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对学校教育的期望

2014-08-18 02:57李永红
文教资料 2014年3期
关键词:家长学校老师

李永红

(张掖市甘州区新墩镇南华小学,甘肃 张掖 734000)

社会对学校教育的期望

李永红

(张掖市甘州区新墩镇南华小学,甘肃 张掖 73400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学校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已成为各校研究的重要课题。作者采访了有关人士,将社会对学校教育的期望进行了梳理归纳。

社会 学校教育 期望 人民满意

学校教育在整个社会教育中占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对人的培养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教育作为制度化、组织化、目标性的教育,更寄托着社会的期望。承载着社会期望的学校教育,为学生的发展作出自己最大的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每一所学校所追求的目标,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有与期望不一致的情况,甚至有违背多方意愿的现象存在。随着社会对学校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学校教育的一些不良现象正日益走进人们的视野,被社会所关注。那么社会对育人的主阵地——学校,有哪些期望呢?笔者最近采访了几位相关人士,现将采访内容梳理归纳,以求共研。

吴老师是一位在农村小学默默耕耘了三十二个春秋的退休教师。六十年代参加工作,九十年代退休。在岗时她只顾工作,顾不上给儿子辅导功课,儿子对此怨声载道。为了弥补对儿子的亏欠,退休以后她决心好好培养孙子。然而在城区小学上一年级的孙子半学期后的表现就令她失望。每天放学以后,老师要求家长辅导孩子完成一课的语文配套练习,还要熟读或者抄写一篇课文,完成以后,让家长批阅签字。孩子做完各任课老师布置的作业,至少两个小时。由于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能力,一段时间孩子出现了厌学情绪,早晨不按时起床,因怕上学迟到而不吃早餐,学校又规定不准带零食上学,孩子只好一早上空腹上四节课。期中考试,学习成绩不理想,体重也下降很多。令她迷惑不解的是她在农村任教时,布置作业、批改作业都是任课教师的义务。一个教师把自己的义务强加于家长,让她不可思议。她期望学校教育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落到实处,各任课老师精心设计,提高布置作业质量,把欢乐的童年还给孩子。教师要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做好本职工作。

辛先生在政府上班,他和妻子都是公务员。他的女儿就读于市区一所重点小学,本来想通过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把女儿培养成一个有个性的人,告诉她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你有你的好,我有我的好。但是,几年的学校生活使他的这个培养理念受到了根本性的挑战。没想到仅准备学具一项,班主任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在新生家长会上,班主任对买什么样的本子、铅笔、文具盒、削笔器,包什么样的书皮,名字写在什么位置,都做了详细的布置,周末他和妻子按照老师的吩咐费尽周折,总算帮女儿完成了任务,结果,周一女儿下午放学回来,两眼泪水,说名字没写在正确的位置,受了批评。当今这个社会到处都强调有个性,他期望学校教育因材施教,更好地理解每个孩子,即使不让孩子个性过分张扬,也不至于被压抑。

梅师傅是个出租车司机,每天凌晨4点钟出车,晚上12点钟以后才回家车,女儿乖巧听话,学习中等。他说他最头疼的是接到老师发来的只有服从没有商量的手机短信。出于安全考虑,现在的学校出入校门有着极严格的管理,没有特殊情况,家长很难了解孩子平时在学校里的表现,也很难有机会与老师在学校里面对面地交流。从二年级开始,学校就开通了校讯通,为老师与家长创建了短信沟通的平台。起初,看到老师发来的短信,首先想到的是老师很辛苦,收到短信便会回复老师:“短信收到,谢谢你对孩子的关心。”没想到一周以后,便收到了老师的一条短信:“收到短信,不让你回复的不必回复,需要回复的特殊说明。”一学期下来他收藏了老师发来的所有短信,想从短信中找到对孩子成长有益的内容,但是通篇看下来基本上都是各种命令,比如:“明天开家长会准时参加,不得有误。”“今天你孩子的家庭作业上没有签字。”等等。他期望学校能改变这种只有“下达”没有“上传”的平台及只有服从没有商讨的教育方式。使用校讯通反馈孩子的在校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发布一些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加强家校互动,多与家长沟通;让家长更多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让校讯通真正成为家校互动的桥梁。

