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苦水

2014-08-26 01:12
当代体育·扣篮 2014年14期
关键词:戴利查克篮网

如果一支NBA球队遭遇到输球的命运,球队里挨骂名单排名第一位通常都是主教练,但你知道他们的工作有多么不容易吗?主教练要想方设法让球员们开开心心地上场打比赛,好让那些关注球星的媒体和球迷们满意,也对自己的老板有个交代。可惜这么做远远不够,教练们必须得绞尽脑汁去激发自己的球员们去多赢几场比赛,否则他就得收拾行李走人。即便如此,你仍然要明白一点,现在的教练比起过去的教练还算是幸福的。如果你不相信这点,那么就来听听那些昔日NBA联盟中的顶级教练都是怎么说的吧?

生存压力

查克·戴利(曾带领活塞两次夺冠,梦一主教练):很多人觉得NBA主教练和一些公司里的CEO没什么区别。没错,主教练的年薪基本和一些CEO们的收入处于一个水平,但主教练们真的和那些衣冠楚楚的CEO们过着一样的生活吗?教练们个个因为熬夜而眼睛通红,泛着血丝;他们的神经永远都绷得很紧,动不动就大吼大叫其实是因为自己的心理压力太大。

弗兰克·雷登(前爵士主教练):其实这并不是最糟糕的情况,主教练们都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而这一切都是因为该死的“生存压力”。他们总会忍不住问自己这样的问题:“如果哪天被解雇了该怎么办?到那时候谁还会给我像现在这样的薪水?天知道有多少人在对我这份工作虎视眈眈。好吧,我只能继续更加玩命地去工作。”这就是我们面对的现状,于是球队的主教练们个个都成了工作狂。我猜绝大多数教练都是抱着这种想法去拼命工作的,尽管最开始的时候,每个人都有对于这项工作的热爱所产生的无穷动力,可面对那么大的压力,他们无可选择,甚至需要牺牲自己的健康来保住眼下的工作。

查克·戴利:我几乎说梦话都会问自己:“我还能做点什么才能赢下更多的比赛?为什么我们会输给对手?我的执教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或者是球员们出了什么问题?”类似这样的问题整天出现在我的脑子里,即使带领球队拿到总冠军之后,这种想法依然存在。这种对于失败的恐惧能够压垮每一个主教练,它总是像个阴影一样阴魂

不散地缠绕在他们的心上。

道格·科林斯(前公牛主教练):当NBA球队的主教练真能让很多人崩溃,你整天满脑子想的都是这个夏天哪个自由球员能给我们的球队带来些帮助?哪套战术会在季后赛中更好的发挥作用……你整个人都会变得神经质,甚至晚上躺在床上闭上眼睛时还在想球队该怎么进攻怎么更有效地去防守,所以你最后发现好几个钟头后自己还没睡着。我就是经常半夜从床上爬起来开始看比赛录像,然后到凌晨的时候才能睡一小会儿,因为你不能耽误了第二天的训练。

查克·戴利:你见过哪个CEO会在工作的头五年就被解雇?可是我们当教练的人,能在一支球队里面呆够三年就已经很幸运了。通常老板们都会给你一个五年的承诺,但第三年的时候你必须能让球队打出不错的战绩,否则就收拾行李准备走人吧。

里奇·阿杜巴托(前小牛主教练):其实正常情况下,球队教练至少需要五年的时间才能扭转一支球队处于劣势的局面,并且重新建立起比较合理的攻防体系。但问题是有哪支球队会像当年的小牛那样给主教练迪克·莫塔五年的时间去振兴?还有更加离谱的状况——1990年代初的时候我在小牛担任主教练的时候,球队管理层当时告诉我要尽量将胜场控制在15场左右,这样他们才有机会拿到一个高顺位选秀签。同时他们还要求我不能因为输球沮丧,还得保证队员们不因此而松懈。这些事情说起来很轻松,但你应该知道没有哪个主教练真的可以做到不在乎球队输赢。

