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先危险性分析法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2014-08-17 00:23陈建国
技术与市场 2014年12期
关键词:预先安全措施后果

陈建国

(河南省鹤壁市安全生产监察支队,河南鹤壁453030)

0 引言

化工生产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性强等特点,危险性较之其他行业大[4-5]。因此,在化工生产中积极推行现代安全管理,应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和原理预先找出影响系统正常运行的各种事件出现的条件、可能导致的后果,并预先制定消除和控制这些事件的对策,能达到预防事故、实现系统安全的目的。

1 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

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也称假设预测分析法(PHA,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是指在一项工程活动(包括设计、施工、生产和维修等)前,对系统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通过假设提问的方法列出,然后对其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宏观、概略的分析,并提出安全防范措施。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在每一项活动之前进行分析,找出危险物质、不安全工艺路线和设备,对系统影响特别大的应尽量避免使用。如果必须使用,则应从设计、工艺等方面采取防护措施,使危险因素不致发展为事故,取得防患于未然的效果。

这种方法适用范围广,凡能对系统造成影响的人、物、环境中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都可用于识别和分析;方法简便,容易掌握和操作;既要找出危险因素出现的条件,也要分析危险转变为事故的原因,然后提出安全措施,可使措施具有考虑全面、针对性强等优点。因此,它是减少和预防事故、实现系统安全的有效手段。

2 预先危险性分析等级划分及记录表

预先危险性分析等级划分见表1。

表1 危险性等级划分表

预先危险性分析记录见表2。

表2 预先危险性分析(PHA)记录表

3 预先危险性分析流程

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前,应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由工程技术人员、操作工人和管理人员共同组成一个小组,在对(PID)、操作程序、工艺描述和其他相关信息的学习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下述流程进行分析工作(见图1)。

图1 预先危险性分析流程图

4 预先危险性分析流程说明

步骤一:选择待分析的系统或子系统。研究分析的对象应该是不可分割的子系统,如原料罐区的子系统为储槽和泵。

步骤二:提出所有可能的假设问题。假设问题用于识别系统存在的各种潜在危险因素。例如,假如危险物料溢流到地面,操作人员有被烟雾或蒸汽毒害或腐蚀的可能。

为保证问题的全面性,分析小组可预先收集类似项目的资料,拟订一份标准检查清单。假设问题可根据标准清单,按照下述分类顺序提出并整理:与安全措施故障相关→与设备(硬件或系统)故障相关→与人为错误相关→与外部事件相关,以此类推。

小组成员应逐一核实分析所提出的假设,并决定是否应该考虑并记录双重危险发生的假设。双重危险具备的条件是:在危险未被察觉前两个事件同时发生(如硬件故障和人为失误等)。小组应判断双重事件发生的可信度。如泵与泵出口止回阀同时发生故障而带来危险是可能的。不可能同时发生的假设不被记录。

步骤三:识别危险。结合步骤二中提出的假设问题,分析并记录每一个假设中存在的与物料化学性质(毒性、可燃性、反应性等)和工艺操作条件(温度、压力等)有关的潜在危险。

步骤四:分析危险可能产生的后果。分析并识别每一项危险可能带来的后果,有些危险可能会带来多个后果。分析小组应该记录对所有步骤三中识别的危险的讨论情况。即使有些危险没有实质性的后果,也要记录,这样可以看出小组成员对此危险的分析过程。

步骤五:分析并列出已考虑的安全措施。分析并记录系统中已有的或已经设计的安全措施。这些安全措施用于预防、监测、降低所提假设产生的危险可能带来的后果。

记录系统中已有的或已经设计的安全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可以从中看出已经采取了哪些方法和手段,同时也可以帮助小组成员来考虑是否应该做进一步的补充或修改。对于会产生高度危险的假设问题,小组负责人应保证已经列出足够多的安全措施。

步骤六:提出建议或需要补充提供的信息。在分析表“建议”栏中提出小组一致同意的对现有安全措施的整改补充意见,列出需要补充提供的文件或信息,或提出是否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分析。“建议”应紧密围绕步骤四中列出的后果。

步骤七:是否有其他系统。对其他的系统或子系统,重复步骤 1 ~6。

步骤八:划定危险等级。根据已建立的危险程度分级定义,对所有的后果划定风险等级。因为不同的系统内可能会出现相同的后果,所以此项工作最好在所有系统的分析都结束后进行,这样可以保证分级的连贯性,同时也可简化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步骤九:对提出的建议指定落实负责人员。对提出的“建议”应指定相应的人员或团体负责,以便保证所提建议在随后的工作中得以落实。

上述步骤进行完毕后,分析小组负责人应负责整理出完整的分析工作表,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分析研究报告。

5 预先危险性分析举例

表3 ~表6 是对某装置(场所)的预先危险性分析工作的一部分(仅供参考)。

经过危险性预先分析可以得到主要和可能的潜在的事故类型,该装置主要的潜在事故类型为灼伤、火灾爆炸、物体打击、机械伤害事故。也有可能会发生的潜在事故类型为中毒、窒息、触电、高处坠落等。

表3 预先危险性分析 分析(1)

表4 预先危险性分析 分析(2)

表5 预先危险性分析 分析(3)

表6 预先危险性分析 分析(4)

续表6

6 结语

应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可以在化工项目实施的每一项活动之前,找出危险物质、不安全工艺路线和设备、识别和分析可能对系统造成影响的人、物、环境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安全措施。此法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分析得出的安全措施具有考虑全面、针对性强等特点,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工程建设和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是减少和预防事故,实现系统安全的有效手段。

[1]赵江平,崔晓红,周慈. 水泥工业生产中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评价与控制[J].安防科技,2004(5).

[2]吴宗之.工业危险辨识与评价[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

[3]陈宝智.危险源辨识、控制及评价[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S].2002.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 -2007).[S].2007.

猜你喜欢
预先安全措施后果
化工企业易燃液体处理的安全措施
“耍帅”的后果
承压类特种设备安全措施的优化
预先抛废技术在低品位磁铁矿中的工业应用
这些行为后果很严重
超高墩柱翻模施工工艺及其安全措施分析
国片需自强!2017年12月三大电影排行榜及预先榜
众荣的后果8则
玩轮滑
上朝迟到了 后果很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