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脆李产业化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2014-08-22 14:48张吉国
科学种养 2014年8期
关键词:通川区巴山果农

张吉国

巴山脆李以其甜脆爽口、风味独特而深受消费者青睐,市场前景广阔。为加快达州市通川区绿色巴山脆李产业的发展,实现巴山脆李由大区向基地强区转变、由产业化向现代化转变,推进巴山脆李产业跨越式发展,通川区茶果站组织了果树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北外、罗江、盘石等乡镇,对巴山脆李生产区开展了专项调查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一、基本情况

达州市通川区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区,其主要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冬暖、春早、夏热、秋凉,无霜期长。土壤资源丰富,属典型的丘陵地貌,土壤以紫色土类为主,宜种度宽,约4.5万亩,占全区旱地的90%,是巴山脆李产业的最适宜发展区。

二、发展概况

1. 基地规模不断扩大 巴山脆李是从通川区北外镇田家磅青脆李实生变异中选育出的优良单株,于2011年8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专家组的田间技术鉴定并命名,当年10月以巴山脆李为主体的达州脆李获得了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3年巴山脆李发展规模达到1.2万亩,其中新发展0.7万亩,投产面积达到0.5万亩,总产量达到0.7万吨,实现产值0.75亿元,巴山脆李产业已成为通川区的特色支柱产业。

2. 标准化生产技术显著提高 在脆李生产中采取“走出去、引进来”,大力推行配方施肥、地膜覆盖、绿色防控等提质增效配套栽培技术,2013年全区已累计建成绿色巴山脆李基地1万亩,优质巴山脆李示范基地2个、0.6万亩,优质千亩巴山脆李生产基地村5个,建成生态果园0.8万亩。

3. 品牌意识显著增强 通过加强宣传促销,开拓大中城市市场,强化质量跟踪,实施品牌战略;重视质量安全认证工作,巴山脆李知名度显著提高,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田氏巴山脆李”“袁家坪巴山脆李”等已经成为川渝两地公认的名牌产品,果品畅销成都、重庆、西安等大中城市,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4. 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 2013年巴山脆李面积占到通川区人工造林面积的15%以上,产业发展带动了区农业休闲观光产业的发展。

5. 步入了农业产业化的轨道 全区涌现出了“田氏巴山脆李专业合作社”等专业合作社6个,通过推行“公司 (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形成了产、供、销为一体的产业化经营,年组织销售巴山脆李生产用物资80多吨,年对外销售巴山脆李果品达到0.3万吨以上,带动了当地劳务、运输及商品批发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存在问题

1. 气候环境变化,影响产品质量效益 据调查,巴山脆李花朵忍耐低温极限是6℃左右,而当地3月中下旬常出现5℃以下的低温,使部分果区花朵受冻严重;6月中旬至8月下旬35℃以上高温天气由过去的20~25天延长到35~45天,极易造成幼果灼伤;6~9月份冰雹多发,又极易造成落果、裂果。

2. 农资市场秩序混乱,产品质量安全不容乐观 巴山脆李生产没有统一的生产技术规程,生产及病虫害防治都是单家独户各自为阵,果农滥用农药、乱施化肥的现象时有发生。加之农资监管力度不够,检测机构少、设备短缺、手段较为落后,与生产无公害、绿色果品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

3. 发展品种多,质量良莠不齐 近年来,巴山脆李发展迅速,但乱引、乱调种苗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的用多年前淘汰的洋李子( 李系列)冒充巴山脆李,导致品种良莠不齐。

4. 产业缺少长远规划,布局不合理 巴山脆李虽然适应性强,宜种范围广,但并非“广普性”作物。而有的地方却将该品种种植在阴坡沟槽冷烂田地、瘠薄地块,栽植后缓苗、死苗严重。还有的果园品种选择不当,没有按照“早、中、晚”熟品种搭配进行品种布局。

5. 部分区域面临着李树老化、经济效益萎缩的问题 通川区是传统的巴山脆李产业大区,其中20世纪八九十年代栽植的脆李因树龄老化、管理未跟上、病虫害加重,树势明显弱化,进入衰老期,经济效益下滑明显。

