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现象”解析

2014-08-26 17:13乔娜郅静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4年2期
关键词:甘南县委干部

乔娜+郅静

编者按

进入1月下旬,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式启动。作为全省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的县级试点单位,甘南县的做法得到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并责成省委相关部门派员调查、采访。为配合全省正在开展的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本刊隆重推出介绍甘南实践的长篇通讯,以期为各地的教育实践活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引子

甘南,齐齐哈尔市辖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嫩江中游右岸。全县幅员面积4792平方公里,人口37万。

曾经,在一些外人的印象中,甘南是一个不很显眼的地方——没有富甲一方的资源,没有声名远播的物产,没有引以为傲的景点,没有底蕴深厚的文化……除了老典型兴十四村这个亮点,似乎很难引人注目。然而,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有关甘南的话题突然热闹起来,甚至莫衷一是。

有人说:“甘南人变了,变得有点与众不同了……”

也有人说:“甘南的干部好像都被洗脑了!”

还有人说:“甘南有些狂热!”

……

无风不起浪。在甘南,究竟发生了哪些令人不可思议的事儿?

“离谱”甘南

从2013年4月开始,甘南的干部们,从县领导到村干部,每天除了正常工作,就是忙于看书、备考。《中国共产党章程》《为人民服务》《反对自由主义》,这些久违了的文献又摆上甘南干部的案头;《把信送给加西亚》《没有任何借口》《甘南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公务礼仪》等等,也都成了甘南干部口中经常念叨的内容。一时间,搓麻玩牌消遣娱乐的干部少了,聚餐豪饮联络感情的干部少了,高档酒店、KTV等娱乐场所很难看到干部的身影了……这,在外人看来未免有些不可思议。

5月2日,时任省工商局局长的李坤来到甘南县工商局。他没带随从,独自推门而入,办公区虽然一片忙碌,但在他走过之处都有人起身打招呼:“请问,您需要帮助吗?”李坤摆摆手退出……走进三楼的局办公室,他被办公室主任认出:“呀,您是……您是省局李局长!”李坤满意地结束了本次“微服私访”:“走,我见见你们局长!”

6月初,在齐齐哈尔市范围内的领导干部工作作风暗访巡查中,甘南县未发现一起工作不在状态的问题。市纪委暗访组的同志纳闷:“不可能有人通风报信呀!”为了解开心中的问号,原计划进行两天的暗访,他们坚持了七天,然而还是一无所获。这令他们格外惊诧!

县纪委的一个干部说:“这在如今的甘南,正常!”语气中流露的是掩饰不住的自豪,甚至有点得意。

如今,县电视台每天都在滚动播出县委书记梁光、县人大主任赵俊清、县长李韬放、县政协主席于泱以及全县751名各级“管事儿”干部的手机号,同时公布的还有他们的职责、职权,并宣称“谁有事都可以随时拨打”,接电话的人一定马上办、热情办、办明白,办不了的话一定会说清理由。

7月11日,甘南镇东郊村农民古凤清因村里有人围墙占路致使出行困难,拨打了梁光的手机:“你是梁光吗?”“你好,我是梁光!”爽朗的声音让古凤清又喜又惊。事办了之后,他颇为得意地跟一些朋友说:“县委梁光和我通电话了,还给我办了事!”

在我们采访的过程中,梁光陆续接了五个群众电话,每次他都自信地按下免提键,让我们听他和来电群众的通话内容。有人上来就直呼其名:“你是梁光吗?”梁光答:“我是梁光。请问你要反映啥事?”

这样做,梁光的日子还能安生吗?梁光说,他愿意接群众的电话,有意思!

在甘南,还有很多与众不同的打法。

——干部想提拔,不用找门子,更不用花“银子”,只要符合条件并有足够的自信,就可以找组织自荐“要官”。

——在许多地方厉行干部全员招商的当下,甘南的各部门和干部却没有招商的“死任务”“硬指标”。他们靠优惠政策和优良环境筑巢引凤,靠部门各负其责和干部履职尽责真诚引资。

——无论哪个单位领导,都可以对那些大毛病不犯、小毛病不断,管不了、惹不起的干部说:“走吧,这个单位不要你了,去县委组织部报到吧!”

