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引领高效课堂

2014-08-18 02:57王敦
文教资料 2014年3期
关键词:孔乙己课文情境

王敦

(敦煌市转渠口中学,甘肃 敦煌 736200)

创设问题情境,引领高效课堂

王敦

(敦煌市转渠口中学,甘肃 敦煌 736200)

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反馈教学信息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随着语文新课程教学的实施,语文教师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良好的心境、情绪、积极的情感对语文学习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创设最佳教学情境,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整体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多样教学情境,启动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学习兴趣,构建高效课堂,使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学习语文。

问题情境 语文教学 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就是教师在单位时间空间里,使教学目标最大化和最优化。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高效课堂给我们解决了内容多、时间少的问题。因此,创设最佳教学情境,是促进语文素养整体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学实践也表明:学生能很快适应学习生活的情境就喜欢学习,就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才能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激活课堂,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呢?

一、打造高效课堂要有对问题情境的预见性

1.教师要对问题情境有充分的课前准备。

这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基础。教学目标要有预设性,关键在于备知识、备方法、备学生,指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有效的预习可以使学生在听课时有的放矢,会抓重点,从而达到攻克难点的目的。所以我们每天必须给学生安排具体的预习任务,这样我们的教学进程便会流畅得多、轻松得多。教师备课时,不能仅限于将课本上已有的知识备好,还应该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将本节课的知识背景掌握充分。只有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才能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受。

2.预先设计好能激趣的问题,打开思维的闸门。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课堂提问切中要害,学生就会产生浓厚的求知欲,由被动学习转为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在教学《窃读记》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我”窃读时的复杂心理,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在书店里因为长时间看书而不买书,遭到书店管理员驱逐的经历呢?”很多学生马上举起手回答。我又问:“那在这样的情形下,你读书时的心态是怎样的?”我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我”和书店管理员,要求学生边演边用独白的方式把各自心里的想法说出来。学生兴趣高涨,在切身表演中体会到了书中作者窃读的复杂心理,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3.创设问题情境要预先调控好活跃的课堂气氛

我们要善于根据具体的教育情境,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积极成为学生潜能的开发者。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鼓励他们自主地探索知识。如在教学鲁迅的《孔乙己》时,根据文末一句“大概孔乙己真的死了”,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请同学们再次认真阅读课文,然后构想孔乙己的生死情况。”阅读过后,经过思考,学生举手踊跃。有说死了的,因为孔乙己伤势严重,行动不便,无钱医治,肯定死亡;有说不一定的,毕竟还有好心人可能会同情他,帮他治病,即使治不好,落得个残废,但也没死;还有说他后来命运甚佳的,孔乙己经历惨痛的教训,痛改前非,勤快异常。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4.预设多媒体教学媒质。

预设多媒体教学媒质,可以将教材按要求重新组合,调动所有媒体恰当操作,增加课堂信息传输量,加大教学密度,缩短教学时间,课堂效率大大提高。我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运用多媒体中的文字、图表、声像、图画,出示不同的画面,并配以轻柔舒缓的乐曲,引导学生感受朱自清笔下的春的美,感受画面美,感受语言美,感受韵律美,把学生带到美的情景中,充分调动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积极地思考和参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二、问题情境的课堂操作

1.“引”——问题情境要简单有效。

精彩的导入是高效课堂教学的良好开端。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导入,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充满疑问和期待,为实现课堂教学高效奠定基础。例如教七年级上册《春》一文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精心设计了一个课前导入和朗读环节:在讲授新课前,先用多媒体出示几幅多姿多彩的春景图,再请学生口头简要描述画面,并背出表现春天的诗句,然后在声画背景下播放全文的朗读录音。那美不胜收的佳景和行云流水的朗读,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感受到大地回春、花草树木竞相争荣的景象和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从而达到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目的,使后面的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诱”——问题情境要收放有度。

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让学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发现“为什么”。同时,要适当设计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直接让学生分析“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给“我”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恐怕难以做到,可以就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分别提出一些小的问题让学生思考:①百草园中有哪些迷人的景物?②你听了美女蛇的故事后有什么感受?③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冬天雪后捕鸟情境的?④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读后对他有什么印象?⑤作者问“怪哉”,先生为什么生气?⑥写三味书屋后面的小园有什么作用?在认识以上问题的基础之上,再让学生比较二者的不同,进而达到理解主题的目的。这样的提问把统领全文的大问题给予分解,便于学生逐步认识学习,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3.“放”——问题情境要开阔延伸。

