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成就动机与体育学习的关系研究

2014-08-23 11:38叶世俊张宏杰
关键词:成就效应目标

叶世俊,张宏杰

(1.上海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院,上海 200438;2.景德镇学院 体育系,江西 景德镇 333000)

中学生成就动机与体育学习的关系研究

叶世俊1,2,张宏杰1

(1.上海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院,上海 200438;2.景德镇学院 体育系,江西 景德镇 333000)

运用量表法、数理统计法等探索中学生成就动机与体育学习的关系.结果显示:1)掌握趋近目标积极、掌握回避目标消极影响体育学习;社会关系目标间接影响体育学习;社会责任目标不仅直接影响坚持性和努力程度,而且间接影响体育学习.2)成绩情境感知间接影响体育学习.掌握情境感知不仅直接影响坚持性和努力程度,而且间接影响体育学习.3)能力知觉不仅直接而且间接影响体育学习,同时调节着成绩情境感知对体育学习的影响.表明了解学生的成就动机有助于促进体育学习.

中学生;成就动机;参与感知;坚持性和努力程度

“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目标要求进一步提高学校体育的教育教学质量.然而,由于受到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学校体育不仅在办学条件方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面临着学校体育理论观念滞后、学习理论基础薄弱等问题[1-2].其中对学习动机研究的不足显得尤为突出,这已严重影响了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并成为制约学校体育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探索中学生体育学习动机势在必行.

当前,成就目标理论是研究成就动机的主要理论框架[3].从心理倾向水平看,个体的能力概念和价效都是成就目标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4].根据能力概念可以区分出成绩和掌握两个目标,根据能力价效可以区分出趋近和回避两个倾向.Elliot等整合了掌握-成绩目标和趋近-回避倾向,先后提出了三因素模型[5]和2×2模型[4].其中,2×2模型在成就目标的分类上更加完善[6].然而该模型在学校体育领域中并未得到充分利用[7].同时,研究显示,学生持有的社会目标对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也有重要的影响[3].然而,相对于成就目标而言,学校体育领域中社会目标的研究更为薄弱.从教学环境水平看,虽然成就目标是个体相对稳定的动机倾向,但研究显示,教师等建立的教学情境影响学生成就目标的采用,进而影响他们的认知、情感和行为[8].同时,个体的动机信念也影响个体对环境的感知和解释[9].由于相关研究较少,在教育领域中,尤其在学校体育课堂中,成就情境影响学习动机和行为的机制尚不清楚.

为探索促进学生形成最佳体育学习动机的方法和途径,本研究拟在中学学校体育背景中检验课堂情境、社会目标和成就目标影响体育学习的方式和程度.考虑到培养体育兴趣、促进运动参与是学校体育主要目的之一,本研究选用学生自报告的体育学习坚持性和努力程度、体育和运动参与感知作为反映体育学习的行为指标.由于能力是成就目标的核心概念,研究也试图检验学生的能力知觉与学习动机和行为的关系.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以城乡地域为分层标准)抽取安徽省930名中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共发放问卷930份,收回930份,其中有效问卷866份,有效回收率为93%.被试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受试者具体情况(n=866)

1.2测量工具

将Jianmin Guan编制的“学校体育成就目标问卷”(AGQ-PE)[10]翻译成汉语.在检验了问卷的语言等值性和内容效度后实施调查.问卷由六个量表组成:

2×2成就目标:共12个条目,包括掌握趋近目标、成绩趋近目标、掌握回避目标和成绩回避目标等四个分量表.该量表在我国学校体育背景中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11].

社会目标:共7个条目,包括社会关系目标和社会责任目标两个分量表.

成就情境:考虑到学生的知觉——心理环境——在成就动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8],我们采用学生的成就情境感知作为成就情境的指标.该量表共8个条目,包括掌握情境和成绩情境两个分量表.

体育和运动参与感知(以下简称参与感知):共5个条目.

能力知觉:共4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产生一个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9.60%.

坚持性和努力程度(以下简称坚持和努力):共4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显示,虽然坚持和努力是两个不同的结构,但可以合成一个因素.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0.82%,因子负荷最小0.74.

上述分量表均采用7点李科特量表,从1“完全不是”到7“完全是”.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卡方自由度之比均小于5,TLI和CFI均大于0.9,RMSEA均小于0.08,表明各分量表均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α系数在0.71-0.90之间,表明各分量表均具有可接受的内部一致性(见表2).

1.3数据分析

运用SPSS20.0和AMOS20.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

2 研究结果

2.1中学生成就动机及其影响因素与体育学习的回归分析

首先对数据进行信度和结构效度分析(见表2),并计算学生在各分量表上的得分均值作为各量表的指标.