——县里做出的所有重大决策,包括最具神秘色彩的干部任用问题,都拿到所有副县级领导参加的县委常委扩大会上集体讨论。

——并非“国家干部”身份的村支书们,达到一定条件的就可以吃县财政的“官饷”。

……

这一个个有些“不同寻常”的施政方式,这一个个令人诧异甚至令人“质疑”的“甘南现象”,是怎样出现的呢?

思想风暴

“我变了,我们都变了。”这是甘南县建设局局长肖正平和我们正式交谈时说的第一句话,“是梁光改变了我们。梁光哪天从富拉尔基区来甘南的我记不得了,但我永远都忘不了他的‘9·27讲话。”

甘南的干部几乎都记得梁光的“9·27”讲话。

2012年9月27日,县委书记梁光在全县干部大会上做了上任一个月后的第一次正式讲话,用他的话说,这是一次“恳谈”“沟通”。讲话中,既有施政纲领、发展愿景,又有为官原则、做人之道。

“郡县治,则天下安。我受组织托付,肩负着省委、市委的期望来到甘南,成为全国1998个县的县委书记之一。和甘南的同志们一道开创甘南发展的崭新局面,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使命!”

“我们要大兴学习之风,让广大干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一阵为‘学一生。把学习作为一种由衷的个人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一种高雅的生活情趣、一种高尚的精神追求。”

“我们曾经站在党旗前面,把手举起来向党发誓。知道吗?那是和党约定呢!”

“如果谁有了权力又不干事,或者只为自己干事,甚至干违法乱纪的事,那就是营私舞弊,就是巧取豪夺。从法律信誉的层面说,就是撕毁约定了,就是不守信誉了;用老百姓的话说,就叫尖头苕脑,就是不讲究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希望我们都是愿意为群众办事的一类人;我希望我们为群众干事有一种快乐幸福的感觉;我希望我们的干部有理性、有血性,有素质、有激情,敢负责、敢担当,敢突破、敢挑战,活得体面、有尊严,再不被老百姓戳脊梁骨!”

“从今往后,在甘南咱们不整事,不搞小把戏,公平对待每件事,公平对待每个人。获得进步靠竞争,行使权力讲公平。要按规矩办事,按制度办事,以业绩好坏论英雄,以服务优劣定升降。”

“下一步,就是要通过实施‘为民工程,把存在的问题都逐步解决掉。只要风气好了,民心顺了,我们制定的甘南发展目标就实现了。”

“甘南县很大,其实是个家。从今往后,我当标杆,一切向我看齐!我们要精诚团结,奋斗几年,让群众过上好日子,这也是引领我们为之奋斗的甘南梦。甘南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

大道至简。梁光的讲话,没有高谈阔论,没有空话套话,那些鞭辟入里、振奋人心的大实话,以及随之而来的一系列新观念,在甘南干部中掀起了一场思想风暴。

甘南县监察局局长田玉录感慨地说:“有好多人说我们被洗脑了。说得没错,我们不仅被洗了脑,连心都被洗了。那些陈腐的思想、落后的观念,连同灵魂里的灰尘和污垢,都被洗去了。这是清泉洗心!”

用人奇招

毛泽东同志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在选人用人方式上,甘南显得有些“另类”。

“在甘南可以‘要官,不是假的!”时任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的任思民笑着说,“现在已有329人向组织自荐了,被选任到新岗位的有43人,其中提拔6人,重用9人。2013年,全县共有27名主持工作的干部,其中主持乡镇工作的9名干部已全部任职乡镇党委书记。”

当下的中国,干部任用几乎在所有的地方和部门都是一个敏感问题。因为某些地方买官卖官盛行以及用人决策上的一言堂,才有了流传甚广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的喟叹。也有人这样评价干部任用的暗箱操作,“戏法灵不灵,全靠毯子蒙”。如今在甘南,这条“毯子”被掀开了,一切都变得从未有过的公开、透明。

