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愠而喜

2014-08-21 21:15范一直
做人与处世 2014年14期
关键词:时说哨兵档次

范一直

19世纪法国著名画家贝罗尼到瑞士度假,每天仍背着画夹四处写生。有一天,他在日内瓦湖边画画,3位英国女游客看到了他的画,便在一旁指手画脚。一个说这儿不好,一个说那儿不对,贝罗尼都一一加以修改,末了还跟她们说“谢谢”。次日,贝罗尼到了另一个地方去,又碰到那3位女士。她们问道:“先生,听说大画家贝罗尼正在这儿度假,所以特地来拜访他。请问你知不知道他现在在什么地方?”贝罗尼朝她们微微弯腰,回答说:“不敢当,我就是贝罗尼。”3位女士大吃一惊,想起昨天的不礼貌,红着脸跑掉了。

2014年2月去世的南京画家朱新建,是大才子又很用功,以前常到中山陵写生。某日清早他出门画画,遇到一群晨练的大妈。有一位说:“你是老年大学书画班的吧?我几年前就毕业了。我看你这里画得有点不大对。”朱新建听了点头称是。

两位画家的谦和,让人敬佩。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俗谚也有“半瓶水晃荡,满瓶水不响”。真正有成就、有名望的人,大多谦逊低调,至少并不太把自己的成就和名望当回事。

大文豪雨果有一次出国旅行,来到某国边境。边防哨兵登记时问:“姓名?”“雨果。”“干什么的?”“写东西的。”“以什么谋生?”“笔杆子。”于是哨兵在登记簿上写道:姓名:雨果;职业:贩卖笔杆。雨果后来在朋友中开心地以此事自嘲。阿根廷有世界文坛上“作家的作家”之美誉的博尔赫斯,长年在图书馆任职。他在自叙传《我的生活》中写道:“那时我已经是一个有名的作家,只是图书馆的人还不知道。我记得有一次,一位同事在一本百科全书上看到了‘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这个名字。发现那个人的名字生辰跟我的完全相同,他感到很惊讶。”且不论这位同事之孤陋寡闻,至少可用一句俗谚来形容博尔赫斯,那就是“真人不露相”。

“人不知而不愠”的修养在当今越来越成为一种空谷足音。更多的人在急功近利之浮躁世风面前,急吼吼,以欲“人知”为快和以不被“人知”为痛。和孔子说得恰好相反,他们是“患人之不己知”。有的是“半桶水,淌得很”,用包装、炒作等伎俩以博“人知”;有的因为自己并不能真正“掼硬货”,而又急于被人所知,便用沽名钓誉、哗众取宠、自我表扬等勾当来欺世盗名;有的曾被“人知”而后来因江郎才尽而被人淡忘,便不甘寂寞,还想重温往昔风光。

“人不知而不愠”应是一种低调、沉潜的人生作风,也是人走在成功之路上的良好心态。我们常鼓励那些尚未功成名就者“要耐得住寂寞”,忍受现在的寂寞,是为了有朝一日出人头地后不寂寞。而对在事业上已建功立业者来说,鲜花和掌声当是其成功的应有之义,再谈什么“耐得住寂寞”,有点背时且不通人情。事实上,成功者同样有一个如何正确对待名声、荣誉的问题。这不仅关涉人格境界的高低和人生修养的深浅,也关涉自身在事业上的“可持续发展”。

日本的漫画家宫崎骏,其作品是能够和迪士尼、梦工厂共分天下的一大东方品牌。2013年,他72岁宣布退休时说:“我一点也不想成为文化人,创作的时候也没有带着要代表日本去向世界表达什么的意图,我只是一个小镇工场的老爷爷……”当年央视《东方之子》想采访启功。最初与他联系时说:“我们这个栏目档次高,采访的都是知名的专家学者社会精英,故名东方之子。”老先生应声回答:“我不够你们的档次,我最多是个东方之孙。”十分干脆地拒绝了。由“人不知而不愠”进而到“人不知而自喜”,更上层楼也。

(编辑/张金余 图选自诺尔曼·罗克威尔插画)

猜你喜欢
时说哨兵档次
银保监会发布《外国银行分行综合监管评级办法(试行)》
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厅厅长刘志杰接受采访时说 汲取奋进力量 赋能乡村振兴
哨兵“后退一步,走”,树立“守规矩”鲜活标杆
哨兵神圣不可侵
我的老妈妙语连珠
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热点大爆炸
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 教学中的重要性
欧洲“哨兵”-2A上天放哨
“联盟”号发射“哨兵”1A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