表2 各指标的信度和结构效度

然后使用两个阶层回归模型分析情境感知、能力知觉、社会目标、成就目标对坚持和努力(模型1)、参与感知(模型2)的预测作用.各变量进入模型的次序依次是情境感知、能力知觉、社会目标、成就目标.结果见表3.

在模型1中,每加入一组变量,回归方程的判定系数都有显著提高.第一步分析显示,情境感知的解释力为32%,达到显著水平(△F=205.26,p<0.01).两个情境感知都积极预测着坚持和努力.第二步分析显示,能力知觉的解释力为23%,达到显著水平(△F=405.33,p<0.01);情境感知的作用有所下降,表明能力知觉调节着情境感知的作用.第三步分析显示,社会目标的解释力为10%,达到显著水平(△F=126.43,p<0.01);情境感知和能力知觉的作用有所下降,表明社会目标调节着情境感知和能力知觉的作用.第四步分析显示,成就目标的解释力为4%,达到显著水平(△F=22.46,p<0.01).掌握趋近和掌握回避目标分别显著正向和负向预测着坚持和努力;情境感知、能力知觉和社会目标的作用均有所下降,表明成就目标调节着情境感知、能力知觉和社会目标的作用.

在模型2 中,除了第三步外,每加入一组变量,回归方程的判定系数都有显著提高.第一步分析显示,情境感知的解释力为6%,达到显著水平(△F=29.88,p<0.01).两个情境感知均显著预测了参与感知.第二步分析显示,能力知觉的解释力为13%,达到显著水平(△F=140.32,p<0.01);掌握情境感知的解释力有所下降,成绩情境感知的预测不再显著,表明能力知觉调节着情境感知对参与感知的影响.第三步分析显示,社会目标进入模型后,模型的解释力没有明显的变化(△F=1.37,p=0.26,△R2=0.00),表明社会关系目标和社会责任目标对参与感知没有显著预测作用.第四步分析显示,成就目标的解释力为6%,达到显著水平(△F=17.87,p<0.01),掌握情境感知的预测不再显著,能力知觉的预测力稍有下降,掌握趋近目标显著正向预测着参与感知,掌握回避和成绩回避目标显著负向预测着参与感知,表明成就目标调节着掌握情境感知和能力知觉的预测作用.

表3 各变量与参与感知、坚持性和努力程度的回归分析结果

注: **:p<0.01;*:p<0.05.

2.2中学生成就动机及其影响因素与体育学习的路径分析

研究使用路径分析进一步探索中学生成就动机影响体育学习的方式,分析分三步完成.

首先,根据回归分析结果和理论构想,提出中学生成就动机与体育学习的假设关系:(1)坚持和努力作为因变量:掌握情境感知、能力知觉、社会责任目标、掌握趋近和掌握回避目标具有直接作用,掌握情境和成绩情境感知都通过能力知觉、社会目标和成就目标产生间接作用;能力知觉通过社会目标和成就目标产生间接作用;社会责任和社会关系目标通过成就目标产生间接作用.(2)参与感知作为因变量:能力知觉、掌握趋近、掌握回避和成绩回避等目标具有直接作用;掌握情境感知通过能力知觉和成就目标产生间接作用,成绩情境感知通过能力知觉产生间接作用;能力知觉通过成就目标产生间接作用.

然后,运用AMOS20.0检验假设模型的整体契合度.结果显示假设模型的质量欠佳,但有改善的空间.研究删除了不具显著性的路径,并根据修正指标将具有某种类同的条目的残差设成共变.这种处理方法既不违背SEM的假定,同时在理论上也具有合理性.

最后,对修正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所有21条路径的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p<0.01).卡方自由度比为3.377,在3和5之间,符合宽松标准;GFI、NFI、TLI、CFI分别为0.922、0.916、0.928、0.939,均大于0.90,渐进残差均方和平方根(RMSEA)为0.052,小于0.08(见表4),表明各指标均符合统计学标准,模型适配良好.掌握情境感知、成绩情境感知,能力知觉、以及社会关系、社会责任、掌握趋近、掌握回避等目标影响坚持和努力的总效应(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分别为:0.351(0.104+0.247)、0.363(-+0.363)、0.656(0.415+0.241)、0.028(-+0.028)、0.486(0.454+0.032)、0.179(0.179+-)、-0.101(-0.101+-),影响参与感知的总效应(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分别为:0.049(-+0.049)、0.326(-+0.326)、0.615(0.566+0.049)、0.001(-+0.001)、0.007(-+0.007)、0.194(0.194+-)、-0.181(-0.181+-)(见图1).