干部调整,哪个单位“一把手”或副职岗位空出来了,大家都看得清清楚楚。如果你是股长想当副局长,是副局长想当局长,是副乡长想当乡长,是乡长想当书记,那好,只要你符合条件,你自信有本事、能干好,就可以找县委组织部,也可以直接找县委书记——毛遂自荐。对于自荐的干部,组织部门进行严格的审核把关,经县委同意后进行备案,将其纳入选人视野,并分批选调优秀干部到“为民办”(“为民工程”办公室的简称)、信访办、征收办等急难险重岗位,进行重点培养、全程考核,促进干部尽快成长。

用老百姓的话说,这叫“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用组织部的话说,这叫“岗位锻炼”;用梁光的话说,这叫“赛场相马”。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考核后,对工作业绩平平、表现一般的干部进行组织调整;对工作业绩优秀、表现突出的予以提拔,特别优秀的选拔到乡镇、县直各部门党政正职等重要岗位上主持工作。下一步,你硬硬实实地干好了,这个位置就是你的了——正式任职!

梁光说:“让干部通过毛遂自荐、岗位锻炼、主持工作、正式任职这几个过程,打擂台、比本事,我们意在搭建一个一般干部提副职、副职提正职、正职提副县级的政绩展示平台,最终建立一个上不封顶、下不保底、能上能下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让那些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满意的干部尽快脱颖而出,让那些能力不行、作风不良、口碑不好的人不等到正式任职的环节就进行调整,这样用干部,精准度极佳,不会出现‘瘪子!”

干部们毛遂自荐的积极性,来自肖正平这样的成功样板。

当梁光在“9·27”大会上提出干部可以毛遂自荐的主张之后,时任乡党委书记的肖正平当天夜里辗转反侧、思绪万千:自荐,似乎意味着向领导要官,别人会怎么看?如果要了没给,面子往哪儿搁?

有类似顾虑的干部并非肖正平一个,但他在经过一番深思之后很快消除了顾虑,成为最先向梁光自荐的干部。梁光亲自对他进行面试,问他的动机、优势、特长和思路,还问他的缺点和劣势。

肖正平侃侃而谈,思路清晰,表达流畅,让梁光颇有好感。于是,县委决定让他到一个新成立的机构、也是梁光极为重视的“为民办”进行岗位锻炼。三个月后,县建设局局长的位置空出,经过县委组织部考核、县委常委会投票,肖正平走上这个令许多人向往的岗位。

自肖正平到“为民办”岗位锻炼始,那些自认为有底气的干部一看自荐果然管用,倍受鼓舞,纷纷到县委组织部自荐。

看到这样的局面,梁光高兴:“有这么多的干部勇挑重担,争先恐后地为党工作、为群众干事,好事啊!”

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同理,用人公平也是最大的公平。这样的机制,激发了干部拼搏进取的动力,释放了干部直面挑战的潜能。

“没有这样的政策,做梦都想不到能当上教育局‘一把手。”甘南县教育局局长叶久江说,“自荐的压力更大——你自荐上来的,大家都看着呢,要是干不了、干不好,多砢碜啊!所以,必须加倍小心、加倍努力,不敢有半点松懈!”

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段芃说:“甘南干部现在的精神面貌,从未有过地好;干工作的热情,也从未有过地高。”

说起市纪委暗访组为什么在甘南“一无所获”,时任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的任思民一脸的自豪。他说:“任凭谁来暗访、啥时来暗访,都会‘一无所获。因为我们现在实行的是全程考核、全员管理。”

全程考核、全员管理,并不神秘。简单地说,就是领导做榜样,一级带一级,一级管一级。副职若不对正职负责任,正职有权向县委组织部提出调整建议;中层干部或一般干部吃拿卡要、慵懒懈怠,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构不成纪律处分又工作不在状态,所在单位和部门可以退给县委组织部。什么时候学习教育好了,才有可能重新“上岗”。

人有脸,树有皮。有了这样的制度,谁还敢吊儿郎当啊!

甘南镇镇长张相海说:“我们这些乡镇长、科局长,在县里也算‘一方诸侯,主政一方呢。在我们家几辈人中,我是‘官最大的,是家族的骄傲,我也自认不是个孬种。好不容易奋斗得来的岗位,如果因为工作稀里糊涂、水裆尿裤被人顶下去了,那得丢多大的人哪!”