我还是要在每场比赛结束后去分析刚结束的比赛,大概要到半夜一点左右才能回到家里。然后我会把比赛录像再重放一次,做一些笔记,大约四点钟的时候才能上床睡觉。但很多时候我一觉醒来后竟发现自己坐在椅子上,录像机还开着。之后我匆忙吃点早餐,一天的训练又要开始了。

道格·科林斯:在一些人眼里,主教练就应该没日没夜的工作。假如一位教练在休息日的下午三点离开办公室,那么就有很多人为此嘀咕,就好像当主教练的人就没有资格休息,必须每天都加班到晚上九点甚至半夜才算称职。我们的工作在这个联盟里已经陷入了这样一种怪圈,那就是如果你没有不要命地工作,那你就是个不称职的教练。很多球队教练的私人生活都因此受到了影响,举些例子,你的孩子正兴致勃勃地和你说起学校里发生了什么新鲜事,看上去你听得很认真,事实上你可能一个字也没有听进去。这项工作就是这样慢慢腐化你的生活,而你竟然意识不到它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你的日常生活。关于这一点我非常很佩服兰尼(威尔肯斯),这些问题他一直处理得很好。

兰尼·威尔肯斯(联盟首位执教胜场数达到千场的教练):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不受我们控制的,只要把自己能做的部分做好就够了。我喜欢球队教练这个工作,喜欢和那些充满活力的年轻人相处,更喜欢那些比分胶着到最后的比赛——我坚信在那种时刻我能做出正确的决定来帮助我们的球队获胜。没错,我也讨厌失败,可我不会因为这样而胆怯,我相信自己作为一个教练的能力。一个赛季里难免有那么几天会因为输掉比赛而失眠,但大多数情况下只要离开赛场回到家里,我就做回真正的自己。

道格·科林斯:兰尼说的没错,每个做教练的人都明白这些道理,可大多数主教练一旦进入工作状态就会把自己的家庭抛到脑后,特别是在赛季正进行着的时候。所以我在离开公牛队之后推掉了好几份工作(1988-89赛季结束后被公牛解雇),我只想能用多一点时间来陪陪儿子,看看他是怎么在高中和杜克大学打球的。我还希望多一点时间去陪陪我的妻子以及另外几个孩子,他们是我的全部。如你所知,主教练这个工作是会让你忘记这一点的。

弗兰克·雷登:其实不是这个工作会让人变成自私的工作狂,而是动不动主教练就会下课这件事情太可怕了。

查克·戴利:没错,对于那些曾经被炒过一次的人来说,这种情况会变得尤其难以忍受。平时总是响个没完的电话忽然安静了,而多出来的大把时间会让人无所适从,孤单的像是被整个世界抛弃了一样。

下课苦果

道格·科林斯:当我得到公牛主教练那份工作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可能会有被炒的下场,之前的十年里他们就炒掉了九位主教练,而我又能得到什么不一样的结局呢?尽管如此,当得知自己被解雇的那一刻,我心里仍然很委屈。在我的球员生涯里,我可从来没有被扫地出门过,所以“解雇”这件事对于我来说,真的是太残酷了。被解雇的第一年,我几乎没有走出家门,这件事让我羞愧无比,更让我难堪的是我就住在芝加哥,而公牛后来表现又很出色。一些球员们在接受采访时说的话更是让我感觉受伤,我真的陷入到过整个人被完全击垮的状态。

里奇·阿杜巴托:那些信誓旦旦说不会解雇球队教练的人都是骗子!1992-93赛季中途我被小牛解雇了,而那时赛季才开打了29场比赛。我知道我们2胜27负的战绩的确很烂,但我想他们至少应该再给我一点改造球队的时间。我的那些同行,比如胡比·布朗和弗拉特洛等人都鼓励让我更有勇气去面对这件糟糕的事情。就算是戴利也有过那样糟糕的经历,没错,他在执教骑士的第一年仅取得9胜32负(1981-82赛季)后就被炒了,可是那不是戴利的错。唐·钱尼执教火箭的经历更离谱,上一年他还是年度最佳教练,可是第二年他就卷铺盖走人了。我非常认同科林斯说的那些话,最糟糕的情况不是被炒,而是在你离职之后球队战绩居然有很大的好转,因为你心里肯定想的是“享受成功的人本来应该是我,但却让后来的那个家伙捡了个便宜”。好在,我很庆幸在我离开之后的两年里,小牛的战绩是22胜113负。尽管如此,有一个念头我始终无法忽略,那就是我总想知道自己到底还能不能再次得到执教的机会,还会不会有一支球队愿意请我回去担任他们的主教练。

