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成果撬动产业发展

2014-08-22 20:28曾诗淇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4年28期
关键词:学术会议二等奖葡萄酒

曾诗淇

2014世界葡萄大会的重头戏莫过于学术会议,其实世界葡萄大会的起源就是学术会议。据2014世界葡萄大会执行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孙立民介绍,前几届葡萄大会其实叫国际葡萄遗传与育种大会,在一系列科研领域中,葡萄育种处在比较重要的地位,因此是葡萄领域里面影响力比较大的会议,被称为“葡萄界的奥运会”。一直以来,世葡会基本上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举行,每届都聚集了众多领域的世界级专家学者、商业领袖、政府官员,共同围绕当前世界葡萄栽培技术与葡萄酒产业等各国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展开充分交流。此次走进亚洲,落户中国,虽然增加了世界葡萄博览园游园、开幕式、葡萄酒博览会、产经论坛等内容,但学术会议依然是重中之重。

据了解,本届世界葡萄大会吸引了众多葡萄种植领域和葡萄酒业内专业人士参加,可以说是全世界级别最高、参会国家最广、影响力最大的葡萄遗传与育种的学术交流和技术交流的国际平台,其开幕式在辉煌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届时国内外嘉宾、学术代表、媒体记者约700多人出席,将延庆、北京、中国、世界四个关键词以及葡萄元素注入开幕式内容,全面展示绿色北京的人文魅力,传达对世葡大会的无限祝福。

打造顶级学术盛宴

“本着‘办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的学术会议的目标,今年我们在参会国、专家邀请等方面都作了充分准备”,孙立民说。本届学术会议的参会国家、论文数量、报告场次均超过前十届。有来自34个国家的350名中外学术代表参加,学术论文达到266篇,21位世界顶级葡萄专家从葡萄种质资源、果实品质、葡萄基因组学等方面进行特邀报告和主题报告。此外还组织口头报告80场、墙报展示180篇,从研发、技术、产业、投资等众多领域全方位解析葡萄产业的发展特征和趋势,展示世界葡萄科研的最新成果。

孙立民强调,这次学术会议的特邀报告人,在国际上都是权威专家,来自法国的Anne Fran?oise Adam-Blondon先生是国际著名的葡萄基因组科学家,他也是国际上第一张葡萄基因组图谱的主要完成人;美国的Gan-Yuan Zhong专家是美国农业部农科院(Geneva, NY)葡萄遗传研究和植物资源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而我们本次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李绍华也将作重要学术报告。李绍华曾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一直任果树生理与遗传创规律组组长。值得一提的是,国际园艺学会浆果分会主席将与北京市领导会晤,共商密切协作,加快推动葡萄和葡萄酒产业发展。

本次学术会议涵盖了葡萄科学与生产管理的所有分支,主要议题有葡萄育种、遗传资源和进化、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机制、产量和品质形成机制、葡萄生长和发育规律、基因型和环境互作以及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组学以及生物信息学等,历时5天,以主题报告的形式进行。无论是从论文的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保证了学术成果。

此外,参会的专家代表将会参观北京市葡萄科学与酿酒技术重点实验室、朝阳圣露葡萄酒庄园、世界葡萄博览园(含酒庄)、怀来迦南酒庄。孙立民说:“希望通过学术参观考察活动充分展示我国葡萄研究、葡萄酒产业成就,扩大我国葡萄研究与产业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推介和打造举办地葡萄与葡萄酒品牌。”

延怀河谷成亮点

孙立民介绍,以往的葡萄遗传育种大会基本是专家讲各自的研究成果,所产生的学术成果颇受业界关注。作为本届大会的亮点之一,本次请到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李华教授作专题报告,针对延怀河谷葡萄发展的自然条件进行科学分析。延怀河谷位于燕山、军都两条山脉之间,是一个横跨北京延庆和河北怀来的地区,其风土特质突出,土壤气候适宜,是目前中国国内最具发展潜力的葡萄酒产区。

