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赣省际边区经济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区战略构想研究

2014-08-15 00:50邹扬虎吴俊兴
江西煤炭科技 2014年4期
关键词:萍乡省际实验区

邹扬虎,吴俊兴

(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萍乡 337000)

1 国家级经济社会综合改革实验区的战略构想

1.1 国家级经济社会综合改革实验区的战略构想的提出

近年来,湘赣两省分别实施国家级区域经济战略(长株潭两型社会改革实验区和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以萍乡为代表的湘赣边界城市(萍乡、宜春、吉安、赣州、衡阳、郴州等)及周边区域,都没有能够纳入到这两大战略区域规划,成为两大国家级战略经济区域中间的空白地带,具有在两大国家级战略区域之间坍塌、边缘化的风险。

为避免在省区经济发展中的边缘化风险,为寻求以萍乡为代表的湘赣边界城市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为国家探索省际边界后发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与战略,我们提出:以萍乡市为龙头,将环罗霄山脉区域为核心区域的湘赣边区,建立国家级的综合经济社会改革实验区,承接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长株潭两型社会改革实验区,加快对接融入长株潭经济区,促进本区域跨越式发展。

1.2 湘赣省际边区经济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具体范围

湘赣省际边区经济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具体范围是:萍乡市区及所辖上栗、莲花、湘东、芦溪等县区,宜春市区及所辖铜鼓、万载,吉安所辖安福、永新、井冈山、遂川、万安,赣州所辖上犹、崇义、大余,株洲市所辖株洲、醴陵、攸县、茶陵、炎陵等县市,衡阳所辖衡东县,郴州所辖安仁、永兴、资兴、桂东、汝城等县。

2 湘赣省际边区经济社会综合改革实验区的功能定位

2.1 全国首个“综合社会改革”示范区

过去的改革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也产生了很多相伴随的社会矛盾:区域发展严重不平衡、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环境资源破坏严重、民生问题长期被忽视等。这些问题的产生根源在于单纯以经济增长为目标,忽视了人们生活水平和社会整体福利的增加,忽视了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的限制。湘赣省际边区经济社会综合改革实验区作为全国首个综合社会改革示范区,为扭转“唯经济增长至上”的策略提供探索,在改革中更多关注民生,从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发展等多方面综合发展,实现经济、政治、社会多元利益得到兼顾的平衡发展。

2.2 全国首个省际后发边界区域合作改革实现跨越发展示范区

以往区域经济合作多数强调优势发展条件的区域经济合作,强者愈强,使区域发展差距拉得更大,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湘赣省际边区经济社会综合改革实验区以本区域的株洲、萍乡等次中心城市作为龙头,将本区域各后发县域经济区域实现区域合作,资源和发展智慧互补,转移支付资源集中,促进区域的平衡发展。

2.3 全国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

萍乡作为江西省全省唯一一个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城市,享受东北老工业基地优惠政策城市、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型可持续发展转型试点城市,在湘赣省际边区经济社会综合改革实验区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非常良好的政策优势;本区域作为后发区域,山区多,生态环境好,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基础条件。

3 建立湘赣省际边区国家级社会综合改革实验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3.1 建立湘赣省际边区国家级社会综合改革实验区的必要性

(1)边缘化区域发展改革探索的必要性。由于历史、区位及政策原因,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一直呈现非均衡特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以大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和效益,远远超出非中心城市的经济区域。在远离中心城市的行政边界区域(国家级层面如西北新疆、青海、甘肃等地区,省级区域层面如辽西、赣西、湘西、闽北、川西、粤北等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都比较落后,形成了强烈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异问题。区域经济社会的差异化发展,激活了竞争意识和竞争活力,但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落后地区为急于改变发展现状,竞相发展增长快附加值高的短平快项目,导致区域产业机构趋同,区域分工弱化;区域经济矛盾引发资源争夺和市场分割,引起区域冲突和对立,增强了各区域的畸形、狭隘的区域利益保护意识;发达地区的优越感与非发达地区边缘化感觉,激化区域落差情绪、区域冲突情绪和区域对立情绪;区域差异的存在和扩大,削弱了区域之间、地方与中央之间的向心力,地方保护主义抬头甚至演化为区域之间的社会冲突和对抗,导致社会发展不稳定。如何提升远离中心城市的边缘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对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而突出的问题。