弗兰克·雷登:当一个教练有过被炒的经历后,再得到第二份工作他就会变得非常谨慎,做什么事情都更加小心。这不是什么好事,因为他们身上丧失掉了一些勇气。这些人常常会这么想:“还是谨慎点的好,这次我可不能再被炒了。”失业带来的恐惧可以彻底改变一个人——有过被解雇经历的教练在不知不觉之间开始变得多疑,很难去信任身边的人,一旦球队输掉某场比赛,这种情况就表现得更为明显——他们的焦躁情绪显露无疑,原本开朗的人也开始喋喋不休地抱怨。当然,他们抱怨得最多的还是自己手下的球员,他们甚至会怀疑所以的人都在联合起来对付他们。

你能指望一个整天都在抱怨的主教练拿出什么像样的成绩?所以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就会导致他们不得不再次被解雇。我想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我们这个国家的文化——我们生活在一个崇尚英雄的国度里,在大多数人追捧英雄的同时,就会让那些原本处于弱势的失败者面临更多的批评。要知道,每年都只有一支球队能取得最后的成功,所以我们想开点吧,不用为一次失败而折磨自己。

由于过度看重比赛的胜利,球队教练们的神经始终无法放松,输掉比赛会让人沮丧、愤怒或者焦躁,而赢得一场比赛他们的情况也不见得多好——只不过是庆幸这场比赛没输而已。

威利斯·里德(尼克斯名宿,退役后曾担任尼克斯和篮网主教练):所有人都只盯着战绩看,就拿我自己的经历来说吧!1977-78赛季被尼克斯请去当球队主教练的时候是我刚入行,很幸运的是,那年球队的战绩很不错,尼克斯四年以来首次胜率超过五成,同时我们还打进季后赛。那一年,所有的人都说我干得漂亮极了。而在1988-89赛季,我被请到篮网担任主教练。其实那应该是我作为主教练最好的阶段——伴随着年岁的增长,我变得更加成熟,同时也有了更为丰富的执教经验。可我执教篮网的第一年,球队战绩并不好,于是外界就说我在新泽西的表现还不当年在纽约好。没错,那些人就只看到了战绩。

查克·戴利:很明显,人们不会用比赛的输赢来判断一个球员的实力,衡量球员的东西是那些具体的数据——他得了多少分,抢了多少篮板,送出多少助攻,没有人会把胜利或者失败的标签贴在球员的名字后面,承担这些东西的人永远是倒霉的球队主教练。所以每个主教练都把成败看得很重,并且不惜拼上一切来争取更多的胜利。摆在球队教练面前最艰难的任务就是如何指导那些特殊的球员,因为教练看重的是输赢,而那些球员们看重的只是希望自己的数据能再漂亮一点,好给未来赢得大合同增加一些筹码。

菲尔·杰克逊(前公牛教练):最大的问题出在教练和球员差别巨大的薪水上。有些球员会很不屑地打量着薪水比自己低的教练,甚至说出这样的话:“他拿的薪水比我们队里赚钱最少的队员还少,只能拿到这么点钱的人,执教水平能高到哪里?”打个比方,如果球员A认为自己比球员B在场上的表现更为出色,而球员B却比他多拿了100万的薪水的话,球员A就会因此忿忿不平。所以身为球队教练的我们不得不花费很大的精力去安抚这些认为自己收入和表现不符的家伙们,这种情况在每支球队都经常发生。

