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师德师风促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2014-08-18 02:57王帅帅
文教资料 2014年3期
关键词:师德师高素质师德

王帅帅

(山东农业大学 动物科技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

以师德师风促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王帅帅

(山东农业大学 动物科技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高校是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主力军。发展高质量教育,让每个大学生成长成才,是提高国民素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梦的必经之路。师德师风是高校教育质量的风向标,只有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才能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只有切实提高教育质量,才能造就高素质的大学生人才。

高质量教育 师德师风 高素质

科技进步对高校教育质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实现十八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教育大国,但还没有成为教育强国,如何成为教育强国?教育资源的优化尤其关键。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只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才能切实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一、新形势下高校教育质量的现状

新形势下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接受教育的大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二是接受教育的大学生拥有发挥个性的舞台,在这里每个大学生的兴趣爱好都能得到充分施展;三是教育能充分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能迎合社会的需求,把高校教育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能更好地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校教育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还有差距,集中体现在大学生整体素质偏低和高素质人才稀缺。特别是“举素质教育的大旗,走应试教育的老路”的现象仍然存在,忽视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归根结底,教育模式存在局限性;缺乏新思路;缺乏统筹考虑和整体部署;缺乏创新点,某些创新性工作还停留在具体层面上。

二、新形势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

高校师德即高校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模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等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1]。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师德师风主流积极向上。2013年,“师德标兵”不断涌现,他们用自身的行动诠释高校师德的良知,积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打下坚不可摧的基础。

高校师德师风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一些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如有的教师思想政治学习不够,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党的路线,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不关心;有的教师思想道德修养不够,治学不严谨,轻浮;有的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只满足于一般性的工作,投入精力不足等。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经济利益的驱使诱发了消费主义、物质主义、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二是道德教育力度不够,一些高校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作用,只是走走形式;三是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奖惩机制没有充分建立。这些问题都说明了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三、师德师风建设与高校教育质量的关系

师德师风建设与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相辅相成。师德师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所在,“建设什么样的师德师风,怎样建设师德师风”是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的根本问题,它是建设优良校风的关键,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基础,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保证[2]。

高等教育的实践表明: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造就,关键在于教师,而优良的师德师风则是对教师整体素质的根本要求。缺乏良好师德的教师,即使个人的业务能力再强,科研水平再高,也不能从根本上带动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只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才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只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才能切实提高高校整体的教育质量。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只有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才能成为学生的引路人,才能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保障,才能最终提高高校整体的教育质量。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趋势。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培养能力,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导师的作用和影响力尤为深远。高校师德师风直接影响学生素质的提高,是素质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高校师德师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行为举止和思想道德。因此,高校教师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对现实工作中的不足,急需进一步查漏补缺,完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人才的根本保证。高校是高素质人才成长的摇篮,是知识创新的和成果转化的基地,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学校办学以教师为主体,教师素质以师德为先。”

四、以师德师风促进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良好的师德师风是高校教育质量提高的助推器,教师要做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首先,教师要遵纪守法,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严于律己,时刻不忘自己的身份,同时要尊重学生,切实维护和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其次,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品德境界,诚信是重中之重,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教师为人师表的基础,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只有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才能成为学生的榜样,传递正能量;再次,教师要甘于奉献,把满腔的热血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深入到学生中间,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教师要志存高远,不断强化业务能力,不断自我完善。只有多措并举、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使师德师风建设规范化、实效化和持续化,才能真正为高校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1.制定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使师德师风建设规范化。

无规矩不成方圆,师德建设的有效实施需要管理,需要制度。建立有效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不仅是一种制约和威慑,更是一种压力和动力。政府和学校需要在这方面共同努力,结合高等教育实际,尽早推进规章制度的建立,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统一标准,让广大教师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建立评价反馈机制和奖惩机制,使师德师风建设实效化。

评价反馈机制是检验制度建设成败与否的关键,奖惩机制的有效建立能切实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先前的规章制度并没有量化和细化师德考核的指标,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职业道德水平都需要完善的监督体制,因此高校应当切实结合学校的实际探索和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激励机制并合理、有效利用考核结果,有效落实师德建设工作。

3.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形式的多样化,使师德师风建设持续化。

高校教师作为教育者和引领人,是学校良好师德师风的建立者和维护者。高校在对新进的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时,应把师德教育作为重点,为青年教师积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对每一位在岗教师来说,应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一个首要的、长期的系统工程贯穿于教师培养的全过程;高校要积极发挥师德典型的榜样和示范作用,开展优秀教师事迹宣讲会、育人经验交流会和师德楷模报告会,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德师风是高校的灵魂,需要营造良好的氛围,敦促大学生成长成才。“名师出高徒”,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质量的教育,这对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德师风是高校教育质量的风向标,只有把师德师风建设踏踏实实做好做足,才能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只有切实提高教育质量,才能造就高素质大学生人才。师德是根,物是教育质量,厚德才能载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树立师德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才能不断为教育质量的提高积聚正能量。

[1]刘雯伟,廖凤林.高校师德建设调查与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8(12):28-29.

[2]居继清.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五点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3):79.

猜你喜欢
师德师高素质师德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做好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答卷人
以“四个回归”为本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创新德法兼修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如何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