6. 服务体系滞后,果农素质低 果树技术人员少,力量薄弱,与巴山脆李产业发展的实际极不适应。在各乡镇虽设立了农技服务站,但没有配备专业的水果生产技术人员,技术服务体系普遍滞后,偏远巴山脆李生产区更为突出。与发达地区相比,区内果农技术水平低,对果园管理粗放,果园标准化程度低,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巴山脆李产业的持续发展。

7.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基地脆弱 2005年以前巴山脆李还属于小杂果,95%左右的李树种在农户的房前屋后,没有进行园地路、渠、凼等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处于“原生态”。2006年以后,产业虽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少,跟不上产业发展需求,李园不标准,园间道路不畅通,旱不能保灌,产品收获仍旧由果农肩挑背扛。远观“树成片”,近看“园子乱”,未能形成“一业一园”的基础特色产业。

8. 龙头企业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生产中没有统一规程、统一技术、统一价格等;巴山脆李80%是中熟品种,上市时间集中,价格竞争激烈,严重影响果农收入。

四、发展对策

1. 强化领导,加大资金投入 一是区政府应成立巴山脆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引导、统筹巴山脆李产业工作。二是项目整合,将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以工代赈项目等支农资金捆绑使用,倾斜到巴山脆李产业,增强产业基地基础承载产业能力。三是加大投入。区级财政要安排一定的资金支持特色巴山脆李产业,扶持产业基地、专业合作社、产业大户和市场品牌宣传建设。

2. 优化布局,控制发展规模 到全区重点布局在“一环两带三片”新农村建设区域,实行集中连片发展,确保到2017年巴山脆李发展到2万亩规模,平均亩产量2000千克,总产达到0.4亿千克,按照市场价5元/千克计算,产值将达到2亿元,果农收入增加两倍。

3. 加强标准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以专业村为基础,带动相邻村社的发展,实行科学规划、规模种植、标准管理、面向市场、打造品牌,走专业化发展道路。要以无公害生产为目标,在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上下工夫,大力推进种果新技术,实施标准化建园、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果园综合管理水平。

4. 狠抓科技推广,提高技术水平 以建设环凤路、环城路、板凳山等3个巴山脆李产业示范带为基础,大力引进技术人才,不断提高水果专业队伍科技水平。同时,结合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和科技入户工程实施,大力开展对果农科学务果技术的培训,提高果农整体素质。

5. 加强保障建设,健全服务体系 区、乡镇都应建立巴山脆李产业发展公积金,完善巴山脆李专业乡(镇)、村果树技术服务体系。同时,成立专门的巴山脆李研究机构,开发新品种、新技术,着力解决巴山脆李产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问题。

6. 狠抓农产品安全,提高果品质量 按照“绿色安全、生态营养、高效”的要求,加强对辖区内农药、化肥等生产投入品的监管,积极推行农资市场准入制度,巴山脆李基地片区都要加强对产地环境和果品质量的监测检验,加大农资执法力度,确保果品质量安全,杜绝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

7. 加强防灾抗灾,提高防御能力 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规模,积极探索农业保险等新措施,提高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切实保护果农利益。

8. 狠抓品牌建设,提升品牌形象 统一注册使用巴山脆李品牌商标,加大品牌宣传力度,规范包装市场,大力推行产地先贴商标后装箱的商标使用办法和市场追溯制度,维护品牌形象,努力打造驰名品牌。

9. 加强招商引资,延长产业链 鼓励各界人士参与巴山脆李产业开发,特别是探索巴山脆李深加工、冷储藏等技术开发,使产业发展通过加工、储藏转换增加产品附加值,走产业化发展道路。

10. 扶持龙头企业,加强市场建设 一是扶持企业的配套政策,对这类企业实行挂牌保护,尽可能为龙头企业减负;二是加大资金扶持,让企业用于巴山脆李基地建设及项目启动。同时,要加强巴山脆李市场建设,严禁有损巴山脆李品牌形象的问题出现,加强巴山脆李销售市场的对接与开拓,增加农民收入的引导和带动作用,逐步形成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体系。

(作者联系地址: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茶果站 邮编:635000)

猜你喜欢
通川区巴山果农
樱桃红了,果农笑了
达州市通川区
田间地头“惠”果农
专家当保姆 果农心里稳
巴山送红军
流翔高钙为果农把脉支招
通川区水务局开展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进校园活动
巴山背二哥
巴山背二哥
巴山背儿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