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声溯猿 野性的灵光

2014-08-25 16:04孙健
户外探险 2014年5期
关键词:长臂猿野生动物

孙健

西黑冠长臂猿

“两岸猿声啼不住”的李白时代,长臂猿的分布北及长江。1300年以后,长臂猿在中国已经退守西南一隅,对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言,“猿声”只能停留在书本上了。如今,中国还分布有六种长臂猿:西黑冠长臂猿、东黑冠长臂猿、白颊长臂猿、海南长臂猿、白掌长臂猿和东白眉长臂猿。其中,白颊、白掌已多年不见踪影,东白眉只剩一百多只;东黑冠尚存一百来只于中越边境;凄惨的海南长臂猿,仅剩23只。

西黑冠长臂猿还剩1000~1300只,比大熊猫的数量还少。这种长臂猿主要分布在云南中部的无量山和哀牢山。其中,分布于无量山上的西黑冠长臂猿景东亚种尚存87群,按每群平均五只算,应该有四百多只。

为保护黑冠长臂猿为代表的珍稀动植物及其周边自然环境,无量山自然保护区在1987年1月正式成立,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六公里,总面积7583公顷,2000年4月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黑冠长臂猿体长40~55cm,体重7~10kg,前肢明显长于后肢,无尾(猿与猴的体征区别),毛被短而厚密,在树上用长长的前臂荡摆式前进。它在树上的动作极快,来无影,去无踪,当地人称它们为“风猴”。幼猿不论性别都是棕黄色,雄性成年后毛色会逐渐转为全黑色,雌性体背灰黄色。它们的喉部都有音囊,用于鸣叫。每天早上太阳出来后,雄猿便开始在树冠上发出悠长的鸣叫声。这种声音清澈悠远,可以传到约两公里外的地方。这只是开始的“领唱”,等雄猿唱了一段时间后,雌猿便也开始附和,如此一唱一和,鸣叫的频率开始提高。灵长类动物中只有长臂猿有这样高亢婉转的声线。

几经辗转只为了一睹无量山迷人的生态系统和西黑长臂猿。恰逢一场罕见的雪刚刚融化,对于无冬的冬季无量山,这个如此纬度的亚热带密林,雪无疑是一次有伤痛的难忘记忆。

无量山位于云南景东西部,古称蒙乐,属横断山脉云岭余脉,点苍山向南延伸的一个分支。以“高耸入云不可跻,面大不可丈量之意”得名。当然多数人会记得金庸《天龙八部》中段誉随茶商来到无量山,误入无量剑湖宫,练就“凌波微步”。金庸笔下的无量山充满神秘,甚至有些跳出五界的味道,走兽飞禽、仙草毒虫,书生美女、恶人高手皆云集于此。现在他们是否还藏匿其中不得而知,但这份神秘一如大墙迎面。

闻声

傍晚的无量山,夕阳余晖尚在,远山葱翠而又飘摇,薄云轻幔,晚霞浮动,都市动物触及此景恐难以想到是种“美妙”,雾霾深重的城市晚景和这确有几分相似。当倦鸟啾啾低飞,山间寒气侵袭,每一口空气的含氧量都提醒你,这是个大氧吧,这是无量山。浓重的山影袭来,这个世界将换一幕戏上演。

日出之始,晨雾尚在弥漫,山中也有一刻黎明前的宁静。突然地一声鸣啼,划破恍若亘古蒙初的静寂,如果上循一个千万年,这声音该是透着灵光,预示蛮荒已退去,一类生灵将主宰这世界。而今天我们听到的,是我们人类的近邻在生存的边缘一退再退几近哀鸣的绝唱,这声音绝非兽类那般蛮野,有柔软,带着山水的灵气,最重要的是你能感受到呼唤!

这是雄性西黑冠长臂猿清晨的领唱。

初寻

沿着进山的小路循声而去,一路的枯叶和朽枝,斜向的山路,高耸的乔木,还有林间叶隙洒下的阳光。最初半小时步速很快,当跨过一条溪水,上升的坡度变得陡峭,受溪水湿度的影响,暴露的岩石上有了苔藓,树丛中也多了些灌木,牵绊增多行速大减,林中除了鸟鸣和自己的脚步声再无其他声音,似乎断了继续前行的线索。正在彷徨之际,突然在树下发现了哺乳类动物新鲜的便便,周边还有新折的断枝,咬过的浆果,这似乎可作出某种推断,恰遇的巡山向导证实这一点,这些确是猿迹,半小时前,确实在这一带活动,现在它们沿着山坡,大概向南两个山岭了。

一路南上追寻,林中的曼妙美景暂时无暇顾及,狂奔是现在的主调。当翻过第二个山岭,坡度变得极陡,臀刹是权宜之计。坡下大片枯萎的断竹让路的去向变得混沌,竹林下面是一处断崖,一时的道路迷失正适合背坡小憩。突然远处一声啼鸣,算是指引了方向,横切山坡,循声而去。没走多久,一道峡谷横亘面前,对面密林之中几声猿啼,枝叶晃动,再细望去已然只有叶隙间腾挪的背影了。