表4 假设关系模型适配指数

图1 假设关系模型路径图

3 分析和讨论

3.1成就目标对体育学习的直接影响

分析显示,掌握趋近目标显著正向预测了坚持和努力、参与感知,其对影响两个行为变量的直接效应分别为0.179和0.194;掌握回避目标显著负向预测了坚持和努力、参与感知,其影响两个行为变量的直接效应分别为:-0.101和-0.181.结果说明,第一,在学校体育领域中,掌握趋近目标具有积极的动机特征;第二,虽然掌握回避目标中的掌握成分可能会促进积极结果的产生,但其回避成分会导致一系列消极的结果.由于受“应试教育”、传统文化、家庭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学校体育教育存在着严重的缺位和错位现象[12],致使大部分学生掌握的运动技能非常有限,运动能力也较差,因而他们更可能对自己的体育能力形成了消极的判断.这种消极的心理价效不仅降低了学生体育学习的坚持和努力,也导致学生在体育课中产生更多的消极体验.

虽然回归分析发现成绩回避目标对参与感知有较小程度的预测作用,但路径分析显示两个成绩目标对两个行为指标均没有显著效应.这种现象既可能与社会文化环境有关,也可能与教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理解有关.一方面,由于体育学科在社会选拔功能上的不足,不仅导致人们普遍认为学校体育的学习任务价值低,而且也造就了体育教师在职称评定中的边缘化地位[11].前者致使学生不重视体育课,后者致使一些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没要求.这使得体育课堂成为学生自由、教师轻松的嬉戏玩耍的场所.另一方面,由于对体育课程的教学规律等基本问题的认识深度不够等原因,一些教师并未充分理解培养体育兴趣、促进运动参与等目标的内涵,造成了体育课堂教学结构松散,满堂课都堆砌着轻松游戏的现象[13].

3.2社会目标对体育学习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回归分析显示,社会关系目标对坚持和努力均没有直接的预测作用,但通过成就目标对两个行为指标产生间接作用.路径分析显示,社会关系目标不仅通过掌握趋近目标分别对坚持和努力、参与感知产生积极的间接效应(0.070,0.076),也通过掌握回避目标分别对两个行为指标产生消极的间接效应(-0.042,-0.075).结果说明,社会关系目标对体育学习仅有较小程度的间接作用.

回归分析显示,社会责任目标不仅显著积极预测坚持和努力,也通过掌握目标对坚持和努力产生间接作用;路径分析显示,社会责任目标对坚持和努力不但产生了大于其他动机变量的直接效应(0.454),而且还分别通过掌握趋近目标(0.071)和掌握回避目标(-0.039)对其产生间接效应(0.032),其影响坚持和努力的总效应(0.486)仅小于能力知觉.虽然回归分析显示社会责任目标对参与感知没有预测作用,但路径分析显示社会责任目标通过掌握趋近目标(0.076)和掌握回避目标(-0.069)对其产生间接效应(0.007).结果说明,社会责任目标是影响学习行为的重要动机因素.它不仅直接促进了体育学习中的坚持和努力,而且也通过掌握趋近目标的中介作用对坚持和努力产生的间接效应.

3.3情境感知对体育学习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分析显示,掌握情境感知不仅对坚持和努力产生0.104的直接效应,而且还通过社会责任目标(0.206)、社会关系目标(0.016)、掌握回避目标(0.025)对坚持和努力产生0.247间接效应,其总效应为0.351.同时,掌握情境感知还通过社会责任目标(0.004)和掌握回避目标(0.045)对参与感知产生0.049的间接效应.结果说明,第一,掌握情境感知不仅直接而且间接影响体育学习行为;第二,掌握情境能有效降低学生对掌握回避目标的采用,进而对体育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第三,掌握情境感知与掌握趋近目标没有直接联系,这一结果令人吃惊.“学生不重视,教师没要求”的体育课堂可能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回归分析显示,成绩情境感知对两个行为指标均没有直接的预测作用,但通过能力知觉、社会目标和成就目标对坚持和努力产生间接影响,通过能力知觉对参与感知产生间接影响;路径分析显示,成绩情境感知分别通过能力知觉、掌握趋近目标和掌握回避目标对坚持和努力(0.355、0.031、-0.023)、参与感知(0.333、0.034、-0.041)产生间接影响.结果说明,虽然成绩情境感知影响坚持和努力、参与感知的总效应(分别为0.363和0.326)均大于掌握情境感知,但其影响效应主要是通过能力知觉的中介作用产生的.因此,考虑到学生在身体素质和技能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成绩情境感知可能并不能促进中或低能力知觉的学生的体育学习.

