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人文关怀理念下的高校后勤管理

2014-08-18 02:57张红新
文教资料 2014年3期
关键词:高校后勤后勤关怀

张红新

(惠州学院 后勤基建处,广东 惠州 516007)

浅论人文关怀理念下的高校后勤管理

张红新

(惠州学院 后勤基建处,广东 惠州 516007)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勤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后勤管理引入“人文关怀”的理念,不仅对后勤管理主体自身的发展有直接影响,而且对于学校的全面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人文关怀 高校后勤管理 服务理念

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就是强调后勤工作的重要性。高校后勤管理是学校发展的物质保障,它承担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的重要职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各方面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高校后勤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原有的后勤管理模式和理念已经不能很好适应高校发展的要求,引入“人文关怀”的理念,温馨的服务,科学的管理,将是高校后勤管理的发展方向。

一、人文关怀在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的必要性。

所谓人文关怀,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放在首位。对人要关心、爱护和理解。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种思想态度和价值目标。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最高需求是精神层面的需求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人文关怀已经成为现代管理者的重要理念。

人文关怀在高校后勤管理中体现的,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后勤管理者要有“服务师生为本”的理念,为全校的师生提供一个恬静、舒适的学习、工作环境。要树立“管理即服务”的意识,及时为师生排忧解难,保证师生工作学习顺利进行;二是后勤管理者对于本部门的员工要关心、爱护和尊重,维护他们的利益,满足他们的需要,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使员工快乐地工作、快乐地生活,从而激发员工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内在动力。

高校后勤管理要体现人文关怀是由高等学校的特点所决定。高校是为国家发展和社会建设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其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教师是通过对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教书育人”;而后勤管理人员则是在服务过程中体现人文关怀,用“行动育人”。教师的育人是直观的,后勤的育人是隐形的。后勤管理更多的承载着环境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功能。校园环境的好坏对于受教育者会产生很大影响。校园优美的环境会使受教育者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因而容易形成乐观的、积极向上的良好心理素质;校园的文化长廊,水景、绿化等能使受教育者获得美的享受,有助于培养人的审美情趣。同时,高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后勤服务要始终围绕这个主体,以饱满的热情为师生提供高效的、优质的服务,使受教育者在接受服务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教育。

二、人文关怀作为一种现代管理理念,要真正应用于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实践中。

1.转变观念,增强后勤管理人员的服务理念。

要不断提高后勤工作人员的素质,以适应高校后勤工作的需要。后勤工作人员要转变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树立人文关怀的服务理念,明确服务宗旨,把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优质、高效的服务为师生解决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长期以来,高校后勤管理者更多的扮演着行政管理的角色,并没有引进有效的市场和竞争,管理者的决策和行为更多的是把自己放在管理者的位置,将学校的师生看做是被管理者。因而出现了“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的衙门作风,工作人员的一脸严肃、满嘴说教、粗鲁言行,处处体现出管理者的王道作风。

在新形势下,高校后勤管理面临转型,转变观念,增强服务理念,体现人文关怀刻不容缓。首先,后勤管理部门的领导应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作为后勤管理部门的权力中心,其各种决策和行为都对自己的员工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次,注重搞好舆论宣传,营造一种以服务至上为宗旨的浓厚的舆论环境氛围。再次,后勤管理人员一般文化素养较低,尤其在高校学者云集的教授、博士面前基本属于体力劳动者。因此对后勤工作人员,要通过培训、学习和竞争上岗等方式加强管理,不断提高其思想素养、业务素质。可以借鉴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科学管理,比如,实行岗位责任制,责、权、利统一;实行统一着装,微笑服务,礼貌用语。这样变管理为服务,无不体现出人性和关怀。最后,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是一件复杂而繁琐的工作,管理人员应具有创新精神,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实践,做好后勤服务工作。

2.建立健全科学管理制度,这是贯彻服务理念、体现人文关怀的保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是确保各项工作正常开展的依据。高校后勤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要从各个高校的实际出发,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现人文关怀的理念,明确后勤管理人员的工作目标,规定其享有的权利、应当履行的义务和应尽的职责,从而使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顺利开展。

后勤管理制度建设要注意三个方面。

第一,制度建设要有目标性。高校后勤管理制度的建立,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总的目标要与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相一致。具体的目标要根据实际确定。明确的目标对于人们的行为具有导向功能,它告诉人们做什么,具体如何做。

第二,制度建设要有实效性。也就是要从本校的实际出发,与本校的发展规划相适应。制定出科学的、健全的、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同时制度制定后一定要狠抓落实,才会取得实际效果,否则将流于形式,变成一纸空文。

第三,制度建设要有创新性。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新形势,制度建设要引进市场经济的管理理念,以追求优服务、高质量、高效益为宗旨,及时进行管理模式的变革,使后勤管理模式从原有的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使后勤管理工作的角色由“管理”转向“服务”,更好地适应高校的发展,最大限度地为广大师生服务。

3.后勤管理要科学管理,注重经济效益和人文关怀相结合。

一所高校要正常运转,除了要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和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及高质量的生源外,还必须有一定的经费和必要的物质条件,以确保办学条件的改善,校园环境的优化,师生生活的改善,等等。这些都涉及高校后勤的科学、有效管理。高校后勤管理涉及学校的钱、财、物,必须根据学校的实际,科学规划,合理使用,既要注重经济效益,又要体现人文关怀。

财务管理,要本着服务教学的理念,做好科学、合理的预算,尽量少花钱多办事,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率。财务预算支出要向教学、科研方面倾斜,确保教学科研工作顺利开展。不该花的钱坚决不花,要坚决避免重复建设,浪费资金。

财产管理,要制定合理的预算→采购→登记→使用→维修→报废等流程,严格管理,确保物尽其用。

后勤服务设施是提高后勤服务水平的物质保障。后勤服务工作十分繁杂,包括教学设施、公寓楼设施的管理和维修,学校的供水、供电、网络、电话等设施的维护,校园环境的优化、清洁、绿化等,校园的安全保卫,学校的校车的调度、管理,食堂、餐厅、超市等与师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因此,后勤设施的建设要以师生为本,注意节能环保。管理上要严把质量关,生活上要方便师生;后勤管理要使校园更干净、道路更平坦、环境更优美。

4.人文关怀要与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合力。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精神产品,它是一种氛围,是一种精神。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学生的视野,乃至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加大人文关怀,播撒人文思想,提高人文素养,后勤管理人员责无旁贷。要注重人文精神,为校园文化打造另一种精神家园。要有安全环保、节能减排、美化绿化的现代社会责任感,如对学生进行各种安全教育、环境意识、节水节电等教育,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新的形势下,在高校后勤管理中引入人文关怀的理念,是提高高校后勤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对进一步推进高校整体发展、高效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坚持将人文关怀的理念纳入高校后勤管理体系,有利于营造人性化服务氛围,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具有积极影响。

[1]周向群,曾刚.浅析人文关怀在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中的应用[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2]周叔炜.高校后勤如何在管理中体现出人文关怀[J].现代营销,2012,4.

猜你喜欢
高校后勤后勤关怀
高校后勤管理内部关系研究
后勤服务
“强力后勤”入职记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后勤服务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浅析高校后勤装备的新进展
新形势下高校后勤服务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