“我们真的是财政发工资!”兴隆乡新建村党支部书记牛国生骄傲地说,“但是这工资也不好挣。县里实行十星级管理,把工作分成十个方面,完成一项得一个星,达到十个星就开财政工资了;连续八年得十星,就成终身的了。我有信心,哈腰干八年,咱就是可以挣国家工资的农村人了!是本事,也是光荣!”

梁光说,在用人问题上,一定不能小看了村干部。甘南80%的人口在农村,全县95个村,如果村干部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三农”的问题就好办了。一个人就算一年挣3万元工资,全县也不过300万元。300万元能解决全县27万农民的问题,还不值吗?

县长李韬放说:“梁光是学数学专业的,账算得极精!”

“为民工程”出台

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召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特别是在转变作风、求真务实方面的一系列新思路、新举措,让以梁光为班长的新一届甘南县委班子为之振奋——几个月来苦苦探寻的工作突破口,和中央“为民、务实、清廉”的总要求如此吻合!

落实需要载体。于是,旨在“转变工作作风、服务人民群众、推动县域发展”的甘南“为民工程”实施方案开始紧锣密鼓地谋划。

在方案推出前的一次讨论会上,县长李韬放说:“我们立足于教育干部,让干部转变作风、为民服务,这很好,但不懂法甚至无理取闹的群众也有啊,所以我建议,在方案中也要有教育群众的内容。”

梁光点点头,说:“我认为韬放讲得有道理。教育干部是县委的事,我们有信心管好干部,但是,群众也需要提高思想觉悟,应该懂得在享有公民权利的同时,也有应尽的公民义务,让群众积极配合县委开展的‘为民工程。”

谁也没想到,身为“为民办”主任、“为民工程”方案的起草者之一的肖正平明确提出不同意见:“我认为不妥。‘为民工程的实施主体是广大干部,我们教育的重点对象就应该是党员干部,通过教育,知道自己要为谁服务、怎样服务。方案中出现教育群众的内容显然不合适。”

众人哑然。

梁光说:“县长提议,书记肯定,你一句话就给否了?”

肖正平的脸刷地红了,有些不知所措。

梁光一看肖正平僵硬的表情,马上笑着说:“别紧张。韬放说得在理,正平也说得没错!”

肖正平紧绷的表情有所放松。

梁光说:“我看这样。教育群众,在这个方案中可以先不写。等实施一段时间后,干部作风确实转变了,群众认可了,那时,如果还有无理取闹的情况,我们再开展对群众的教育。”

众人都表示赞同。

梁光正色道:“我倒觉得,肖正平敢于公开否定我和县长的意见,勇气可嘉,值得表扬。咱们过去开会就让县级领导畅所欲言了,突然一个科级干部提点反对意见,我们就觉得不适应,这不行。既然让人家来开会、讨论,就应该让人家有意见直说。这才是正常的。一言堂,官大就嘴大,那是反常现象。以后开会议事就这样,认为我说的不对就明确否,当面造!”

2013年4月9日,是令甘南干部难忘、更令甘南百姓开怀的日子。这一天,经过反复推敲论证、探讨争论,经过精心谋划和统筹,甘南县“为民工程”正式启动。

“为民工程”不是简单的红头文件,更不是空喊的标语口号。简言之,它以党的建设为抓手——加强思想建设,让干部心无旁骛地、一心一意地干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加强组织建设,选好干部用好人,为甘南的事业选出有热情、有能力、愿意干事能干事的四梁八柱;加强作风建设,让干部不搞虚的、不玩花的,脚踏实地干工作;加强制度建设,让干部心中有法律,干事守制度讲规矩;加强廉政建设,让干部一颗公心两袖清风,不仅能干事,还要干干净净地干事;加强考核、监督,让党员干部队伍竖到底、横到边,全员全程接受管理、监督。

通过这五大建设和监督管理,理顺干群关系,谋好政通人和之势、安居乐业之势,完成思想布局、干部布局、工作布局。

为了把这些设想变成现实,他们通过“思想发动、查摆问题、整章建制、全面实施”四个步骤,扎扎实实,深入推进。

“干部教育”和“思想再造”不是一天完成的。

从“为民工程”实施方案公布的那天起,甘南的干部们再无逍遥自在的太平日子了。发下来的必读书籍,不只是看看就行了,听听辅导就算了,而是要实打实地学、实打实地考了!