3.4能力知觉的直接效应和中介效应

回归分析显示,能力知觉不仅直接而且间接预测了两个行为标量,同时调节着成绩情境对体育学习动机和行为的影响.路径分析显示,能力知觉不仅对坚持和努力产生直接效应(0.415),也通过社会责任目标(0.206)、社会关系目标(0.009)和掌握回避目标(0.026)产生间接效应(0.241);能力知觉不仅对参与感知产生直接效应(0.566),也通过社会责任目标(0.003)和掌握回避目标(0.046)产生间接效应(0.049);成绩情境感知与能力知觉之间的路径系数为0.54.结果说明,能力知觉是影响体育学习的重要动机因素,其影响坚持和努力总效应(0.656)、影响参与感知的直接效应(0.566)和总效应(0.615)均大于其他动机变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能力知觉是重要的中介变量,调节着成绩情境对体育学习动机和行为的影响.

4 结论

4.1 掌握趋近目标积极、掌握回避目标消极影响体育学习;社会关系目标间接影响体育学习;社会责任目标不仅直接影响坚持性和努力程度,而且间接影响体育学习.

4.2 成绩情境感知间接影响体育学习.掌握情境感知不仅直接影响坚持性和努力程度,而且间接影响体育学习.

4.3 能力知觉不仅直接而且间接影响体育学习,同时调节成绩情境感知对体育学习的影响.

[1] 王登峰.学校体育的困局与破局——在天津市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3,28(1):1-7.

[2] 戚玉楼,张振华.论中国特色学校体育的理论本质与形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6(4):396-399.

[3] CHEN A. A theoretical conceptualization for motivation research in physical education: an integrated perspective[J]. QUST, 2001,53:35-58.

[4] ELLIOT A J, MCGREGOR H A. A 2×2 achievement goal framework[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1,80(3):501-519.

[5] ELLOIT A J, CHURCH M A. A hierarchical model of approach and avoidance achievement motivation[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7,72(1):218-232.

[6] 刘海燕,邓淑红,郭德俊.成就目标的一种新分类——四分法[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3):310-314.

[7] JOHN WANG C K, BIDDLE S J H, ELLIOT A J. The 2×2 achievement goal framework in a physical education context[J]. 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 2007,8(2):147-168.

[8] AMES C. Classrooms: goals, structures and student motivation[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2,84(3):261-271.

[9] PARTRICK H, RYAN A M, KAPLAN A. Early adolescents’ perceptions of the classroom social environment, motivational beliefs, and engagement[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7,99(1):83-98.

[10] GUAN J. Achievement goals among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physical education[D]. Texas A & M University, 2004.

[11] 叶世俊,张宏杰,管建民.中学生体育学习成就目标2×2模型的检验[J].体育科学,2013,33(7):59-64.

[12] 平杰.体育强国视域下我国青少年体育的发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35(1):47-50.

[13] 毛振明.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方针”中的学校体育任务(上)[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1):1-3.

ResearchonRelationbetweenStudents'AchievementMotivationandPerceptionofParticipation,Self-ReportedPersistenceandEffortinPhysicalEducationSetting

YE Shi-jun1,2, ZHANG Hong-jie1

(1.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Shanghai 200438, China; 2.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Jingdezhen University, Jingdezhen 333000, China)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relation between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perception of participation, self-reported persistence and effort in physical education setting.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1) Students' mastery-approach goals and mastery-avoidance goals have positive and negative impact on perception of participation, self-reported persistence and effort, respectively; students' social-relationship goals were indirect predictor of these variations; students' social-responsibility goals were not only direct predictor of self-reported persistence and effort, but also indirect predictor of perception of participation, self-reported persistence and effort; 2) Students' perceived performance situation was indirect predictor of perception of participation, self-reported persistence and effort; Students' perceived mastery situation was not only direct but also indirect predictor of these variations. 3) Perceived competence were not only direct but also indirect predictor of perception of participation, self-reported persistence, meanwhile it moderates the effects of perceived performance situation on perception of participation, self-reported persistence and effort.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sults to improve the engaged in PE was discussed finaly.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achievement motivation; perception of participation; persistence and effort

2013-11-27

上海体育学院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xsxr2013010).

叶世俊(1970-),男,安徽芜湖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校体育.

叶世俊,张宏杰.中学生成就动机与体育学习的关系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7(1):92-96.

G807.3

A

1001-2443(2014)01-0092-05

猜你喜欢
成就效应目标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了不起的成就
懒马效应
失恋“成就”的CEO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