从2008年开始,李华教授就给延庆作了详细的葡萄产业发展规划,这个规划里囊括了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土壤、日照、温差、降雨量等,着重分析了“延怀河谷”的特点。结果发现,无论是全国酿酒葡萄气候区划,还是延怀河谷自身生态条件分析,均显示延怀河谷是发展葡萄酒的优质产区。针对葡萄酒行业发展的趋势及延怀河谷的实际情况,李华认为“小酒庄,大产业”的战略思路是实现延庆葡萄酒产业快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俗话说:“好的葡萄酒是种出来而不是酿出来”,可见葡萄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葡萄酒的品质。孙立民告诉记者,通过专家李华的声音讲述延怀河谷葡萄产区优势,让全世界业内学者了解延怀产区,扩大了产区影响力,同时也让学术会议真正服务于当地,发挥出资源优势,这也是本次学术会议区别于往届的最大特点。

学术融于实践

往届的学术会议主要讨论科研成果,而本届世葡会将通过学术会议让延庆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延庆,真正让学术会议服务于产业发展、惠民增收、城乡建设。在孙立民看来,学术会议的最大意义在于推动了当地葡萄产业的发展。当然,没有一个老天赐予的自然环境是种不出来好葡萄的,而延庆恰恰拥有了这样的先天优势,在此基础上,抓住本届世界葡萄大会的良好契机。首先学术会议所生产的知识产权是可以使用的,这为发展产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同时延庆县政府通过本次大会与世界顶级的葡萄和葡萄酒专家建立了密切联系,为自己建立了宝贵的专家资源库,专家的科研成果能更好地指导产业发展。

链 接

葡萄与葡萄酒学专家——李华教授

李华,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国波尔多第二大学葡萄与葡萄酒学博士,现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葡萄酒学院终身名誉院长。

李华教授自创办亚洲第一所葡萄酒学院以来,建立了中国葡萄与葡萄酒三大体系:符合国际标准的葡萄酒质量控制与工艺体系;符合我国实际的酿酒葡萄气候区划指标体系;我国葡萄与葡萄酒学科的理论体系。奠定了我国葡萄与葡萄酒工程学科的科学基础,为葡萄与葡萄酒行业发展提供人才与技术保障,引领中国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

教学方面。现承担葡萄酒工艺学、葡萄酒品尝学、葡萄酒文化与鉴赏、葡萄酒历史与文化等葡萄酒学院本科生及全校学生公开课授课。作为负责人的“葡萄酒学”教学团队获得国家教学团队称号,《葡萄酒工艺学》、《葡萄酒品尝学》获评国家精品课程,《葡萄栽培学》获批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获评国家级教学名师奖、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师德标兵、全国十大杰出科技教育新秀等荣誉称号,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次,陕西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次、二等奖1次,迄今培养葡萄与葡萄酒硕、博士120余人,本专科学生2000余名,国家评酒员150多名,酿酒师150多名,其他相关技术人员万余名。

科研与社会服务方面。在葡萄优质抗病育种、葡萄病虫害的合理防治、葡萄品种和酒种区域化、葡萄酒地理标志、葡萄酒工艺及质量控制、葡萄酒及果酒品尝学、果酒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持国家级、省部级、推广示范与技术服务等项目80余项。拥有包括爬地龙栽培模式在内的12项鉴定成果、28项国家专利。出版教材或专著32部,在Food Chemistry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和报道500余篇,其中SCI、EI、ISTP 110余篇;开发新产品20余种,培育优质抗病葡萄新品种2个,新品系3个。主办国际会议8次,主办国际高级研讨班8次,应邀专题学术报告60余次。获科技奖励21次,其中省部级一等奖3次(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陕西省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7次(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陕西省专利奖二等奖,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陕西省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2次(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发明奖三等奖)。

社会兼职方面,曾任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九届全国青联常委、第八届陕西省青联副主席,任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酒类流通协会进口酒市场专业委员会专家顾问、第四、第五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亚洲葡萄与葡萄酒科技发展中心主任、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分会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葡萄酒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副会长、国家葡萄酒质量监督监测中心顾问、中国农学会农业产业化分会第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终身名誉院长等40余项学术任职或兼职。

荣誉方面。获得"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全国十大杰出科技教育新秀、国家突出贡献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改革30年中国酒界30位领军人物”称号、国家科技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二十年先进个人”、科学中国人(2012)年度人物等35项国家级、省部级等荣誉称号。

猜你喜欢
学术会议二等奖葡萄酒
我校获2022年海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自制的葡萄酒为啥爱“上头”?
专题·融媒瞭望哨
关于召开第18届24省(市、自治区)4市铸造学术会议的(第一轮)通知
法国葡萄酒何以誉满天下
学术会议通讯
基于葡萄酒理化指标的葡萄酒分级
第十八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通知
2010学术会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