兰尼·威尔肯斯:作为球队主教练,我们不能因为球员不同的年薪不同而影响自己在战术方面的布置。管理层花重金签下某个球员之后,当然希望他们在场上能打出相应的表现来证明他们配得上那份合同,但我们教练的职责是根据对手情况来合理地安排战术——我要用的是那些可以帮助我们的球队获得胜利的人,并不是谁拿的薪水多,他就应该有更多的上场时间和战术地位。至于一位球员是否可以帮助球队,其实在平时的训练中大家都能看清楚,所以如果我根据球员的薪水来决定他们的上场时间的话,别的球员既不会尊重那位高薪球员,也不会尊重我。

查克·戴利:我从来不会根据球员拿到的薪水数目来分配上场时间,球员们确实很在乎彼此之间的薪水差别,但是球队主教练不能被这个影响。当年我率领活塞拿到总冠军之后,薪水问题立刻成了全队上下最关心的东西,那些球员们手上有了总冠军戒指,所以他们理所当然地想要更多东西,但这样的问题和教练扯不上一点关系,我们应该关注的东西在篮球场上。

球员们都希望得到更多的上场时间和更漂亮的数据,就比如说比尔·兰比尔,他在中场休息时肯定会跑到数据板那里仔细地打量一番,看看自己抓下了多少个篮板,其他球员不一定像他一样去直接看,但是心里都有一本账,他对于自己得了多少分会记得一清二楚。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到一边比赛,一边惦记这些东西的,但是他们的确做得到。

兰尼·威尔肯斯:我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不过我始终坚持这样一个原则:不管这个球员场下拿到多少薪水,签了多少大合同,只要到球场上,你必须得听从我的战术安排。每个人都想要更多的上场时间,但这一切都是球队主教练说了算,我来决定谁来首发,谁打多长时间,谁来防守对方的头号球员——我告诉过我的球员们我会做到公平,不过条件是他们必须得服从指挥。

权利的游戏

菲尔·杰克逊:所有那些已经在NBA打过很多年的老球员们都很了解球队从聘用到解雇教练的流程。如果球队请来的教练是戴利或是威尔肯斯,那么这些老球皮就知道他们的合同至少是五年的,而且拿到的薪水肯定不会低,这就意味着两点:第一,未来几年里他们都要在这个教练手底下打球;第二,既然这个老家伙能拿到高薪,那么球队管理层肯定很器重他,并且很愿意在球队建设的问题上听取他的意见。

如果球队只给新聘请的教练一份一年的短合同,那么球员对待他们的态度就另当别论了。他们没胆子去挑衅有五年长约的教练,但是当一个管理层持观望态度的教练上任的时候,这些球员就会适当挑战他的权威。所以,当年戴利在篮网执教时能为球员们立下一套规矩,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是篮网有史以来薪水最高的教练,另外,球队管理层也在球员们面前郑重表明了态度:我们请查克来是要带领我们的球队走向胜利。

弗兰克·雷登:说起新泽西篮网,我马上就想到了可怜的比尔·菲奇在那里遭遇过的一切——他们有七位股东,每一个都希望球队按照自己的意志,聘请自己欣赏的球队主教练。当时新泽西的报纸上每天都有关于篮网新教练的流言,于是菲奇在球队中根本没有什么权威,说得更明白些就是那些球员们压根就不把菲奇放在眼里,他们知道能做主的人是谁,所以他们觉得哪里不对就根本不会告诉菲奇和球队总经理,而是直接去找赏识自己的老板去反映情况。

我可以说是德里克·科尔曼一手促成了菲奇当初的处境,当年篮网的主教练如果不能让队中的头号球星称心如意,那么他也就离下课不远了。一旦球队里教练和球员的地位处于这种情况的时候,这支球队就完了。

正是出于这样的认识,1979年我被邀请去爵士担任主教练的时候,我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教练必须拥有对球员的绝对控制权,如果不满足这一条,其余的一切都免谈。

