农业部门、粮食部门、水务部门、种子公司、银行信贷、镇政府、农民、专合社、加工企业等,区政府成立主要领导为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组,组织各部门间密切配合,减少冲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各施其职,各尽其责;建立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以目标考核为手段,政令畅通,确保优质稻产业发展顺利推进。

猜你喜欢
纳溪区优质稻泸州市
泸州市人民医院
泸州市人民医院
泸州市人民医院
泸州市人民医院
粮食企业建立优质稻商品生产基地的研究与思考
泸州市纳溪区:微信扫码举报破解“不作为”
泸州市纳溪区:冬日“三下乡”文明进村庄
推广优质稻 种出“好粮油”
优质稻“丰优香占”高产保优施肥技术探讨
粮农丰则品种兴:优质稻“黄华占”在湘推广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