副县长刘春峰说:“一点不比高考差呀!严密,认真!”

一些上了年纪、文化底子薄的同志有了畏难情绪,有了牢骚:“动不动就考试,这不是折腾人吗?”“梁光让干部背他的讲话,就是搞个人崇拜。”

梁光不以为然:学习不能完全靠自觉,要有强制性,要有制度保证,要有检测手段。读书可以使人增长见识、开阔胸怀,读书可以使人丰富思想、提高本领,读书可以使人变得崇高、受益无穷。干部不学习、不读书,怎么提高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怎么提高工作能力?怎么升华思想境界?而且,我们要求党员干部掌握的都是起码应知应会的内容,要不然,怎么在甘南当干部!

不管愿意不愿意,一场场大规模的学习,一次次严格的考试,在甘南循序渐进地展开。一遍遍地学,一次次地考,渐渐为甘南干部所习惯,学什么、读什么,成了干部们见面交谈时最多的话题。

几个月过去,看似煎熬的考试,已经让干部们把看似空洞的理论外化于行、内化于心了。

梁光极其认真地对我们说:“思想教育真的太重要了。这是我们党的法宝啊!可惜,这些年已经丢得差不多了。通过思想教育,让干部尽快地转变思想,目的就是让干部懂得自己肩负的责任。不能让老百姓养着还不拿老百姓当回事,甚至干着损害老百姓利益的事!要让所有的干部明白,我们每个干部都是党和政府形象的化身,你不办事、干坏事,百姓骂你时,捎带的就是党和政府!”

如今,说起党的根本宗旨,说起党的群众路线,说起党的优良作风,说起甘南的经济发展思路,特别是说起“为民工程”……几乎每个甘南干部都能侃侃而谈!

难怪有人说甘南的干部被“洗脑”了。

百姓的事大于天

“为民工程”往大了说——群众为大,所有老百姓的事全管;往小了说就两个事——乡镇、村里所有的人和事都是党委的事,也是政府的事,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事;各部门、各单位涉及到的所有人和事,都是部门、单位领导的责任。这样就能保证干部有事干、群众的事有人管。

2013年8月2日早8点,梁光的岗位手机骤然响起。东阳镇同盟村的一个村民打来电话,说他家和另外五户村民的共计200多头大牲畜被洪水围困在梅里斯区境内的河套里,情况万分危急,请求帮助救援。

梁光撂下电话,马上指示东阳镇领导:“群众需要帮助,不管在哪儿遇到困难,我们都得管!”

东阳镇镇长马长伟二话没说,立刻带队赶往一百多公里外梅里斯区境内的鄂拉门沁草场,同时联系海事部门调用大型船只,组织乡镇干部和派出所干警全力营救,发动沿江村民前往支援。

干群联手,苦战三天。8月4日,当暮色笼罩大地、洪峰到来之前,被困的200多头大牲畜全部安全转移。免受重大财产损失的农民流着泪,不停地说着感激的话,让参与救援的干部群众深深感受到了干群一心的温暖与快乐。

兴隆乡东兴村村民杨才在县里的一家建筑公司打工时受伤,花去医疗费6000多元。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医疗费报销的事并不复杂,但却难住了杨才。原来,建筑公司寻找各种借口,只承担5000元医疗费,其余的概不负责。求告无门的杨才通过“为民工程”岗位电话把情况反映给兴隆乡政府。按理说,杨才在县里打工受伤,和乡里关系不大,但在“都是我的事”的属地管理理念下,兴隆乡党委和政府领导没有袖手旁观,而是多次出面协调相关部门,最终促成杨才与建筑公司达成调解协议,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政务信息公开是转变作风的一剂良药。甘南把全县大大小小的“官”的职责范围和他们的联系电话告诉老百姓,让老百姓有事知道进哪个门、找谁办,办不好了找谁投诉。