在犹他,我既是球队主教练,又是球队总经理,每一张支票都要由我在上面签字后才能生效——没有别的目的,我就是要求每一个球员都意识到我的权威。作为一名球队教练,我的表现也许比不上帕特·莱利和查克·戴利等人,但是爵士球员没人敢看不起我,他们知道我在这里是有权威的。

里奇·阿杜巴托:奎因·巴克纳曾试图去当一个好教练,但他确实没有那个本事——不但无法笼络住手下的球员,反而把和他们的关系搞得很僵。巴克纳完全搞错了方向,就算是想要在大家面前树立自己的权威,也不应该对德里克·哈珀指手画脚的。要知道队里其他11个球员都非常崇拜哈珀,他不光是一个很出色的球员,还是一个非常好的人,当一位教练手下有这样出色的球员的时候,最聪明的做法就是和他搞好关系,而不是动不动就向他“宣战”来显示自己有这个权力。某种程度上,像哈珀这样的球员的看法甚至能左右一位教练的命运。

弗兰克·雷登:其实每个球队教练都有自己的一套约束球员的方法,你认为帕特·莱利不允许媒体了解球队训练情况是为什么?还是因为他会在训练中对球员们大吼大叫,而他肯定不希望媒体知道这种情况。难道对球员严格不对吗?我不认为教练在练习中吼球员两声有什么了不起。不过那些球队老板们确实不喜欢教练这样做。多数情况下,老板们更愿意相信他们重金签下的球员或者是媒体的说法:他们说这个教练可以,那么情况还好;要是他们说教练不行,那么事情就严重了。这个联盟里最优秀的教练很可能会因此丢掉工作,胡比·布朗就遇到过这种事。

查克·戴利:在我看来,铁腕教练已经过时了。那些球员们——尤其是大牌明星们都能签下一份高薪合同,他们压根就不怕丢掉工作,就算被球队弃用了又能怎么样?他们照样能拿走属于自己的钱。他们不怕丢工作,也不怕受伤——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些对球员严格要求的教练们就不受欢迎了。

道格·科林斯:在NBA联盟里当教练和在大学里当教练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大学教练有权利去选拔合适的球员,也有绝对的权利去制定球队规矩,到了NBA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球队规矩是管理层的人定下来的,选秀大会上应该选哪些球员,每年的交易期怎么做交易都是球队总经理说的算。问题就这么来了,往往年的选秀大会结束后就是冲突爆发的时间,因为球队选来的球员并不是教练最想要,而总经理还会质疑你的用人。更多的问题还在后面:球队老板会把球队经理叫过去问话:“为什么我花了大价钱弄来的新秀却不上场比赛,而是天天坐在板凳上?”球队经理十分委屈地回答说是主教练不肯给那个家伙上场的机会。这样的问题每支球队都会遇到,就算像杰里·韦斯特那么聪明能干的总经理和莱利那么经验丰富的教练也一样会为此争吵。

弗兰克·雷登:这个联盟里很多人根本就认识不到一位好教练对于一支球队的重要性。如果是大学球队缺少一位教练,那么他们会满世界去寻找合适的教练,如果相同的情况发生在NBA呢?他们说不定会随便选个以前在球队里当解说员的家伙来充数。

我承认有一部分场边解说员是相当优秀的,他们曾经是很出色的球员。比如当年湖队果断起用的莱利,他后来成为联盟中最优秀球队。但你不能仅凭借一个人的成功就去肯定这种随便任用教练的做法是正确的,绝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天分去成为一名出色的教练的。

约翰·哈夫利切克(凯尔特人名宿):其实我也曾经有很多次机会去某支球队当教练,但最终我还是退却了——我知道自己没办法把那些混乱关系协调好。

查克·戴利:无论如何,NBA主教练这个工作肯定是地球上最刺激的工作之一,你的工作成果会直接体现。无论是输还是赢,你都可以当天就看到结果。当我们这些习惯了当教练的人真的永远离开这个工作的时候,其实还是很怀念当教练的日子的。

猜你喜欢
戴利查克篮网
摇滚,从查克·贝里谈起
Chuck s friend 查克的朋友
迟到的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