提问的目的就是要将学生带入这种境界,引发学生探索、思考。诱思式提问要加强问题的深度和难度,唤起学生深层次的思考。教师在提问时将问题“放宽”一些,让学生在宽畅的思维空间中展开多角度思维,获得更可能多、新、奇的答案。例如《背影》一文中有一段关于父亲背影的描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只有理解了这部分内容,才有助于学生理解本文的主题。但是部分学生由于受生活体验的限制,很难从中感受到浓浓的爱子之情。我首先要求学生仔细地观察教材中的插图,然后阅读这段文字,接着要求学生闭上眼睛默默地想象:“父亲的体形怎样?衣着如何?爬上月台有哪些动作?”当这些画面一一在学生脑海中闪过后,我发现学生的神态有了细微的变化。然后提问:父亲的衣着和我的衣着有何不同?父亲买橘子不容易,为什么还要亲自去呢?由于学生已经进入宽泛的问题情境之中,因此运用好不同类型的提问,就能顺利地叩开学生的心灵,激活学生的思维,“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看到“春色满园关不住”亮丽风景。

4.“争”——问题情境要深邃。

教师应意识到课堂争论是一种有目的、有意向的教学活动,应关注争论的内容,即争论的“点”能否最后归结到对课文的理解上,或对课文中某一点的认识上。如果能够达到上述某一目的,那么就可组织学生积极思维,认真发现,充分争论。在课堂争论中,教师要善于引领和控制,教师可允许“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存在。如教学陈寿的《隆中对》时,一名学生提出:“孔明不够聪明,如果我是孔明,就不会等刘备来请。”这一说班级就炸了窝了,立即有反对的、支持的,而且个个引古说今、有理有据。我抓住时机,肯定了所有同学的观点的正确性,并引导他们课后再读原著、找史料。这样,不仅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三、用问题情境拓宽高效课堂的空间

1.用问题情境指导科学的学法。

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要留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因为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应让学生经历一个“学习——思考——实践”的循环反复的过程,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化。毕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好的方法,往往会对我们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通过比较,形成问题情境,教会学生思考此类问题的方法,以后能触类旁通。如我让学生比较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学生就会初步掌握赏析诗歌的方法。

2.用关键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

在教学中,教师若能抓住关键巧妙的设计问题,引起学生注意,指明思维方向,则对学习新知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讲授《范进中举》一文时,教师就抓住胡屠户“打”和“骂”范进这两个“眼”设问:胡屠户打了范进几次,骂了些什么?前后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再如,讲《孔乙己》的课文时,针对课文几处出现的“笑”设疑提问,发掘课文深意:孔乙己一出场,哪些地方表现他可笑?人们笑孔乙己,反映什么问题?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是什么?读完课文,你真的觉得可笑吗?这些问题,处处问在点子上,把学生带入积极学习的情景之中,给学生提出思维的方向,能使学生对新知识更加深刻,并有利于教学过程的优化,使整个教学和谐自然,浑然一体。

3.用拓展性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思维。

拓展性提问的作用,一是开阔知识视野,建立自信心,培养学生收集、积累知识的习惯。二是提供一个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其目的无疑是培养探索意识,保持学习热情,丰富知识基础,为创新精神的形式奠定基础。如学习《皇帝的新装》时,在理清了故事情节、简析了人物形象后,教师提出一个问题:皇帝游行结束后回到宫中会怎么做?试为课文写个结尾。这个“虚拟性”问题一出现,学生立刻分为两大“阵营”,一些学生认为:皇帝会吸取经验教训,发奋图强,励志治国,使国家不断强大。而另一些同学则认为:皇帝只会杀了骗子解气,用暴力遏制人民谈论他的无知。最后引发人民起义,推翻他的统治。整堂课由于学生兴趣较高,气氛非常活跃。

4.反馈问题情境,优化教学调控。

教学过程是信息传输和反馈的过程,没有反馈就无法进行有效的控制,因此提问后,教师要做到一下既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又能急于求成,尽量让学生去表达,还要让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表白自己的想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精练的总结反思是高效课堂教学中的“留白”。只有给学生留出一段时间,让他们自主归纳、总结和提炼,才能将教师的思路方法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总之,用问题情境主宰的高效课堂不是一朝一夕能打造成功的,教师要通过创设语文课堂精彩的学习问题情境,这是打造高效课堂教学的核心。在用高效问题情境引领下的高效课堂中,教师讲得精彩,学生学得主动,课堂教学才能充分体现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1]张金凯.打造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思考.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0(2).

[2]张乐亭.如何打造语文高效课堂.教育前沿与探索,2009(3).

[3]张发新.有效提问与思维能力的培养.2009.

[4]龙华.课堂提问方法浅谈.教育教学论文集(之十).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4,第1版.

猜你喜欢
孔乙己课文情境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孔乙己(下)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