于浩洋,31岁,甘南镇居民。他患有先天性糖尿病,因母亲早逝、父亲年迈,靠一个姑姑照应。屋漏偏逢连阴雨。三年前,苦命的于浩洋又患上了尿毒症。他的姑姑无可奈何地说:“我上岁数了,也拉帮不动你了,找找政府吧。”于浩洋去过街道,找过民政,跑过派出所和医保局。但三年多来,他就像在原地转圈子。2013年,他听姑姑说县里在搞“为民工程”,要求干部为老百姓办实事,便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拨通了“为民办”的电话。让他没想到的是,在“为民办”的协调下,该来的部门都来了,一上午就给他办妥了低保手续和大病保险。

于浩洋哭了,很感激也很伤感地哭了:“你们让我想起了死去的妈妈!”此后,他和朋友闲聊时常感慨地说:“他们变了,真变了,变好了!”

时任“为民办”主任的肖正平听到这个评价,忍不住流泪了:“他还管我们叫‘他们哪!这让我惭愧、心酸……”

44岁的朱玉立是巨宝镇金星村村民,无儿无女,身体残疾,是个五保户。因七年前和县里五保供养中心的工作人员发生口角,性格倔强、爱认死理的他开始了漫漫上访路。他说:“县里的领导都认识我,我去过省里,进过北京,有些人认为我是‘刁民。可是梁光书记来了以后,干部们开始变了,态度好了,听我说理了。镇长史伟和镇干部李冰冰主动找我谈心,解开了我心中的疙瘩,还帮我找了一份工作。现在,我活得像个人样了,街坊邻居都说我变了。”

平阳镇70多岁的居民丁文英是个老上访户,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她的老伴是退伍军人,战争年代曾屡立战功,但在“文革”期间却受到迫害,蒙受冤屈。丁文英的大儿子曾在平阳电机厂上班,后因犯错误被劳教。解除劳教后又患脑出血,留下后遗症,一直失业在家。丁文英疯癫的二儿子失踪多年,一直没找到。平阳镇党委、政府领导针对丁家的情况,耐心细致地做丁文英的思想工作,帮助解决生活困难,并协调县社保局,帮她的大儿子办理了退休手续。丁文英十分感动,感慨地说:“共产党的好作风又回来了。”

“‘为民办的领导好:我叫王贵义,是一个靠低保和养花来维持生活的老百姓。梁光书记去年9月27日的讲话和今年4月9日的讲话,我都找人要来看了,实在感人肺腑,催人奋进,讲到老百姓心里去了。我是流着泪看完的,字字千金。‘为民工程让全县百姓高兴万分,你们把事办到我们心坎上了……我为你们感到光荣!谢谢!谢谢!”

一封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一面面表达百姓心意的锦旗,藏在“为民办”的柜子里。“为民办”主任范福才说:“我不愿意让别人看到这些。因为这些事都是我们该办的,而且是早就该办的,收到这些东西,说实话,心里有点愧得慌。”

现在,甘南的各单位、各部门都在想方设法把自己的业务职能梳理清楚,程序尽可能简化,以方便百姓办事。

2013年9月中旬,甘南的老百姓每家都收到一本《为民手册》,手册里简明扼要地写明了在甘南办什么事该去什么单位、找什么人、怎么办。老百姓说,这小本本,就是我们的生活指南。

现在,甘南最火的电视节目不是外国大片、古装大戏,也不是警匪片、言情剧,而是《“为民工程”进行时》。

2013年7月20日,这天的专题节目是《两头牛和一个招商项目的故事》:伴着鸡鸭鹅狗的叫声,宝山乡巨丰村的韩桂武说:“俺家17号晚上有两头奶牛不慎走失,向派出所报案后,乡政府和民警很快就帮俺找回来了。我深表感谢。我现在的想法就是‘为民工程好,为老百姓办实事!”

电视直播间里,龙之谷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巍说:“今天我到电视台是来表达心意的。自从我们龙之谷肥业有限公司落户甘南以来,得到了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在办理相关手续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投资环境的温暖。我们认为,投资甘南、落户甘南的决策是非常正确的。今后,我们将加大投资力度、加快企业发展,在做好企业的同时,积极投身到甘南的公益活动中,和甘南共进步、共发展!”