(2)湘赣边区城市自身城市经济经济大战略跨越式发展的必要性。在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和长株潭两型社会规划得到国务院审批通过后,湘赣边区城市等地的发展,就有边缘化、坍塌的风险。如果湘赣边区城市没有任何国家级战略支撑,很难获得国家和省里足够重视支持发展,相应的国家政策和配套转移支付资金也有限,湘赣边区城市需要一个国家级战略项目获得中央和省里的足够支持。

3.2 建立湘赣省际边区国家级社会综合改革实验区的可行性

(1)“社会发展”的概念容易获得高层和社会认可。随着国务院在全国范围内审批多个战略经济区域规划,一般的区域经济规划很难获得认同和审批。湘赣边区城市要做国家级概念,需要抓住有特色的区域战略目标,获得中央和省里的肯定和赞赏。当前,区域经济发展概念很热,也容易普遍化。但区域社会综合改革,是一个未来重点,也是一个空白点。国家总体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5,社会不稳定因素急剧增加,国家将“和谐社会”作为关注点,注重区域平衡,包括国家重视新疆发展,实际上是将重心放在区域平衡和社会发展上,而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战略——所以,将湘赣边区城市的国家级战略区域规划定在“社会发展”,比定在“经济发展”,更容易获得认可。

(2)这是湘赣边区城市“首创战略”,容易引起关注。中国的区域经济,都是围绕中心城市的发展,在行政区域边界(比如赣西、湘西、闽西、川西、粤北等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都比较落后,如何提升远离中心城市的边缘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内区域经济发展非常重要而突出的问题。湘赣边区城市引领实施“湘赣省际边区社会改革综合试验区”战略,着力于探索解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行政边境区域边缘化发展的关键问题,具有现实和深远的示范效应,在国内属于首创,容易获得中央、湘赣两省、理论界和其他社会各界的认同。

4 建立湘赣省际边区国家级社会综合改革实验区的发展价值

1)国家级战略区域的定位,有利于获得中央和省级区域政策支持。通过将湘赣省际边区国家级社会综合改革实验区作为国家级战略区域来申报、规划和发展。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改革等方面综合推进,既能获得中央财政的直接支持,也获得中央各部委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卫生部、教育部等中央资源的支持;作为配套支持,也有机会获得省级项目、政策和资金支持。

2)国家级的战略区域规划有利于吸引外来投资。申报国家级的战略区域,打造一个国家级的发展平台,政策优惠和资源集中,有利于吸引外来投资,实现跨越式的增长。

3)有利于改善民生,为国家后发地区发展提供良好的示范效应。随着社会改革的推进,本区域居民的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环境和教育环境,都得到很大的改善。本区域的改革探索成果,能为全国其它后发地区提供良好的示范效应。

4)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社会改革的依靠力量,是经济发展。要顺利完成本地区社会综合改革,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同时,本地区社会改革的推进,经济社会资源的整合,民生的改善,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也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5 萍乡在上述战略中的城市定位与城市功能

1)萍乡在湘赣省际边区社会综合改革实验区中的城市定位

一旦湘赣省际边区国家级社会综合改革实验区得到审批,萍乡经济将获得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萍乡肯定成为因为引领本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领导者城市。相应地,可以将萍乡的城市定位为:湘赣区域合作桥接次中心城市,江南最美宜居生态山城。

即将萍乡发展为连接南昌和长沙的次中心城市,成为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长株潭两型社会改革实验区两大国家战略经济区域转接城市,成为中西部省份企业向东部开拓市场、东部资源向中西部产业转移的嫁接中心城市。同时,为在相邻区域同类地级市城市中获得自身的品牌区隔,突出“宜居、生态、山城”概念,以“最美”创造“生态山城”品类第一的差异化战略价值优势。

2)萍乡进行上述定位的理由

在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长株潭两型社会改革实验区两大国家战略经济区域规划中,萍乡都没有能够纳入两大战略区域规划,成为两大国家级战略经济区域中间的空白地带,容易造成在两大国家级战略区域之间中部坍塌、被边缘化。改变被边缘化的形势和可能,萍乡需要找到两大战略区域都能接受的配套定位产业和相应城市定位。

萍乡具有连接湘赣两省的区位优势,同时也是湘赣省际边区(湘东、赣西)经济比较落后地区中的中心城市,是中西部省份进入东部地区第一站,也是东部省份进入中西部地区的西大门,具有连接东部和中西部两大区域的桥接功能,与其它同类城市相比具有相当优越的区位优势。