再探

次日,天色微明已踏上寻猿之路。最初坡度比较舒缓,外加专注行走让速度快了很多,等翻过第二个山岭才感觉到累。前面又是陡坡,看着上行的坡度,顿时现了疲态,踟蹰而上翻过山坡,下行不多时,前方又是一道峡谷横亘,对面的密林如同一面巨幕,还好,比上次的近许多。坡很陡,勉强驻足歇息,只是不知运气如何,能否等到主角出场。

等待如同春草,慢也慢得,快也快得,当左前方的树枝突然摇动,真如同流星闪现的一刻。摇动的频率增加,并逐渐向右侧移动,叶隙间身影闪现,动作轻盈,或手臂秋千,或纵身飞跃,尾巴控制着平衡也绕枝防止坠落。兴奋之余突被这尾巴困扰,猿怎会有尾!

现身

在无量山除了旗舰物种西黑冠长臂猿,还有灰叶猴。真是巧遇,灰叶猴也是群居。看它们有秩序地向右侧攀援,一群足有30只,或静或动,或左顾右盼,或攀援嬉戏,其乐融融。遇到灰叶猴虽是幸事,但也感不足,毕竟长臂猿是主角,而且听说,这两种动物一般不会遭遇。心中正在说服自己接受现实之时,突然右侧山谷一声啼鸣,回声不绝,接着又是几声,且越来越近,树叶同时波浪般晃动依次而来。奇妙的是灰叶猴阵脚不乱,秩序井然地依次在树间向左侧山谷攀爬,而后消失了踪影。

树的枝叶间,长臂猿的游戏正在上演,这该是他们的主场。此时太阳已经高高挂起,有黑色大猿倚在树枝上打盹儿,年少的你追我打,闪转腾挪,十分顽皮,棕色母猿带着幼仔,幼仔抱住妈妈的脖子,但这丝毫不影响母猿两臂在树枝间飘来荡去。事实上,无法用语言描述一群长臂猿在家园的快乐嬉戏以及幸福生活,能说的就是我看到过。对于它们,我们都是侵入者,要尽快离开。重要的,是这样的景象不要只在记忆和文字中,或者图片里。endprint

户外探险提示

野生动物拍摄的特点

1.长焦拍摄

野生动物摄影师也称为长镜头摄影师。长焦或超长焦镜头在自然和野生动物摄影中被经常使用,因为多数的野生动物都会和摄影师保持相当的距离,长焦镜头特有的短景深和背景虚化效果也成为自然和野生动物影片中最常见的视觉美感效果。

熟练的职业野生动物摄影师在使用长焦距镜头时可以准确、快速地跟踪被摄体,同时还手动保持焦点清晰。

2.微距拍摄

微距画面在自然和野生动物影片中或多或少都会出现,有时甚至占有主要地位,它也是自然和野生动物影片摄影师的基本功之一。微距拍摄是肉眼无法达到的观察角度,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对揭示微观自然世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夜间拍摄

很多有趣的动物都在夜间活动,揭示它们在夜间的神秘行为,无论观众还是科学家都非常感兴趣,一般来说,这也是照片的亮点。大功率闪光灯同时TTL联动,能随时快速撕裂黑暗,准确曝光。

4.红外自动触发拍摄

对于很敏感或行动很诡秘的动物,或者动物在摄影师难以到达的地方,要拍摄它们常要使用遥控和自动触发的方式。红外自动触发摄像机利用温血动物身体会发射红外线的特性,来启动相机。在镜头前设置引诱物或气味,或布置在水源附近。

5.隐蔽拍摄

隐蔽拍摄无疑是一项常用的基本技巧,动物没发现摄影师时会展现出更自然的行为。最常用的方法是隐蔽帐篷,常用的迷彩伪装帐篷,还有为适应不同环境而采用的不同颜色的隐蔽帐篷,比如白色的雪地伪装帐篷。伪装帐篷内部,要弄得尽量舒服些,以适合长期蹲守。

中国野生动物摄影训练营

是由野性中国工作室主办的一个长期开展的自然摄影培训项目,创办于2004年。其宗旨是培养中国本土的自然生态摄影师,改善中国生物多样性丰富但影像记录匮乏的现状,并通过这些影像的传播促进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去年年末在云南无量山自然保护区举办的中国野生动物摄影训练营媒体营,学员主要是来自各个媒体的记者和当地保护区一线工作者。今年4月底将在高黎贡山开营,活动安排了丰富的自然摄影课程,讲师将带领营员实践外拍、夜拍,并作指导。

云南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黑长臂猿及其栖息环境,还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云南红豆杉、南方红豆杉、长蕊木兰等。endprint

猜你喜欢
长臂猿野生动物
为野生动物建座“桥”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鄙视型礼让
长臂猿爸爸
В Китае началось рассмотрение проекта решения о запрете нелегальной торговли дикими животными中国保护野生动物再立重典
深山有猿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互相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