节目没有大策划,没有大手笔,更说不上视觉效果的“高品位、高科技”,可是,它每天都牢牢地抓住了全县37万人的眼球。甘南县电视台台长曹斌兴奋地说:“有了‘为民工程,我们的节目也火了,在办节目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温暖和激情!”

如今在甘南,无论在城镇还是在乡村,无论是退休干部还是家庭主妇,无论是种地的农民还是上学的娃娃,你随便拉住一个人说起“为民工程”,对方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

甘南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俊清说:“‘为民工程就像一棵参天大树,党的建设是主干,经济发展是成果,群众是树下的土壤。通过实施‘为民工程,甘南干部的思想端正了,工作干劲足了,不摆花架子了,事业心、进取心强了。”

仅仅靠干部的思想认识和制度机制,也决不会有这样的变化!

监督,到位的监督,毫不留情面的监督,才会使各级干部不敢心存侥幸、不敢懒惰懈怠、不敢违反纪律!

由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三家联合组成的“为民工程”监督组,随时受理群众投诉;

由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的监督监察巡视组,经常到各部门巡查、暗访;

县电视台开辟的《新闻直播间》和《新闻视点》专栏,随时对发现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以及吃拿卡要现象进行曝光;

县“为民办”对各监督渠道报送的违纪违规问题,随时编发通报批评。

甘南实施“为民工程”以来,已有三个单位、五名干部被通报批评,有两名干部被调整岗位,有四名干部被处分。

“那么,到底啥是‘为民工程?”记者穷追不舍。

县长李韬放说:“用最简单的话说,‘为民工程就是把群众摆在第一位,上级带着下级干,干部围着群众转,该管的事有人管,该办的事有人办,而且还要‘马上办,没有任何借口可以拖、可以推、可以糊弄!说到底,‘为民工程就是一项人心工程——人心齐了,心无旁骛了,事业必然就发展了。不到一年时间,已经有11个超亿元项目在甘南落户开工了。”

落户甘南的北京首农集团双河农场公司总经理说:“对我们来说,‘为民工程就是一块吸铁石,就是企业的安心工程。”

甘南镇一位姓张的社区居民说:“‘为民工程就像一个很大的筐,装着老百姓过日子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

梁光说:“‘为民工程不是创新,不是改革,也并不高深。它是党的宗旨的体现,是党的优良作风的回归,但它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是共产党人永远不可终结的事业。”

走出“信访不信法”的怪圈

公平,司法的公平,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

多年来,很多地方的老百姓都“信访不信法”,而这种情况,在当下的甘南正悄然发生变化。这个齐齐哈尔市曾经最大的信访县,现在的信访量骤减。

这是因为,甘南县通过改进司法管理,推行了人民陪审员、案件公开、庭前大调解、司法维权四项综合举措。

如今,甘南县法院最大的变化就是开门接案、开门办案。因为县委出台了一个新举措——改进司法管理:通过实行首问负责制,认真对待群众的诉讼诉求,该立案的必须立案;通过司法公开,让50名人民陪审员分别参与各类案件的审判,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听证;通过社会监督,将一些经过审判的疑难案件在电视台公开播放,让社会舆论评判这个案件的裁定是否公道;实行法官廉政保证金制度,根据办案数量和质量确定保证金标准,法官上缴部分资金,县财政按1∶1的比例匹配,法官在廉洁上不出问题,年底兑现给本人;对那些不够立案的案件,也要倾听当事人的诉求,直接转入调解。半年多来,人民陪审员共出庭参加审理刑事、民事、行政案件349起,无一起案后矛盾发生和上诉到上级法院的。

“实践证明,解决矛盾、化解纠纷,最好的办法不是上法庭打官司,而是庭前调解,法外和解。这样不仅时间短、成本低,而且后患小、效果好。”甘南县法院院长苑平对改进司法管理的成效深有感触。

