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礼安《有所畏》:恐惧的十一张面孔

2014-08-26 15:41沉默电话
艺术评鉴 2014年14期
关键词:张唱片乐坛民谣

沉默电话

尼采说:“大胜的最大好处,莫过于解除了胜利者对失败的恐惧感。”但我们的韦礼安偏偏不太科学的入围了最佳男演唱人——并非质疑他的歌唱实力,只是一切来得太快了。开大型演唱会、唱片连发、参演电影,两三年内,一口气做了很多老歌手十年才能做到的事。旁人的眼光总是艳羡,但对于当事人又是如何?这张《无所畏》让人明白,他实际囤积了过多的焦虑,导致安全感严重缺失。曾有一个最经典的范例就是孙燕姿——三年七张唱片将其推上天后宝座,却最终苦于事业瓶颈化,只好停下休息一年。现在的音乐市场淘汰率过快,歌迷眼光或偏激、或高冷,如果不积极些,怕是会被即刻忘记的。厚积薄发,到底是否还适用于眼前的时代?这问题可不好回答。但韦礼安的聪明之处在于他不在脑子里囤积这个问题,也不用时间去消磨这个纠葛,而是积极的把它当成唱片主题高调地做了出来。

他的上一张专辑《有人在等》,仅是记得,那张连封面图案都需要用铅笔涂出来的唱片,滋味实在过于浅淡、枯燥。比起《慢慢等》在那一年阴翳雨天留下的清爽,《因为爱》眷美青春年华的小情小思,《有人在等》所释放的,只有一份属于二十五岁的孤独。岑寂荒芜、冷冽诡秘、缄默均衡、暧昧狡黠,在长不长大的纠结立场里中立着,唱着一半成人爱情的哀伤孤单,一半舍不得一脚踢开的青涩犹疑,虽然不差劲,但绝谈不上成功。而之前入伍13个月这段不长不短的时间,也让人看到了流行乐坛更新换代的可怕——仅是不久前还被关注的金曲新星、准歌王,新专辑、新电影的声势、阵仗,竟完全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理所应当。《有人在等》就混杂在那些时日中,总觉得,一时间他失去了出道时的璀璨光泽。或许是韦礼安人原本低调的缘故?这种事唯有见仁见智,而“孤独”亦是第二张唱片的成色,如此想来也并不矛盾。

第三张叫作《有所畏》的唱片,实为他迄今最佳的作品。且不说11首一贯深有嚼头的慢热歌曲,就连封面上漆黑神秘、版画般的情绪色彩,也有十足吸引、魅惑情绪的精神力量。“恐惧”成了韦礼安新的主题:逃避恐惧、面对恐惧;受制恐惧、解读恐惧;丑化恐惧、美化恐惧;享受恐惧、战胜恐惧。总结多年来事业的起伏、描画自己心中的不安全感,一张专辑,用歌手自身的经历提炼出一个坦诚、犀锐又不做作的关键词贯穿始终,在今日的华语乐坛一概以板块拼贴专辑的做法中,算是非常出格的。而他偏偏又是谦逊自然的韦礼安,更不得不给人更多的好感。

流行民谣的成分少了,摇滚以及更浓郁的编曲色彩一拥而入,跟进《有所畏》的脚步。这是一部分民谣歌手到了时间就必然迈向成熟的表现,更不必提,早已被当代华语民谣不咸不淡、无病呻吟的老旧口味搞烦的歌迷。韦礼安毕竟是流行歌手,诉诸于主流也是早晚的事,何况他还有惹人喜爱的清纯质感作基底,所以商业标签有或无,都不会对他产生太大影响。更重要的是,他的睿智亦不会使作品止于《在你身边》这样的主打类抒情歌曲。而摇滚、Gothic、电气、电子、说唱、2-Step、Garage舞曲等,才是《无所畏》好整以暇、万事俱备只待我们尽情玩味的技术部分,也是作为第三张个人作品展示韦礼安力求突破的决心书。比起一些歌手天天嚷着“突破”,《有所畏》是顺理成章的在做,又不喧闹得满城风雨,甚至丢出一个足够晦涩、偏激的恐惧论题,像一个在漆黑的夜里,妖冶魅惑的潘多拉魔盒——《狼》的震慑与激奋、《沉船》的绝望与惆怅、《金银岛》的戏谑与黑暗、《江郎》的怀恋与缱绻、《格雷的画像》的恣情与雅致、《生存之道》的颓废与寄望、《相信谁》的微醺与玩味,《曙光》的丰沛与醇然,让人欣赏到一张流行唱片所能达到的情绪上的圆满。技术层面与精神世界双丰,唱片不论放在手里、听在耳里都是沉甸甸的。

其实,韦礼安应该更高调一些。也许民谣就是会强加给人一种特质:浅淡、无味、坦诚、深刻却不够浓烈,好像过多的站在听者的角度去考虑事情,过多的巧解、思辨听者的内心世界,而对方满足了,歌者却只像个影子一样。反之,喜欢《有所畏》这样的姿态,黑化、痛苦、真实、直白,有一丝颓废却又不夺走全部的希望,将主题依托于你我之间拯救式的净化,力图达到最终精神上的积极、解脱。总之,韦礼安是会走下去的。如果这样的华语男歌手还不能被推崇,那就真再没什么可以说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张唱片乐坛民谣
民谣
一块钱去哪儿了
“奔五”的凯莉·米洛:从邻家女孩到流行歌手
SNH48国际化小分队7SENSES 在京举办首张唱片答谢握手会
何为民谣
东西方的碰撞 惊艳乐坛的跨国音乐合作
我爱校园新民谣
我爱校园新民谣
香港“乐坛小野猫”到访!
古怪的1美元