同时,为能够实现在相邻区域同类地级市城市中获得自身的品牌区隔,需要避开萍乡缺水的不利地位,充分利用萍乡山城的生态优势和国家级园林城市的战略机遇,突出“宜居、生态、山城”概念,以“最美”创造“生态山城”品类第一的差异化战略价值优势,进而获得人们的认可。

6 建立湘赣省际边区国家级社会综合改革实验区的发展举措

6.1 全面快速对接融入长株潭,建立区域一体化发展交通网络

(1)全面融入长株潭经济区。改造株洲到萍乡的320国道为准高速标准,建立萍乡到醴陵、株洲、湘潭、长沙的快速交通通道;尽快修通萍乡到浏阳的高速公路,打开浏阳的东大门。争取长株潭城市轨道交通株洲线,延长到萍乡,实现萍乡到长沙的半小时经济圈。

(2)修建本区域一体化实现的两条纵线交通。一是从广东韶关沿炎陵、茶陵到醴陵的铁路和高速公路连接萍乡,减轻京广线压力,同时打通湖南和江西相应区域的交通命脉,为萍乡获得更多物流和商贸机会;二是从“萍乡—莲花—永新—井冈山—万安—遂川—上犹—崇义—大余—南雄—始兴—韶关”高等级公路,形成另一条交通要道。

(3)修建本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横向四条交通骨干道。即修建郴州到赣州、衡阳到吉安的横向铁路和高速公路,形成“株洲—萍乡”、“衡阳—赣州”、“郴州—赣州”、“韶关—赣州”四条横线。

6.2 打造“大湘东区域制造工业走廊”产业带,区域经济发展引领社会改革

(1)“大湘东区域制造工业走廊”区域范围及提出理由。“大湘东区域制造工业走廊”覆盖的区域范围包括:株洲市区、醴陵市、萍乡的湘东区、萍乡市区、萍乡芦溪县。提出“大湘东区域制造工业走廊”的理由:第一,本区域交通便利、物流畅通。对于长株潭而言,重型装备制造业发展在本区域有利于物流的北上南下东进;对于江西来说,重型装备制造业在萍乡发展有利于利用长株潭范围的物流优势和产业配套优势,也有利于产业集群的合理分布,沿浙赣线对江西全省的辐射也是很容易;第二,萍乡历来以工业立市。发展装备制造业及其配套产业,符合历史积累,也符合大发展的战略。

(2)本区域重点发展产业及具体策略。根据对本区域经济产业的比较优势,建议重点发展:冶金工业、机械工业、材料工业、陶瓷、烟花产业。具体建议为:第一,将萍乡湘东区作为工业区来发展,相关人口居住迁到萍乡主城区;第二,工业重心放在从湘东到老关的狭长产业带上,形成与长株潭连成片的产业格局。城市和人居,主要以现有主城区南北向发展;第三,重点发展两类产业集群:一是与“长株潭两型社会实验区”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两大国家级战略区域产业集群配套的产业集群,成为两大区域供应链产业基地。二是发展两大区域中空白或者相对弱势、但我市可以获得相对优势的产业集群。

6.3 社会进步推动品牌差异化,建立幸福指数最高宜居城市群

大力推进社会改革,以社会进步打造差异化的品牌战略区域,建立幸福指数最高的宜居城市群。通过四大举措,打造宜居城市群。一是大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层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三大体系建设;二是大力推进教育均等化改革和优质改革,通过优质教育资源吸引宜居人群;三是大力推进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争取中央和省级支持,促进本区域社会保障和农村社会保障得到充分发展;四是大力保护环境,建设宜居城市。

7 结语

以萍乡市为龙头,将环罗霄山脉区域为核心区域的湘赣边区,建立国家级的综合经济社会改革实验区,承接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长株潭两型社会改革实验区,加快对接融入长株潭经济区,能够有效促进本区域跨越式发展。萍乡市在这种改革试验区设计的模式下,通过重塑区域与产业经济政策,将有望引领该区域的中间崛起。

猜你喜欢
萍乡省际实验区
基于偏序集的省际碳排放效率评价
我在萍乡过春节
Spring Festival in Pingxiang 我在萍乡过春节 Fawn Li
用音乐唱响萍乡故事——《萍乡百年原创歌曲精选》新书首发
萍乡春锣的起源和流变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指导意见
省际路网联动机制的锦囊妙计
2016年国家文创实验区规上文化产业收入近2000亿元
足球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探索与实践——以学生社会实践为突破口
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公布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名单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