现在,甘南县法院解决“官司”主要靠调解。

由司法部门牵头,整合司法、行政、社会力量,成立政府部门、村级组织和群众代表共同参与的调解队伍。在村(社区)、乡(镇)、县三级设立调解室。群众之间产生纠纷,不用上法院起诉,而是就地进行调解,做到小纠纷不出村,一般纠纷不出乡镇,复杂疑难纠纷不出县。通过实行大调解,一些原本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诉讼解决或需要上访解决的矛盾纠纷,都能得到较快和公正合理的解决,逐渐转变了群众“信访不信法”的观念。

2013年9月,黑龙江北疆供热有限公司冬季取暖期储煤,因风天作业,导致煤灰、粉尘污染了甘南镇东郊村的部分菜地,影响了居民的生产生活。在这场纠纷中,企业和居民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得知情况后,在县大调解领导小组的指派下,一个由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为主持人,县法院、司法局、环保局、农业局、建设局、物业办、甘南镇、甘南镇东郊村、音河律师事务所为成员单位的调解工作组迅速成立,经现场核查、确认情况,于9月30日展开现场调解。十个小时后,双方当事人达成赔偿协议,利益受损的36户菜农、27户居民一次性得到20万元人民币的赔偿。设立调解室半年来,全县开展大调解202次,有187起疑难纠纷得到有效解决。

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景春说:“改进司法管理,就是致力于从根上解决群众‘信访不信法的问题,力求最大限度地体现法律的公平正义!”

县法院院长苑平说:“现在我们的工作量比过去增加了三倍,在陪审员的参与和各方的监督下,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越来越小了,但是,我们从群众的满意度中感受到了成就感!”

没有尾声

走在甘南整洁的大街上,看着甘南的干部们忙碌,听着甘南百姓的聊天,我们确信,就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甘南在变!

甘南之变,“为民工程”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实施“为民工程”,践行群众路线,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同时也凝聚了共推发展的整体合力,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201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1亿元,比2012年增长18.5%;财政总收入实现4.75亿元,比2012年增长32%;地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亿元,比2012年增长60%;实缴税金完成1.2亿元,比2012年增长59.9%。

甘南的“为民工程”方案一出台,就引起齐齐哈尔市委书记韩冬炎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也在齐齐哈尔的政坛引起瞩目。随着“为民工程”的逐步实施和社会影响的不断扩大,就是主张“要低调、要低调”的梁光也无法控制了。好奇的新闻记者,北京的社会学者,上海的政府官员,省里的党建专家、纪检干部等等,纷纷走进甘南采访、考察、调研。有人说,“甘南现象”是中国北方县级政改的大胆试水;有人说,“甘南现象”是现代社会治理的成功探索;有人说,甘南的“为民工程”是可以在全国市、县借鉴的一个样本;有人说,甘南的“为民工程”是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成果的鲜活例证;有人说,甘南的做法是党的优良传统的回归重建;有人说,甘南的做法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改革创新……

虽然梁光对自己的施政主张充满自信,也对来自政界、学界的认同充满期待,但他一直不让报道,不让宣传,因为他知道什么是“枪打出头鸟”,什么是“人言可畏”。然而,我们执拗地去了,在与社会各阶层的接触中,我们被震撼了、被感动了!对于方兴未艾的“甘南现象”,有人这样说、有人那样说,都有道理,都有角度。我们希望有专家学者来认真研究、梳理、升华,无论从实践还是从理论去解析,无论甘南的探索目前还有着怎样的局限,都会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令人欣慰的是,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甘南现象”给予高度肯定,将甘南列入全省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第一批试点单位。而甘南也在活动中奉献了鲜活的成果和经验。

然而,正如梁光所言,群众路线教育是一个没有句号的活动,“为民工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事业。所以,这篇文章仅仅是解析“甘南现象”的开始。探讨“甘南现象”的这篇大文章,目前没有尾声!

猜你喜欢
甘南县委干部
甘南记事
色与光
台江县委离退局传达学习十二届县委常委会第17次(扩大)会议精神
一只镀金打火机
黔西县委离退局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
赫章县委离退局组织离退休干部健康体检
安龙县委离退局召开县情通报暨老干部座谈会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