周师傅是一位农民工,他的女儿在城郊一所九年制学校上初中,儿子上小学。近几年城区规划没有了土地,他只能外出打工。由于经济条件有限,不能把子女带在身边上学,一年或者两年返家一次,孩子由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是文盲,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加之亲情缺失,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春节回家后,他发现两个孩子性格孤僻,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过完春节后,他又准备外出打工,但很担心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走向极端,造成孩子不健康的心理。他期望学校开设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心理课程,引导孩子度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开设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室、咨询箱、亲情热线电话等,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教育,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让孩子健康、和谐发展。现在,每一位家长都怀着满腔期待,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期望学校能比家长做更好,让孩子沿着特有的生命轨迹长大成长,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子洲是一位职业中学的学生,上小学、初中时,他是老师眼中的另类,也没有考上高中。说到自己的成长,他脸上流露出了无奈的表情,眼神茫然,顿然失语。几经开导,他向我讲述了从小学到初中的成长经历。上小学一年级时,在老师的劝说下,父母给他报了学校组织的特长班。由于自己本身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加之老师只收费而不负责,几年下来特长没形成,学习成绩却一落千丈。班主任频繁地请家长,给家长施加压力,父母慌不择路,饥不择食,又给他报了数学、英语补习班。他双休日背着沉甸甸的书包出入于各种补习班,每天的睡眠不足8个小时,超负荷的学习使他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在学校他像是一只孤独失群的大雁,由于学习不好,各种荣誉与他无缘,老师很少关注他。他期望学校教育能够尊重学生的选择,一视同仁,老师不仅关注成绩好的孩子,更要关注学困生,让学校成为学生共同成长的温馨家园。

周老师在市区一所重点中学任教,当我问到现在学校工作的落脚点是什么时,他回答: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让每一位学生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然而,如今的教育和评价机制,像一把枷锁一样束缚了学校教育改革的手脚。尽管创新与改革是教育发展永恒的话题,但应试教育在许多学校领导和老师的观念中还是那样根深蒂固,甚至从某种角度来看,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在当今狠抓质量的大气候下,一所学校的升学率越高,其知名度就越高。分数等于质量作为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标准,在这种评价效应之下,各级政府层层压任务,定目标,重奖罚。少数学校领导,为了学校有好名声,为了自己头上的“乌纱帽”,不惜代价,联合作弊。少数老师为了脸面、奖金,考试时想方设法弄虚作假,一个好学生搭配一个“差生”,让成绩好的学生给学困生代替答卷。少数学生为了高分数,好成绩,不择手段,藏夹带,传纸条。在这种思维定势下,学校为了高分,忽视了对学生道德情感的教育;老师为了高分,只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为了得高分,不愿意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他期望,各级政府改变评价机制,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为了更多地了解人们对学校教育的期望,我特意走访了本是一位市人大代表,他谈了看法。

最近几年,辍学少年犯罪,低龄化犯罪,日渐成为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其中既有家庭教育的问题,又有学校教育的问题,虽然因素很多,但是与学校教育息息相关。现在的学校教育功利性、目的性太强,只注重传授知识,提高升学率,而忽略了学生道德修养的培养,心理素质的提高。虽然我国的教育方针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片面追求升学率,不顾及学生的心理和身体特点,随意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按学习成绩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后进生常遭受老师的歧视,导致厌学,不求上进,逃课,最终到社会上参与一些违法活动,这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未来接班人,是学生社会化进程中最重要的阶段。学生从踏入校门的第一天起,这里便不仅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的主阵地,更是他们培养正确人生观的场所。“学校无小事,处处皆教育,教师无小节,事事做模范”。从这个角度来讲,学校的职能与责任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德育环境对未成年人今后成长与发展的影响意义深远。因此,相关教育机构应对目前的教育环境多做深思与改进。针对以上问题,他对学校教育提出以下期望。

其一,学校领导要改变管理理念,让素质教育真正走进课堂。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看重成绩,而忽略综合素质的评价,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只有改变办学理念,培养学生兴趣,学生才能真正用心学习,学习效率才能真正有所提高,素质才能真正得到全面发展,最终才能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材。

其二,青春期的孩子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此时他们思想尚未成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我控制能力差。同时他们的模仿能力极强,很容易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养成不良习惯,沾染不良嗜好。为了让孩子平稳过渡青春期,学校要针对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和青春期性知识教育。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建立心理咨询机构,开设心理辅导课程,由富有经验的心理咨询教师接受孩子的咨询,解答孩子提出的问题,消除他们的心理困惑,使其保持心理健康。

其三,营造良好的学风和校风建设,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良好的校风学风能不断促进学生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坚定信念,忌恶扬善。加强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提高教师个人修养,使教师忠于教育事业,以身作则,把教育孩子当做自己的事业,而不是谋生的一种手段,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榜样。要做到以上这些学校必须建立起严格的管理制度并严格地加以实行。

其四,学校教育要树立长远规划的教育观念。从古时候的私塾教育发展到现代教育,教育的理念不断更新,不同历史时期都有其独特的背景。我们的学校教育应在传授知识、育人、树人、塑人方面发挥作用。为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应树立“大教育观”,大力发展社会教育、家庭教育。

以上采访中提出的建议值得深思。办人民放心满意的教育,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是每一位学校领导和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和严肃面对的问题,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学校教育和孩子的发展,如果每一位教育者都遵循教育规律,就能满足社会对学校教育的期望。

猜你喜欢
家长学校老师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六·一放假么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