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自然、人文与功能的融合

2014-08-16 20:24曹伟梁浩华孙国奇
绿色科技 2014年6期
关键词:景观融合

曹伟++梁浩华++孙国奇

摘要:指出了在全球信息化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城市公共景观所面临的重大威胁正是个性与特色的逐渐消失,城市风貌的日趋雷同,城市广场作为一个城市的客厅,也难以逃脱上述命运。以衡阳市莲湖广场改造为例,通过对现有广场主要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合理化的规划定位,在改造策略的指引下,旨在营造一个城市空间中最具特色、最具活力和开放性的绿洲,同时为市民提供一个健身、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理想场所。

关键词:广场改造;城市广场;融合;景观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6003503

1 引言

如果把一个城市比作一个大家庭,那么城市广场就是其中的客厅,它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活动的舞台、交流的场所以及多元的精神空间和自然美景。然而每个城市都有各自的文化底蕴和风俗习惯,这种地域性的特色正是人们长久以来依照自己的生活方式、不断地与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相融合,久而久之形成的一种区别于他乡的特色。但是在全球信息化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城市公共景观所面临的重大威胁正是个性与特色的逐渐消失,城市风貌的日趋雷同。笔者以衡阳市莲湖广场景观改造提升设计为例,探寻和追求城市广场自然、人文与功能的完美结合,期待能营造一处风格独特、风景优美的城市公共景观绿地。

2 项目概况

莲湖广场约建成于2004年,x位于衡阳市解放路与蒸湘北路交汇处的繁华地段,其毗邻肯德基、神龙大酒店、步步高百货、大洋百货、香江百货等商业网点,交通便利,商业氛围浓厚。广场内经常举办一些大型活动,如展览会、商家大型促销会、新产品发布会、人才交流会等。平日,上午和晚上以休闲健身的中老年人和小孩为主,中午多为附近商场购物娱乐或工作休息的年轻人。

广场区位优势明显,有水有绿有商业,是反映衡阳现代都市生活的重要景观窗口,但其整体形象和功能难以承担如此重任。当前,广场主要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广场名为莲湖广场,可有水而无荷,既和本身的命名不符,也缺失了一处富有人文内涵的自然美景。

(2)作为衡阳市重要的城市广场之一,广场中功能性场地及空间缺乏系统布局,整体设施陈旧不精致,现代感及文化性不足,缺少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风景点。

(3)广场的休闲小品设施一方面不足,如供市民和游客日常休憩、交流的桌椅、围树椅、花架廊等较为缺乏;另一方面,其铺装、花池、台阶坡道、矮挡墙等破损严重,本身的品质也不高。

(4)广场绿地内植物品种较多,但缺乏合理的规划设计,既不能很好地为空间服务,生态效应也不够明显。

3 规划定位

在充分解读认知现状的基础上,广场改造从自然生态、地域文化和功能多样的角度切入,满足市民静态休闲和集会活动的需求,营造一片市中心的“绿洲”,并进一步带动周边区域的商业开发,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是本次改造设计的核心。

作为市中心的广场,且有一汪碧水,景观需要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形成菱歌泛舟,烟柳画桥,香远益清的独特景观风貌,给人愉悦的心理感受和多样的活动体验。

4 改造策略

4.1 以水为魂,互动交融

充分抓住城市广场中难得的一汪碧水资源以及人的亲水天性,营造水、绿、人互动交融的生动画面。在湖中开辟专门的赏荷区域,破解莲湖广场有名无实的尴尬,同时也在向湖湘名人周敦颐先生致敬。夏日莲花怒放,香气袭人,带给人高雅的精神享受(图1)。湖边再适当点缀少量观赏性高的水生植物,对水质净化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尽可能地利用都市中难得的湖水资源,把水和周边的空间融合起来,增加一些亲水性景点和平台,拉近水与人的距离(图2)。为提升临湖商业休闲服务的档次、特色和规模,可以考虑对东侧建筑进行一定的改造,除立面改造外,还可以进一步拓展空间,在安全、经济的前提下适当改变建筑的功能,增加更多的特色商业,满足更多人群的多元化需求,并由此借助内部商业休闲的改造升级来带动公园外围其它商业街区的品质提升。

4.2 以人为本,传承文脉

现有广场的功能和布局要适当整合,注重动、静空间区域的划分,进一步提高市民日常休闲、娱乐、亲子、交流、集会等多元活动的舒适和便捷性,要求优先考虑在人流量较大的区域增补一些日常休息设施,如坐凳、围树椅、花架廊等。

加强面向城市主干道的入口空间提升改造设计,在重要的视觉观赏点设置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雕塑和景墙等文化小品,强化景观识别性,营造场所精神,让浓郁的地方文化和现代城市生活交相辉映。

对广场内的标识标牌、灯光照明、垃圾箱、车挡、花钵等小品设施统一设计并制作,设计形式和内涵务必从当地的地域文化中吸取营养,做到既传统又现代新颖;对违章乱搭乱建的建筑及设施予以强制整治拆除,如水上茶座及游船码头,并结合公园新的改造重新设计建设。

广场中现有地形、高差要进一步优化改造,尤其要关注人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如在健身器械下面铺设安全性地毯以及在台阶边设置残疾人坡道等。

4.3 以绿为韵,自然生态

绿化改造提升从功能布局入手,分区实施(图3),以“莲”为绿眼,以散发香味的保健植物为主线,丰富水体观赏性,构建市中心的生态保健绿肾。

(1)主入口广场区。该区景观要求简洁大方,注重和城市空间的良好过渡,提升城市形象。在充分保留原有大树的前提下,根据空间的需求适当增补白玉兰、红花木莲、广玉兰等特色高大乔木。一方面削弱外侧旧建筑对公园的压迫感,同时提升入口绿地的品质,营造挺拔向上郁郁葱葱的氛围;中层可保留部分桂花,并增加若干冬日开花清香四溢的腊梅。对原有地被、草坪等下层植被予以重新设计 , 以修剪整齐的小灌木为主要元

素,形式简洁而有特点,品种可考虑瓜子黄杨、红叶石楠、栀子、春鹃、茶梅等。

猜你喜欢
景观融合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美劳与共融合绽放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景观园林设计要点应用分析
刚柔并济
多彩融合
《景观平面图》
创意涂鸦
破次元
融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