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生活里的数学

2014-08-20 05:29杜成芳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新知梯形动手

杜成芳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景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

2、在自主探索活动中,经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3、能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准备一对完全一样的梯形纸板;剪刀。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早餐吃的开心吗?让我们看看你们开心的表现哦。

(谈话中让学生知道应该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来上课。)

告诉你们哦,我今天的早饭可是很郁闷哦。想知道为什么吗?我在买葱油饼时,遇到了一个问题:有两块薄厚一样葱油饼,每块都是1元钱,我不知道买哪块好啦,你们能给我点建议吗?

生:买面积大的 板书:面积

师:我偷偷地把两块饼的形状和大小都记下来了,做成了模型,你们帮帮我,好吗?(出示两个面积相等,但外形差很大的梯形。)

(有生活中的实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探索新知

1、师:这是什么形状的两个饼呢?(梯形)补全板书:梯形的面积。

师:要想知道饼的大小,必须算出这两个梯形的面积,,但是我们前面没有学过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怎么办?

(在梯形旁边画上一个大问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给学生指明方向。)

生:把梯形变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再计算。

师:我们学过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指名回答,教师在黑板的拐角处板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学生动手拼、剪,以往有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经验,这对学生来说就简单啦。)

2、利用新知解决问题

师:通过我们自己验证,我们得到求梯形的面积的公式。我们的劳动没有白费,那么,我们要求梯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它的什么特征呢?

生:上底,下底和高。

师:你们真的很棒。快动手帮老师解决问题吧。拿出你的尺子,测量出梯形的上下底和它的高。我迫不及待的想知道到底哪个饼大啦。

找两名学生上黑板板演一人算一个梯形。先测量,再计算。

师:同学们真的很厉害,下次有问题还找你们帮我解决。(把先前的问号擦啦,改为感叹号。)

三、巩固应用

1、师:我们现在知道怎么计算梯形的面积啦。下面我来考考大家谁的速度快。出示三个梯形,让学生计算(找三个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在座位上选一个计算,全班汇报.)

2、出示课本第28页,第二题。

先别急着计算,先估计一下结果。说说你的理由。

再动手计算,验证你的推理是否正确。

小结:上下底、高分别相等的梯形面积相等。

师: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我们到木材场去瞧瞧。那里有个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我们出发吧。

四、汇报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数学学习在一般人眼里是枯燥乏味的,离我们生活比较远。在这堂课设计上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孩子。在课堂引入的时候,选择有“吃饼”引入,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在整个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中,抓住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自己领悟。教学始终以学生认知为主线。开始由学生提出:要计算“饼”的面积;再由学生动手操作找解决问提的方法---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紧接着就让学生动手测量梯形“饼”的相关数据:梯形的上下底和高,对要计算梯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做了无形的强调;最后再让学生计算,得出结果。整个教学过程:问号——提出问题;动手操作、演示——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叹号——表示提出的问题已经解决。

巩固练习出现自然,层次分明。在计算“饼”面积时,既是探索新知,又是巩固刚刚总结出的公式。接下来有三个层次的练习。基本练习,计算出示的三个梯形的面积,这三个梯形在样子代表三个类型;梯形的等积变换;梯形的面积公式的实际应用。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不断唤醒、激发、鼓舞。在新知传授、构建模型这一环节教师引入“画饼”一有趣的环节,一下就拉近了学生的生活和数学的距离,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从而更能深层次的感受“面积”的具体意义。把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生活化,形象化,让孩子们容易理解,为以后运用做铺垫。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还是运用于生活。数学课从生活实际出发,提出问题,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再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让数学知识回到来的地方—实际生活。

【作者单位:六安市梅山路小学 安徽】

猜你喜欢
新知梯形动手
玩转梯形
我也来动手
生活新知
生活新知
梯形达人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一类变延迟中立型微分方程梯形方法的渐近估计
动手画一画
动手演示找错因
梯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